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再现随园食单
定价:268.00元
售价:160.8元,便宜107.2元,折扣60
作者:张文彦,周秀来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530434529
字数:
页码:46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再现随园食单》以直观的形式再现《随园食单》并探讨了“随园菜”的发展演变,对于研究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烹饪发展史,研究清代中期烹饪原料、调料、技法的发展状况,研究当时的民风民俗尤其是官府人家的饮食好尚,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
一、须知单
二、戒单
三、海鲜单
四、江鲜单
五、特性单
六、杂性单
七、羽族单
八、水族有鳞单
九、水族无鳞单
十、杂素单
十一、小菜单
十二、点心单
十三、饭粥单
十四、茶酒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光是拿到手里,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香气就让人心生欢喜。封面设计得极其雅致,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现代风格,而是沉淀着一种老派的韵味,让人联想到那些藏在深巷里的老店,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历史。我一直对旧时光里的生活美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钟爱那些渗透在柴米油盐里的精致。这本书的装帧,就仿佛是精心准备的一份请柬,邀请你赴一场与过去的美食哲学的约会。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的汇编,更像是一本生活态度的宣言。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似乎都忘了,烹饪本该是一件需要慢下来、用心去体会的事情。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从字体选择到版面留白,都在无声地提醒着读者,慢工出细活,生活亦如是。初翻几页,我就被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所吸引,它不急于展示那些高深的技艺,而是先跟你聊聊食材的时令,聊聊器具的重要性,把做饭这件事拔高到了一种对自然、对生活保持敬畏的高度。这对于我这种追求精神共鸣多于单纯技法学习的阅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惊喜。那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文字,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在你耳边轻语人生的真谛,而美食,便是他阐述哲学的最佳载体。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传递出一种难得的“从容感”。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至上的时代,我们似乎都患上了“即时满足”的强迫症,任何事情都要求快速出结果。然而,这本书里浸透着一种古人特有的耐心和对时间的尊重。它教你如何耐心等待发酵,如何细心观察火候,如何理解“恰到好处”的微妙之处。这种对过程的重视,不仅体现在烹饪技法上,更渗透到了作者的文字风格里——它不赶着让你看完,而是希望你慢慢品味。这种被“慢待”的感觉,对长期处于信息轰炸中的我来说,简直是一种心灵的SPA。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节奏,意识到很多美好的事物,是无法用速度来衡量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待日常的琐事,都多了一份从容不迫的笃定,仿佛找到了对抗浮躁的一个有力武器。这绝非一本普通的“美食指南”,它更像是一剂对现代人焦虑症的温和解药。
评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对“上下文”的重视。它并不孤立地介绍菜肴本身,而是将每一道菜置于一个更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进行阐释。你读到的不仅仅是如何烹制一道食物,更是了解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季节更迭对饮食结构的影响,甚至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文人墨客的宴饮风尚。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我常常在读到某个典故或者器具的描述时,会忍不住停下来,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这种“连带学习”的效果,是那些只关注操作步骤的书籍无法比拟的。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里,饮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整个社会肌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教会我,真正的生活艺术,是将知识、历史、审美熔铸于日常的点滴之中的。这本书,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厨房的烟火气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达到了高雅而不失人间的绝妙平衡。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编辑和排版功力,真不是盖的。现在的很多出版物,为了追求所谓的“信息密度”,恨不得把每一寸空间都塞满字,读起来眼睛都得跟着跳。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留白艺术。它的章节划分流畅自然,过渡得毫无滞涩感,让人在阅读的间隙能有足够的空间去消化和想象。我尤其欣赏它对图文比例的把握,那些或许是手绘的插图或者老照片的复刻,点缀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喧宾夺主,又能有效地烘托出文字所营造的氛围。这是一种非常克制的、成熟的审美体现。读起来,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间布置得宜的私人书房,光线柔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旧书气息,所有的信息都以一种最舒适的姿态呈现在你的面前,毫不费力。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在当下喧哗的市场中,显得尤为可贵。它不强迫你接收,而是温和地引导你进入它的世界,让你心甘情愿地沉溺其中,去细细品味每一段文字背后的用心良苦。
评分这本书的“调性”,非常抓人,是一种带着淡淡文人雅士气息的疏离美。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亲民或者过于学术的语言,而是用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既有知识底蕴又不失生活气息的笔触进行叙述。我能感觉到作者在选择每一个词汇时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它不是那种你翻开就能立刻上手操作的“速成宝典”,它更像是一部文学作品,需要你去品读,去咂摸其中的意境。比如描述某一种食材的处理,它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你“切成五毫米见方的丁”,而是会用“轻拈慢削,如同雕琢一块温润的玉石”这样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来引导你。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让我不再仅仅把烹饪视为一种任务,而是一场与食材的对话,一次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对于那些热爱文字、对生活抱有诗意想象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精神享受,远远超过了其作为一本“工具书”的实用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