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輕模式”05:橋梁式考核
定價:24.00元
作者:邱慶劍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060677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41kg
編輯推薦
很多企業為瞭提升整體效率,發布一係列文件,召開一次又一次會議,成立專門的協調小組,應該說這樣做有的作用,但並不顯著。整體高效率,加快,從而實現既不“缺錢”又有“高利潤”,是所有企業經營者、管理者所嚮往的。橋梁式考核正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誕生的。所謂橋梁式考核,是指具有協作關係的部門之間相互提齣協作要求,由人力資源部將這些要求轉化成考核指標,再由具有協作關係的部門之間相互考核。在這種考核方式下,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雙方為瞭謀求高分,就會全力配閤,通力閤作,從而*終實現共贏,企業也就獲取瞭整體高效率。
內容提要
《“輕模式”05:橋梁式考核》一書講述瞭“輕模式”四項管理工具之一——橋梁式考核的理論與方法,更用較大的篇幅詳細介紹瞭一個案例,包括案例涉及的整套錶單,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讀者可結閤自身所在企業的實際情況,參照書中的錶單作一簡單的調整,直接移植使用,為自己的工作提供幫助。
目錄
序言 效率倍增利潤
章 既不缺錢,利潤又高
1.1 缺錢,利潤低
1.2 什麼是“次數”
1.3 神奇的“流動次數”
1.4 流動慢的原因
1.5 怪象:部門高效≠企業高效
1.6 配閤是關鍵
1.7 如何加快周轉
第2章 企業離不開橋梁式考核
2.1 誰都不是孤立的
2.2 什麼是橋梁式考核
2.3 明確“結閤部”的責任
2.4 協調管理中“縱”與“橫”的關係
2.5 企業離不開橋梁式考核
第3章 如何實施橋梁式考核
3.1 誰來組織
3.2 步:協作部門相互提需求
3.3 第二步:人事部門設定指標
3.4 第三步:協作部門相互考核
3.5 不單獨應用
第4章 橋梁式考核的輔助措施
4.1 職責劃分
4.2 流程標準化
4.3 梯形溝通
第5章 橋梁式考核實例
5.1 企業基本情況
5.2 部門職責梳理
5.3 流程優化
5.4 推行梯形溝通
5.5 協作信息收集
5.6 指標轉化及考核量錶製作
5.7 成效驗收
後記 橋梁式考核顯著的特徵
作者介紹
邱慶劍生於四川中江,現居成都。大學財經專業畢業,四川省作傢協會會員,注冊谘詢師,注冊會計師。曾在多傢企業任職,從事過人力資源管理、企業形象策劃、財務管理、營銷管理等工作。他開通俗管理圖書寫作模式之先河,將文學作品與企業管理理論有機結閤。2005年齣版的《忠誠勝於能力》暢銷百餘萬冊,在企業界掀起閱讀、辯論熱潮。《忠誠用於能力——百問百答》延續前作的風格,備受廣大讀者關注。避稅姊妹篇《避稅:無限接近但不逾越》和《避稅2:安全的方法》名列主流網上書店“財政稅收”類暢銷榜前茅。
文摘
序言
“輕模式”05:橋梁式考核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思維上的“探險”。作者以一種極其冷靜和理性的筆觸,描繪瞭一個被“橋梁式考核”深深影響的社會。我著迷於書中對各種細節的刻畫,例如人們如何通過考核來獲得社會資源的分配,如何在這種體係下規劃自己的人生。這種對未來社會形態的設想,充滿瞭想象力,也引發瞭我對當下教育和評價體係的許多疑問。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實驗室,觀察著這個社會的運作機製。然而,與許多科幻作品不同的是,這本書的情感驅動力似乎相對較弱。角色的情感描寫,雖然也有,但往往顯得被壓抑,或者說,被淹沒在瞭對考核體係的邏輯梳理之中。我期待的,是在閱讀中能看到更多人物內心的掙紮和情感的起伏,能夠體會到他們在這個特殊社會環境下的喜怒哀樂。這本書更像是一篇詳盡的社會學論文,用故事的形式呈現,探討的始終是宏觀的體係和規則,而微觀的個體情感,則顯得有些不夠突齣,也未能給我帶來足夠的共鳴。
評分讀完“輕模式”05:橋梁式考核,內心五味雜陳。這本書就像一本精心烹製的料理,食材豐富,味道層次分明,但吃下去後,卻留下瞭一種難以言喻的飽腹感,又似乎少瞭點什麼。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開頭部分構建的那個龐大而細膩的世界觀,從一些細枝末節處勾勒齣瞭一個與我們現實社會既相似又截然不同的未來圖景。那種對社會結構、人類行為模式的洞察,以及對技術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的預設,都顯得頗具前瞻性。然而,隨著故事的深入,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沉浸在對這些設定和概念的思考中,反而對情節本身的發展産生瞭一種疏離感。書中的角色,尤其是主角,他們的動機和行動邏輯,在很多時候讓我覺得有些刻意,仿佛是為瞭推動某種思想實驗而存在的工具,而非血肉豐滿的個體。我期待在閱讀過程中能與角色産生更深的情感共鳴,能夠理解他們的掙紮、喜悅和痛苦,但遺憾的是,這種連接感始終未能真正建立起來。也許,作者更側重於思想的傳達,而對敘事技巧的打磨稍顯不足。
評分不得不說,“輕模式”05:橋梁式考核在概念的創新性上確實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作者構建的“橋梁式考核”體係,以及它如何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這無疑是一個極具顛覆性的想法。我花瞭相當多的時間去揣摩這個考核機製背後的邏輯,思考它在現實中可能存在的變體和延伸。那種對個體能力、潛質以及社會價值進行量化和連接的設想,既讓人興奮又令人不安。書中對這種考核體係如何影響人們的教育、職業選擇乃至人際關係進行瞭細緻的描繪,讓我不禁聯想到我們自身社會中存在的種種評價體係,並進行瞭對比和反思。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更像是在“解謎”作者所設置的這個復雜係統,而非沉浸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裏。人物的塑造,雖然也有一些亮點,但總體來說,他們的存在似乎更多是為瞭證明某個觀點,或者展示考核體係的某個側麵,缺乏一種自然的生命力。結局的處理,也讓我感覺有些倉促,雖然呼應瞭開篇的一些設定,但未能給我帶來強烈的情感衝擊或深刻的思考餘韻,更像是一次精心安排的實驗結束,留下的是一堆待解的公式。
評分“輕模式”05:橋梁式考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解構”而非“沉浸”的體驗。作者用其特有的方式,將“橋梁式考核”這一概念推到瞭極緻。我被書中對於這個考核體係的細緻描繪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評分機製,更是一種滲透到社會方方麵麵的“操作係統”,影響著個體的學習、工作,甚至思維方式。我花瞭大量時間去理解這個體係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它如何塑造瞭書中人物的命運。這種對社會結構性力量的深度剖析,無疑是本書最大的亮點。但是,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傾嚮於從一個“批判性讀者”的角度來審視這本書,而非一個“享受故事”的讀者。角色的塑造,在我看來,略顯扁平,他們的情感和行為,似乎更多地是為驗證考核體係的有效性而存在,缺乏一種內在的驅動力和復雜性。我期待在閱讀中能感受到角色的成長和變化,能與他們的經曆産生情感上的連接,但這種連接在這裏似乎被“考核體係”這個宏大的框架所取代。這本書更像是一則寓言,它提齣瞭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但並未試圖提供一個溫暖的答案,而是將更多的思考空間留給瞭讀者,我既贊賞這份開放性,也感受到瞭一絲創作上的“距離感”。
評分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可以說是一種“智識的盛宴”,但卻少瞭些“情感的溫度”。“輕模式”05:橋梁式考核通過“橋梁式考核”這一核心概念,構建瞭一個令人深思的未來社會。作者對這一概念的解析可謂鞭闢入裏,從其産生的原因、運作方式到對社會結構和個體命運的影響,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闡述。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考核體係如何催生齣特定社會行為和價值觀的描繪,這讓我反思瞭許多我們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總感覺自己像一個旁觀者,在靜靜地觀察這個由作者精心構建的“模型”。人物的對話,雖然邏輯清晰,但往往顯得過於“功能性”,缺乏生活化的自然流露。他們似乎更像是為闡釋“橋梁式考核”而存在的載體,而非獨立的個體。我渴望在閱讀中找到能夠觸動我心弦的故事,能夠讓我為角色的命運而牽掛。然而,這本書似乎更專注於“說什麼”,而對於“怎麼說”,尤其是在情感的渲染和人物的塑造上,給予的篇幅相對有限,因此,我未能獲得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