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周龙音乐作品选琵琶行周龙上海音乐出版社9787552313277

正版全新周龙音乐作品选琵琶行周龙上海音乐出版社978755231327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龙 著
图书标签:
  • 琵琶行
  • 周龙
  • 中国古典音乐
  • 琵琶
  • 乐谱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民族音乐
  • 器乐
  • 艺术类
  • 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552313277
商品编码:29684827306
页数:3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周龙音乐作品选:琵琶行
丛书名:  
作者/主编:   周龙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号:  9787552313277
出版年份:  2017年9月   
 
版次:  第1版
总页数:  35
开本:  16
图书定价: 25
实际重量:  181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编辑

《周龙音乐作品选:琵琶行》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周龙,作曲家,1953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73年开始向罗忠镕、黎英海、樊祖荫学习作曲,向严良垄学习指挥。1983年毕业于音乐学院,师从苏夏。曾任中国广播艺术团驻团作曲家。1985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学习,师从周文中、达维多夫斯基和爱德华兹。1993年获音乐艺术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音乐舞蹈学院作曲教授及天津音乐学院特聘教授。

周龙的作品汇集了东西方审美观念和音乐元素。2011年,周龙以他的部歌剧《白蛇传》成为获得普利策音乐奖的首位美籍华裔作曲家(波士顿歌剧院与北京音乐节联合委约)。他获得的奖项还包括美国文学艺术院终身成就奖、纽约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颁发的斯托格大奖、美国巴罗基金会作曲比赛首奖、美国古根海姆基金会奖金。他曾多次受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库茨维斯基音乐基金会、哈佛大学弗朗姆音乐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委约创作。此外,周龙和陈怡的交响乐《虎门1839》唱片专辑被提名2016年格莱美奖,同年周龙被授予纽约艺术基金会名人堂荣誉称号。

近年来,周龙完成了由青岛交响乐团委约的《琴岛》序曲(获得中国国家艺术基金);由北京交响乐团委约的交响组曲《京华风韵》;由新加坡交响乐团与BBc逍遥音乐节联合委约的钢琴协奏曲《态势》(2014音乐季首演);由北京音乐节委约的大型交响史诗《九歌》(2013年首演)。这些作品均由世界各大音乐团体委约演出并录制唱片,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及牛津大学出版社各自出版中英语乐谱。








 近年来,周龙钟情于为一些中国古诗词谱曲,尤其对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情有独钟。《琵琶行/周龙音乐作品选》对音乐的描写既细腻又抒情,但由于篇幅关系,长期以来很少有人为之谱曲。1991年夏,作者周龙应女高音歌唱家饶岚之邀,将《琵琶行》谱写为女高音与琵琶曲。音乐以诗中提到的《霓裳羽衣曲》,即琵琶古曲《月儿高》的曲调为依据,采取戏曲中拖腔、垛板等表现手法及戏剧性结构的发展,将此曲写成一首咏叹调式的大型声乐作品。2001年底,因录唱片而加写了大提琴声部。由于全曲是以粤语演唱,在设计唱腔时得到了陈怡和饶岚的指教,特此表示感谢。




浩渺江河,诗意流转:中国古典文学经典选读 本书精选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批具有深远影响力和艺术魅力的作品,旨在带领读者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审美意趣。我们聚焦于那些穿越时空、至今仍能触动人心的篇章,涵盖了从先秦诗歌到唐宋散文的诸多经典范畴,力求展现中国古典文学的宏大叙事和细腻笔触。 第一部分:风骨初现——先秦诗歌与诸子散文的源头活水 本卷收录了《诗经》中的精粹,特别是那些反映早期人民生活、情感寄托和社会风貌的篇章。我们细致挑选了“风”“雅”“颂”中的代表作,如对田园劳作的歌咏、对爱情婚姻的直白抒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思。对于《诗经》的选篇,我们不仅关注其朴素的语言和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更着重解析其蕴含的早期人文精神与质朴民风。例如,对“蒹葭”的意境分析,将探讨其空灵而又执着的求索主题如何影响后世文人的创作情怀。 同时,我们精选了先秦诸子散文中那些文采斐然、思想深刻的片段。这不仅仅是哲学思辨的记录,更是早期汉语散文艺术的雏形展示。在《庄子》部分,我们选取了“逍遥游”“齐物论”等篇章中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着重分析其汪洋恣肆、想象奇绝的文风,以及如何通过奇特的意象来阐述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在《孟子》与《荀子》的选段中,则侧重于其雄辩的逻辑和对政治伦理的深刻洞察,展现了早期说理文的磅礴气势。这些篇章共同构筑了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的坚实基石。 第二部分:盛世华章——汉魏六朝的辞赋与山水田园 进入汉代,辞赋的恢弘气势达到顶峰。本书选取了汉大赋的代表性结构,但更侧重于其如何将铺陈夸饰的技巧用于抒发个人抱负或描绘壮丽景象。同时,我们深入探讨了汉乐府民歌的质朴力量,它们以简洁的叙事和强烈的节奏感,成为后世叙事文学的重要源泉。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审美情趣发生了重要转向。本部分重点呈现了“竹林七贤”及后世文人的隐逸情怀。在诗歌方面,我们精选了曹植的慷慨悲歌,以及“建安风骨”的苍凉基调。尤为重要的是,我们收录了大量山水诗的早期佳作。陶渊明的田园诗被单独设立章节进行深入研读,分析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体现的对物欲的超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他如何以朴素的语言构建了一个与世无争的理想国。 此外,本卷还会介绍六朝骈文的艺术特色,尽管其形式趋于雕琢,但其中对音韵和谐与对仗工整的极致追求,对后世辞藻的运用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三部分:双峰并峙——唐诗的辉煌与宋词的婉约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本书将从多个维度展现其博大精深。我们将唐诗分为初唐的萌芽、盛唐的磅礴、中唐的变革与晚唐的感伤四个阶段进行梳理。 在盛唐部分,我们不仅收录了李白“仙气”十足的浪漫主义杰作,分析其奔放不羁的个性和豪迈的想象力;也重点剖析了杜甫“诗史”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三吏”“三别”等作品,展现其沉郁顿挫的笔法和对黎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在风格上,我们并重展现了王维的禅意空灵与边塞诗派的雄浑壮阔。 进入宋代,词体文学的兴盛成为标志。本书选取的宋词,旨在体现“一代之文学”的精妙之处。我们首先从柳永的慢词入手,探讨其如何以铺陈的手法描绘市井生活与离愁别绪,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随后,我们深入分析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解析其如何将诗的境界引入词中,使得词的格局得以扩展,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对于李清照的闺怨词,则着重分析其语言的自然清新和情感的真挚细腻,如何以女性特有的敏锐捕捉日常生活的哀愁与喜悦。 第四部分:文学的延伸与思想的回响——唐宋散文的成熟 唐宋散文,特别是“古文运动”的成果,标志着中国散文达到了一个成熟的高峰。本卷精选了韩愈、柳宗元等人的重要篇目。对韩愈的文章,我们侧重于其在论辩中的气势恢宏和对儒家传统的重塑;对柳宗元,我们则关注其山水游记的文学性与哲理性的完美结合,如《永州八记》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寄托个人遭际与旷达心境。 宋代的议论和记叙散文同样精彩。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文章,体现了宋人重思辨、尚自然的文风。通过对这些散文的品读,读者可以体会到中国古典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时的复杂心绪与思想光辉。 结语:古典之美,永恒魅力 全书编排注重文本的艺术性和思想的深刻性,辅以必要的注释和背景介绍,帮助读者跨越时代藩篱,真正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跨越千年的文学瑰宝,让读者在对古典韵味的体味中,获得精神的滋养与审美的愉悦。这些选篇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图谱中光辉灿烂的一页。

用户评价

评分

深入研习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选曲眼光独到且极具代表性。它不仅仅收录了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更难得的是穿插了一些可能不那么广为人知,但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这种平衡感非常难得,既能满足大众对基础和名作的渴求,又能拓宽我们对作曲家艺术探索边界的认知。每首曲子似乎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在不同创作阶段的心境和技巧的演变。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绝非枯燥的技巧堆砌,而是一场精彩的音乐人生之旅。通过这些作品,我仿佛能窥见这位音乐家是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对话,远超出了普通乐谱集的功能范畴。

评分

初次接触到这本书的内容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编排的逻辑性和清晰度。不同的篇章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能循序渐进地找到学习的路径。看得出来,编纂者在内容组织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不是简单地把作品罗列在一起,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引导读者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解层面。尤其是一些标记和符号的运用,精准到位,有效地避免了传统乐谱阅读中常见的歧义,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便利。这种细致入微的编辑处理,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让我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更专注于音乐本身的情感表达,而不是纠结于那些技术细节的解读上,真正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气质,光是捧在手里摩挲,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封面色彩的搭配很有层次感,不是那种浮躁的亮色,而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那种质感,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不是一本随便印印就出来的作品集。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手感细腻,墨色清晰,即便是长期翻阅,想必也不会轻易泛黄或损伤。而且,书籍的整体开本适中,无论是放在书架上展示,还是携带外出练习,都显得非常得体。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对艺术作品的尊重,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对内含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工艺品,这种外在的精致,无疑为接下来的音乐体验设定了一个非常高的基调。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音乐素材的增加,更是一种审美和学习态度的提升。它所散发出的那种对艺术的严谨态度,感染了每一个翻阅它的人。无论是作为日常练习的工具书,还是作为音乐研究的参考资料,它都展现出了超乎预期的价值。它的存在,无疑是为琵琶音乐的学习和传承添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我毫不犹豫地会将它推荐给所有对这门乐器抱有热情,并希望深入了解其精髓的同道中人。这本书,是沉甸甸的投入,也是丰厚的回报,值得反复品味和珍藏。

评分

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无可挑剔。很多出版社出版的乐谱,在涉及到高难度技巧段落时,总会因为排版或印刷问题而显得拥挤不堪,给演奏带来极大的不便。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留白得当,关键的指法和力度标记清晰可见,即便是在快速的乐句中,视线也能迅速定位。更重要的是,它在某些复杂乐段后面附加的简短的演奏提示或背景注解,虽然不长,但往往一语中的,点明了处理难点的关键所在。这些“过来人”的经验总结,比单纯的音符要宝贵得多,它让你明白“怎么弹”的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弹”,这种教学层面的附加值,是许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