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柏峪秧歌戏
定价:68.00元
作者:袁树森,谭怀孟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92000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非遗专家倾力撰写
极具文化传承和收藏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当前国际社会和理论学术界普遍关心的一件事情。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形态变得非常急迫。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捍卫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主权,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理论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书详细介绍了“柏峪秧歌戏的来源与流传”“演艺结构”“表演形式”“自身特点”“秧歌戏的价值与保护”“代表剧目”,以及对柏峪秧歌戏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内容极其精深庞杂,做到了既又全面的高度统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领域独树一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突出了其所蕴含的文化特点。书中还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使读者既能获得文字阅读的愉悦,还能欣赏插图的艺术性,实现了知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而且,装帧精美、设计典雅、印刷精良,内容与形式结合。真实的品相、精彩的画面,开本、纸张都呈现出文化的儒雅韵味。
本书是民族文化的精品,定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对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内容提要
此书阐述了柏峪秧歌戏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柏峪秧歌戏的来源与流传;第二,演艺结构;第三,表演形式;第四,自身特点;第五,学秧歌戏的价值与保护;第六,代表剧目。本书把柏峪秧歌戏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力求对所有方面一一进行讲述,对柏峪秧歌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谭怀孟,人送外号“秧歌戏迷”,出生于盛行秧歌戏的柏峪村,从幼年时就耳濡目染于秧歌戏。近几年来,在外工作的他看到秧歌戏处于濒临绝迹之危,心中万分焦急,四处呼吁有关方面进行抢救。他也为了抢救这一古老戏种,挨个走访老艺人,一出戏一出戏地录制,整理剧本,考证唱腔。目前他已整理出剧本七个,并将“九腔十八调”完整地考证出来,并撰写了一万多字的专题文章。他积极参与并成功地将柏峪秧歌戏申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
文摘
序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柏峪秧歌戏》是一扇通往古老民俗艺术世界的窗户。袁树森与谭怀孟先生的文字,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进柏峪秧歌戏的奇妙领域。本书的叙述方式别具一格,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生动活泼的细节。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演出场景的细致描绘,从演员的服饰、妆容,到舞台的布置、灯光,再到观众的互动、掌声,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仿佛身临其境。作者们对柏峪秧歌戏艺术特点的分析也非常透彻,例如其独特的唱腔、节奏以及融合了多种表演元素的特点,都让我耳目一新。读罢全书,我不仅对柏峪秧歌戏有了全面的认识,更对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历史记忆以及人们的情感寄托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是献给所有热爱传统文化,珍视民间艺术的读者的绝佳选择。
评分这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柏峪秧歌戏》简直是一部活的史书!第一次翻开它,就被那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作者袁树森和谭怀孟两位先生,对柏峪秧歌戏的梳理和挖掘,真可谓是呕心沥血。从最开始的起源传说,到后来的发展变迁,再到如今的传承困境,每一个环节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戏班艺人生活片段的描写,那些简陋的舞台、辛勤的排练、以及演出现场观众们热情的喝彩,仿佛都穿越了时空,呈现在我眼前。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精美,那些老照片,那些戏服、道具的细节,都为文字增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只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它们是鲜活的生命,是地域文化最动人的注脚。柏峪秧歌戏,作为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这本书,得以让更多人看见它的光芒,也让人深思如何才能让这光芒永不熄灭。对于热爱传统文化、对民间艺术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深度体验,它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是文字本身难以完全承载的。
评分沉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柏峪秧歌戏》的世界里,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又生动的舞台。袁树森和谭怀孟先生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化情怀,为我们呈现了这场独特的民间艺术盛宴。本书不仅仅是对柏峪秧歌戏的一次简单介绍,更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探索。从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唱腔唱词,到其承载的社会功能和历史意义,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时期柏峪秧歌戏演出场景的描绘,那些喜庆的节日、热闹的集市,以及人们在观看演出时流露出的纯朴喜悦,都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作者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当前柏峪秧歌戏所面临的挑战,例如人才的断层、传承的瓶颈等等,这些真实的困境让人心生忧虑,也激发了读者去思考如何为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力量。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学术著作,同时又饱含着对传统艺术的深情呼唤,读来让人既增长了见识,又引发了对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
评分这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柏峪秧歌戏》,由袁树森和谭怀孟两位先生联袂呈现,绝对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是对柏峪秧歌戏的学术性梳理,更是一次情感上的深度对话。书中对于戏曲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音乐特色等方面的论述,严谨而不失趣味,让读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深敬意。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们在书中穿插的许多鲜活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这些都让冰冷的学术研究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人情味。通过阅读,我仿佛能看到当年艺人们在简陋的条件下,凭借一腔热情和精湛技艺,为乡亲们带来欢乐的场景。同时,书中也触及了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困境,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历史的回溯,更引发了读者对于未来传承的思考。这本书,无疑是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评分每一次翻阅《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柏峪秧歌戏》,都像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袁树森、谭怀孟两位作者凭借其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将柏峪秧歌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种既学术严谨又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柏峪秧歌戏的起源、发展脉络、艺术特征以及其在当地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都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阐述。我特别赞赏作者们对戏曲内容的挖掘,那些古朴的唱词、诙谐的表演,都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信息和人生哲理。读到关于老一辈艺人的记述时,我常常被他们的坚守和执着所感动,正是有了他们的汗水和心血,才使得柏峪秧歌戏得以代代相传。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研究资料,更是一部充满温情的文化档案,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根脉,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民间戏剧,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而言,本书绝对是必读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