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双姝(中国名茶丛书) 9787109169876

名门双姝(中国名茶丛书) 978710916987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庆生,祖帅 著
图书标签:
  • 茶叶
  • 中国茶文化
  • 名茶
  • 茶史
  • 文学
  • 文化
  • 历史
  • 品茗
  • 传统文化
  • 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69876
商品编码:2962442306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名门双姝(中国名茶丛书) 作者 徐庆生,祖帅
定价 22.00元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 9787109169876 出版日期 2012-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商品重量 0.141Kg

   内容简介

倘若通过《中国名茶丛书》,使您增进了对于所介绍的中国名茶的了解,编者也就聊以自慰了。中国名茶源远流长,文化蕴涵博大精深,尽管编者殚精竭虑,也难免挂一漏万,本丛书倘有不足,敬请方家赐教指正。这本《名门双姝--金针梅金骏眉》(作者徐庆生、祖帅)是其中一册。


   作者简介

徐庆生,男,1964年7月生,江西广丰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国家评茶师、厦门茶叶学会副会长、厦门百人评茶团团长。长期从事基层工作,曾任邵武市沿山镇党委书记,武夷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对农村经济和茶文化颇有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公开出版有《走进三农》、《中国名茶,金针梅》、《中国名茶,金骏眉》、《茶叶对外贸易实务》等书。现供职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总序

章 名茶之乡——武夷山

一、武夷山概况

(一)武夷山丰厚的文化资源

(二)武夷山丰富的生物资源

二、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

(一)菜茶品种

(二)水仙

三、独特的武夷茶文化

(一)武夷茶历史久远

(二)生长环境得天独厚

(三)制作工艺独特、品质优异

(四)武夷茶是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使者

(五)武夷茶文化博大精深

第二章 名茶的生长环境

一、自然环境

(一)海拔高度

(二)气候条件

(三)土壤状态

二、环境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三、名茶茶园分布

(一)金针梅茶园分布

(二)金骏眉茶园分布

第三章 金针梅、金骏眉的诞生

一、金针梅的研发

二、申奥茶

三、金针梅的命名及品质

(一)金针梅名称的含义

(二)金针梅的品质鉴定

四、金骏眉的研发

五、金骏眉的命名及品质鉴定

(一)金骏眉的命名

(二)金骏眉的品质鉴定

第四章 金针梅优良的茶树品种

一、优良茶树品种的特征特性

(一)优良茶树品种的特征

(二)优良茶树品种的特性

二、金针梅茶树良种

(一)紫芽大红袍

(二)名丛白鸡冠

(三)灵芽

(四)松针雀舌

(五)仙霞梅占

(六)名丛铁罗汉

第五章 金针梅、金骏眉生产加工技术

第六章 金针梅、金骏眉的品饮

第七章 金针梅、金骏眉的储藏

第八章 红茶的药用成分及独特的医疗功能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品茗寻踪:中国茶文化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中国茶文化深度之旅。中国,作为茶的故乡,拥有悠久而丰富的茶文化历史,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远超我们日常的饮茶体验。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介绍茶叶种类的工具书,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茶道精神、历史变迁、地域特色及其与社会人文交织的综合性文化读物。 全书结构清晰,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力求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第一部分:茶之源起与演变——历史的长河 本部分将追溯茶叶的起源,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汉唐时期的饮茶风尚的初步形成。重点探讨了陆羽《茶经》问世的里程碑意义,它不仅是一部技术手册,更是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和审美标准。我们将详细分析唐宋时期饮茶方式的演变,从唐代的煎茶法,到宋代的点茶和斗茶盛况,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禅宗思想和文人雅趣。随后,我们将考察明清两代制茶工艺的革新,尤其是炒青技术的普及,如何催生了现代茶叶分类的基础——绿、红、青、黄、白、黑六大茶类的雏形。这部分内容将借助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还原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关键节点。 第二部分:六大茶类的精微之辨——风味与工艺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技术部分,旨在系统梳理当代中国主流茶类的独特魅力。我们将摒弃过于枯燥的学术罗列,而是采用“体验式”的描述方法,深入剖析每一种茶从采摘到制作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如何决定其最终的风味特征。 绿茶的“不发酵”: 探究杀青的温度与时间对保留鲜爽度的影响,重点介绍炒青、烘青、晒青等不同工艺下,信阳毛尖的锐利、龙井的扁平、黄山的毛峰的醇厚等地域风格的形成原因。 红茶的“全发酵”: 阐述萎凋、揉捻和发酵过程的化学变化,分析正山小种烟熏味的来源,以及滇红金毫的甜润与祁红香的典雅之间的细微差别。 乌龙茶(青茶)的“半发酵”: 聚焦摇青和做青工艺的精妙平衡,探讨闽南铁观音的“音韵”与闽北岩茶“岩骨花香”的形成机制,以及台湾高山茶的清雅高远。 白茶的“自然萎凋”: 强调其工艺的“不干预”哲学,以及寿眉、白毫银针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药用价值和陈化之美。 黄茶的“闷黄”: 剖析其独有的工艺,如何带来“黄汤黄叶”的特质,以及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的独特口感。 黑茶的“渥堆”: 深入解析后发酵过程,重点介绍普洱生熟茶的转化路径,以及茯砖茶内“金花”的形成与作用,体现其边销茶的历史使命。 第三部分:茶器之道——承载精神的媒介 茶的品饮离不开茶器。本部分将不再仅仅关注紫砂壶的泥料和烧制工艺,而是将其置于文化语境中进行探讨。我们将考察从汉代的陶罐、唐代的瓷器,到宋代的建盏、吉州窑,再到明清文人推崇的宜兴紫砂壶的兴衰史。对于紫砂壶,我们将分析其“泥、火、功、艺”四要素,探讨不同壶型(如朱泥、段泥)如何匹配不同茶性的原理,以及朱泥泡红茶、紫砂泡乌龙的传统讲究,体现了古人“物尽其用,各司其职”的实用美学。同时,也将简要介绍现代玻璃茶具和盖碗在不同冲泡场景中的应用与革新。 第四部分:茶与道——哲思的渗透 中国茶文化之所以能超越饮品范畴,关键在于其蕴含的哲学思想。本部分将重点阐述茶道中体现的“和、静、怡、真”的境界。我们将分析儒家思想中“和”的理念如何融入茶礼的规范中;佛教禅宗如何通过品茗达到“当下即是”的觉悟;道家思想中“自然无为”如何影响了对茶汤本味的追求。通过解读历代茶人留下的诗词歌赋,揭示茶作为文人墨客寄托情怀、感悟人生的载体,是如何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进行连接的桥梁。 第五部分:茶的地域风情——山水之间的风物志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山形、气候、水质,都赋予了茶叶截然不同的地域性格。本部分将以“风物志”的笔法,描绘几个极具代表性的茶区: 西南的古茶树群落: 探访云南大叶种茶的古老基因,解析其生态价值与普洱茶的深厚底蕴。 江南水乡的精细制作: 聚焦江浙的清明茶文化,展现精耕细作下绿茶的极致鲜爽。 闽南山区的岩韵探索: 深入武夷山,解读“丹霞地貌”如何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岩骨花香。 北方的边塞茶马古道: 讲述黑茶在历史上如何充当经济纽带,连结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生活。 第六部分:现代生活中的茶——传承与创新 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当代。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茶如何重新定位自身?我们将探讨新式茶饮(如奶盖茶、鲜果茶)的兴起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本书倡导的并非一味复古,而是如何在保留核心精神(如对原料的尊重和对冲泡的专注)的基础上,用现代的审美和技术,让中国茶在世界舞台上焕发新的生命力。探讨茶旅、茶空间设计等新兴领域如何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结语: 《品茗寻踪:中国茶文化之旅》力求以扎实的学理为骨架,以生动的叙事为血肉,为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幅详尽而优美的中国茶文化全景图。它邀请您,不仅要“饮”茶,更要“读”茶,在杯中天地间,领略华夏文明的深邃与雅致。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名门双姝》(中国名茶丛书)这本书,9787109169876,我第一时间就被它典雅的书名所吸引,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茶叶的意象。我一直认为,中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承载了千年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载体。这本书的书名“名门双姝”让我猜测,它可能在讲述两个不同寻常、声名显赫的茶叶品种,或者是一个家族世代经营名茶的传奇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名门”茶叶的来龙去脉,包括它们的产地、生长环境、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及最重要的——它们各自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作为一个对中国茶文化有着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國茶的博大精深,並且在品飲時,不僅能感受到茶的甘醇,更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歷史與人文情懷。

评分

刚刚入手了《名门双姝》,书号是9787109169876,之所以选择它,完全是被“名门”二字所吸引。在中国,很多事物一旦冠以“名门”之称,便自带一种尊贵和传承的气质,茶也不例外。我一直认为,好茶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那些源远流长、声名远播的茶种,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发现、被培育、被发扬光大的?它们背后又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名茶的起源、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影响。或许,“双姝”二字并非指代具体的两种茶叶,而是象征着两种不同的风格、两种不同的韵味,又或者代表着同一茶系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分支。这种留白和想象空间,反而更加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能传递一种对茶的敬畏和热爱,让我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

这套“中国名茶丛书”简直是我的案头必备!这次入手的是《名门双姝》,9787109169876,收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吸引了。我一直对中国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从最早接触到龙井的清雅,到普洱的醇厚,再到铁观音的兰香,每一种茶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风情和历史的沉淀。《名门双姝》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从封面上那若隐若现的茶叶图腾和书名本身所蕴含的韵味,我便能预感到它绝非一本简单的茶叶图鉴。它或许会讲述名茶背后的传奇故事,那些茶农们辛勤耕耘的身影,那些士大夫们品茗论道的雅趣,甚至是宫廷御用茶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穿插一些精美的插画,能够将文字的描述具象化,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茶叶在不同季节、不同产地的生长环境,闻到那淡淡的茶香。而且,作为“中国名茶丛书”的一员,我坚信这套书在内容上一定是经过严谨考证和深入挖掘的,而非泛泛而谈,这对于一个追求知识深度和文化内涵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开启一段关于“名门双姝”的探索之旅。

评分

一直对中国茶的深厚底蕴充满好奇,这次偶然看到了《名门双姝》(中国名茶丛书),书号9787109169876,便立刻被它吸引了。这本书的书名极具画面感和故事性,我设想它可能不仅仅是在介绍茶叶本身的品质,更多的是在讲述围绕这些名茶展开的家族故事、历史变迁,甚至是地方风俗。我对那种能够挖掘出茶叶背后的“人”的故事的书籍尤其感兴趣,因为我总觉得,任何一种文化,最终都要落脚于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出那些世代相传的制茶技艺,那些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守传统的茶农,以及那些因茶而结缘、因茶而改变命运的人物。也许,“双姝”指的便是两种风格迥异但同样出色的名茶,或者是同一产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茶种,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家族传承。我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带我走进中国茶的世界,感受那份古老而迷人的韵味。

评分

《名门双姝》(中国名茶丛书)这本书,9787109169876,刚拿到手,还没细读,但感觉它一定是个宝藏。我平时就喜欢收藏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尤其是那些能触及中国传统工艺和生活美学的,这类书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匠人的精神。《名门双姝》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很古朴典雅,仿佛能勾勒出古代大家闺秀们在庭院中品茗赏花的画面,或者是一代代茶商们在家族传承中发展壮大的传奇。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茶具、茶艺的介绍,毕竟好的茶,也需要好的载体和方式来呈现其最佳的风味。再者,作为“中国名茶丛书”的一员,它的内容深度和权威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一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名茶,或者对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茶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