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与管理
定价:98.0元
作者:魏德样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030448453
字数:300000
页码:
版次:3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序言
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逻辑推进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急于给出“药方”,而是先花了大量篇幅去深入剖析体育教育这一特殊情境下,教师心理状态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这种“诊断先行”的思路,非常符合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特别是对比了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师心理资本构成要素的差异性分析,这一点做得极其到位,显示出作者对教育层级间细微差别的敏锐洞察力。我个人更偏爱其中关于“积极情绪积累与负面事件的缓冲机制”那一节,它提供了一种动态而非静态的视角来看待教师的心理健康,强调持续性的维护和培养,而非亡羊补牢式的干预。这种前瞻性的视角,对于规划长远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具有无可替代的指导价值。
评分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阐述复杂理论时那种近乎艺术家的细腻笔触。他没有像许多学术著作那样堆砌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将“心理资本”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概念,拉到了每个一线教师都能感同身受的层面。比如,书中描述的某位体育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群体中的消极情绪,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引导,那个过程的描写,简直就像一幕幕微电影在我眼前上演,让人在共鸣中反思自己的处理方式。这种以人为本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同时也让理论的生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感觉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导师,站在讲台上,用他的人生智慧和专业积累,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认识到,教师的内心力量,才是驱动教学进步最根本的引擎。
评分整体阅读体验下来,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提供了一种“内生驱动力”的培养范式。它不是提供一套僵硬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操作手册”,而是提供了一套深刻的“思维框架”。它引导读者去探索“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并在此基础上,反向构建支撑这一职业身份的心理基石。书中反复强调的“专业胜任感”和“意义感”的重塑,对于那些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劳动中感到迷茫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不仅告诉你“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应该如何看待你所做的事情的价值所在”。这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心理建设,因为它触及到了职业精神的最深处,让人读完后,不仅感觉学到了知识,更像是完成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和精神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眼球,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蓝绿色调,让人立刻联想到广阔的运动场和充满朝气的校园环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质感,也暗示了其中蕴含的知识分量不容小觑。光是翻阅目录,就能感觉到作者在构建理论框架上的严谨与用心。特别是关于“韧性”和“职业认同感”那几章的标题,直击当前教育工作者普遍面临的挑战,让人迫不及待想深入探讨如何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日常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指南。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图表制作精良,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理论的读者,也能快速把握核心脉络,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体现了作者不仅是学者,更是深谙传播之道的教育家。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桥梁的努力,期待它能为我们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蓝图,而非空洞的说教。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对于“组织支持”和“团队文化”的强调。很多同类主题的书籍往往将焦点完全放在个体的自我调节上,仿佛一个人的心理强大就可以对抗一切。但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将个体心理资本的开发置于一个更宏大的生态系统中去考量。关于如何构建一个鼓励创新、容忍试错的学校文化,书中提出的几点建议,看似简单,实则直指当下很多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一言堂”和“唯分数论”的顽疾。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体育教师看的,它更像是一本写给学校管理者、教研组长乃至教育政策制定者的“参谋书”,旨在通过提升核心人群的心理资本,撬动整个教育系统的良性循环。其格局之大,令人钦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