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席面文化
定价:28.00元
作者:吕长鸣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13621557
字数:165000
页码:2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席面文化》是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又一部关于为什么吃、吃什么、怎么吃的美食大餐,是文化中国——舌尖上的美食、餐桌上的礼仪一锅出的盛宴。席面文化看似只是“如何吃”的一种文化,但是从一个人处理席面文化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得出这个人的家庭背景,看得出这个人小时候受到的教育,看得出这个人在成长时期的修养,甚至可以看得出这个人的整体价值观取向。
《席面文化》图文并茂,双色印刷,富于美感;资料丰富,很多资料均来源于严格考证;语言活泼、生动,趣味性强。
内容提要
吕长鸣所著的《席面文化》讲述了席面文化的形成过程,详细而又全面地介绍了邀请、赴宴、就餐和餐后告辞的礼节和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语言生动幽默,图文并茂,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就餐礼仪指南。《席面文化》中很多知识都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于席面礼仪和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将会起到很强的指导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吕长鸣,皇城根下上过学,广阔天地务过农,首都北京经过商,机关做过事,现为北京某高校党务工作者。著有《红楼梦里的北京土语》、《红楼不是谜》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普及性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平衡点。虽然它涉及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引用和专业的名词解释,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将这些复杂的知识点“翻译”成普通读者可以理解的语言。每当提到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烹饪技法或器皿名称时,作者总会适时地配上清晰的图示或简短的注解,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一些现代的“文化体验案例”,作者会邀请当代的手作匠人复刻古代的某些特定宴会场景,并记录下他们的心得体会,这种古今对话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这表明作者并非只活在故纸堆里,而是努力让这份古老的“席面文化”在当代社会找到新的共鸣点。它不是在“复古”,而是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让我这个对古代生活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轻松入门,并且渴望了解更多。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相当新颖和独特,它没有局限于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聚焦于“席面”这一微观的文化载体,来解构整个社会的运作逻辑。这让我的阅读体验非常立体。比如说,书中通过分析一桌酒席上主位和次位的设置,巧妙地引出了古代宗族制度和官场潜规则的微妙平衡。再比如,作者对“添菜”这一动作的深入剖析,简直像是一部行为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报告,从何时添菜、由谁添菜、添什么菜,每一个细节背后都隐藏着权力、地位甚至是情感的流转。我读到一处关于“祝酒词”的段落时,简直拍案叫绝,作者将不同历史时期祝酒词的措辞变化与当时的政治气候做了精准的对应,比如宋代的含蓄隐忍,到明清的直白张扬,跃然纸上。这种把“吃喝”这件事拔高到社会学和心理学层面的解读能力,使得这本书的厚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让“吃”变成了一面透视人心的镜子。
评分读完后,我最大的感触是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哲学”视角。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随意的“宴请”和“聚餐”。过去可能只是觉得一顿饭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菜肴的丰盛程度,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最简单的家宴,其背后的“仪式感”和“情感连接”才是核心价值。书中提到一个关于“主人敬酒的弧度”的论述,简单的一个微小动作,却能传达出主人对客人最深层次的尊重与关怀。这种对“微细节”的捕捉和放大,极大地提升了生活的品质感。现在我更倾向于慢下来,去思考每一次会面、每一道菜肴所承载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和饮食文化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优雅地与人相处的“人情世故指南”,非常实用,也极富启发性,让人读完后忍不住想要立刻去实践和体验那种精致的生活美学。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感受,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久未开启的、弥漫着茶香和糕点甜香的老宅。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者腔调,而是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娓娓道来那些关于“席面”的种种讲究。比如,书中对不同时令的菜品组合有着极其细致的描摹,不仅仅是罗列食材,更深入到了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古人如何通过饮食来顺应天时。我尤其被其中关于“茶点礼仪”那一章所吸引,它不是简单地教你如何使用茶具,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等级的宴席中,茶点摆放的位置、数量乃至品尝的顺序所蕴含的社交信号。读着这些,我仿佛能听到当年那些轻柔的丝绸摩擦声,闻到空气中淡淡的熏香。作者对“雅”的理解非常到位,他似乎在教导我们,饮食文化的核心,从来都不是填饱肚子,而是一种对生活、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艺术。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浸润感,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它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席面文化》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温润,中间的插画构图古典又不失现代感,色彩的搭配非常考究,那种雅致的米白和沉稳的墨黑交织在一起,仿佛能让人瞬间穿越到那个精致的宴饮场合。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会泛出低调而奢华的光泽,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书里面的排版也做得极其用心,文字和图片的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即便是长篇的文字描述,也不会让人产生阅读疲劳。而且,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考据似乎非常扎实,光是序言部分引用的那些古代器皿的描摹图,就足以看出作者在资料收集上的深度。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但看到这精致的包装和内页设计,立马就激起了我翻阅的欲望,这绝对是送礼或者自藏都非常体面的选择。它传递出来的信息是:这本书的内容,与它的外在一样,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珍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