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師範大學百年體育學科史
定價:88.00元
作者:高嶸 屈國鋒
齣版社:人民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15497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十世紀初,正當現代體育運動在中國傳播普及、體育師資極度缺乏、急需體育人纔之際,北京師範大學體育係的前身——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體育專修科於1917年應運而生。作為開啓中國現代高等師範教育先河的學府,其體育專修科建立伊始,便曆史性地擔當起引導中國體育運動發展的重任。
在北師大體育係初創時期,體育係充分利用地處古都文化名城、依托北師大綜閤院校的有利條件,匯集外學者,聘請多位外知名學者任教,將西方體育的先進的理論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閤,奮發圖強,嚴謹治學,培育英纔,努力傳播和普及現代體育運動。經過艱苦的十餘年奮鬥,北師大體育係的發展就進入瞭一個全盛時期,在體育教育人纔的培養、體育學術思想和運動競技等多方麵帶動瞭中國體育運動的發展。
如今,北師大體育係已經走過瞭一百年曆程,開拓和見證瞭中國體育運動的振興發展之路,為中國體育和教育的發展做齣瞭巨大的貢獻。
內容提要
2017年是北京師範大學建立體育學科100周年,體育與運動學院成立15周年的一年。值此雙重喜慶之際,編寫組在體育與運動學院領導的指導下,在《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科九十年發展史》的基礎之上,完成瞭《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科百年史》的編寫,這是對百年學科的一份獻禮。
本書通過曆史篇、人物風采篇和附錄三個部分,從不同時期和不同側麵客觀而忠實地記錄瞭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科一百年的發展曆程。本書不僅是對體育學科一百年發展曆程的一個簡單迴顧,更是希望能夠藉此以史為鑒,激勵體育學科師生繼續努力奮鬥、嚴謹治學,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校訓和“守正創新、堅卓緻遠”的院訓,在教學、訓練、科研和運動競技等方麵皆更上層樓,再創輝煌。
一部北師大體育史,也是一部中國近現代學校體育史,甚至是中國近現代體育史的縮影。它集中體現瞭國人在逆境中奮進、在睏境中拼搏、在絕望中堅守、在黑暗中探索、在順境中創新的精神,激勵著曆代師大人不忘初心、踐行理想,為祖國的教育和體育事業不畏睏難、頑強拼搏。
目錄
目 錄
章 萌芽初創(1902—1922)… …………………………………… 1
第二章 奠基領航(1923—1937)… …………………………………… 30
第三章 砥礪前行(1937—1949)… …………………………………… 76
第四章 鳳凰涅槃(1949—1976)… …………………………………… 94
第五章 繼往開來(1976-2001)… ………………………………… 131
第六章 創新發展(2002年至今)… ………………………………… 146
教 師… ……………………………………………………………… 187
畢業生… ……………………………………………………………… 218
附 錄… ……………………………………………………………… 244
後 記… ……………………………………………………………… 364
作者介紹
高嶸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近年來先後主編和參編教材和有關著作10多部;並在《體育科學》、《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體育學刊》、《體育文化導刊》等學術刊物發錶論文30多篇;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三項,並參與多項省部級以上課題的研究。2011年入選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傢庫首批專傢成員。 現任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衛生分會、中國高等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北京市教育學會奧林匹剋教育研究會理事,全國學校體育聯盟副主席。
屈國鋒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副院長。1997年6月至2007年8月留學日本,於築波大學體育科學係攻讀體育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07年9月起就職於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從事體育教學科研工作。研究領域:武術史,武術文化思想,武術教學,中外武術比較研究,體育史,體育思想史。十餘年來,一直從事學校和社會武術的教學訓練和指導工作。在外發錶論文、著作等十餘篇(部)。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說,這類紀實性、學術性的書籍通常需要沉下心來慢慢品讀,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控製得非常好,讓人不自覺地想一口氣讀完。它成功地將復雜的曆史脈絡、深奧的教育理念,通過生動的語言和具體案例“翻譯”給瞭普通讀者。我感受最深的是,書中對“體育精神”內涵的不斷演變和深化過程的捕捉。從早期的軍事體育思想,到後來的競技體育榮耀,再到如今強調的健康、全人教育理念,每一次轉變都與國傢和民族精神風貌的塑造息息相關。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讓我們得以從一個獨特的高等教育側麵,去觀察和理解中國近現代社會是如何一步步走來,並在全球化背景下尋找自身定位的。這是一部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的史學佳作。
評分我是一個非常注重文獻資料可靠性和考據深度的讀者,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所引用的史料之豐富、考證之嚴謹,足見作者下瞭多少苦功。翻閱目錄和注釋部分就能感受到其紮實的學術功底。尤其是一些關鍵曆史節點的爭議性事件,作者處理得非常客觀和審慎,既沒有一味地褒揚,也沒有過分地苛責,而是基於翔實的史料,呈現齣曆史的復雜性。對於我這樣對體育史研究有一定瞭解的人來說,書中揭示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和細節,提供瞭全新的視角來理解一些既定曆史結論的形成過程。這種“去神聖化”的、還原曆史本貌的態度,使得整本書的學術價值極高,絕對是研究相關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資料。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拿起這本書,我擔心它會是一本學院派氣息過濃、術語堆砌的“工具書”,但很快我的顧慮就被打消瞭。它的行文風格非常注重敘事的張力和細節的描摹,讀起來有一種很強的代入感,仿佛置身於那些發生過的場景之中。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幾次重大曆史轉摺期,學校體育工作如何緊密結閤國傢需求、服務社會變革的那些章節。書中詳盡地記載瞭不同時期教育政策的調整對體育學科建設帶來的直接影響,無論是課程設置的改革,還是師資隊伍的培養方嚮,都體現瞭教育與國運的緊密相連。那種將宏大敘事與微觀個體命運交織在一起的筆法,非常耐人尋味。通過閱讀,我深刻體會到,體育教育絕非僅僅是強身健體那麼簡單,它承載著民族精神的塑造和現代公民素質的培養重任,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版式安排也頗具匠心,體現齣齣版方對內容的尊重。拿到實體書時,那種紙張的質感和字體的排布,都讓人感到舒適和專業。閱讀體驗上,章節之間的過渡非常自然流暢,即使是跨越瞭數十年的曆史跨度,邏輯鏈條也始終清晰可見。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幾代傑齣體育教育傢學術思想傳承和發展脈絡的梳理。那些名字,對於局外人或許陌生,但通過作者的筆觸,他們的貢獻和人格魅力躍然紙上,讓人肅然起敬。他們是如何在資源匱乏的年代,用堅定的信念和創新的智慧,為後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這一過程的描繪極富感染力,讓人不禁思考,在當今物質條件優越的時代,我們是否還保有那份純粹的教育理想和探索精神。
評分這本厚重的書籍,光是翻閱它的封麵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分量。我一直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脈絡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曆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學府,它們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塑造齣自己的獨特精神和學科體係的。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曆瞭那些篳路藍縷的創業年代,也見證瞭輝煌時期的蓬勃發展。作者的敘事功力著實瞭得,他沒有采用那種乾巴巴的流水賬式的記錄,而是巧妙地穿插瞭大量鮮活的人物故事和具體的曆史事件,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學術史變得引人入勝。尤其是一些早期體育教育理念的引入與本土化過程的描述,展現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在麵對西方新思潮時的探索與掙紮,那種精神上的碰撞和思想上的交鋒,讀來令人深思。可以說,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個學科曆史的梳理,更是一部微觀的近現代中國教育思想變遷的縮影,展現瞭教育工作者們對體育精神的執著追求和不懈努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