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法兰西内战(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著作单行本)
定价:30.00元
作者:马克思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0101665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法兰西内战(*作单行本)》分析了巴黎公社的 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概括了公社的历史经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的学 说,特别是用巴黎公社的新经验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首先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 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巴黎 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是生产者阶级同占 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 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法兰西内战》在总 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既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又尊重群众的革命**精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鲜明 的无产阶级立场和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目录
编者引言恩格斯写的1891年版导言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篇宣言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二篇宣言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二三四附录一二《法兰西内战》初稿(摘录)公社公社的产生和中央委员会公社的性质农民共和联盟(共和同盟)代表着社会中一切不靠他人劳动生活的阶级的公社革命共和国只有公开宣布为社会共和国才可能存在公社(社会措施)乡绅的地方分权和公社《法兰西内战》二稿(摘录)(6)公社注释人名索引插图《法兰西内战》英文第3版扉页巴黎公社战斗行动图(1871年3月18日一5月28日)1938年延安解放社和1939年上海海潮社出版的《法兰西内战》中译本《法兰西内战》(二稿)手稿第7页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远超出了历史研究的范畴,它像一把精准的尺子,让我重新审视了当下社会结构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运作规律。它揭示了权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那种永恒的、具有周期性的相互作用模式。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具穿透力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的新闻事件和政治动态,那些表面的喧嚣似乎都褪去了,裸露出背后驱动一切的深层机制。这是一种思想上的启蒙,它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分析工具,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识别出历史的重复性与人类行为的局限性。坦率地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询问更深刻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是一种既熟悉又充满挑战的存在。它继承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饱满而富有哲理性的表达方式,句式结构严谨,逻辑链条环环相扣,绝无当代写作中常见的轻佻或碎片化倾向。这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稍有走神,可能就会漏掉一个关键的转折词,进而影响对整段论述的理解。然而,正是这种略带“古典”的表达,赋予了文字一种坚实的重量感。当我最终理清一个长难句的全部含义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满足感,是速食读物无法比拟的。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虽然过程需要付出汗水,但登顶后所见的风景,绝对是值得的。它锻炼的不仅仅是理解力,更是对逻辑思辨的耐力和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沉稳的历史厚重感。封面设计上,那种简洁却又不失力量的排版,用色克制而典雅,让人在众多新潮的书籍中,一眼就能捕捉到它古典而严肃的气质。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内页的字体选择和行距的把控,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减轻了不少。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言。对于那些珍视阅读体验和书籍本身物质形态的读者来说,单凭这份精良的制作工艺,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让阅读过程本身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信息获取的层面,这在如今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制作者对内容的尊重,以及对读者体验的重视。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开篇,我立刻被作者那种近乎手术刀般的分析能力所折服。他没有急于抛出结论,而是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中,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地构建起叙事的骨架。那种对时代脉络的洞察力,精准地抓住了核心矛盾的爆发点,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在描述社会阶层之间的微妙张力时,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既有宏观的战略视野,又不失对个体命运的关怀。这种叙事张力把握得极好,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阐述,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和现实的紧迫感。读到一些关键转折点时,我甚至需要停下来,仔细回味那几句话所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历史必然性,仿佛亲身置身于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之中,感受着历史洪流的不可抗拒。
评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处理那些历史上的争议性人物和事件时,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冷静和公正性。它没有将历史简单地描绘成黑白分明的对立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各种力量相互博弈、目标在冲突中扭曲的复杂现实。书中对于不同派别思想的阐释,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还原其内在逻辑,即使是那些最终失败或被批判的思想体系,作者也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去解析它们诞生的土壤和存在的合理性。这种“不带偏见”的叙述态度,极大地提升了全书的学术价值和可信度。它促使读者跳出固有的认知框架,去思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时的参与者是否真的有“更好的选择”?这种引导性的思考,比直接灌输结论更有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