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食单--中华生活经典 9787101075304

随园食单--中华生活经典 978710107530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袁枚,陈伟明著 著
图书标签:
  • 食谱
  • 中华料理
  • 传统美食
  • 生活方式
  • 饮食文化
  • 烹饪
  • 随园食单
  • 经典菜谱
  • 家常菜
  • 美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5304
商品编码:2962409696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随园食单--中华生活经典

:39.00元

售价:28.5元,便宜10.5元,折扣73

作者:(清)袁枚,陈伟明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1010753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中国饮食文化的百科全书。袁氏《随园菜单》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十四个部分,详细论述了中国、14至8世纪中叶流行的三百多种菜式。在食物原料方面,常见的谷物瓜蔬、家禽野味、飞鸟鱼类等,样样齐备。在烹调技巧方面,焖、煎、媽、炒、蒸、炸、炖、煮、腌、酱、卤、醉等制作方式。面面具到。在菜式的特点方面,主要介绍了地区为主的菜肴饭点,以及美酒名菜;但并不局限一隅,也介绍了京菜、粤菜、微菜、鲁菜等地方菜式,南北兼有。

目录

须知单
先天须知
作料须知
洗刷须知
调剂须知
配搭须知
独用须知
火候须知
色臭须知
迟速须知
变换须知
器具须知
上菜须知
时节须知
多寡须知
洁净须知
用纤须知
选用须知
疑似须知
补救须知
本份须知
戒单
戒外加油
戒同锅熟
戒耳餐
戒目食
戒穿凿
戒停顿
戒暴殄
戒纵酒
戒火锅
戒强让
戒走油
戒落套
戒混浊
戒苟且
海鲜单
燕窝
……
江鲜单
特牲单
杂牲单
羽族单
水族有鳞单
水族无鳞单
杂素菜单
小菜单
点心单
饭粥单
茶酒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雅致生活与饮食文化:一部中华传统生活美学的深度探寻 书名: 雅致生活与饮食文化:一部中华传统生活美学的深度探寻 ISBN: 9787535355555 (示例) 出版社: 翰墨轩文化出版社 (示例) 定价: 98.00 元 --- 内容概要 本书并非一部单纯的食谱合集,而是以中华传统生活美学为核心,深入剖析了中国文人阶层自古以来对于“雅”与“逸”的追求,如何通过日常的饮食起居、器物选择、待客之道以及季节更迭中的生活仪式感,构建起一种兼具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精致生活图景。全书以细腻的笔触,结合历史考据与生活实例,带领读者重温那些在喧嚣中逐渐隐去的文化肌理。 本书的结构围绕“食、居、器、礼、节”五个核心维度展开,试图描绘出一种超越口腹之欲,直抵生命哲学的东方生活智慧。 --- 第一部分:食之哲学——味觉的深度与广度 此部分着重探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对食材的理解、烹饪的技艺以及用餐环境的营造,如何成为一种表达个人修养与社会观念的方式。 一、食材的本真与时令的契合 本书详尽考察了中国传统“不时不食”的原则。它不仅仅关乎营养,更是一种对天地自然的敬畏。我们追溯了古代士大夫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精选当季最新鲜、最应时的食材。例如,春日对“嫩芽”的偏爱,夏日对“清凉”的追求,秋日对“收获”的感恩,以及冬日对“温补”的讲究。书中通过对地方志和古籍医案的引用,阐述了食材的药理属性与口感平衡之间的精妙联系。特别关注了素食在传统文人生活中的地位,探究了斋宴的哲学基础与烹饪的创新。 二、烹饪的艺术:火候与意境的交融 烹饪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门精微的艺术,而非简单的工匠技术。本书深入解析了“火候”的奥秘,并非仅指温度控制,更包含时间掌控与心境投入。不同食材对火候的要求各异,从文火慢炖的醇厚,到急火快炒的爽脆,每一种技法都对应着一种特定的审美取向。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对传统酱料、发酵技艺的专门论述,如传统酿酒、制醋、酱藏等,这些慢工细活的积累,构成了中餐风味的深度基石。 三、宴饮的礼仪:从“食不厌精”到“和光同尘” 宴饮是中国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本书区分了不同场合下的用膳礼仪,包括家庭小酌、士友雅集和正式酬应。探讨了餐桌上座次的讲究、敬酒的次序、以及劝菜的艺术——如何在不失热络的同时,保持对他人意愿的尊重。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共享”的饮食习惯,如何折射出社群意识与人际关系的维护。 --- 第二部分:居于雅境——器物、环境与情志的投射 本部分将视野从餐桌扩展到生活空间,探究古人如何将对美的追求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器皿的选择和居所的布置。 一、餐具的质感:器物与食物的对话 器物不仅是盛放食物的工具,更是使用者品味的延伸。本书细致描绘了不同材质餐具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瓷器的温润如玉、陶器的古朴自然、玉器的尊贵典雅,乃至竹木器皿的清雅质地。我们考察了明清时期文人对“定窑白”、“哥窑釉”等特殊釉色的痴迷,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食物的色泽呈现和味觉体验。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朝代餐具形制的差异,揭示了审美取向的变化。 二、起居的韵律:环境对心性的塑造 居所是安顿性灵之处。本书考察了传统居室,特别是书房和茶室的布局对居住者心境的影响。探讨了园林艺术如何被引入室内,通过窗景、光影的变化,实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对中国传统的熏香文化进行了专门的梳理,阐释了不同香料如何用于调节气氛、助益思绪,是“无声的艺术”。 --- 第三部分:节令的仪式感——时间流逝中的生活秩序 此部分着眼于传统历法下的重要节日与节气活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对时间流逝所赋予的独特意义和仪式感。 一、节日的饮食风俗考 本书系统梳理了从春节到冬至的重要节日,及其背后独特的饮食习俗。例如,端午节的粽叶清香与艾草的驱邪作用;中秋节月饼的圆形寓意与家族团圆的期盼。这些习俗并非空洞的重复,而是蕴含着对生命周期、农业丰收和家族延续的深刻理解。我们探究了这些节令食品的起源故事,及其在不同地域间的演变。 二、茶道的静谧力量:一种生活方式的提炼 茶被视为“开门七件事”中的重要一环。本书将茶道提升到哲学层面,探讨了“清、敬、和、真”的精神内核。深入分析了不同茶类的冲泡技艺,如绿茶的“泡”与黑茶的“煮”,以及茶具(如紫砂壶)在激发茶味中的关键作用。茶会不仅是品饮,更是一种简化的、回归本真的社交方式,是文人对抗世俗喧嚣的“精神避难所”。 --- 结语:古典情怀在当代的呼唤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唤起读者对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中那份“慢下来的智慧”的再认识。在高度物质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对“吃饱”的关注,回归到对“吃好、吃美、吃出文化”的追求,是本书留给读者的深刻思考。它倡导的并非复古守旧,而是一种在现代生活中提炼和重塑古典优雅与生活秩序的努力。 本书适合对象: 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民俗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致力于提升生活品质、追求精致日常的都市人群。 美食研究者、烹饪爱好者以及对器物美学有探索欲望的人士。 希望深入了解中国文人生活状态与审美情趣的学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随园食单》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次拿到这本书,我更加坚信了它的价值。我欣赏它在内容上的丰富性,据说不仅囊括了各种精妙的菜肴,还涉及到了许多关于食材选择、烹饪技巧、甚至饮食礼仪的论述。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部关于中华饮食哲学的百科全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书中所提及的那些古老的烹饪智慧,看看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用智慧和匠心,将寻常食材化为人间至味。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在于它能够让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汲取营养,丰富我们的生活。

评分

从书的封面设计上,我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股清流,在当下琳琅满目的出版物中,显得尤为特别。我一直相信,真正的经典,在于它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不断地为后人提供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滋养。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关于“食”与“生活”的深刻联结,去了解古人是如何将日常的饮食,过成一种艺术,一种哲学。我想,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书。它能够帮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找回内心的一份宁静,去感受生活最本真的美好。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堪称精美,每一页的排版都透露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古韵,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河,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充满诗意的年代。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插图,它们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古代的饮食场景,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具体内容,但我可以想象,在这些文字与图画的交织中,一定蕴含着作者对生活最真挚的热爱和对美食最独到的见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食物的记录,更是关于如何生活,如何品味生活,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不凡的乐趣。它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低声诉说着那些关于食物、关于人生的古老智慧,等待着我们去聆听,去感悟。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能够触动我心灵深处的文字,并从中汲取人生的力量。

评分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古色古香的封面吸引了。我本身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随园食单》恰恰是这场文化盛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珍馐。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内容,但仅凭其“中华生活经典”的定位,就足以让我对其充满期待。我想象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穿越回那个文人雅士云集的年代,与袁枚一同品味人间百味,感悟生活之美。书页间的墨香,仿佛还残留着旧时文人的气息,让人心生敬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本经典著作中,作者是如何将饮食与诗词、哲学、美学融为一体的,又是如何用他那生花妙笔,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让我能够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和精神境界。

评分

拿到这本《随园食单》,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不是简单的菜谱,而是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古画。书本本身的质感就非常舒适,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承载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我对书中收录的那些菜肴充满了好奇,不仅仅是它们的名字,更是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烹饪理念和生活态度。我猜想,作者袁枚一定是一位极其热爱生活、心思细腻的文人,他用他的文字,将最朴素的食材,赋予了最动人的生命力。这本书,我想不仅仅是为了教人如何烹饪,更是为了引领人们去感受食物的本味,去体会烹饪的乐趣,去升华生活的品质。它像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日渐淡漠的生活热情,提醒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别忘了停下脚步,去品味那些被遗忘的美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