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5-01 |
| 作者:孙刚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5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010192888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孙刚,山东济宁人,副教授,博士。2006 年9月至2009年6月,北京体育大学攻读博 士学位;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山东师 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4年7 月至2017年7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 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武术教育、 武术跨文化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 现为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副 主任。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武 术审美文化研究”(IICTYO01)、中国博士后 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新时期学校武术教育 的文化选择与体系架构”(2012T50626)、参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先后在《体育科 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山东省省级** 硕士论文、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3项 及山东师范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学能手称号。
坦白说,我对于“武术”这个词汇,曾经抱有一种比较狭隘的认知,总觉得它与“功夫片”里的动作场景联系得更为紧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武术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招式和技巧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价值的解读。书中对“精神”与“身体”的辩证统一的论述,让我看到了武术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哲学,如何引导人们追求身心的和谐与精神的超越。让我特别着迷的是,书中对于“意念”在武术中的作用的强调。它告诉我,真正的武术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意念的引导,是精神力量的凝聚。这种“心随意动”的境界,让我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将个体与宇宙融为一体。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关于武术礼仪和道德规范的探讨,这让我看到了武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所承载的道德训诫和价值导向。这些内容,让我在欣赏武术的“形”之外,更能体会到其“神”的魅力,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虽然看似聚焦于“武术”,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口,我得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更为广阔的领域。我原本是想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体育文化,没想到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书中对“技击”与“审美”之间关系的探讨,让我耳目一新。它并没有回避武术的实用性,但更侧重于挖掘其内在的美学价值。书中提到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境界,以及“以柔克刚”的智慧,都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生存哲学和处世智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门派武术的审美风格进行了区分和比较,例如南拳的“刚猛”,北腿的“矫健”,八极拳的“崩撞”,以及太极拳的“缠绵”,这些细致的描绘,让我体会到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丰富性和地域特色。同时,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仿佛在阅读一部武林传奇。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武术的认知比较浅薄,可能还停留在影视剧里的打打杀杀的层面。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将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艺术紧密地联系起来,展现了武术背后深沉的文化内涵。书中对“形神合一”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强调外在的招式动作,更注重内心的修为和精神的体现。武者在施展拳脚时,眼神、气息、意念都必须高度统一,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和美感。这让我想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也是讲究笔墨之外的意境和神韵。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许多武术器械,如刀、枪、剑、棍等,并阐述了它们在运动中的审美特征。例如,长枪的“风卷残云”,剑的“凌厉迅捷”,棍的“刚劲有力”,这些形容词赋予了冰冷的器械生命,也展现了武术的丰富多样性。更令我着迷的是,书中探讨了武术动作的韵律感,它不像舞蹈那样有明确的节奏,却同样讲究起承转合,有内在的律动和张力,每一次的出招收招都仿佛蕴含着某种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是被其书名中“审美”二字所吸引。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和“韵味”颇为着迷,总觉得在这些抽象的概念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东方智慧。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它并没有简单地将武术视为一种搏斗技巧,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文化的高度,探讨了武术在审美层面的表现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气韵生动”的解读,它不仅仅是指武术动作的流畅与协调,更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的外化,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书中引用的许多古代诗词和绘画作品,也巧妙地与武术意境相结合,让我看到了武术与文学、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书中将某些拳法的变化比作“行云流水”,将刚猛的招式形容为“力拔山兮气盖世”,这些生动的比喻,让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武术动作,瞬间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不同武术流派在审美上的差异,比如太极的“刚柔并济”,形意的“直来直去”,八卦的“缠绕变幻”,这些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武术的万花筒之中,感受到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封面采用了一种带有肌理感的纸张,上面印着遒劲有力的书法字体,搭配一幅写意的水墨画,远看是山水,近看却能辨出几分武术动作的疏影。书脊的烫金工艺也显得十分大气,拿在手里很有质感。翻开扉页,纸张的克数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不会有廉价感。内容方面,我本来是想找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书籍,结果意外翻到了这本书。虽然我对武术了解不深,但书中对“武”的独特解读,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武术招式,而是深入挖掘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艺术表现和人生态度。比如,书中提到“以武入道”,这让我联想到儒家、道家、佛家的一些思想,感觉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通之处,都是在追求一种身心的和谐与精神的升华。书中对“力与美”的辩证关系的阐述尤其精彩,让我开始思考,原来力量并非粗鲁与野蛮的代名词,在恰当的运用和表达中,也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美感,这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的“力度”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书中对武术动作的描述,也仿佛将那些飘逸的身姿、刚猛的拳脚呈现在眼前,极具画面感,这让我觉得,武术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