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水浒传-四大名家点评-(全八册) | 作者 | 施耐庵,罗贯中;金圣叹,李卓吾 点评 |
| 定价 | 178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124439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线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水浒传》是一部经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酝酿、积累而*终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集合了无数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悲壮故事、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理想、感情和才思。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了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改原书*回为“楔子”,保留原书第七十一回中的“忠义堂石碣受天文”部分,自撰“梁山泊英雄惊噩梦”的情节,作为结局的第七十回。此外还对前七十回的行文做了较多修订,写了大量精彩绝伦的批语,并将这种新版本称为真正的古本。这七十回本一面世,几乎令他本尽废,一统天下近三百年,以至于一般读者只知有七十回的《水浒》了。这也是目前我们这个《四大名家点评》本《水浒传》的前七十回;后五十回采自一百二十回本《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传全书》,批评者署名为“李卓吾”。因此,在这个混合的评点本里,读者朋友们既可欣赏到各异其趣的金圣叹和李卓吾评语,也可一窥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的全貌。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这是一部《水浒传》。 这是一部线装《水浒传》。 这是一部双色线装《水浒传》。 绛红的锦缎函套,幽光闪动,含蓄内敛,像极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情感炽热却“发乎情,止乎礼”。打开函套,八册绛红缎面双宣线装书,净雅端庄,文人书卷气扑面而来。翻开书,光洁的页面上黑红双色印刷字迹清晰,一改普通线装书纯黑字的单调,赏心悦目。轻轻摩娑书页,指尖传来宣纸特有棉韧细腻,让人的心都静下来,在这个手机阅读的时出一种久违的读书的感觉。制作精良的线装书就是这样,引你走出喧嚣尘世,静坐一隅,浸入书中世界,随之歌哭。 这是一部《水浒传》。 这是一部点评本《水浒传》。 这是一部金圣叹加李卓吾点评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 金圣叹腰斩袁无涯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为七十回,对其文字多有修改,并加上大量精彩绝艳的批点,号称古本。此本一出,几令众本皆废,而《水浒传》原先面目遂不复见。三百年间,读者或不知自己所读乃“假《水浒》”,更不知除金圣叹还有其他《水浒》评点者,他们的观点或迥异于金氏。这一种一百二十回的点评本,后五十回即取袁无涯本,这一部分应当更接近未经金圣叹修订的原书;其中署名“李卓吾”的评点简洁精到,风格论调与金评多有不同,亦另有机趣。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四大名著版本实在太多了,很多都是粗制滥造,要么是删减过多,要么就是翻译腔过重,读起来索然无味。这套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恰恰在于它对原著的尊重和忠诚。文字的流畅度和韵味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没有为了追求所谓的“易读性”而牺牲了古典白话的精髓。我是一个对语言美感要求较高的人,读到精彩的对白时,那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感觉,简直让人拍案叫绝。而且,这八册的篇幅分配也显得十分合理,阅读节奏感非常好,不会让人感到压迫。如果说阅读《水浒传》是一种情怀的寄托,那么拥有这套精心编排的版本,无疑是为这份情怀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载体。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寻常版本的《水浒传》,直到我开始深入阅读其中的点评部分,才发现它真正的价值所在。那些点评,简直是为我这样的深度阅读者量身定做的宝藏。它们并非简单的注释或解释,而是真正融入了对人物心理、情节发展乃至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有时候,我会先自己揣摩某一段情节的深意,然后立刻翻到对应的点评部分进行对照。令人惊喜的是,点评者的视角常常能提供我之前从未想到的角度,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美妙。比如,对宋江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不同的点评家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解读,有的强调他的忠义,有的则犀利地剖析了他的矛盾与妥协。这种多视角的碰撞,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这部经典的理解层次,让我觉得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这套书在实用性上的考量。对于很多刚接触古典名著的年轻人来说,直接面对原文可能会感到吃力,而这套书的点评体系恰好起到了一个极佳的“引桥”作用。它不像那种纯粹的“解读本”,把所有东西都嚼碎了喂到读者嘴里,而是采取了一种引导而非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它在你迷茫时提供方向,在你有所感悟时提供印证。我甚至发现,不同评家的观点有时是相互补充的,一个评家侧重于叙事技巧,另一个则专注于哲学思辨,这种丰富的资源集成在一个套装里,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趣味性。总而言之,如果你想深入、全面地理解《水浒传》,并且希望在阅读体验和知识获取上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那么这套书绝对是近乎完美的选择。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对古代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一直很感兴趣。这套书的批注部分,在这方面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不只是聚焦于梁山好汉们的恩怨情仇,还时不时地穿插着对北宋官场的腐败、地方豪强的势力,以及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的分析。比如,书中对高俅之流的权臣描述,结合批注的史实佐证,让我对“官逼民反”有了更立体、更具象化的理解。这套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文学享受,更像是一扇通往宋代社会侧面的小窗。读完某几章,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当时的社会土壤是如何孕育出这样一群啸聚山林的英雄豪杰的。这种知识的延伸和历史的厚重感,是单纯的小说阅读体验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套书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典雅的装帧吸引住了。我一直对古典文学有着特别的偏爱,尤其是像《水浒传》这样充满英雄气概和市井烟火气的作品,更是让人百读不厌。这套书的排版非常舒服,字体大小适中,页边距也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对细节的考究,封面上的图纹,内页的插图,都透露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拿到书后,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册,立刻就被那熟悉的开篇故事深深吸引。那种文字的力量,那种对人物命运的刻画,即便是熟悉情节,再读一遍依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震撼。这绝不是一般的廉价印刷品能比拟的,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