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德性主义抑或事功主义——朱熹、陈亮“王霸义利”之争及其政治思想史意义
定价:52.00元
作者:罗雪飞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192206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道”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中所涉及的*为重要的词。大体而言,儒家内部对“道”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德性主义的解释,将“道”本身及其实践视为道德理想主义;二是事功主义的解释,以现实主义的眼光看待“道”在历史和现实政治中的展开。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基本上是围绕王霸义利问题而展开的,实质上反映了儒家内部关于解决国家治理问题和安顿政治合法性的不同路径选择。南宋孝宗淳熙年间,道学的朱熹和事功之学的杰出代表陈亮之间围绕三代和汉唐的王霸义利的争论,就是两种解释正面交锋的突出事例。本书试图通过对朱陈之争的思想史资源以及历史语境的挖掘,在全面梳理其所争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实质性意义、有限性意义与典范性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更像是一个引子,它勾起了我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那些永恒议题的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面临着“道德”与“效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两难选择。朱熹的“德性主义”是否能为我们当下强调诚信、责任和内在价值的社会风尚提供一些古老的智慧?而陈亮的“事功主义”是否能提醒我们在追求发展和进步时,不能忽视实际效果和民生福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的梳理,而是能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考,能够引发读者对自己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反思。我期待作者能在对朱熹、陈亮思想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拓展出更广阔的视野,将他们的争论置于更宏大的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坐标系中,从而展现出这场争论跨越时空的深远影响。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必须回到那个时代的具体语境中去。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联想到,当年的“王霸义利”之争,绝非空洞的理论辩论,而是与当时北宋末、南宋初特定的政治现实息息相关。朱熹所处的时代,北方的金国虎视眈眈,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国家积贫积弱,这种背景下,他所倡导的“德性主义”和“义”的至高无上,可能是一种道德上的召唤,是对士大夫失范行为的匡正,也是对国家民族精神的重塑。而陈亮,作为更倾向于积极用世的学者,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事功主义”和对“利”的重视,或许是对现实政治困境的一种直接回应,他可能更关注如何通过实际的政策和军事行动来扭转乾坤。这本书能否深入分析这种时代背景如何塑造了两位思想家的观点,并且揭示出他们之间争论的深层动因,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如果能看到作者如何将宏大的政治思想与具体的历史事件巧妙地联系起来,那将是一次极其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
评分说实话,我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性要求很高。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看到了一场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思想交锋,而“政治思想史意义”这几个字,则表明作者并非满足于仅仅描述这场争论,而是要对其进行深度的学术挖掘和价值评判。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扎实的史料依据,详细梳理朱熹和陈亮在“王霸义利”问题上的具体论述,引用他们各自著作中的原文,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对这场争论在当时的政治实践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塑造了后世的政治观念和理论体系,进行富有洞见的分析。比如,这场争论是否影响了宋代及以后统治者的施政方针?是否为后来的政治改革提供了理论资源或思想困境?书中能否对这些问题给出清晰而有说服力的解答,将是我衡量这本书学术价值的重要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厚重感,古朴的字体搭配深邃的背景色,仿佛立刻将人带入那个思想激荡的时代。在阅读之前,我本身就对宋明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朱熹这位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而陈亮,作为一个与朱熹在学术上针锋相对的人物,其“事功”之学更是让我好奇。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接点明了核心冲突——“德性主义”与“事功主义”,这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术派别之争,更可能触及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关于理想人格、治国方略等根本性问题的不同解读。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朱熹如何从“德性”出发构建其政治理念,又如何看待“义”在社会运行中的至高地位;同时,我也迫切想了解陈亮是如何以“事功”为导向,强调实际的政治作为和效用,并将“利”纳入考量。这种鲜明的对比,定能勾勒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领域中一种深刻的张力,以及不同价值观在现实政治中的碰撞与融合。
评分我对于“王霸义利”这个关键词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王道”与“霸道”、“义”与“利”一直是贯穿始终的对立和张力。朱熹的“德性主义”听起来更像是对“王道”和“义”的强调,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追求,强调道德的感化和内在的修养。而陈亮的“事功主义”则可能更侧重于“霸道”和“利”的实用性,关注实际的政绩和物质利益的增长。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界定“事功”的内涵?它是否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或者经济上的富足,还是包含了更广泛的社会治理和制度建设的成效?同时,“义利之辨”在陈亮那里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是如何看待“利”的,是将它视为与“义”完全对立的存在,还是认为在特定条件下,“利”可以服务于“义”?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这种看似简单的二元对立,或许其中存在着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也或许,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路径,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国家富强的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