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象是人体内脏的一面镜子,观察舌象可以了解机体的健康状况,判断疾病的轻重属性。望舌,是中医临床诊察疾病必不可少的、*具中医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是辨证治疗的重要依据。本书以笔者长期临床诊疗实践中积累的典型舌象资料为素材,又精选常见病证的代表舌象照片编集而成。每种舌象包括与图片对应的舌象具体特征及病理意义、辨证治疗、生活指导等几方面的文字内容。全书所选舌象图片色泽、形象真实精美,通过学习,您可以经常借助本书观察比较自身的舌象,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本书系以上海中医药大学费兆馥教授等作者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的典型舌 象资料为素材,并精选常见病证的代表舌象照片编集而成。每种舌象包括与 图片对应的舌象具体特征及病理意义、辨证治疗、生活指导等几方面的文字 内容。此次修订又增加了疾病过程中的舌象变化及舌诊与其症状综合分析图 片及文字说明。
全书内容丰富、简明、实用,可读性强,所选舌象图片色泽、形象真实 精美,对广大中医初学者及临床初级人员有较高参考价值。对一般非专业读 者,通过学习可以经常借助本书观察比较自身的舌象,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 况,并参照书中相关的“生活指导”进行自我保健,或及时接受医生的治疗 ,对维护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均有帮助。
**章舌诊概说
一、概述
二、舌的构成和舌象
图1 舌黏膜组织切面图
图2 草状乳头与丝状乳头
三、舌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一)舌与经络
图3 舌与经络联系图
(二)舌与脏腑
图4 内脏功能在舌上分布图
1.舌与与心
图5 舌与心脑的联系图
2.舌与脾胃
图6 舌与脾胃的联系图
四、舌象与病证的联系
五、舌诊要点
(一)望舌体
(二)望舌苔
(三)望舌的注意点
第二章 典型舌象介绍
一、正常舌象
图7—1 正常成人舌象
图7—2 正常成人舌象(侧面)
图7—3 正常儿童舌象
二、异常舌象
(一)以舌体形态特征分类
1.1 老舌
图8 老舌
1.2 嫩舌
图9 嫩舌
1.3 胖大舌
图1O 胖大舌
1.4 胖淡舌
图11 胖淡舌
1.5 瘦红舌
图12 瘦红舌
1.6 瘦淡舌
图1 3 瘦淡舌
1.7 裂纹红舌
图14 裂纹红舌
1.8 裂纹淡舌
图15 裂纹淡舌
1.9 红点舌、芒刺舌
图1 6—1 红点、芒刺舌
图1 6—2 红点、芒刺舌
图1 6—3 红点、芒刺舌
1.10 舌下络脉异常
图17—1 正常舌脉
图17—2 异常舌脉
图17—3 异常舌脉
1.1l 歪斜舌
图18 歪斜舌
1.12 舌疮、舌癌
图19—1 舌疮
图19—2 舌癌
(二)以舌苔特征分类
2.1 薄白苔
图20 薄白苔
2.2 薄黄苔
图21 薄黄苔
2.3 白厚苔
图22 白厚苔
2.4 黄厚腻苔
图23 黄厚腻苔
2.5 白腻苔
图24 白腻苔
2.6 黄腻苔
图25—1 黄腻苔
图25—2 黄腻苔化
2.7 白滑苔
图26 白滑苔
2.8 黄燥、黄糙苔
图27—1 黄燥苔
图27—2黄糙苔
2.9 灰苔
图28—1 灰白苔
图28—2灰黄苔
2.10 黑苔
图29—1 黑燥苔
图29—2 黑腻苔
2.1l 白霉苔
图30—1 白霉苔
图30—2 白霉苔
2.12 腻苔中剥
图31 腻苔中剥
2.13 类剥苔、地图舌
图32—1 类剥苔
图32—2地图舌
2.14 光剥淡舌
图35 光剥淡舌
2.15 镜面红舌
图34 镜面红舌
(三)以舌色特征分类
3.1 淡白舌
图35 淡白舌
3.2 红舌
图36 红舌
3.3 红绛舌
图37 红绛舌
3.4 青紫舌
图38 青紫舌
3.5 淡紫舌
图39 淡紫舌
3.6 暗红舌
图40 暗红舌
3.7 瘀斑、瘀点舌
图41—1 瘀斑舌
图41—2 瘀点舌
第三章 疾病过程中的舌象变化(图42~51)
第四章 舌诊与其他症状综合分析(图52~61)
附录一 舌象、病证与饮食宜忌表
附录二 中医术语解释
附录三 方药内容介绍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望舌识病图谱》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我以为它只是一本枯燥的学术参考书。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片面。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图文并茂”和“由浅入深”的设计。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彩色舌象图片,不仅清晰度极高,而且涵盖了各种罕见的舌象表现,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临床诊断现场。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图片,而是为每一张图片都配上了详尽的解读,从舌质、舌苔的颜色、形态、厚薄,到病因、病机、治则,甚至连常用方剂都做了简要介绍。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舌诊奥秘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复杂舌象的剖析,它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比如将湿热舌苔与痰湿舌苔进行对比,指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这对于避免误诊非常有帮助。读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望”这一诊断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看,更是需要“悟”,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这本《望舌识病图谱》简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理论知识太过深奥,而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扇通往实用诊断技艺的大门。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清晰、精美的舌象图片,从舌苔的厚薄、颜色,到舌质的红、淡、紫,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真实还原。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舌诊的书,但很多都停留在文字描述,难以与实际情况对应,而这本书的图谱形式,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舌象的深入解析,不仅仅是简单地说“舌苔黄代表湿热”,而是会详细阐述湿热形成的原因、可能引起的具体症状,甚至连与黄苔相关的脏腑功能失调都做了细致的讲解。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舌象背后的生理病理机制,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医案分享,通过真实的临床案例,我能直观地看到如何根据舌象辨证施治,以及治疗后的舌象变化。这让我感觉自己也在跟着医生一起“望闻问切”,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反而充满探索的乐趣。它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像是一本实践指南,引导我一步步掌握望舌识病的核心技能。
评分作为一名对健康养生有着高度关注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找到一种简单易学、又能切实帮助我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的方法。《望舌识病图谱》的到来,无疑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很多时候,我们等到症状明显才去就医,未免有些晚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其实我们的舌头,就像一面小镜子,能够反映出身体内部的细微变化。书中的每一个舌象样本都配有详尽的文字说明,而且语言通俗易懂,即便是我这样中医门外汉,也能很快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舌下络脉”的部分,之前从未想过连舌头下面的小血管也能看出这么多门道!书中通过放大图片和清晰标注,让我明白了不同颜色、粗细、形态的舌下络脉可能预示着什么样的气血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新奇和实用。我甚至开始每天早晨刷牙后,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舌头,对照书中的图谱,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开始能分辨出舌苔的细微变化,也能大致推断出最近是否有些“上火”或者“消化不良”。这种自主学习、主动关照身体的过程,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评分我是一名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一直以来,在学习过程中,总觉得有些理论知识过于抽象,难以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望舌识病图谱》这本书,正好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它所提供的海量、高质量的舌象图片,是我们在课堂上难以获得的宝贵资料。这些图片不仅真实反映了各种疾病状态下的舌象,而且都经过了专业的辨析和注释,对我学习舌诊有着极大的帮助。我喜欢它将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证型的舌象变化都一一呈现出来,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而且,书中对于每一种舌象的解读,都引用了大量的经典医著和现代研究成果,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它帮助我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这些知识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我常常会把书中的图片和课堂上看到的病人舌象进行对比,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辨识能力。这本书不仅是我的学习工具,更是我探索中医世界的一位良师益友。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医学充满好奇心的家庭主妇,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简单实用、又能指导家庭成员健康的小册子。《望舌识病图谱》真的给了我太多惊喜!它不像那些厚重的医学典籍那样让人望而生畏,而是以非常直观的图谱形式,将复杂的舌诊知识呈现出来。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常见病症舌象的解析,比如感冒、消化不良、失眠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书中的图片非常清晰,而且搭配的文字解释也很到位,让我能够很快地理解自己的舌头在出现某种变化时,可能代表着什么。我尤其欣赏它对“养生”的指导意义,它会根据不同的舌象,给出一些饮食、起居方面的建议,让我能够更科学地调理身体。每次家人身体有些不适,我都会拿出这本书对照一下,虽然不敢妄下诊断,但至少能对家人的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也能更好地与医生沟通。这本书让我觉得,健康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愿意去观察、去了解,就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