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西医结合疡科学(张庚扬)
定价:108.00元
作者:张庚扬,王军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5609504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26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总论篇和各论篇两部分。总论篇主要介绍疡科发展简史、疡科疾病的命名、疡科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介绍疡科常用药物、诊疗技术、麻醉以及疡科现代研究进展等。各论篇介绍疡科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外科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甲状腺疾病、乳房疾病、周围血管疾病、损伤、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疾病等,共70余种疾病;介绍每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与护理、现代研究等内容,能够反映疡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及当代疡科基础及临床研究水平,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还编写了方剂索引附于书后。
目录
总论篇
章 疡科发展简史及疾病命名
节 疡科发展简史
第二节 疡科疾病的命名
第二章 疡科中医证治
节 病因病机
第二节 诊法与辨证
第三节 治法
第三章 药物在疡科的临床应用
节 药物治疗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药物预防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常用药物
第四节 联合应用药物
第五节 具有作用的中草药
第四章 麻醉
节 局部麻醉
第二节 椎管内麻醉
第三节 全身麻醉
第五章 疡科诊疗技术
节 中西医结合疡科治疗原则
第二节 疡科手术基本技术
第三节 疡科创面的治疗
第四节 现代疡科诊疗技术
第六章 疡科疾病研究进展
节 中医外治法的研究
第二节 周围血管疾病研究
第三节 乳房疾病研究
各论篇
第七章 外科感染
节 疖
第二节 痈
第三节 丹毒
第四节 急性蜂窝织炎
第五节 急性淋巴结炎
第六节 急性淋巴管炎
第七节 急性脓肿
第八节 全身化脓性感染
第九节 破伤风
第十节 坏死性筋膜炎
第十一节 结核性淋巴结炎
第十二节 气性坏疽
第十三节 皮肤炭疽
第十四节 褥疮
第十五节 窦道、瘘管和溃疡
第八章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节 手掌间隙感染
第二节 甲沟炎
第三节 脓性指头炎
第四节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第九章 甲状腺疾病
节 概论
第二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三节 甲状腺腺瘤
第四节 甲状腺炎
第五节 甲状腺癌
第十章 乳房疾病
节 概论
第二节 急性炎
第三节 浆细胞性炎
第四节 乳房纤维腺瘤
第五节 乳房囊性增生病
第六节 导管内乳头状瘤
第七节 癌
第十一章 周围血管疾病
节 概论
第二节 下肢静脉曲张
第三节 血栓性浅静脉炎
第四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第五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六节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第七节 糖尿病足
第十二章 损伤
节 烧伤
第二节 冻伤
第三节 毒蛇咬伤
第十三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节 概论
……
第十四章 肛门直肠疾病
第十五章 泌尿男性生殖疾病
附录 方剂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中西医结合疡科学(张庚扬)》读起来,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历史悠久的医学宝库,里面陈列着无数珍贵的知识和经验。张庚扬教授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他将深奥的理论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即便是初涉疡病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要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传统中医外科理论的阐述,那种深入骨髓的辩证思维和对病机病理的精准把握,是现代教科书里常常缺失的。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更像是在传授一种思考的哲学,教你如何从整体观去审视一个创伤或溃疡的发生发展。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托毒生肌”理念的深入剖析,结合了现代的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使得古老的经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跨学科整合的智慧。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更为全面、立体的疡病诊疗框架,远超出了单纯的手术或药物治疗层面,更注重人体的自愈潜能和内外兼治的协同作用。
评分最近几年,随着创面修复领域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往往让人感到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这本《中西医结合疡科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于传统医学哲学的锚点。书中对“气血津液”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的论述,看似传统,实则深刻揭示了局部血液灌注、淋巴回流和组织代谢状态对创面愈合的根本影响。作者将这些抽象的传统概念,用现代生物学语言进行了解读和关联,使得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促进血液循环”这样的笼统描述上,而是能更精确地理解到,到底是哪种中药成分,通过何种途径,调节了哪些细胞因子,从而达成了你想要的效果。这种深度挖掘和翻译工作,极大地提升了中医药在现代创面管理中的科学性和说服力,让我对未来疡科学的发展方向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学术价值非常高,但它绝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术著作。张庚扬教授的写作风格带着一种老一辈医学家的严谨和耐心。在阐述那些复杂的、涉及到多系统疾病的疡病时,作者非常注重逻辑的推导和临床证据的支撑,引用了大量的临床案例作为佐证,这使得理论不再是空泛的口号。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问题时的那种平衡感,他既肯定了现代外科手术在挽救生命和快速控制感染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强调了中医在改善局部微环境、减少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偏不倚、实事求是的态度,让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建立起了一种更加成熟和理性的临床判断能力。对于住院医师来说,这本书是建立全面知识体系的绝佳阶梯;对于资深医生而言,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能帮助我们反思和完善既有的诊疗流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令人赞叹,作为一本专业医学教材或参考书,它的清晰度和图文的配合度做得非常好。尤其是一些关于手术入路和特殊敷料应用的插图,线条流畅,重点突出,即便是比较复杂的清创或植皮手术步骤,也能通过图示迅速把握要领。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告诉你“怎么做”的书,更是一本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的书。它引导我们深入思考疡病的本质——它是一种慢性、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病理过程,而非单一的感染或创伤。因此,单一的、局部的干预往往难以奏效,必须从全身状态、局部血供、免疫状态、甚至患者的情志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调控。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对疡病的掌控力提升了一个层次,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可循证的思维工具箱,而不是几把一次性的扳手。
评分我是在临床上遇到瓶颈期时,朋友推荐读的这本专注于中西医结合的疡科学专著。坦白讲,起初我对“结合”这个概念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有些内容可能只是概念上的拼凑,缺乏实战指导性。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处理那些久治不愈的慢性溃疡、复杂性窦道方面,给出了非常系统且可操作的方案。书中对不同类型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微观环境调控,无论是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还是配合现代的负压引流技术,都描绘得细致入微。特别是关于糖尿病足溃疡的联合治疗章节,作者并没有回避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而是巧妙地将中药的抗炎、促进微循环的优势融入到西医的清创、控制感染的主旋律中,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互补。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对照我科室的病例进行思考,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比单纯学习新操作带来的冲击要大得多。它真正做到了将“术”与“道”相结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