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网球竞赛技术手册
定价:40.00元
作者:周海雄张剑峰王凯军郭立亚任喜平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009466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周海雄、张剑峰、王凯军等编著的这本《网球竞赛技术手册》是为了适应高校网球专业课程建设需要而编写的一部教材。内容包括网球技术官员的职责与工作程序,司线员和球童的工作规范与培养,网球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国际网球的主要赛事、竞赛编排与竞赛方法,以及网球技术官员的晋升与管理。另外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的习题及答案,用于临场实践。本书出版对于提高裁判员的理论水平及制裁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国际网联技术官员的职责和工作程序
节 国际网联技术官员的职责
第二节 国际网联技术官员的工作程序
第三节 技术官员的职责和工作程序补充说明
附录
第二章 国际网联超级巡回赛运动员现场违规
第三章 司线员和球童培训
节 司线员工作职责与培训
第二节 球童工作规范与培训
第四章 网球赛事组织、分类和管理
节 网球赛事组织工作
第二节 网球赛事分类
第三节 网球竞赛办法与编排
第四节 网球运动员技术等级
第五节 技术官员的培训及技术等级
第五章 网球竞赛规则判例练习
节 网球竞赛规则中文判例练习及答案100题(1)
第二节 网球竞赛规则中文判例练习及答案100题(2)
第三节 网球竞赛规则英文判例练习及答案100题(1)
第四节 网球竞赛规则英文判例练习及答案100题(2)
第六章 网球裁判员考试模拟试卷
节 网球裁判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1)
第二节 网球裁判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2)
第三节 网球裁判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3)
第七章 网球竞赛表格与主裁判工作程序
节 网球竞赛实用图表
第二节 主裁判临场工作程序
附1 国际网联技术官员的职责和工作程序英文
附2 网球竞赛规则节选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与网球为伴的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兼容性”。它既不是那种只适合职业选手阅读的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也不是那种只停留在基础教学的肤浅读物。它巧妙地搭建了一个从入门到精通的阶梯。对于初学者,前几章的握拍和基本步法讲解已经足够扎实;而对于像我这样已经打了几年球的人来说,后面关于战术跑位和双打配合的深度分析,提供了大量可以回去反复推敲的“干货”。比如,书中对“攻击底线深区后,如何快速移动到网前覆盖侧翼空档”的跑动模型描述,就让我对我们双打搭档的默契配合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这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水平读者的需求,并能持续提供新启发的能力,是很多专业书籍难以企及的优点,它真正做到了成为一本可以放在球包里,随时翻阅的“常青树”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设计,真的体现了出版社的用心良苦。我以前看的很多技术书籍,图示都是那种生硬的、缺乏生命力的线条画,看着费劲。但这本书不同,它的动作分解图清晰到仿佛有慢动作回放的动画效果。特别是在讲解反手切削的触球瞬间,它不仅展示了拍面角度,还用不同颜色的箭头标注了击球时的手腕前旋和后旋的轨迹,配上简洁的文字说明,即便是一个初学者也能立刻领会到其中的精髓。更别提那些针对特定技术难点的“常见错误与修正”对比图,直接将“错误动作”和“正确动作”并置,对比效果极强,让人一眼就能发现自己日常训练中容易陷入的误区。这种以视觉引导为主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知识的吸收效率。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书中关于心理博弈和赛前准备的章节,简直就是为我这种经常在关键分上“掉链子”的业余选手量身定做的“急救包”。作者没有过多渲染“永不放弃”的口号,而是非常务实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建立一套固定的赛前“仪式感”来稳定神经系统,比如固定的热身顺序、固定的球拍检查步骤,甚至是如何在局间休息时进行“思维重置”。尤其有趣的是,书中还引用了一些顶尖选手的案例,分析他们在面对“赛点危机”时,是如何通过改变呼吸频率和目光焦点来重新夺回对身体的控制权的。这种对“非技术性”因素的深入挖掘,让我认识到网球的竞争,一半在身体,一半在大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那些看不见的“心理肌肉”也纳入了训练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能”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充满动感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把你带入了紧张刺激的网球赛场。我刚拿到手的时候,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前几页,里面对于网球运动起源的追溯非常详尽,从古老的法国贵族游戏到现代温网的优雅变迁,文字间充满了对这项运动深厚的敬意。特别是作者在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球拍材质变化时,那种细腻的笔触,让我仿佛能触摸到木质球拍的纹理和现代碳纤维的轻盈。书中穿插了一些复古的插画,将那个时代的服装和场地布置得栩栩如生,读起来完全不像是在看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在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对于我这种既喜欢运动本身又对历史文化有探究兴趣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意外之喜,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网球这项运动的厚重底蕴,远超我对一本纯粹讲解“如何发球”的书的期待。这种宏大的叙事感,让人在学习技术细节之前,先建立起对网球精神的敬畏之心。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场地和环境因素对比赛策略影响的分析部分。这块内容写得极其专业且富有实战指导意义。作者没有停留在“硬地弹跳快、红土慢”这种基础论述上,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海拔、不同湿度、甚至不同品牌球场的细微差别,是如何微妙地影响到旋转的产生和球的落点控制的。比如,书中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讨论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阻力减小,上旋球的轨迹如何变得更“平”以及对二次弹跳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在高原地区打球时,明明感觉击球力量足够,球却老是出界的情况,现在回过头看,正是书中提到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在作祟。这种将物理学原理和网球实践完美结合的叙述方式,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清晰可见,为我今后的比赛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而不是仅仅依赖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