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VIP中国茶艺茶道轻松入门
定价:49.90元
作者:陈龙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1212029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822kg
编辑推荐
《中国茶艺茶道轻松入门》根据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与茶打交道的漫长历史中,形成了一套丰富而独特的茶文化。近几年,关注茶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品茶艺、学茶道成了很多人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内容提要
目录
绪论
茶乡茶事
茶叶源于中国
西南地区,中国茶树的摇篮
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茶叶分类
茶叶选购
茶叶的保存方法
悠悠茶往事
神农遇茶的传说
以茶代酒的故事
茶圣陆羽煎茶
宋徽宗与《大观茶论》
世界满茶香
茶马古道
茶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章 南方有嘉木,其芽涤凡尘
茶叶鉴赏五要
茶之色
茶之形
茶之香
茶之味
茶之韵
绿茶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六安瓜片
太平猴魁
黄山毛峰
信阳毛尖
蒙顶甘露
竹叶青
红茶
祁门红茶
正山小种
宁红工夫
滇红工夫
川红工夫
金骏眉
坦洋工夫
政和工夫
黑茶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普洱沱茶
千两茶
六堡茶
四川边茶
乌龙茶
安溪铁观音
武夷大红袍
武夷肉桂
冻顶乌龙
闽北水仙
黄金桂
凤凰单枞
黄茶
君山银针
霍山黄芽
蒙顶黄芽
白茶
白毫银针
白牡丹
贡眉
花茶
茉莉花茶
玫瑰花茶
桂花茶
金银花茶
造型花茶
第2章 好水好器泡好茶
水为茶之母
好水四要素
何为宜茶之水
古人如何寻泉评水
器为茶之父
新手入门需备茶具
茶人茶具
专题 壶中翘楚——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的材质和产地
紫砂之源
紫砂的特点
紫砂壶的选购
养出一把好壶
第3章 中国茶艺:水和茶的舞蹈
茶饮发展史
汉朝以前的饮茶方式
汉朝的饮茶方式
南北朝时的饮茶方式
唐朝的饮茶方式
宋朝的饮茶方式
明朝的饮茶方式
清朝的饮茶方式
茶叶的冲泡技巧
杯泡和壶泡
水温要求
投茶方法
茶叶用量
冲泡时间和次数
中国茶道礼仪
泡茶前的礼仪
泡茶中的礼仪
品茶中的礼仪
绿茶的冲泡方法
上投法
中投法
下投法
办公室简易泡法
红茶的冲泡方法
红茶家庭泡法
红茶办公室简易泡法
办公室调饮袋装红茶
黑茶的冲泡方法
紫砂壶冲泡法
盖碗冲泡法
飘逸杯冲泡法
乌龙茶的冲泡方法
紫砂壶泡法
盖碗泡法
办公室简易泡法
黄茶的冲泡方法
君山银针冲泡法
白茶的冲泡方法
白茶家庭泡法
办公室简易泡法
花茶的冲泡方法
花茶家庭泡法
办公室简易泡法
冲泡造型花茶
第4章 品茗成道:坐看云卷云舒
品茗四要
三看——色
三闻——香
三品——味
三回味——韵
品茗要有心境
清静
禅定
挚友
悠悠茶道
中国茶道
日本茶道
世界其他国家的饮茶习俗
英国的下午茶
俄罗斯的茶炊
美国的冰茶、鸡尾酒茶和袋泡茶
印度的拉茶和煮茶
中国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蒙古族的咸奶茶
藏族的酥油茶
维吾尔族的奶茶与香茶
傣族、拉祜族的竹筒香茶
白族的三道茶
苗族、侗族的油茶
作者介绍
陈龙,高级评茶员、高级茶艺师,出生于中国茶叶镇——安溪县感德镇。曾任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茶》制片人、《劳动午报·茶业品牌》副主编、感德茶铁观音品牌创始人;现为感德真品茶业机构总策划、《茶书网》主笔、《中国法治杂志》记者、北京中华茶艺协会马连道联络处负责人。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为精妙,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知识点堆砌的枯燥感。作者似乎深谙“故事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他将繁复的茶艺流程拆解成一系列生动的小故事或生活化的场景。比如,他描述如何温杯洁具时,不是干巴巴地列出步骤,而是描绘了在晨光熹微中,用热水拂过瓷器的瞬间,那“热气氤氲,带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的感觉。这种感官上的细节描写,一下子就将抽象的仪式感具象化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茶与时间的哲学”那一章,作者将不同冲泡时间对茶汤风味的影响,比喻成了人生中不同阶段的沉淀,层次分明,回味悠长。他巧妙地规避了生硬的术语,而是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将“慢”和“静”融入到每一个操作细节中。读完这一部分,我甚至有点冲动,想立刻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去泡一壶茶,细细品味那份被时间温柔对待的感觉。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教会的不仅仅是“如何泡茶”,更是一种“如何生活”的全新视角和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尤其是那个淡雅的茶色背景,一下子就让人心头一静,仿佛能闻到淡淡的茶香。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装帧的质感,纸张的手感很舒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内页的排版也非常考究,字里行间留出的空白恰到好处,既不显得拥挤,又能让人专注于文字本身。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言部分所展现出的那种娓娓道来的亲和力,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更像是经验丰富的老茶人,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地分享他的心得。他没有急着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先从“为什么要喝茶”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入手,引导我们去思考茶与生活、与内心平静之间的微妙联系。这种由浅入深的引导方式,对于我这种之前对茶道知之甚少的新手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特别是他描述初次接触茶艺时的那种懵懂和欣喜,非常真实,让我立刻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做到”。整本书的基调是极其舒缓且充满温度的,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放松了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体验,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心灵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充满了古典韵味,但又绝不晦涩难懂,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现代人与传统美学之间的桥梁。作者的遣词造句很有画面感,比如形容茶汤的颜色时,会用到“琥珀流金”、“嫩芽初醒”这类富有诗意的词汇,一下子就把我们从日常的喧嚣中抽离出来,进入一个更具审美情趣的领域。虽然主题是关于“轻松入门”,但作者对茶文化历史的梳理却是扎实而精准的,他并没有因为追求简化而牺牲掉文化的厚度。他会适当地穿插一些关于茶圣陆羽的趣闻轶事,或者某个茶器流派的起源背景,这些点缀恰到好处,既丰富了知识储备,又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这种文化底蕴的渗透,让读者在学习技巧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东方审美的熏陶,让“茶艺”从一种技能,升华为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也让人眼前一亮,它在保持艺术格调的同时,对初学者的“痛点”照顾得非常周到。比如,关于茶具的选择,市面上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器皿,新手往往无从下手,感到眼花缭乱。作者在这里的处理非常到位,他没有强求你必须拥有昂贵的全套茶具,而是明确地指出了“入门级”的必备三件套,并且对材质的选择给出了非常理性的分析,比如为什么初期使用玻璃或白瓷更适合观察汤色。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大量针对不同茶类的基础冲泡参数,像是一个贴心的“作弊码”,让新手在实践中能迅速建立起信心。我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尝试冲泡了一次绿茶,发现水温的控制确实是关键,以前总觉得水开了就得用,现在才明白,不同的叶片需要不同的“对待”。这种精确到可操作层面的指导,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人敢于动手尝试,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学习的阶段,这点对于提升读者的实践积极性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或许是关于“专注”和“回归本真”的重新认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和多任务处理,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茶道,恰恰是强迫你放慢速度、专注于眼前这一壶水、这一片叶子的过程。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每一次冲泡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当下”。他用非常朴素的语言提醒我们,不必苛求每一次茶汤的味道都完美无缺,重要的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那个“泡茶”的动作中去。这种强调过程大于结果的理念,对于缓解现代人的焦虑感非常有帮助。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VIP”体验,并非指拥有多么稀有的茶叶或器皿,而是指我们能够为自己创造出一片不受外界干扰、完全属于内心的宁静时刻。这本书更像是一张请柬,邀请我们暂时放下一切纷扰,走进茶的世界,找回心底那份久违的沉静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