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師的100道手工餅乾 9787538157062

孟老師的100道手工餅乾 978753815706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孟兆慶 著
圖書標籤:
  • 烘焙
  • 餅乾
  • 手工餅乾
  • 食譜
  • 甜點
  • 零食
  • 孟老師
  • 傢庭烘焙
  • 烘焙教程
  • 兒童烘焙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末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8157062
商品編碼:30080992858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09-04-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孟老師的100道手工餅乾

定價:42.00元

作者:孟兆慶

齣版社: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53815706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編輯推薦


更多美食達人、新手食譜,新書、熱書、暢銷書,點擊進入:相關産品推薦:孟老師的中式麵食(贈DVD光盤)全國73摺熱銷中

內容提要


品嘗餅乾,即是享受“香氣”與“口感”的美妙滋味,依循著這樣的理念與想法,這次我似乎用盡瞭周邊可利用的食材,也嘗盡瞭製作時的樂趣。本書所呈現的百種餅乾口味,隻是存乎於食材、分量與製作過程之間的互動關係,掌握好瞭你想要的是麵團或是麵糊,也清楚瞭個人的嗜好與偏好,那麼要玩弄餅乾於股掌問,可是輕而易舉又樂趣無窮的。
你可從本書中選定幾樣自己有興趣的餅乾種類,從備料、製作到完成,再盡情享受成品齣爐時的暢快,滿足自己之餘,也可試著將傑作精心包裝—下,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入門必勝點心,就從手工餅乾做起,享受成就感,滿足—下小小的虛榮心,也是激勵自己的方式喔!

目錄


推薦序——德不孤,必有鄰
作者序——入門必勝點心,就從手工餅乾做起
如何使用本書
餅乾的世界
本書使用的工具
本書使用的材料
PART 1 美式簡易餅乾
巧剋力豆餅乾
蛋白核桃脆餅
杏仁角酥餅
巧剋力玉米片脆餅
香濃杏仁酥
麥片芝麻酥餅
玉米片香脆餅乾
果香小西餅
花生醬酥餅
焦糖蘋果餅乾
全麥黑芝麻餅乾
PART 2 手工塑形餅乾
可可餅乾
糖蜜餅乾
橄欖油辣味餅乾
意式檸檬圈餅
楓糖核桃脆餅
酒漬櫻桃夾心酥
迷迭香全麥酥餅
可可球
肉桂糖餅乾
麥片脆餅
丁香杏仁片雪球
焦糖摩卡餅乾
蜂蜜麻花捲
香橙果醬酥餅
桃酥
雙色圈餅
朗姆葡萄酥
早餐餅乾
幸運圈餅
椰子奶油球
奶茶香酥餅乾
咖啡新月餅乾
楓糖奶油夾心餅
杏仁豆小西餅
PART 3 切割餅乾
PART 4 擠花餅乾
PART 5 棒狀餅乾
PART 6 薄片餅乾

作者介紹


孟兆慶,永遠追求美味與感受平衡的優雅天秤座,甘心臣服於糖、油、蛋、粉和火候變化的O型血女子,矢誌不渝地推廣“全民自己動手玩烘焙”活動,並自己開設瞭網站:Http://.gaggia.Gom.tw,隨時為烘焙新手釋疑,與喜好烘焙的玩傢對話。她曾在美國威爾頓蛋糕裝飾學

文摘





序言



烘焙的詩意與技藝:手工餅乾的深度探索 書名: 舌尖上的藝術:從零開始的經典與創意手工餅乾製作指南 作者: (此處可設定一位虛構的資深烘焙師,例如:安德烈·杜邦) 齣版社: (此處可設定一傢專注於生活美學或烹飪藝術的齣版社,例如:晨光生活美學館) --- 捲首語:當麵粉遇上黃油,時間的魔法開始上演 烘焙,從來不隻是一係列精確的化學反應,它更是一種觸覺、嗅覺與味覺交織而成的感官體驗。從指尖感受到的麵粉細膩,到黃油在掌心微微融化的溫度,再到烤箱內散發齣的焦糖香氣,每一步都蘊含著耐心與匠心。 《舌尖上的藝術:從零開始的經典與創意手工餅乾製作指南》並非一本簡單的食譜匯編,而是一部帶領你深入理解餅乾製作本質的百科全書。它旨在打破“完美餅乾”的神秘光環,讓你明白,即便是最基礎的酥餅,其背後也隱藏著科學的原理和藝術的錶達。我們探討的,是如何掌控食材的“脾性”,如何通過細微的調整,將平庸轉化為驚艷。 --- 第一部分:基礎的基石——構建餅乾的結構與風味(約400字) 本篇聚焦於所有偉大餅乾的“骨架”。我們將深入解析不同脂肪(無水黃油、普通黃油、起酥油)對餅乾質地的決定性影響。瞭解乳化作用在餅乾製作中的核心地位,如何通過打發黃油和糖的程度,來控製餅乾的膨脹和酥鬆度。 章節細述: 1. 麵粉的秘密:筋度與吸水率的平衡:探討低筋、中筋麵粉在不同餅乾配方中的選用邏輯。如何通過篩網的次數,改變麵粉的充氣性,進而影響餅乾的脆度。 2. 糖的復變性:甜度、褐變與延展:白砂糖、紅糖、糖粉、粗砂糖——每一種糖不僅提供甜味,更在美拉德反應中扮演關鍵角色。我們將詳細分析糖對餅乾邊緣的延展性和內部濕潤度的影響。 3. 雞蛋與液體:粘閤劑的藝術:探討全蛋、蛋黃、蛋白在餅乾配方中的功能差異。如何利用牛奶、奶油甚至酸奶來調節麵團濕度,防止餅乾在烘烤過程中開裂或過於乾燥。 4. 溫度的悖論:冷藏與鬆弛:為什麼麵團需要休息?深入講解低溫冷藏如何固定脂肪結構,防止過度延展,從而獲得更清晰的形狀和更細膩的口感。 --- 第二部分:經典重塑——世界十大標誌性餅乾的深度解構(約550字) 本部分將摒棄傳統食譜的簡單羅列,轉而對全球公認的經典手工餅乾進行“解剖式”教學,挖掘其成功的深層原因。 經典案例精析: 1. 蘇格蘭黃油酥餅(Shortbread): 探究其三比二比一的黃金比例的物理意義。如何通過長時間的低溫慢烤,達到入口即化的極緻酥鬆感,以及如何通過扭轉麵團手法,創造齣迷人的裂紋效果。 2. 意式脆餅(Biscotti)的二次烘烤哲學: 詳細解析其獨特的雙重烘烤技術,以及如何通過選擇閤適的堅果和香料(如八角、茴香籽),來平衡其硬朗的口感。 3. 法式黃油麯奇(Sablé): 聚焦於“沙化法”揉麵技巧,即在乾性材料混閤前,先將黃油和糖充分搓揉至沙粒狀,從而避免産生麵筋,確保麯奇的極度易碎感。 4. 美式巧剋力豆麯奇(Chocolate Chip Cookie)的溫度實驗: 首次嘗試在室溫和冷藏麵團下烘烤同一配方,並對比其中心軟糯度、邊緣嚼勁和厚度變化,讓讀者直觀感受溫度控製的魔力。 5. 荷蘭Speculaas(香料餅乾): 深入研究丁香、肉桂、豆蔻等香料的配比藝術,並展示如何利用雕刻模具,讓餅乾的圖案在烘烤中得到完美保留。 --- 第三部分:進階技藝與形態的雕琢(約400字) 掌握瞭基礎和經典後,本部分帶領讀者進入手工餅乾的“塑形”和“裝飾”階段,將烘焙提升到視覺藝術的層麵。 核心技術展示: 1. 擠花藝術的流變性控製: 針對不同花嘴和麵糊硬度,詳解如何調整黃油的打發狀態和麵糊中的液體含量,以確保擠齣的花紋在烘烤後不塌陷、不擴散。 2. 壓模與切模的精確計算: 如何根據麵糊的延展性,調整麵團的厚度和冷藏時間,以應對復雜形狀(如細小的蕾絲邊緣或鏤空設計)的切割要求。 3. 冰盒餅乾(Icebox Cookies)的圖案預設: 教授如何通過“擀麵杖滾動法”或“堆疊法”,將兩種或多種顔色的麵團精準組閤,冷凍成特定圖案的“木頭捲”,切片即成藝術品。 4. 天然著色與風味注入: 摒棄人工色素,探索使用抹茶粉、可可粉、水果乾粉、甚至天然植物粉末(如蝶豆花)來為餅乾增添自然色彩和微妙的層次感。 --- 第四部分:儲存、搭配與品鑒的哲學(約200字) 餅乾的生命周期並不僅限於烤箱。本章關注如何延長其最佳賞味期,並提供專業的品鑒建議。 內容提要: 1. 濕氣管理: 餅乾酥脆度的主要敵人是濕氣。講解如何利用矽膠乾燥劑、不同材質的密封罐(玻璃、锡、塑料)進行分類儲存,並設定最佳的“迴溫”時間。 2. 風味配對: 推薦與不同類型餅乾(如重油酥餅、清爽的檸檬脆餅)相得益彰的飲品——從深度烘焙的意式濃縮到清淡的白茶,提升整體的品鑒體驗。 3. 故障排除與急救: 針對過度上色、邊緣焦黑、內部塌陷等常見問題,提供即時補救措施和預防指南。 --- 結語:每一個掉落的碎屑,都是一次成功的證明 手工餅乾的魅力,在於它的重復性中蘊含著無限的變化。本書旨在成為您廚房中那本最可靠、最富有啓發性的夥伴,引導您跨越技術壁壘,享受從最初的食材到最終成品,那份純粹而踏實的成就感。翻開它,你將發現,烘焙的真諦,就在於對細節的執著與對熱愛的堅持。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很有心思,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那種略帶粗糲感的觸感,讓人覺得非常踏實,仿佛真的能聞到餅乾齣爐的香氣。封麵那種暖色調的排版,加上一些手繪風格的插圖元素,溫馨得讓人心頭一緊,特彆適閤在鼕日午後,泡一杯熱茶,蜷縮在沙發裏慢慢翻閱。我尤其喜歡它在章節劃分上那種巧妙的心思,不是簡單地按照甜鹹或者原料來分類,而是用“清晨的序麯”、“午後的呢喃”、“傍晚的慰藉”這樣富有詩意的名字來命名,一下子就讓烘焙這件事變得充滿瞭生活情趣和儀式感,感覺隨便挑一個方子開始動手,都不隻是在做食物,而是在記錄一段心情或者講述一個故事。每一次翻開,都能被那種對生活的熱愛所感染,那種追求完美又不失煙火氣的態度,比食譜本身更吸引人,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捲起袖子,去廚房實踐一下,去捕捉那份屬於“孟老師”的獨傢溫暖。

評分

坦白說,市麵上很多烘焙書都是“重圖輕文”或者“重文輕圖”,要麼是圖片精美但步驟描述不清不楚,要麼就是文字冗長但圖片缺乏指導性。但這本書的平衡做得恰到好處。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沒有將所有餅乾都塑造成遙不可及的“藝術品”,而是非常接地氣地展示瞭一些傢常且經典的款式,比如最基礎的黃油麯奇,它會詳細分析為什麼你的麯奇容易攤平,是黃油溫度太高,還是麵粉混閤不均導緻的。這種“反嚮教學”——即告訴你什麼地方容易齣錯,以及如何避免,遠比一味強調成功經驗來得更有效。每次做完,我都會對著成品比對書上的照片,那種成就感,不隻是因為成功製作瞭食物,更是因為我真正理解瞭背後的原理,而不是簡單地照貓畫虎,這對於建立烘焙自信心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食譜,不如說是一次心性的沉澱。在如今這個節奏快到讓人喘不過氣的時代,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難得的“慢下來”的理由。每一個步驟的準備,從量取原料到預熱烤箱,都被賦予瞭一種專注的意義。我發現,當我真正放下手機,隻專注於麵粉和黃油在手中的變化時,內心那種焦躁感會奇跡般地消退。書中對“烘焙的耐心”的探討,真是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它沒有販賣焦慮,反而是引導讀者去享受等待的藝術——等待黃油軟化,等待麵團鬆弛,等待烤箱完成它的魔法。讀完這一本,我感覺自己帶走的不僅僅是食譜,更是一種麵對生活瑣事時,那種從容不迫、精益求精的生活態度,這比任何華麗的技巧都要寶貴得多。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絕對不是那種韆篇一律、乾巴巴的菜譜集閤。它在版式設計上玩齣瞭很多花樣,光影的運用非常到位,很多成品圖都拍得很有氛圍感,不是那種冰冷的影棚效果,而是帶著自然光澤和微微的奶油融化感,看起來就讓人垂涎三尺,食欲大開。更彆提那些穿插在食譜間的“小貼士”和“曆史趣聞”,這些零散的知識點像是散落在美味中的驚喜,讓人在學習技巧的同時,還能拓展一些關於餅乾起源和世界各地風俗的知識,極大地豐富瞭閱讀體驗。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如何儲存餅乾以保持酥脆”的長篇論述,那裏麵透著一股子對食物品質的執著,完全不是應付瞭事地寫兩句,而是深入到濕度控製和密封材料的選擇,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對孟老師的專業度由衷地敬佩。

評分

我對烘焙的熱情其實一直處於“三分鍾熱度”的狀態,嘗試過幾本攻略,總是因為步驟描述得過於專業或者配圖過於冷硬而望而卻步,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位經驗極其豐富卻又極其耐心的大姐姐,手把手地教你入門。比如,它對“揉麵”這個關鍵步驟的描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細緻入微,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揉到光滑”,而是會精確地描述齣手感的變化:“當麵團從粘手到不沾手,再到形成一層薄膜但仍富有彈性,這就是最佳狀態的標誌”,甚至還會配上不同階段麵團的紋理特寫,這對於我這種經常因為揉麵不到位導緻餅乾口感發硬的新手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而且,書裏對各種原料的替換建議也考慮得非常周到,比如遇到沒有特定種類的糖或者粉的時候,它會給齣替代方案以及對成品口感可能帶來的細微影響,這種高度的實用性和體貼入微的指導,讓烘焙的門檻瞬間降低瞭不少,讓人信心倍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