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高师声乐教学曲:古典艺术歌曲选 |
| 丛书名: | 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 |
| 作者/主编: | 杨玲, 刘春平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62360 |
| 出版年份: | 2015年7月 |
| 版次: | 第1 版 |
| 总页数: | 199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39元 |
| 实际重量: | 0.522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目前,声乐教学大多数是以美声发声方法为训练基础。早期意大利歌曲旋律简单,加之意大利语语音清晰,语言重音的节奏感赋予这种语言独特的音韵和美感,单词中元音居多且元音发音饱满有利于发声。古典艺术歌曲的早期作曲家所创作的这些简洁的旋律中包含有大量声乐技术训练,因此,选择意大利古典歌曲来教学对于训练初级的学生尤其有帮助。但这类作品的教材在国内不多,调性的可选择性也很小,这也是大多数声乐教师的烦恼。编者在意大利留学期间注意收集这方面的曲目,选编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整理成册,并根据声乐教学的规律,调整了一些歌曲的调。
编者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到:一个单词某一个元音当它在一句较长的旋律上延长时,要用小短线即“连字符”连起来,表示这是一个单词。有些翻译作品在曲谱转行的时候忘记添加连字符,从而使没有学过意大利语的老师和同学不知道这是一个单词,造成在单词中间换气的。因为不确定哪些语音连在一起表示一个单词,在想查单词意思时也无从下手。意大利语中一个单词结束在辅音字母,后一个单词以元音字母开头的时候要连读,唱的时候也要连起来,本册曲谱对于这种情况都明确地用下划圆弧线符号标识出来。
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看,我最看重的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本优秀的教学曲集,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展示“应该唱什么”,更在于指导“如何唱好它”。理想情况下,书中对曲目的处理应当包含对演唱技术细节的深入探讨,例如,针对某一首特定歌曲中出现的换声区处理、气口安排的建议,或者对特定情绪表达时力度渐变的具体建议。如果能有针对性的技术要点总结,例如针对某位作曲家作品群的共同演唱难点,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在曲谱的空白处留下批注的痕迹,即使是印刷体的批注,也能引导我的思维去关注那些“听不见”的音乐结构。对于那些复杂的装饰音或快速的音型,清晰的指引能极大地减少学习者自我摸索的时间和弯路。如果能提供关于曲目排练顺序的建议,例如哪个阶段适合练习哪类曲目,那对于课程设置而言,无疑是锦上添花的一笔。
评分阅读任何艺术理论或教学书籍时,我都会特别关注作者在学术立场上的平衡性。面对“古典艺术歌曲”这样一个范畴,很容易陷入对某一特定时期或地域的过度偏爱。我非常好奇作者杨玲教授是如何处理这种平衡的,她是否能将德奥艺术歌曲的严谨性、法国艺术歌曲的精致性,以及可能包含的意大利美声传统中的相关作品,进行一个既有侧重又不失全面的整合。对于声乐教学而言,对不同语种和风格的把握是核心难点。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特定发声技巧如何适应不同语言(比如德语元音的饱满度与法语鼻音的控制)的具体指导,那将是极其实用的财富。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在处理那些历经百年流传的版本差异时,是如何做出取舍和判断的,这种专业的“把关人”角色,是读者从一位资深教师那里寻求指导的核心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曲谱的集合,更是一份成熟的教学方法论的体现。
评分再者,对于这样一本面向高等师范院校的教材,其理论支撑和学术引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看到作者在选曲和解析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坚实的音乐史学基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作曲家介绍,而是能够将这些艺术歌曲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理解,例如,浪漫主义思潮对诗歌主题的选择有何影响,或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地位的提升是如何体现的。这些深层次的文化植入,能够帮助未来的声乐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不仅能教他们如何发声,更能教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底蕴的歌唱家。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让他们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爱上这门艺术背后的文学与历史。如果书中能适当地引用一些音乐学研究的成果,或者对一些经典版本进行学理上的探讨,那就更能体现其作为“高师”教材的严谨性和前瞻性,为培养高水平的音乐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选曲的整体编排逻辑,似乎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它不是简单地按照作曲家或者年代堆砌,而是感觉上遵循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脉络。从选曲的难度跨度来看,它似乎试图覆盖从基础扎实到进阶技巧的各个层面。我注意到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曲被纳入其中,但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些相对冷门但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也被挖掘了出来,这无疑拓宽了学习者的视野。对于艺术歌曲的教学来说,光有曲目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作品背景、风格特征的阐释。我期待书中能对每一首选曲的德语或意大利语文本(如果适用)进行细致的翻译和发音标注,并且对当时的美学思潮和歌曲的演唱要求有所侧重地讲解。如果能附带一些关于早期录音范例的对比分析,那就更完美了,这样学习者就能更立体地理解“古典”二字的内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音符的堆砌上。这种精心策划的选目和潜在的深度解析,是区分普通曲集和优秀教学参考书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初看之下挺朴实无华的,封面采用了比较经典的深色调,那种沉稳的墨绿色或者深蓝色,配上烫金的字体,给人一种很专业、很学术的感觉。纸张的质地摸上去有点微微的哑光感,不是那种亮闪闪的铜版纸,这对于一本教学用书来说是加分的项,长时间阅读也不会太刺眼。我尤其欣赏它的排版布局,虽然内容是古典艺术歌曲的选集,但页边距留得恰到好处,谱子的清晰度非常高,即便是小字部分的歌词标注,也做得非常考究。装订的处理也很结实,感觉是那种可以经受住频繁翻阅和长期使用的类型,对于一个音乐学生或者声乐老师来说,这本工具书的物理形态已经传递出了它严肃对待音乐艺术的态度。内页的印刷墨色均匀,没有出现洇墨或者模糊的情况,这一点在处理复杂的五线谱时至关重要,能确保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力度记号都准确无误地呈现在眼前,这是基础但又极其关键的一环。总的来说,从这本书的“外表”来看,它就散发着一股扎实的、面向实践的专业气息,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