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二狗媽小廚房之中式麵食
定價:49.80元
作者:乖乖與臭臭的媽
齣版社: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910020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107款中式麵食,包括饅頭、花捲、發麵餅、包子、餃子、發糕、手擀麵、油條、窩頭、糊塌子等,應有盡有。乖乖與臭臭的媽私傢配方,帶您做好一日三餐,用心照顧您愛的人!
目錄
前言 寫給您的一封信
CHAPTER 1 饅頭
有嚼勁的大饅頭/10
奶香刀切饅頭/12
液種法鬆軟饅頭/14
破酥饅頭/16
玉米麵刀切饅頭/18
南瓜饅頭/20
紅糖紅棗饅頭/22
黑芝麻饅頭/24
紫米饅頭/26
奶香玉米饅頭/28
雪蓮花饅頭/30
南瓜玫瑰花饅頭/32
雙色刀切饅頭/34
菊花饅頭/36
西瓜饅頭/38
香菇饅頭/40
棒棒糖饅頭/42
小熊貓/44
小黃人/46
憤怒的小鳥/48
綠豬/50
維尼小熊/52
聖誕老人/54
小獅子/56
機器貓/58
小牛/60
麵包超人/62
綠豆蛙/64
龍貓/66
小雞/68
熊本熊/70
米老鼠/72
MT/74
小企鵝/76
小貓爪/78
蠟筆小新/80
輕鬆熊/82
小猴子/84
蛋黃君/86
CHAPTER 2 香蔥花捲/90
生煎南瓜花捲/92
雙色豬蹄捲/94
紅糖麻醬花捲/96
香腸捲/98
金絲捲/100
肉龍/102
生煎南瓜玫瑰肉捲/104
南瓜雞翅捲/106
CHAPTER 3 五香發麵餅/110
蔥香發麵餅/112
五香烤餅/114
口袋餅/116
香甜玉米餅/118
蔥花手撕餅/120
傢常烙餅/122
韭菜雞蛋餅/124
牛肉尖椒餡餅/126
鬍蘿蔔雞蛋素餡餅/128
燙麵蔥油餅/130
麻醬燒餅/132
南瓜紅糖油餅/134
金絲餅/136
豬肉大蔥韆層肉餅/138
驢肉火燒/141
肉夾饃/145
CHAPTER 4
奶黃包/150
豆角醬肉包子/152
香菇肉丁包子/154
茴香豬肉包子/156
破酥野菜豬肉包子/158
蔓越莓糖三角/160
紅豆小花包/162
鮮肉水煎包/164
梅菜扣肉大包子/166
南瓜包/168
鬍蘿蔔蜜豆辮子包/170
CHAPTER 5 西紅柿雞蛋餃子/174
菠菜玉米豬肉餃子/176
三鮮餃子/178
鬍蘿蔔羊肉餃子/180
鮮肉煎餃/182
尖椒香菇雞蛋蒸餃/184
玫瑰鬍蘿蔔豬肉蒸餃/186
鮮肉餛飩/188
油菜雞肉蝦肉餛飩/190
豆腐餛飩/192
圓白菜豬肉鍋貼/194
燙麵鮮蝦豬肉鍋貼/196
CHAPTER 6 紅糖紅棗發糕/200
紫薯發糕/202
南瓜紅棗發糕/204
雜糧核桃紅棗發糕/206
剩粥紫米發糕/208
蜂窩煤發糕/210
五彩發糕/212
CHAPTER 7 原味手擀麵/216
菠菜手擀麵/218
南瓜手擀麵/220
紫薯麵條(壓麵機版)/222
鬍蘿蔔麵條(壓麵機版)/224
五彩寬麵條/226
油潑扯麵/228
CHAPTER 8 其他
油條(酵母版)/232
油條(泡打粉版)/234
牛奶糯米玉米麵紅棗窩頭/236
豆渣雜糧蜜豆窩頭/238
西葫蘆糊塌子/240
作者介紹
乖乖與臭臭的媽,本名馬銀霞,因為養著兩隻可愛的狗狗,粉絲們愛叫她“二狗媽媽”,新浪微博認證的金V美食博主,擁有30萬喜愛美食的粉絲。微博單月點擊量超過1000萬。現就職於某大型商業銀行。
生活中的她活潑開朗,陽光秀美。她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烹飪,她所蘊含的正能量時刻感染著他人。她將絕大部分業餘時間投入到鑽研美食製作中,藉鑒、嘗試、摸索、總結、提高,生活浸潤在各種美妙食物的香氣中,技藝提升於每個豁然開朗的開心時刻。
她從一個不會做飯的小白,已經成長為個人魅力、深受粉絲歡迎的美食博主,應邀參加瞭《To Feel——被你遺忘的那個世界沒有陽光》公益微電影的拍攝,並作為美食嘉賓參加瞭北京電視颱《食全食美》欄目的錄製。多次參加單位、社區、幼兒園的義賣活動,深得大傢的喜愛。
世界如此美好,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所有愛美食、愛烹飪的朋友們,讓我們一同開啓一段美味的旅程吧!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位資深的麵點愛好者,傢裏常備瞭好幾本經典的麵食書籍,但說實話,很多書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把重點放在那些繁復的、隻有在特定節日纔做的點心上,日常的、接地氣的麵食介紹得不夠深入。直到我接觸到這本《滿28包郵 二狗媽小廚房之中式麵食》,我纔發現原來“傢常”也可以做得如此有章法。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基礎功”的深度挖掘。它沒有急於介紹那些眼花繚亂的造型,而是花瞭大篇幅講解瞭不同麵粉的特性、不同揉麵手法對口感的影響,比如燙麵和死麵的區彆,以及如何通過揉麵時間來控製筋度,這對提升整體製作水平至關重要。我以前總覺得做齣來的饅頭口感偏硬,這本書解析瞭可能是酵母激活不充分或者揉麵不到位的原因,並提供瞭實用的應對技巧。書中對湯水比例的把握也極其精準,比如做油條時,麵糊的稀稠度直接決定瞭油條是否酥脆,作者給齣的“提起筷子,麵糊呈細綫狀緩緩滴落”這種描述,比單純的剋數要求更具實操性。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機械地模仿食譜,而是真正掌握瞭中式麵食的“內功心法”,這種融會貫通的感覺,對於追求極緻口感的人來說,是無價之寶。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純粹是圖個新鮮,畢竟名字聽起來挺市井化的,沒想到內容卻相當有格調。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的“取捨”藝術,它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麵嚮喜愛中式風味但又追求效率的現代人。我平日工作節奏很快,很少有時間花上兩三個小時來做一份復雜的麵食。這本書巧妙地平衡瞭傳統風味和現代生活的需求。比如,它介紹瞭幾種“半成品”的預處理方法,讓你可以在周末提前準備好一些基礎麵團,工作日晚上隻需十分鍾就能蒸齣熱騰騰的包子。最讓我佩服的是,它對“老麵”和“新鮮酵母”的使用策略進行瞭清晰的對比,既保留瞭傳統發酵帶來的風味層次,又為追求速度的讀者提供瞭快速解決方案。書中的排版設計也極具現代感,配色清爽,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完全沒有傳統食譜那種油膩感。而且,它沒有盲目追求大製作,而是聚焦於那些我們日常最常吃、最想吃好的品類,像是傢常餡餅、素三鮮餃子、傢常拉麵等等,每一樣都力求做到極緻的美味與效率的統一。這本書絕對是廚房效率美學的典範。
評分我一直覺得,做麵食最難的不是擀皮切餡,而是那種“火候的把握”和“食材的搭配哲學”。這本《滿28包郵 二狗媽小廚房之中式麵食》在這一點上,做到瞭深入骨髓的探討。它不隻是告訴你放多少鹽,而是告訴你“為什麼”要放這個量的鹽。舉個例子,在講解肉餡的調製時,作者不僅提到瞭“打水”的技巧,還細緻分析瞭不同水分對餡料口感的改變——水多瞭汁水足但可能略顯鬆散,水少瞭則口感緊實。更絕的是,它對“地方風味”的融入非常到位。比如,在介紹不同地區的蔥油餅做法時,它會點齣北方偏愛使用豬油來增加酥脆感,而南方可能會用菜籽油帶來更濃鬱的植物清香,這種文化層麵的解讀,讓做飯這件事變得更有意思。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食譜,更像是一本關於“中式飲食智慧”的入門讀物。它鼓勵讀者去體會食材之間的微妙關係,比如在做素餡時如何用少許香油和陳醋來提鮮去澀,這些都是書本上很少深入提及的“老經驗”。讀完它,我感覺自己對“吃”的認知又上升瞭一個層次。
評分對於我這種居住在海外,對地道中式麵食懷有深深思念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座及時的“心靈慰藉站”。我嘗試過很多國外的中餐菜譜,但總覺得味道總差那麼一點意思,特彆是麵食,那種韌勁和麥香是很難模仿的。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非常注重對“麵粉與水的等量換算”在不同海拔和濕度的環境下如何調整的建議。對於身處不同地區的人來說,這簡直是救命稻草。作者分享瞭她自己早年在不同城市生活時遇到的麵粉吸水性差異,並給齣瞭調整建議,這種基於真實生活經驗的傳授,比教科書上的理論知識要可靠得多。我根據書中的指導,成功做齣瞭近乎完美的油潑麵,那種勁道的口感和辣椒麵的焦香,讓我瞬間迴到瞭故鄉的小巷。它不僅教我如何做麵食,更像是在傳遞一種傢的味道和情感。書裏關於如何儲存麵團和成品的小竅門也非常實用,大大延長瞭美味的保鮮期。這本書的意義已經超越瞭烹飪本身,它是一種文化記憶的延續和傳遞。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烹飪新手的救星!我一直對中式麵食心懷嚮往,但總覺得揉麵、發酵這些步驟太復雜,望而卻步。翻開《滿28包郵 二狗媽小廚房之中式麵食》,首先被它清晰詳盡的圖文步驟吸引住瞭。作者的敘述口吻非常親切,就像鄰居傢那位手藝精湛的大姐在手把手教你一樣,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專業術語。我嘗試做瞭書裏教的第一個花捲,步驟細緻到連“水溫要控製在38度左右,摸著溫而不燙手”這種細節都提到瞭,這種體貼入微的指導,讓我這個廚房小白都充滿瞭信心。而且,配圖極其精準,麵團的狀態、醒發後的樣子,都拍得非常直觀,讓我能隨時對照自己的操作,及時修正。更棒的是,書裏還貼心地列齣瞭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比如“為什麼我的包子發不起來?”“烙餅為什麼容易破?”等等,這些都是我在以往自己瞎琢磨時遇到的痛點,現在都有瞭明確的答案。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頓飯的功夫,它真正教會瞭我如何理解麵食的脾氣,而不是死記硬背食譜。看完第一章,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把傢裏的麵粉用完瞭!這種從入門到精通的無縫銜接體驗,絕對是愛上麵食的人必備的寶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