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周龙音乐作品选:琵琶行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周龙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52313277 |
| 出版年份: | 2017年9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35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25元 |
| 实际重量: | 181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周龙音乐作品选:琵琶行》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周龙,作曲家,1953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73年开始向罗忠镕、黎英海、樊祖荫学习作曲,向严良垄学习指挥。1983年毕业于音乐学院,师从苏夏。曾任中国广播艺术团驻团作曲家。1985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学习,师从周文中、达维多夫斯基和爱德华兹。1993年获音乐艺术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音乐舞蹈学院作曲教授及天津音乐学院特聘教授。
周龙的作品汇集了东西方审美观念和音乐元素。2011年,周龙以他的部歌剧《白蛇传》成为获得普利策音乐奖的首位美籍华裔作曲家(波士顿歌剧院与北京音乐节联合委约)。他获得的奖项还包括美国文学艺术院终身成就奖、纽约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颁发的斯托格大奖、美国巴罗基金会作曲比赛首奖、美国古根海姆基金会奖金。他曾多次受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库茨维斯基音乐基金会、哈佛大学弗朗姆音乐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委约创作。此外,周龙和陈怡的交响乐《虎门1839》唱片专辑被提名2016年格莱美奖,同年周龙被授予纽约艺术基金会名人堂荣誉称号。
近年来,周龙完成了由青岛交响乐团委约的《琴岛》序曲(获得中国国家艺术基金);由北京交响乐团委约的交响组曲《京华风韵》;由新加坡交响乐团与BBc逍遥音乐节联合委约的钢琴协奏曲《态势》(2014音乐季首演);由北京音乐节委约的大型交响史诗《九歌》(2013年首演)。这些作品均由世界各大音乐团体委约演出并录制唱片,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及牛津大学出版社各自出版中英语乐谱。
近年来,周龙钟情于为一些中国古诗词谱曲,尤其对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情有独钟。《琵琶行/周龙音乐作品选》对音乐的描写既细腻又抒情,但由于篇幅关系,长期以来很少有人为之谱曲。1991年夏,作者周龙应女高音歌唱家饶岚之邀,将《琵琶行》谱写为女高音与琵琶曲。音乐以诗中提到的《霓裳羽衣曲》,即琵琶古曲《月儿高》的曲调为依据,采取戏曲中拖腔、垛板等表现手法及戏剧性结构的发展,将此曲写成一首咏叹调式的大型声乐作品。2001年底,因录唱片而加写了大提琴声部。由于全曲是以粤语演唱,在设计唱腔时得到了陈怡和饶岚的指教,特此表示感谢。
深入研习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选曲眼光独到且极具代表性。它不仅仅收录了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更难得的是穿插了一些可能不那么广为人知,但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这种平衡感非常难得,既能满足大众对基础和名作的渴求,又能拓宽我们对作曲家艺术探索边界的认知。每首曲子似乎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在不同创作阶段的心境和技巧的演变。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绝非枯燥的技巧堆砌,而是一场精彩的音乐人生之旅。通过这些作品,我仿佛能窥见这位音乐家是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对话,远超出了普通乐谱集的功能范畴。
评分初次接触到这本书的内容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编排的逻辑性和清晰度。不同的篇章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能循序渐进地找到学习的路径。看得出来,编纂者在内容组织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不是简单地把作品罗列在一起,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引导读者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解层面。尤其是一些标记和符号的运用,精准到位,有效地避免了传统乐谱阅读中常见的歧义,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便利。这种细致入微的编辑处理,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让我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更专注于音乐本身的情感表达,而不是纠结于那些技术细节的解读上,真正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气质,光是捧在手里摩挲,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封面色彩的搭配很有层次感,不是那种浮躁的亮色,而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那种质感,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不是一本随便印印就出来的作品集。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手感细腻,墨色清晰,即便是长期翻阅,想必也不会轻易泛黄或损伤。而且,书籍的整体开本适中,无论是放在书架上展示,还是携带外出练习,都显得非常得体。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对艺术作品的尊重,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对内含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工艺品,这种外在的精致,无疑为接下来的音乐体验设定了一个非常高的基调。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音乐素材的增加,更是一种审美和学习态度的提升。它所散发出的那种对艺术的严谨态度,感染了每一个翻阅它的人。无论是作为日常练习的工具书,还是作为音乐研究的参考资料,它都展现出了超乎预期的价值。它的存在,无疑是为琵琶音乐的学习和传承添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我毫不犹豫地会将它推荐给所有对这门乐器抱有热情,并希望深入了解其精髓的同道中人。这本书,是沉甸甸的投入,也是丰厚的回报,值得反复品味和珍藏。
评分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无可挑剔。很多出版社出版的乐谱,在涉及到高难度技巧段落时,总会因为排版或印刷问题而显得拥挤不堪,给演奏带来极大的不便。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留白得当,关键的指法和力度标记清晰可见,即便是在快速的乐句中,视线也能迅速定位。更重要的是,它在某些复杂乐段后面附加的简短的演奏提示或背景注解,虽然不长,但往往一语中的,点明了处理难点的关键所在。这些“过来人”的经验总结,比单纯的音符要宝贵得多,它让你明白“怎么弹”的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弹”,这种教学层面的附加值,是许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