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新闻学
定价:35元
作者:郝勤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040148909
字数:480000
页码:4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的写作实际始于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授课之余,先后在媒体兼任体育记者、体育编辑、体育新闻部主任和体育专业报的编委等工作,时间长达10年之久,从而积累了一批体育新闻传播理论和体育新闻采访、写作、评论、编辑等业务方面的资料后,笔者不揣冒昧,将此书献给中国体育新闻事业。
本教材以体育新闻报道实践为基础,立足于当代大众传播体育记者、体育编辑的业务特点,同时针对大学新闻学和体育学专业本专科教学的需要,力求较全面地就体育新闻的基本理论、外体育新闻发展史以及采访、写作、评论、编辑等业务知识和特点进行介绍与阐述。本书可作为大学新闻学专业和体育专业的本、专科教材以及研究生辅助教材,也可作为体育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学教材和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郝勤,山西大同人。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体育新闻系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长期从事体育新闻传播、体育史、奥林匹克运动研究。出版个人学术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从20世纪90年代起,教学之余先后在多家日报和专
文摘
序言
一本令人捧腹的漫画合集,里面的故事脑洞大开,让人笑到停不下来。作者的画风简洁却充满表现力,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角色的情绪和场景的氛围。故事线虽然不长,但每一个包袱都铺垫得恰到好处,结局更是出人意料,让人拍案叫绝。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关于时间旅行者试图改变历史却总弄巧成拙的故事,主人公一次次犯下的低级错误,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看得我捧腹不止。还有那个关于失恋后发明了一台能把前任变成薯片的机器的故事,虽然有点黑色幽默,但那种略带疯狂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总的来说,这本书非常适合在心情低落的时候翻阅,它就像一位幽默大师,用最简单的方式为你驱散烦恼,带来纯粹的快乐。书页泛黄,带着一股淡淡的油墨香,仿佛能带你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装帧设计也别出心裁,封面上的插画色彩鲜艳,充满活力,让人一眼就爱上。
评分这是一部探讨情感连接与人际关系的网络小说。故事围绕着一群性格迥异的角色展开,他们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网络事件而相遇,并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羁绊。作者擅长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每一个角色的喜怒哀乐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我尤其喜欢主角之间细腻的情感互动,他们从最初的试探与误解,到逐渐的信任与依赖,再到最终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这个过程既充满了青春的悸动,又饱含着成长的阵痛。小说中对网络社交的描绘也十分真实,那些潜藏在屏幕后的善意与恶意,虚假的繁荣与真实的孤独,都得到了深刻的展现。它让我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地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连接,又如何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真实的自我。故事的结局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圆满的幸福,也留下了淡淡的余韵。
评分一本探讨人类潜意识与梦境解析的哲学小册子。书中的观点颇为犀利,作者试图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那些在我们睡眠中闪现的奇异画面。他认为,梦境并非无意义的杂乱堆砌,而是我们内心深处未被满足的欲望、压抑的情绪以及潜藏的恐惧的具象化表达。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从古代神话中的梦境预言,到现代心理学家的梦境分析,层层递进,引人深思。我尤其对作者关于“重复梦境”的解读印象深刻,他将其视为潜意识在试图向我们传递某种重要信息,而我们却常常因为现实生活的忙碌而忽略了这些信号。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获取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自我对话,它鼓励我去审视内心,去理解那个常常在梦中与我相遇的另一个自己。书中的文字略显晦涩,但一旦沉浸其中,便能感受到一种抽丝剥茧的智慧。
评分这本关于海洋生物的科普读物,以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深邃而神秘的海底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并非直接罗列枯燥的生物学名词,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海洋生物的生存智慧和奇特习性。比如,书中关于章鱼伪装大师的描述,让我惊叹于它们如何能瞬间改变肤色和纹理,融入周围环境,躲避天敌或伏击猎物。还有对深海鮟鱇鱼独特繁殖方式的介绍,那种“寄生”式的结合,简直颠覆了我对生物繁衍的认知。作者的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复杂的科学概念,也能被解读得妙趣横生。大量的精美插图更是点睛之笔,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各种海洋生物的形态特征,让我仿佛置身于蔚蓝的海洋之中,与这些奇妙的生灵一同遨游。这本书不仅能满足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更能激发我保护海洋生态的责任感。
评分这本关于古代建筑风格演变的史学著作,以其严谨的考证和清晰的脉络,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的大门。作者并非只关注宏伟的宫殿和精美的雕塑,而是深入到材料的选择、技术的创新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建筑形态的影响。他详细阐述了从早期粗犷的石器时代遗迹,到古希腊神庙的和谐比例,再到古罗马拱券的力学突破,以及哥特式教堂高耸入云的飞扶壁,每一种风格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生产力、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息息相关。书中穿插的详尽的建筑图纸和历史照片,更是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我从中了解到,许多我们今天视为理所当然的建筑元素,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充满了智慧与匠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关于建筑的介绍,更是关于人类如何利用物质和思想塑造生存空间的历史叙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