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德州扑克小绿皮书
定价:50.00元
作者:(美)菲尔·戈登(Phil Gordon)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1212333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菲尔·戈登为广大的德州扑克爱好者提供了扑克世界里珍希的经验。这本书展示了德州扑克中重要和必要的基本原则,它们能帮你理解游戏的统计概率;这本书还包含了大量战略建议和起首牌图表,对你的牌技大有裨益。可以说,菲尔为你展现了一个牌手头脑中的画面及思考过程。
目录
作者介绍
Phil Gordon(菲尔·戈登)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El Paso,现居住于拉斯维加斯。从美国Georgia工学院毕业后,到加利福尼亚Netsys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当Cisco系统买下Netsys时,公司的股份让Phil Gordon得到了桶金。2001年,Phil Gordon进入了世界扑克系列锦标赛WSOP的决赛桌,后得到第四名。随后Phil Gordon在7个世界扑克系列锦标赛WSOP中赢得奖金。Phil Gordon在世界扑克之旅比赛WPT中也有不俗的成绩,赢得了2004年WPT第二赛季的Pokerstars (扑克之星)比赛,同时击败了当时世界冠军Chris Moneymaker。 Phil Gordon是FullTilt Poker(全倾斜扑克)的形象代言人。
文摘
序言
说真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德州扑克的理解维度一下子拓宽了不少,不再仅仅停留在“看牌下注”这种初级思维层面了。作者的文字风格很像一位沉默寡言但观察入微的牌桌老手,不张扬,但句句珠玑。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情绪管理”和“牌桌心理学”所占的比重。在很多扑克书籍中,这部分内容往往被一笔带过,被视为“软技能”,但在实战中,我深知情绪失控带来的损失远超几次糟糕的决策。书中关于“Tilt”(情绪失控)的成因分析和自我识别方法,简直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过去几次“上头”的瞬间。更妙的是,作者将这些心理学洞察与具体的下注尺度(Bet Sizing)策略相结合,比如在处于不利位置,或者面对一个已知是“鱼”的对手时,如何通过调整注码大小来最大化收益,同时最小化风险敞口。当然,书中关于高级GTO(Game Theory Optimal)策略的介绍略显保守,更偏向于稳健的、面向盈利的“剥削性打法”,这对于追求高回报的玩家来说可能略感不足,但对于追求长期稳定盈利的休闲或半职业玩家,这本书无疑是一份非常可靠的行动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提供了一种构建“个人打法体系”的底层逻辑,而非简单的一套固定的“打牌公式”。作者反复强调,任何策略都是在特定对手环境下的“最优解”,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最喜欢书中关于“对手类型识别”的那一章。它不是那种简单的“松手/紧手,激进/被动”的二维划分,而是更细致地将对手归类为信息获取者、纯粹的价值追求者、以及带有明显弱点的剥削目标。通过细致的描述,我学会了如何从对手的下注模式中,反推出他牌力分布的“形状”,而不是仅仅看他下了多少注。这种建立在深度观察和逆向工程基础上的策略构建方法,对我后续的牌桌适应性提升帮助极大。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那就是关于大型锦标赛(MTT)阶段性策略的调整,比如筹码深度对游戏风格的影响,书中提及较少。但总的来说,这本书成功地将晦涩的理论转化为一套实用的、可操作的思维框架,非常适合那些已经掌握基础规则,渴望真正提高胜率的进阶玩家。
评分这本关于德州扑克的书,说实话,我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对它的期望值其实挺高的,毕竟市面上关于德州扑克入门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并且还能持续带来价值的,却凤毛麟角。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简洁大方的,那个“小绿皮”的称呼也很有意思,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沉下心来逐章阅读,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讲解基础概念时的那种耐心和条理分明。他没有一上来就堆砌复杂的数学期望或者复杂的博弈论模型,而是从最基础的牌型大小、位置概念讲起,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牌友在你耳边细细道来。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如何理解“沉没成本”在德州扑克中应该如何处理,那一段写得尤为透彻,直接点出了很多初学者容易陷入的误区。不过,我个人认为,在某些进阶策略的阐述上,比如面对非常规加注范围(3-betting range)的构建和调整,感觉可以再多加入一些实战案例进行佐证,光靠理论推导,在牌桌上执行起来还是需要更多的实战感悟来打底的。整体而言,作为一本打地基的书籍,它无疑是合格且优秀的,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必须着重强调其对“位置”这个核心概念的深度挖掘。在很多入门教材里,位置通常只是被简单定义为“最后行动的权利”,但这本书则把位置的价值,拆解成了信息获取优势、主动性控制权和牌局结构定义权这三个层面来阐述,逻辑链条非常清晰。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小章节,专门分析了从按钮位(BTN)对大盲位(BB)进行偷盲(Steal)时,应该采用多大的加注幅度才能实现数学期望上的最大化。这个细节的处理,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实战数据的敏感度。我尝试在近期的线上游戏中应用这些策略,尤其是在面对那些过分依赖于“等好牌”的对手时,利用位置优势,持续施加压力,胜率确实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唯一的遗憾是,书中对于“翻牌前(Pre-flop)”的范围构建,似乎更侧重于3-max或6-max的场景,对于更常见且更复杂的九人桌环境,如果能提供更细致的盲注区防守和进攻范围图表,那就更完美了。不过,即便如此,这本书依然值得我反复翻阅,尤其是在我感到技术瓶颈时,回来对照那些基础但极其重要的原则,总能找到突破口。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坦白说,有点像在跟一位极其严谨的数学家学习如何打牌,每一个论点背后似乎都有详尽的计算支撑,但又不失文字的流畅性,很少有那种枯燥的公式堆砌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期望值”(EV)概念的反复强调和运用,他似乎在不断地提醒读者:德州扑克不是关于单手牌的输赢,而是关于长期EV的累积。书中关于跟注范围(Calling Range)和弃牌范围(Folding Range)的平衡讨论,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随意跟注的习惯。作者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比如将不合理的跟注比喻成“持续为赌场做小额捐赠”,一下子击中了我过去亏损的痛点。在实战中,我开始更果断地放弃那些边缘牌,转而更专注于那些能够带来正期望值的决策点。美中不足的是,对于现代扑克中非常流行的“翻牌后(Post-flop)持续下注”(Continuation Bet, C-bet)的频率和深度,书中的讨论略显保守。在当前这个高C-bet频率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识别并反制对手的过度C-bet,或者何时应该让出主动权,这方面的策略深度,我感觉还可以再深挖一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