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康熙字典- | 作者 | (清)张玉书,撰,王宏源增 订 |
| 定价 | 298.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70931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数 | 5600000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曾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收字丰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多的一部字典。 200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王宏源新勘本《康熙字典(修订版)》,一经面世获得了巨大反响。近日,现编者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近60万字的增订内容,历时十余年,完成了其姐妹篇《康熙字典(增订版)》一书的编撰工作。 《康熙字典》原书收字47,035字,去除重复,收字46961字。在目前国际发布的Unicode字符编码涉及表意文字共发布了ABCD四个字符区,计75974个单字。两者相比较,《康熙字典(增订版)》共增加《康熙字典》原书未收字29014字。 |
| 作者简介 | |
| 张玉书(1642年7月22日~1711年7月3日)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清圣祖康熙五十年五月十八日卒于热河,谥号文贞。 王宏源,男,1964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创始人,现任北京市正字典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983-1991年,王宏源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1997-1999年,就读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9- 2010年,工作于加拿大多伦多IBM实验室任软件工程师;2011年赴台北创业。2004年成立北京时代瀚堂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创立北京市正字典藏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10获届中国留学人才归国创业“腾飞奖”,2012年,获批海淀区“海英计划”人才专项企业名单。2012年7月,入选北京“聚集工程”,被聘为北京市特聘专家。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当代)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好重啊!”但沉下心来翻阅后,才体会到这种重量的价值。它不像我们平时看的那些普及读物,只是蜻蜓点水地介绍概念,这套书简直就是为深度学习者准备的“知识粮仓”。我特意去查阅了几个我比较熟悉的领域,比如天文学和古代史,发现它对专业术语的界定非常精确,引用了大量的权威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举个例子,在介绍某个古代帝王生平的时候,它会非常客观地列出正史和野史的不同记载,并指出学界目前的主流观点,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人非常信服。而且,它跨学科的广度实在惊人,从量子力学到地方戏曲艺术,几乎涵盖了人类知识的方方面面。我甚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查阅了一个冷门的地质学名词,居然也有条目,而且解释得条理清晰,配有专业的图表。对于想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来说,这套书的系统性和权威性是无可替代的,它提供了理解世界的宏大框架。
评分我最近在研读的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通论》。说实话,哲学这东西,抽象又晦涩,是我以前一直想啃却啃不下来的硬骨头。但这本通论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那些复杂的术语,而是采用了“问题导向”的叙述结构。比如,它会先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宏大的命题,然后再依次介绍道家、儒家、墨家等不同学派是如何回应这个问题的。这种对比式的学习方法,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我尤其喜欢它对关键概念的梳理,比如如何区分“道”与“理”,或者“仁”与“义”在不同学派中的侧重点差异,作者都用清晰的语言和恰当的例子进行了辨析。读完关于先秦诸子的部分,我感觉自己对中国文化内核的理解清晰了很多,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人言论,在书中被赋予了现代的意义,能够用来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古代智慧与现代人之间的桥梁。
评分不得不提这本《世界建筑史》。我一直认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人类文明最直观的载体。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视觉冲击力。大量的黑白和彩色的高清图片,配上详尽的文字说明,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再到中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紧密地将建筑风格的演变与当时的社会、宗教、技术发展联系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结构力学的讲解,比如拱券和飞扶壁是如何让哥特式教堂高耸入云的,它用非常直观的图解方式把复杂的工程原理给讲明白了,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略知一二。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美”的不同理解,比如东方园林建筑的含蓄与西方古典建筑的对称之美,对比起来看,非常引人深思。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建筑,它是在解读人类如何用石头和空间来表达自我,非常具有启发性。
评分我最近在看这本《唐诗鉴赏辞典》。我这个人吧,写不出什么华丽的辞藻,但对唐诗有一种莫名的偏爱,总觉得那三百多首诗里藏着最纯粹的情感和最精妙的意境。这本辞典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它不像纯粹的学术研究那样高冷,而是非常贴合普通读者的需求。每首诗后面都有详细的赏析,这个赏析可不是简单地解释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挖掘了诗人创作时的心境、诗歌的艺术手法以及它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我特别欣赏它对意象的解读,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它能帮你还原出那个特定的时空感,让你仿佛真的站在烟波浩渺的江边,目送友人远去。而且,不同版本的解读也会被提及,这让赏析变得更加立体和多元。通过阅读这些赏析,我发现自己看诗的层次都提高了不少,不再是孤立地欣赏某句美,而是能将诗歌放到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理解。这本书,让那些陈年的诗句重新焕发了生命力,每次读完都感觉心灵被洗涤了一番。
评分这本厚重的《辞海》我最近才入手,简直是文字爱好者的福音!说实话,现在谁还经常捧着字典查字呢?手机一搜不就得了?但这本书不一样,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就像是带着我们穿越回了那个文字还没有被电子化“稀释”的年代。我最喜欢它排版的那种古典美感,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了精心雕琢,间距、字体的大小,都透着一股子严谨。光是翻阅它,就感觉自己的心境都沉静下来了。我不是文字工作者,也就是个业余爱好者,但光是看着那些繁复的古汉字结构,就能引发无限的遐想。比如,某个生僻字的写法,你能从中窥见古人造字的智慧和哲学。它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文化史。我特别留意了那些解释的详略程度,很多词条的释义都非常详尽,不仅告诉你“是什么”,还能追溯到“怎么来的”,那种层层递进的探究过程,比快速搜索的结果要有深度得多,让人觉得知识的积累不是瞬间的,而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这本书放在书架上,也是一种无声的文化宣言,提醒着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些沉甸甸的经典依然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细细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