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全鉴 (汉)班固著 东篱子解译

汉书全鉴 (汉)班固著 东篱子解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班固著 东篱子解译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汉朝
  • 班固
  • 东篱子
  • 古籍
  • 史学
  • 二十四史
  • 传记
  • 文化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22472
商品编码:2983427135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汉书全鉴

定价:38.00元

售价:24.7元,便宜13.3元,折扣65

作者:(汉)班固著 东篱子解译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180224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部纪传体断代史。该书记载了西汉一代的史实,具有重要的史学地位。它对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记述,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著作的典范。
《汉书全鉴》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三个方面对《汉书》进行了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以便读者朋友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部著作。

目录


目录







高帝纪

——开创基业,一代布衣成帝王 / 2

惠帝纪

——性格懦弱,宽仁之主难作为 / 27

高后纪

——女主临朝,有实无名一女皇 / 34

文帝纪

——以德化民,仁德之帝保民生 / 42

景帝纪

——继往开来,文景之治襄盛世 / 54

武帝纪

——雄材大略,文治武功彪史册 / 64

昭帝纪

——君臣相得,问民疾苦昭日月 / 75

宣帝纪

——权臣辅政,中兴之主有奇功 / 82

元帝纪

——多艺好儒,优游不断败中兴 / 94

成帝纪

——耽于,穆穆天子渐失权 / 105

哀帝纪

——拨乱反正,大略难施空余恨 / 114

平帝纪

——短命傀儡,一生无为作嫁衣 / 124



异姓诸侯王表

——异姓封国,廿六王置废兴亡 / 134

诸侯王表

——强弱之变,百年封侯明鉴戒 / 137



礼乐志

——久旷大仪,礼乐未立皇权倾 / 146

刑法志

——首开高论,古刑今法凭得失 / 166



陈胜传

——揭竿而起,农民起义**人 / 188

项籍传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横世出 / 201



韩信传

—— 一代战神,功高震主反被诛 / 226

萧何传

——汉初贤相,保障后方安天下 / 246

张良传

——运筹帷幄,决定千里称谋圣 / 257

霍去病传

——勇冠三军,六击匈奴定乾坤 / 274

霍光传

——匡扶社稷,生前身后尽荣宠 / 284

叙传

——煌煌百篇,综摄西汉百年事 / 308



参考文献 / 311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汉书全鉴》:一部照彻西汉历史的宏篇巨制 《汉书全鉴》((汉)班固著,东篱子解译)并非一本新生的文献,而是将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汉书》——以一种更为详尽、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部巨著,凝聚了史学大家班固的毕生心血,并通过当代学者东篱子的精深解读,旨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晰、生动的西汉王朝兴衰图卷。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理解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脉络、政治制度演变、社会文化变迁乃至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基石。 《汉书》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地位 要理解《汉书全鉴》的价值,首先要回溯其根源——《汉书》的作者班固。班固,东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拥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在战乱频繁、世事动荡的时代,班固目睹了王朝更迭的残酷,也感受到了历史真相被掩盖或曲解的危险。怀抱着“继《春秋》之绝学,通《论语》之道”的宏愿,他开始了编撰一部系统、完整记述西汉历史的宏大工程。 《汉书》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填补了中国史书编纂史上的一个重要空白。《史记》虽然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记述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历史,但其时间跨度极大,且侧重于帝王将相的功业。而《汉书》则将视角聚焦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9年,这段汉朝建立、巩固、发展并最终走向衰亡的关键时期。它以严谨的笔触,系统地记录了西汉王朝从刘邦崛起、建立汉朝,到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再到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直至王莽篡汉、西汉灭亡的完整过程。 《汉书》的史学价值体现在其体例的创新与严谨。班固在继承《史记》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史书体例进行了重要的发展。他首次设立了“地理志”,详细记载了各地山川、河流、户口、赋税、物产等信息,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经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汉书》在“食货志”中对汉代的经济政策、货币制度、盐铁专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揭示了经济发展对王朝兴衰的影响。此外,“艺文志”则集中记录了汉代的图书典籍,为我们了解汉代的学术文化、思想流派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东篱子解译:古籍今读的智慧之光 尽管《汉书》本身是史学巨著,但其古老的语言、深奥的典故以及庞大的篇幅,对于当代读者而言,往往构成了一定的阅读障碍。这正是《汉书全鉴》的价值所在。东篱子的解译,不是简单的白话文翻译,而是在深刻理解班固原著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史学观念、语言学知识,对《汉书》进行了一次系统而精到的阐释。 东篱子的解译,首先体现在对《汉书》原文的精准把握。他穷尽毕生精力,逐字逐句,深入考证,力求还原班固所要表达的真实历史场景和思想意图。对于原文中晦涩难懂的词汇、典故、语法,东篱子都给予了清晰的解释,并辅以丰富的历史背景知识,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 其次,东篱子的解译更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和逻辑梳理。他不仅仅是将文字进行解释,更是将原文中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 coherent 的历史叙事。他会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影响,探讨人物的动机、行为及其历史意义。通过东篱子的解读,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西汉王朝政治斗争的暗流涌动、经济政策的得失演变、社会文化的多元碰撞,以及思想观念的逐渐形成和发展。 再者,东篱子的解译还融入了现代史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他可能并非生搬硬套现代理论,而是将现代的史学研究成果,如社会史、经济史、思想史等领域的新发现,巧妙地融入对《汉书》的解读之中,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解读《汉书》中的人物传记时,东篱子可能会结合现代心理学或社会学原理,对人物的性格、行为进行更 nuanced 的分析。在解读经济内容时,他可能会引入现代经济学理论,对汉代的经济现象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汉书全鉴》的核心内容概览 《汉书全鉴》围绕着西汉王朝的发展历程,展开了一系列详实的记述。其内容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帝王纪传:王朝的脉搏 《汉书》的核心部分是帝王本纪和列传。在《汉书全鉴》中,东篱子的解译将使这些人物跃然纸上。从“高祖纪”刘邦的草莽英雄崛起,到“惠帝纪”、“文帝纪”、“景帝纪”的承前启后,再到“武帝纪”的雄才大略与穷兵黩武,直至“昭帝纪”、“宣帝纪”的拨乱反正与中兴,最后到“元帝纪”、“成帝纪”、“哀帝纪”、“平帝纪”的走向衰落,以及“王莽传”的篡权与新莽的短暂覆灭,《汉书全鉴》将为我们呈现一幅完整的帝王画卷。 东篱子的解译会深入分析每一位帝王的执政理念、政治手腕、重要决策及其历史后果。例如,在解读刘邦时,会分析其如何团结各方势力,建立统一的汉朝;在解读汉武帝时,则会剖析其文治武功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其对外政策、经济改革带来的影响。对于列传中的重要人物,如萧何、曹参、周勃、陈平等辅佐刘邦的功臣,霍去病、卫青等卫国名将,董仲舒、司空已等思想家,以及后来的权臣如霍光,则会通过东篱子的解读,更加立体地展现他们的生平事迹、政治抱负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地理与经济:王朝的根基 《汉书》的“地理志”和“食货志”是其独具特色的部分,也是《汉书全鉴》的重点解读对象。东篱子的解译将使这些内容变得生动且富有启示。 “地理志”部分,不仅会列举西汉时期的郡县设置、疆域范围,更会详细描绘各地风土人情、物产资源、交通状况。通过这些描述,读者可以想象出当时汉朝疆域内的景象,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社会风貌。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人口分布、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食货志”部分,则深入探讨了汉代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从土地制度、赋税制度、货币流通,到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一系列经济措施,东篱子的解读将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政策如何影响了汉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如何促进或阻碍了经济发展,以及这些政策的得失对王朝命运的影响。例如,在解读盐铁专营时,会分析其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以及其对民间商业活动的限制。 三、学术文化与思想:文明的脉络 《汉书》的“艺文志”是了解汉代学术文化的重要窗口。《汉书全鉴》将通过东篱子的解读,为我们梳理汉代的学术流派、思想动态以及文学艺术成就。 “艺文志”不仅收录了当时存世的图书文献,还对其进行了分类和评价。东篱子的解读将帮助读者理解汉代经学的发展,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以及其他诸子百家思想的传承与演变。例如,会深入解读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对汉代政治思想的影响,以及汉代文人在诗赋、史学等方面的成就。 同时,《汉书全鉴》还会关注汉代社会的思想风貌。例如,对汉代神仙方术的流行,对阴阳五行的推崇,以及汉代社会价值观的形成等,都会在东篱子的解读中得到展现。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汉代人的精神世界,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选择。 四、其他专题:历史的细节 除了以上核心内容,《汉书全鉴》还会深入解读《汉书》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 律历志: 详细阐述汉代的历法、天文观测以及律法制度,帮助读者了解汉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法律体系。 仪礼志: 展现汉代的礼仪制度,包括祭祀、朝会、婚礼、丧葬等,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秩序和道德规范。 刑法志: 梳理汉代的刑法制度,分析其特点、演变以及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汉书全鉴》的当代意义 《汉书全鉴》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阅读和理解《汉书》这样一部史学经典,更具有深刻的当代意义。 首先,它是一扇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通过对西汉王朝历史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朝代的兴衰规律,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如统一、分歧、繁荣、衰落,在西汉时期都有其深刻的印记,这些印记至今仍然能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 其次,它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期,许多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制度、思想、文化都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和发展。通过《汉书全鉴》,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些早期形态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源。 再次,它能够提升读者的历史素养和文化品位。阅读史书,不仅仅是了解历史事件,更是与古人进行思想的对话,是提升自我认知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汉书全鉴》以其详实的内容和精深的解读,必将极大地丰富读者的历史知识,提升其历史思维能力,陶冶其文化情操。 总而言之,《汉书全鉴》((汉)班固著,东篱子解译)是一部集史学研究、文学欣赏、文化传承于一体的鸿篇巨制。它将班固史学巨著的深邃与东篱子智慧解读的明晰融为一体,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辉煌西汉王朝的清晰窗口。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不仅能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能从中汲取智慧,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及其深远影响。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细心体悟的案头必备之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阅读历史典籍对我来说,有时是一种“朝圣”般的体验,需要极大的毅力和专注力。但《汉书全鉴》这本书,却让我体验到了一种“轻松的学术探索”。东篱子的解译风格非常接地气,他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把最复杂的权力斗争和最细微的朝堂暗流,用一种近乎叙事文学的笔法呈现出来。他对于人物动机的分析,往往一针见血,不带偏见,却又饱含洞察力。我特别欣赏他处理那些史料记载不一或存在争议的段落时所采取的平衡姿态,他不会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将不同的可能性摆出来,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辨。这种开放性的引导,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参与感,仿佛自己也成了历史的见证者和分析者。它成功地避开了枯燥乏味的学术堆砌,用引人入胜的故事线串联起浩瀚的史料,让《汉书》这部巨著真正走进了寻常爱好者的内心深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值得称赞,这对于一部厚重的历史著作来说,是体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纸张的质感上乘,墨色浓郁适中,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东篱子在解译时巧妙地运用了不同字体的区分,将班固的原著与自己的解读清晰地划分开来,这种视觉上的层次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频繁地翻阅脚注或附录来分辨谁在说话,信息流的顺畅让我在沉浸感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解译者对读者的尊重。对于那些想深入研究但又缺乏专业古籍阅读训练的爱好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座宝贵的桥梁。它既能让你感受到原著的庄重,又能享受到现代学术研究带来的便捷。可以说,从拿起书本的那一刻起,你就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部用心之作,而非敷衍的出版物。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全鉴”这类标题的书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内容会过于庞杂,容易失焦。然而,《汉书全鉴》却成功地在广度和深度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的结构安排极其考究,逻辑线索清晰得令人惊叹。每一卷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仿佛作者深谙读者的认知规律,总能在你感觉需要喘息或深入了解时,提供恰到好处的承接。我花费了很长时间去对比不同版本的《汉书》,发现东篱子的解译在保持历史准确性的同时,极大地优化了阅读体验。他对于不同人物复杂心理的揣摩和剖析,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对于某些功过参半的历史人物,解译者并没有采取简单的褒贬态度,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这种审慎而富有同理心的解读,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思想的碰撞,让人反思历史的必然与偶然。它迫使你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去重新审视那些被反复提及的历史事件。

评分

这部《汉书全鉴》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尤其是东篱子先生的解译部分,简直是化繁为简的典范。我一直觉得研究史书最大的障碍就是那些晦涩的古文和繁杂的注释,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东篱子的笔法非常流畅,他没有生硬地将原文翻译成现代白话,而是用一种既保留了原意又贴近现代人理解的方式进行阐释。举个例子,书中对霍去病征战匈奴的描述,原先读起来总觉得少了些身临其境的感觉,但经过解译后,仿佛能看到当年那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在祁连山下的英姿,那份气势和策略的精妙之处一下子就清晰起来了。这种“化古为今”的能力,绝非易事,足见解译者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匠心。它让历史不再是尘封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尤其欣赏解译者在关键历史节点上的独到见解,那些旁人常常忽略的细节,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光彩,让人在阅读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本书不仅仅是史书的普及读物,更像是一位智者在耳边娓娓道来的历史传奇。

评分

我是一个对史书的“语境重构”非常看重的读者,一部好的历史解读,不应该仅仅是文字的替换,而应该是对历史场景的重新激活。在这方面,《汉书全鉴》的表现远超预期。东篱子的解译常常会加入一些社会文化背景的补充说明,这些补充并非冗余的插叙,而是恰到好处地将我们拉回到西汉那个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去。例如,当涉及到一些礼仪制度或官僚体系的描述时,解译者总能提供极为精炼的背景知识,使得那些原本空洞的制度名词立刻有了鲜活的血肉。这对于理解汉代政治运作的精髓至关重要。我常常在阅读时想象,如果当年有人能像东篱子这样为我讲解,我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率一定会高出数倍。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让你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发生”,那种对历史驱动力的深度挖掘,令人拍案叫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