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蔬果汁6000例
定價:24.80元
作者:都基成
齣版社:湖南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356442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蔬果汁6000例(附盤)》,本書內容:介紹瞭果汁、蔬菜汁、蔬果汁、花草藥茶、咖啡、奶茶、奶昔、聖代、果醋、冰點冷飲等飲品,以及重點提示、專傢點評、適閤人群、另一做法等。
目錄
Part 1 果法
Part 2 蔬菜汁
Part 3 疏果汁
Part 4 花草藥茶
Part 5 咖啡、奶茶、奶昔、聖代、果醋
Part 6 冰點冷飲
提神健腦
排毒
美白護膚
開胃消食
增強免疫
消暑解渴
降低血壓
……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拿到手我就感覺沉甸甸的,這名字——《蔬果汁6000例》,聽著就讓人心生敬畏。我本以為它會是一本那種枯燥的、羅列式的食譜大全,裏頭可能充斥著各種復雜的、我根本找不齊的“異域”蔬果,或者是那種隻關注熱量和卡路裏的“健康教條”。但翻開後纔發現,我的預設完全錯瞭。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排版,那些色彩的搭配簡直是藝術品,每一頁的蔬果組閤都像是一幅精緻的水彩畫。我特彆關注的是它對“季節性”的強調。很多食譜書,你夏天翻齣來,裏麵全是適閤鼕天的食材,或者反過來,讓你在找不到新鮮芒果的時候,還在強迫你做芒果泥。這本書的編排邏輯似乎是跟著自然走的,它會明確告訴你,現在是早春,最適閤用這些帶著泥土芬芳的根莖類蔬菜搭配嫩芽。我嘗試瞭其中一個“春日喚醒”的組閤,裏麵用瞭鬍蘿蔔、生薑和一點點橙子。我原本以為會很衝口,沒想到那個薑的辛辣被橙子的酸甜巧妙地中和瞭,喝下去感覺全身的細胞都被激活瞭。它教你的不隻是怎麼把東西打碎,而是如何理解食材之間的“對話”,那種細膩的層次感,遠超齣瞭我以往對“果汁”的認知。
評分坦白說,當我看到那些名字略顯“奇特”的組閤時,我還是抱著懷疑態度的。比如,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寫著“甜菜根、蒔蘿與橄欖油”的配方,當時我心想,這是果汁還是沙拉?我猶豫瞭好幾天纔鼓起勇氣去嘗試。結果,那個味道簡直是顛覆性的。甜菜根的泥土的甜膩感,被蒔蘿那種獨特的茴香氣息衝刷乾淨,最後那一點點高品質橄欖油帶來的油脂感,讓整個飲品的口感變得異常順滑和醇厚。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喝的”,更像是一種精緻的“液體美食”。這本書在引導讀者跳齣傳統框架方麵做得非常大膽和成功。它鼓勵你把那些你通常隻會用來做沙拉、燉菜的香料、油脂、甚至某些乳製品(比如特定的酸奶或發酵乳)加入到你的果汁製作中。它讓“蔬果汁”這個概念得到瞭極大的拓寬,從簡單的維生素補充品,升級成瞭一種可以探索風味邊界的實驗場。
評分這本書的哲學層麵可能比大多數食譜書要深奧一些,它不像那種標準的“養生秘籍”,上來就告訴你喝這個能治百病,喝那個能延年益壽。它更多地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園丁在跟你絮語。我最欣賞它對“平衡”的探討,特彆是關於“甜度”和“酸度”的控製。現代人喝果汁,很多時候是為瞭追求那種糖分爆炸的口感,結果就是血糖飆升。這本書裏,即便是像西瓜、芒果這種高甜度的水果,它也會搭配某種酸性極強的成分,比如醋栗或者特定的酸橙皮,來達到一種味覺上的“製衡”。我跟著它做瞭一個“午後提神”的飲品,裏麵用瞭羽衣甘藍、檸檬和非常少量的蜂蜜。初嘗時,羽衣甘藍那種略帶苦澀的味道很突齣,但緊接著檸檬的酸勁和那一點點蜂蜜的甜味就湧瞭上來,不是那種齁甜,而是一種迴甘,讓你在下午三四點鍾那種昏昏欲睡的時候,思維瞬間清晰起來。它教會瞭我如何欣賞食材本身的味道,而不是用糖衣去掩蓋它們的本真。
評分我入手這本書,說實話,主要是衝著它“6000例”這個數字來的,感覺買一本就夠瞭,以後再也不用東奔西跑找新點子瞭。但真正使用起來,我發現它的價值遠不止數量多那麼簡單。這本書的妙處在於它的“情景適配性”。我是一個經常齣差的人,作息很不規律。以前我嘗試自己做果汁,結果就是冰箱裏永遠堆著一堆買迴來就忘瞭用的菜葉子,最後隻能扔掉,特彆浪費。這本書裏有一個章節專門講“應急處理”和“冰箱庫存優化”。比如,當你隻有半個蔫掉的菠菜、兩顆快要發芽的土豆和一小塊老薑的時候,它能立刻給你提供三個可行的、味道還不錯的解決方案。它不要求你必須完美,它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我試過一次,按照書上的方法,把那些原本準備扔掉的西芹葉子和蘋果核一起榨瞭,本來沒抱太大希望,結果那個味道齣奇地清爽,帶著一種泥土的自然氣息,完全沒有那些丟棄部分常有的澀味。這簡直是為我這種“拖延癥患者”量身定製的救星,讓我覺得健康飲食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隨性而為的生活藝術。
評分這本書的售後服務——如果我能這麼稱呼它的話——也非常到位。不是說有客服電話,而是它在每一個章節的末尾,都會提供一個“疑難解答”的闆塊。比如,如果你用的蘋果不夠脆,或者菠菜買來時已經有點蔫瞭,它會告訴你該如何調整水的用量,或者應該加入哪種能增加粘稠度的食材來彌補口感上的不足。這體現瞭編者對實際操作中各種變量的深刻理解。我記得有一次,我用瞭一個本地市場上常見的、但我不知道具體品種的梨來榨汁,結果汁水特彆稀,幾乎沒有味道。按照書裏的建議,我加入瞭少量的烘烤過的奇亞籽和一點點檸檬皮屑,不僅解決瞭稀薄的問題,還帶來瞭一種烘焙的香氣,口感立刻提升瞭好幾個檔次。這種“實戰指導”比單純的配方列錶有用一萬倍,因為它承認瞭我們在廚房裏遇到的不確定性,並提供瞭解決問題的工具,讓人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印刷品,更像是一個隨時待命的私人營養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