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鉴茶评茶210问 | 作者 | 田立平 |
| 定价 | 39.9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222472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茶叶品质的优劣怎样评鉴?茶叶审评的术语有哪 些?这些专业术语是什么意思?怎样运用眼、鼻和口 捕捉茶叶的信息?绿茶、红茶、黑茶,同类茶叶的共 同特征是什么?龙井、大红袍、普洱茶,名优茶品质 评定的标准是什么? 田立平主编的《鉴茶评茶210问》教你掌握要点 ,运用专业知识提升茶生活品质,迅速识茶,准确鉴 茶,品赏好茶得心应手。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1 茶叶分类 001 茶是什么 002 茶树品种如何分类 003 茶叶怎样分类 004 常见的茶叶分类是哪一种 005 是不是绿茶树上接绿茶,红茶树上接红茶 006 为什么我国的南方适合茶树生长,北方就不行 007 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008 中国产茶区有哪些 009 西南茶区出产的名茶有哪些 010 华南茶区出产的名茶有哪些 011 江南茶区出产的名茶有哪些 012 江北茶区出产的名茶有哪些 013 茶叶品质好坏是如何评定的 014 茶叶外形审评从哪几方面入手 015 茶叶内质审评的方法是什么 016 茶叶叶底审评方法是什么 017 茶汤滋味审评的方法是什么 018 茶叶审评通用的茶叶外形评定术语,常用的有哪些 019 茶叶审评通用的茶汤色评定术语,常用的有哪些 020 茶叶审评通用的香气评定术语,常用的有哪些 021 茶叶审评通用的茶汤滋味评定术语,常用的有哪些 022 茶叶审评通用的叶底评定术语,常用的有哪些 023 茶叶审评时使用的工具有哪些2 品鉴茶叶 绿茶 乌龙茶 红茶 黑茶 白茶 黄茶 紧压茶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值得一提,它不像那种严肃的学术专著,读起来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作者的文笔非常具有亲和力,尤其是在处理那些略显枯燥的工艺流程时,总能巧妙地穿插一些生活化的场景和个人感悟,使得阅读过程非常轻松愉快。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水”的部分,很多人都忽略了水质对茶的影响,但这本书用了好几页篇幅来阐述不同矿物质含量对茶汤滋味的影响,甚至还对比了不同加热方式(比如电水壶和传统煮水器)的优劣。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对茶学的严谨态度,同时也给了读者极大的启发——原来泡一杯好茶,真的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微小的环节。这让我对未来在家中复刻专业茶馆的出品更有信心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读完后,你不会觉得自己在背诵标准,而是觉得自己已经“上手”了。
评分我原本以为市面上关于茶的书籍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介绍一下六大茶类,无非就是讲讲历史典故,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水平。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于“品鉴”环节的细致入微的剖析。书里不仅教你如何“看”干茶、如何“闻”茶香,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套非常系统化的感官评估体系。比如,它会详细列出不同产区、不同季节采摘的茶叶在“挂喉感”、“水路细腻度”上的差异,这对于我这种想要从“解渴”升级到“品味”的进阶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宝典级别的存在。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冲泡和对比了几次我珍藏的几款茶,赫然发现自己之前喝茶都太“粗放”了,很多细微的味道层次竟然完全被我忽略了。这本书迫使我慢下来,去真正体会每一口茶汤在口腔中变化的过程,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
评分这本茶学入门读物简直是为我这种对茶道一知半解的“小白”量身定做的!从茶的起源到不同茶类的细微差别,再到日常冲泡的各种技巧,作者似乎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预料到了。我尤其欣赏它那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没有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书中描述红茶的发酵程度时,那种“像给茶叶做了一场恰到好处的日光浴”的比喻,让我立刻就明白了。读完前几章,我立刻就信心大增,甚至敢于在朋友面前谈论一下武夷岩茶的“岩韵”了。它不光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有趣的探险,引领我走进了那个看似神秘却又充满魅力的茶的世界。虽然书很厚,但阅读体验极为流畅,每一页都充满了实用的信息和作者对茶的热爱,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能提升自己“茶商”的机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做到了“化繁为简”,让普通人也能轻松领略饮茶的乐趣与哲学。
评分对于一个长期在茶文化圈子里摸爬滚打的人来说,我通常对市面上的“百科全书式”的书籍抱有一定的警惕心,总觉得它们在某个深水区肯定会浅尝辄止。然而,这本《鉴茶评茶210问》却成功地在保持了入门友好的同时,也提供了足够的深度来挑战我已有的知识储备。它在某些特定主题上的探讨,比如“高海拔茶区的微气候对茶多酚转化的影响机制”,或者对一些地方性小众茶种的介绍,其信息量之丰富,是我在其他主流出版物上很少见到的。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不断设置“问答”的结构,它让读者在产生疑问的同时就能获得解答,仿佛作者就坐在对面,随时准备为你解惑。这种互动性极强的编排,让原本厚重的茶学知识变得立体而鲜活,而不是一板一眼的知识点堆砌。可以说,它不仅适合新手,对于想查漏补缺的老茶客来说,也是一本极佳的参考工具书。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指导”,开始触及到茶的文化和社会属性。它不仅仅教你如何泡茶,更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钟爱茶”。书中对茶俗的描绘,对不同历史时期文人墨客品茶场景的重现,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我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宋代文人雅集时那种清雅的氛围,或者清晨田间采茶女的辛劳与快乐。它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提升读者的“茶道修养”。这种对人文精神的关照,使得整本书的厚度大大增加,不再是一本冷冰冰的指南。对于我这种希望通过饮茶来寻求内心平静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精神食粮,其价值甚至超过了那些具体的冲泡参数。它让我明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