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知识产权法学(第三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定价:33.50元
作者:吴汉东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3010444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编 总论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
三、知识产权的主体
四、知识产权的客体
五、知识产权的保护
六、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及地位
第二编 著作权
章著作权概述
第二章著作权的主体
第三章著作权的客体
第四章著作权的内容
第五章邻接权
第六章著作权的利用
第七章著作权的限制
第八章著作权的保护
第三编 权
第九章 权概述
第十章 可获的主题
第十一章 可性
第十二章 权的取得
第十三章 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第十四章 权的内容与限制
第十五章 许可证贸易
第十六章 权的保护
第四编 商标权
第十七章 商标与商标权
第十八章 商标注册
第十九章 商标注册无效的补正与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
第二十章 注册商标的续展、转让和使用许可
第二十一章 商标管理
第二十二章 商标权的保护
第二十三章 的特别保护
第五编 其他知识产权
第二十四章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第二十五章 商业秘密权
第二十六章 货源标记或原产地名称权
第二十七章 植物新品种权
第二十八章 厂商名称权
第二十九章 反不正当竞争
第六编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第三十章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相关国际公约
第三十一章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知识产权协定》
作者介绍
吴汉东,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社科联副主席。著有《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比较研究》等著作10部,另外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
文摘
序言
作为一本法学系列教材,它在理论深度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作者在对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制度进行阐述时,都带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书中不仅介绍了各法律部门的规定,还对这些规定背后的理论基础、学理争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在讨论知识产权的本质时,书中就呈现了不同学派的观点,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让我对知识产权的性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法律概念,如“合理使用”、“标志的显著性”、“创造性”等,都进行了严谨的理论剖析,并通过大量的理论论证来支撑其观点。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法,既保证了教材的学术严谨性,又能够让学习者在理解法律条文的同时,掌握其背后的理论逻辑。这本书让我对知识产权法学这一学科的认识,从表面化走向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内容之详实。它几乎将知识产权法的方方面面都囊括其中,无论是著作权、专利权,还是商标权、不正当竞争,亦或是更深入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保护等等,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作者在梳理法律条文的同时,也结合了大量的案例,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具体,更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个法律概念的界定,非常严谨,没有含糊不清的地方,这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例如,在讨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时,书中逐一分析了过错、损害、因果关系等要素,并提供了不同情形下的判例,让我对如何判断侵权行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前沿性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如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挑战、生物技术专利的伦理问题等,这体现了教材的与时俱进。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殿堂,每一次翻页都能学到新的知识点,对知识产权法的整体框架和内在逻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为实践者量身打造的工具书。作者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非常注重其在现实中的应用。书中充斥着大量的实务案例,从经典案例到最新的判例,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得学习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法律条文是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作用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权利救济途径的详细介绍,无论是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还是刑事追诉,都进行了分门别类的阐述,并结合案例说明了不同救济方式的适用条件和效果。这对于我理解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过程,以及如何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建议,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而且,书中对一些常见侵权行为的分析,比如盗版、仿冒、假冒等等,也非常到位,为我提供了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必备。
评分这本书在知识产权法的中国特色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介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时,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实际国情和法律实践,对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进行了详实的论述。书中对我国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主要法律的最新修改和相关司法解释,都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体现了其时效性。此外,书中还对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条约的履行情况,以及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探讨,这对于理解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产权法的普遍原理,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独特性和发展方向。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条理分明。每个章节的标题都能够准确地反映其内容,并且章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总论到各论,再到一些特殊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各个部分的划分都显得十分合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知识产权客体和权利类型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法律制度的详细介绍。比如,在讲到专利权时,书中会先介绍专利的基本概念,然后深入到专利申请、审查、授权,再到专利侵权判定和救济,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让人一目了然。这种清晰的逻辑脉络,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快速掌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牢固的知识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