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学生体制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报告
定价:30.00元
作者: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01
ISBN:9787040208696
字数:
页码:2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报告》共分4个部分:部分为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第二部分为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实施方案和细则;第三部分为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与分析;第四部分为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统计资料。
目录
部分 《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与《教育部办公厅》加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建设的通知》
第二部分 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实施方案和细则
一、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实施方案
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检测细则
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检查验收细则
四、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数据统计规范
第三部分 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与分析
一、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样本构成、监测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
二、2004年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2004年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二)2004年汉族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分析
(三)2004年与2002年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比较
三、2004年藏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第四部分 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统计资料
一、2004年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统计资料
(一)2004年汉族学生测试指标样本数、平均值、标准差
(二)2004年汉族学生派生指标样本数、平均值、标准差
(三)2004年汉族学生测试指标百分位数
(四)2004年汉族学生派生指标百分位数
(五)2004年汉族学生各种营养状况分布
(六)2004年汉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
(七)2004年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
二、2004年藏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统计资料
(一)2004年藏族学生测试指标样本数、平均值、标准差
(二)2004年藏族学生派生指标样本数、平均值、标准差
(三)2004年藏族学生测试指标百分位数
(四)2004年藏族学生派生指标百分位数
(五)2004年藏族学生各种营养状况分布
(六)2004年藏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
(七)2004年藏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
作者介绍
文摘
(二)内外科体检
内外科体检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健康筛选,为体质健康监测统计样本输送“正常”学生。体检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内科医师负责。每个检测队应有一名内科主治医师负责业务指导和会诊工作。
使用器材:诊断床、听诊器、。
检查方法:按照病史采集方法询问病史,按物理诊断方法进行体格检查。对检测卡片(见附表2: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网络工作检测卡片(2))写明的重点项目,逐项填写清楚。将根据病史、体征即可诊断的疾病,经必要检查确定的现患疾病,是否允许参加身体素质测定等意见,写入“体检小结”栏内,主检医师。对体检中发现的阳性体征,应进一步进行检查,必要时通知家长,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凡根据病史、体格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得参加身体素质项目测试,因此不列人体质测定的统计样本:
(1)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有病(如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哮喘、肝炎、肾炎等);
(2)身体发育异常(如侏儒症、巨人症);
(3)身体残缺、畸形者(如严重脊柱侧弯、鸡胸、跛足、明显的O型腿和X型腿等);
(4)急性病患者,或近一个月内曾患高烧、腹泻等急性疾病而体力尚未恢复者;
(5)女生月经期。
对能够参加身体素质项目测试的受检者,应将检测卡片上“是否能参加素质项目测试”中的“是”字圈住;相反,如不能参加身体素质项目测试,应圈住“否”字。后者不列入统计样本。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但“中国学生体制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报告”这个书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严谨和科学的态度。作为一名关心下一代健康的普通读者,我对这份报告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中国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状况,揭示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并为未来的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我尤其关注报告中关于学生视力、肥胖率、脊柱侧弯等常见健康问题的统计数据和分析。这些数据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它们背后承载的是无数学生的成长轨迹和家庭的殷切期盼。我希望报告能够深入剖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学校的体育教育、家庭的饮食习惯、甚至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此外,作为一份“监测报告”,其数据来源的科学性、统计方法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我希望报告能够清晰地说明其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过程,让读者能够信服其研究成果。出版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这通常意味着其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和专业性,这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信心,相信它能为我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评分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2004年的这份监测报告,不仅仅是对当时学生健康状况的一次“体检”,更是一种对未来的“预警”。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我深切体会到学生健康是教育事业的基石。这份报告的出现,恰逢其时,它将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我们的学生们是否依然保持着健康的体魄。我期待报告中能够展现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学生群体在健康指标上的差异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地域性健康问题。比如,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营养摄入、体育锻炼机会上可能存在的差距,这些都可能影响他们的体质。同时,我非常关注报告是否探讨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因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面对日益激烈的学习竞争,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报告能否提供相关的调研数据和分析?我希望这份报告能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让我们了解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和身心的养育。
评分对于这份《中国学生体制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报告》,我抱着一种近乎“考古”的心态来审视。2004年,那是一个与现在有着显著社会经济环境差异的年代。当时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压力、甚至饮食结构,都与今天大不相同。因此,这份报告不仅仅是一份历史数据,它更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点,能让我们看到社会变迁对青少年健康产生的深远影响。我特别好奇的是,在当时,哪些健康指标是最受关注的?报告是如何界定“体制健康”的?是仅仅侧重于体格发育,还是也包含了运动能力、疾病筛查等方面?我希望报告能够提供清晰的定义和测量标准。此外,报告中对数据的解读和分析,能否揭示出一些我们当年可能忽略了,但如今看来却十分重要的健康趋势?例如,当时是否已经出现了一些早期迹象,预示着后来会成为普遍的健康问题?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以一种客观、详实的态度,呈现出那个时代学生健康的真实画像,为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下及未来的学生健康挑战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学生体制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报告》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关于学生健康方面的权威数据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研究者,我深知这类监测报告的价值所在。2004年,正值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无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非常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提供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全面、系统的数据。这包括但不限于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心肺功能、骨骼发育等基础指标。同时,我也期待报告能够对一些影响学生健康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例如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情况、课外活动的多寡、家庭的营养膳食指导、以及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学习压力等。报告能否深入探讨这些因素与学生体质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另外,作为一份“监测报告”,其研究方法、抽样调查的科学性、以及数据分析的严谨性是判断其学术价值的关键。我希望能从这份报告中看到扎实的研究基础和客观公正的分析结论,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制定更有效的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评分这份报告的名字,《中国学生体制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报告》,光是听起来就充满了数据和分析的严肃感。作为一个曾经的学生,也是现在为人父母的人,我对这份报告既有怀旧的情感,更有现实的关切。我想要了解的是,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们的体质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那些如今被反复提及的“亚健康”问题,在2004年时是否就已经显露端倪?报告中是否会披露一些具体的“硬数据”,比如平均身高、体重、视力测试结果、肺活量等,并与之前的年份或之后的年份进行对比?这种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对于评估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我期待报告能够提供一些能够引发思考的图表和统计分析,而不是仅仅罗列枯燥的数字。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报告能够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即使是发布于2004年,其中一些关于体育锻炼、用眼卫生、均衡饮食等方面的指导原则,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背景,也让我相信这份报告的内容会比较权威和严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