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钢琴演奏之道新版 |
| 丛书名: | 赵晓生学术著作系列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07510635 |
| 出版年份: | 2007年8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436页 |
| 开本: | 1/18 |
| 图书定价: | 66.30元 |
| 实际重量: | 962 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赵晓生,教授,是一位集作曲、钢琴、音乐理论、音乐教育于一身的大家,曾先后在中国三十余个主要城市、中国香港及美国等地举行近两百场钢琴独奏会和讲座;创作了《希望之神》、《简乐四章》、《太极》、《阴阳三阕》等二十余部作品,其中包括钢琴协奏曲、交响组曲、民乐室内乐、舞剧等多种音乐体裁;创立了“太极作曲”、“音集集合运动”和“音乐活性构造”作曲理论体系,对我国作曲理论的研究及作曲教学有着重大贡献;出版《太极作曲》、《钢琴演奏之道》、《琴诀》、《琴禅》、《传统作曲技法》等多部著作。现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授作曲、钢琴,并任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校长。
初版序
初版自序
琴道篇
琴道
撷取音乐王冠上的明珠
钢琴家的素质
条件·才能·勤奋·捷径
钢琴匠·钢琴家·钢琴演奏大师
琴法篇
琴法
指
腕
臂
身
耳
心
气
神
化
基础训练
节奏训练
复调训练
技术进阶之径
琴艺篇
琴艺
读谱
练习
记忆
难点
背景
贯气
准备
上台
反思
琴人合一之境
琴韵篇
琴韵
巴洛克风格(1600~1750)
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1750~1820)
浪漫主义风格(1820~1900)
印象主义风格
20世纪钢琴音乐(1900~2000)
中国钢琴音乐
改编曲的演奏
协奏曲、室内乐、联弹曲的演奏
即兴演奏及视奏
琴禅篇
有道·证悟·无道
蛇信·鹰爪·雁翼
坚石·沉石·浮石
意象·动向·音响
掌舵·琢玉·启门
音点·音线·音层
宇宙·生命·心灵
水涨·水落·水平
敌人·路人·爱人
高构·立交·多泽
实境·幻境·虚境
球气·笔锋·刀刃
响度·亮度·密度
琴诀篇
有道
八忌第二
九界第三
外功第四
冥听第五
心神第六
贯气第七
琴师第八
音色第九
读谱第十
勤练第十一
记忆第十二
难点第十三
踏瓣第十四
复调第十五
古典第十六
浪漫第十七
印象第十八
现代第十九
琴魂第二十
初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音乐是一种缘(新版编后记)
《钢琴演奏之道》是“赵晓生学术著作系列”之一。近年来,赵晓生教授对于“钢琴演奏理论”的研究,始终未曾停止过,《钢琴演奏之道》比上一版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全书五十万字左右。新增的内容主要是: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第1音质”与“第2音质”的概念;基础训练方面增添了“节奏训练”,提出对听觉、和声问题的重视是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作曲家与作品方面增添了大量新鲜的实质性言论,对“钢琴改编曲”另辟专节进行阐述,有很多创新。《钢琴演奏之道》应是钢琴师生的之书。
在实际练习中,我发现教材的实用性极强,它提供的练习曲目选择非常精妙。它们既有经典的大师练习曲的精选,也有针对特定技术盲点的自创或改编练习,这些练习的针对性非常强,真正做到了“对症下药”。比如,在解决某个和弦连接上的模糊不清的问题时,教材会立刻提供一套专门针对该问题的变奏练习,要求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下重复进行,直到肌肉记忆完全固化。更重要的是,教材中还穿插了一些“反向练习”的指导,比如要求故意用错误的方式去弹奏,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正确手型的微妙之处。这种“打破常规”的训练思路,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探索欲,让枯燥的重复训练变得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显著提高了练习效率。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教材时,我最关注的是其内容的系统性和递进性,而它在这方面表现得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技巧,而是构建了一个极其严谨的知识体系框架。从最基础的手型稳定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音阶、琶音的均匀度控制,再到不同风格(如巴洛克时期的复调织体与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唱性旋律)的演奏处理,逻辑链条非常完整且富有弹性。作者对技术难点的分析,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核心所在,避免了传统教材中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例如,对于某个特定技术难点的解析,它会结合大量的实际练习曲目进行对比示范,让抽象的“感觉”变得可量化、可捕捉。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保证了学习者不会因为知识的断裂而感到困惑,每一步的积累都是为了更高阶的挑战做扎实的铺垫。
评分这本教材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厚实而又不失细腻,触感温润,让人爱不释手。印刷的油墨非常均匀,色彩饱满,即便是细小的五线谱和文字,也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版式布局,整体排版疏密有致,留白恰到好处,使得乐谱的阅读体验极为舒适。在复杂的段落中,关键的指法标记和力度记号都用不同的字体或颜色进行了区分,逻辑清晰,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理解乐谱的难度。可以明显感觉到,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投入了极大的心力,这种对工艺的极致追求,使得这本教材不仅仅是一本学习工具,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对音乐艺术的敬畏之心。这种高标准的物理呈现,无疑为接下来的学习旅程奠定了坚实而愉悦的基础,让学习过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对于考研群体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更是体现在其对高难度曲目分析的透彻性上。在涉及到那些被视为“试金石”的炫技段落时,教材并没有回避其难度,而是将其拆解成多个可操作的小模块进行详细剖析。它不仅分析了技术要求,更深入探讨了在考试情境下,如何平衡技术完整性与音乐表现力之间的关系,这无疑是区分优秀与平庸演奏的关键。例如,对于奏鸣曲中的高潮部分,教材会提供不同的“处理方案”——是选择绝对的速度与清晰度优先,还是在保证基本准确的前提下,稍微放缓节奏以增强戏剧性。这种基于实践和经验的指导,是任何纯理论书籍无法比拟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在巨大压力下的决策参考,让准备过程更加有的放矢,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哲学思考。它不仅仅是机械地教你“如何弹奏”,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为何而弹”以及“如何理解音乐的内涵”。作者在穿插的文字部分,融入了许多关于音乐史、演奏美学甚至是东方哲学在音乐表达中的体现的见解。读起来,你会发现,这更像是一场与大师的深度对话,而不是一份枯燥的练习指南。它引导我去思考,每一个音符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张力、历史背景以及作曲家的原始意图。这种提升审美层面的引导,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让我不再局限于技巧的打磨,而是开始追求音乐的“灵魂”的表达。这对于任何志在深入研究钢琴演奏的学子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一笔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