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體育新聞學
定價:35元
作者:郝勤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040148909
字數:480000
頁碼:45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的寫作實際始於20世紀90年代。筆者在授課之餘,先後在媒體兼任體育記者、體育編輯、體育新聞部主任和體育專業報的編委等工作,時間長達10年之久,從而積纍瞭一批體育新聞傳播理論和體育新聞采訪、寫作、評論、編輯等業務方麵的資料後,筆者不揣冒昧,將此書獻給中國體育新聞事業。
本教材以體育新聞報道實踐為基礎,立足於當代大眾傳播體育記者、體育編輯的業務特點,同時針對大學新聞學和體育學專業本專科教學的需要,力求較全麵地就體育新聞的基本理論、外體育新聞發展史以及采訪、寫作、評論、編輯等業務知識和特點進行介紹與闡述。本書可作為大學新聞學專業和體育專業的本、專科教材以及研究生輔助教材,也可作為體育新聞從業人員的自學教材和讀物。
目錄
作者介紹
郝勤,山西大同人。成都體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體育新聞係主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新聞傳播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長期從事體育新聞傳播、體育史、奧林匹剋運動研究。齣版個人學術專著9部,發錶學術論文140餘篇。從20世紀90年代起,教學之餘先後在多傢日報和專
文摘
序言
這本關於海洋生物的科普讀物,以一種極其生動有趣的方式,將深邃而神秘的海底世界展現在我們麵前。作者並非直接羅列枯燥的生物學名詞,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講述海洋生物的生存智慧和奇特習性。比如,書中關於章魚僞裝大師的描述,讓我驚嘆於它們如何能瞬間改變膚色和紋理,融入周圍環境,躲避天敵或伏擊獵物。還有對深海鮟鱇魚獨特繁殖方式的介紹,那種“寄生”式的結閤,簡直顛覆瞭我對生物繁衍的認知。作者的語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復雜的科學概念,也能被解讀得妙趣橫生。大量的精美插圖更是點睛之筆,栩栩如生地展現瞭各種海洋生物的形態特徵,讓我仿佛置身於蔚藍的海洋之中,與這些奇妙的生靈一同遨遊。這本書不僅能滿足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更能激發我保護海洋生態的責任感。
評分這本關於古代建築風格演變的史學著作,以其嚴謹的考證和清晰的脈絡,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人類文明進程的大門。作者並非隻關注宏偉的宮殿和精美的雕塑,而是深入到材料的選擇、技術的創新以及社會文化背景對建築形態的影響。他詳細闡述瞭從早期粗獷的石器時代遺跡,到古希臘神廟的和諧比例,再到古羅馬拱券的力學突破,以及哥特式教堂高聳入雲的飛扶壁,每一種風格的齣現都與當時的生産力、宗教信仰、哲學思想息息相關。書中穿插的詳盡的建築圖紙和曆史照片,更是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直觀性。我從中瞭解到,許多我們今天視為理所當然的建築元素,都經曆瞭漫長而麯摺的發展過程,充滿瞭智慧與匠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關於建築的介紹,更是關於人類如何利用物質和思想塑造生存空間的曆史敘事。
評分這是一部探討情感連接與人際關係的網絡小說。故事圍繞著一群性格迥異的角色展開,他們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網絡事件而相遇,並在虛擬與現實的交織中,逐漸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羈絆。作者擅長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每一個角色的喜怒哀樂都描繪得淋灕盡緻,讓人感同身受。我尤其喜歡主角之間細膩的情感互動,他們從最初的試探與誤解,到逐漸的信任與依賴,再到最終成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這個過程既充滿瞭青春的悸動,又飽含著成長的陣痛。小說中對網絡社交的描繪也十分真實,那些潛藏在屏幕後的善意與惡意,虛假的繁榮與真實的孤獨,都得到瞭深刻的展現。它讓我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纔能真正地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連接,又如何在虛擬的世界裏找到真實的自我。故事的結局處理得恰到好處,既有圓滿的幸福,也留下瞭淡淡的餘韻。
評分一本令人捧腹的漫畫閤集,裏麵的故事腦洞大開,讓人笑到停不下來。作者的畫風簡潔卻充滿錶現力,寥寥幾筆就能勾勒齣角色的情緒和場景的氛圍。故事綫雖然不長,但每一個包袱都鋪墊得恰到好處,結局更是齣人意料,讓人拍案叫絕。我尤其喜歡其中一個關於時間旅行者試圖改變曆史卻總弄巧成拙的故事,主人公一次次犯下的低級錯誤,以及由此引發的一係列連鎖反應,看得我捧腹不止。還有那個關於失戀後發明瞭一颱能把前任變成薯片的機器的故事,雖然有點黑色幽默,但那種略帶瘋狂的創意讓人耳目一新。總的來說,這本書非常適閤在心情低落的時候翻閱,它就像一位幽默大師,用最簡單的方式為你驅散煩惱,帶來純粹的快樂。書頁泛黃,帶著一股淡淡的油墨香,仿佛能帶你迴到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裝幀設計也彆齣心裁,封麵上的插畫色彩鮮艷,充滿活力,讓人一眼就愛上。
評分一本探討人類潛意識與夢境解析的哲學小冊子。書中的觀點頗為犀利,作者試圖用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那些在我們睡眠中閃現的奇異畫麵。他認為,夢境並非無意義的雜亂堆砌,而是我們內心深處未被滿足的欲望、壓抑的情緒以及潛藏的恐懼的具象化錶達。書中引用瞭大量的案例,從古代神話中的夢境預言,到現代心理學傢的夢境分析,層層遞進,引人深思。我尤其對作者關於“重復夢境”的解讀印象深刻,他將其視為潛意識在試圖嚮我們傳遞某種重要信息,而我們卻常常因為現實生活的忙碌而忽略瞭這些信號。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獲取知識,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自我對話,它鼓勵我去審視內心,去理解那個常常在夢中與我相遇的另一個自己。書中的文字略顯晦澀,但一旦沉浸其中,便能感受到一種抽絲剝繭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