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教程

数码摄影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颜志刚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数码摄影
  • 教程
  • 摄影技巧
  • 相机
  • 构图
  • 光线
  • 后期
  • 摄影入门
  • 摄影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38927
版次:1
商品编码:1015959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4-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数码摄影教程》是我社出版的畅销教材《摄影技艺教程》的姊妹篇。数码摄影(Digital hotography)又称“数字摄影”。从整个摄影发展史上看,数码摄影是一定阶段的标识,但从摄影技术的角度看,却是一场改变传统摄影的“革命”。
  《数码摄影教程》沿用了《摄影技艺教程》的体系,《数码摄影教程》共设摄影术简史、数码相机的性能、数码相机的选择、数码相机的应用、电脑图像处理基础;另外,还专辟数章介绍目前常用几种软件系统等十三章,既重理论与原理的介绍,更重对读者和摄影爱好者实际使用数码相机的指导,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冠以“博学”品牌出版的又一优秀教材。

精彩书评

  前言
  1990年代初,我结合长期的教学心得与教学需求,编写了《摄影技艺教程》一书。该拙作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之后,受到广大读者与摄影教师的厚爱,已先后修改再版发行了四版,共五十余万册。作为《摄影技艺教程》的姐妹篇——《数码摄影教程》今天得以面世,虽然迟了些,但仍能聊以自慰,也算是对广大读者厚爱的一种回报。
  进入21世纪,数字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正在席卷着每一个行业,摄影领域也不例外。数码摄影正在以独特的魅力改变着传统的摄影观念、摄影技巧与摄影方式,这种崭新的摄影体系比传统的摄影手段更灵活、更简便、更有效,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或专业摄影工作者来说,学习数码摄影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必然。无论你是多么习惯或偏爱传统的胶片摄影,一旦你进入数码摄影领域,全面了解了数码摄影的内涵,你就会感到无法拒绝它了。
  本书与《摄影技艺教程》可视为一套教材的上下册,故有关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相类同的方面,如镜头种类、曝光与测光技术、景深焦深与超焦距、滤镜、闪光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彩色摄影等内容,在本书中就不再重复。本书仅集中介绍属于数码摄影个性方面的内容,还望读者能谅解。
  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作为教材,跟上新发展、新变化的惟一方法就是不断修订,不断再版。诚望广大读者来信赐教,指出本书不足与错误之处,以期再版时修正。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大力资助,专门添置了编写本书所必需的器材与实验设备,使本书的编写能顺利完成,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编写过程中还得到责任编辑刘子馨以及许多摄影同仁们的指点、帮助,在此也一并致谢。
  作者 颜志刚
  2004年1月8日

目录

第1章摄影术简史与数码摄影
1.1摄影术简史
1.1.1达盖尔摄影法
1.1.2卡罗摄影法
1.1.3湿版摄影法
1.1.4干版与胶卷摄影法
1.1.5即显摄影法
1.1.6磁录摄影法
1.1.7APS摄影法
1.2数码摄影系统与特点
1.2.1数码影像输入部分
1.2.2数码影像处理部分
1.2.3数码影像输出部分
1.2.4数码摄影的特点

第2章数码相机的性能
2.1影像传感器
2.1.1CCD成像原理
2.1.2CCD像素、内插值与CCD面积
2.1.3超级CCD
2.1.4CMOS
2.2储存媒体
2.1.1内置固定式储存媒体
2.2.2CF卡
2.2.3SM卡
2.2.4PC卡
2.2.51.44MB软盘
2.2.6记忆棒
2.2.7微型硬盘
2.2.8MMC卡和SD卡
2.2.9iDPhoto与8cm的CD-R
2.2.10储存格式与压缩比例
2.3颜色深度与白平衡
2.3.1颜色深度
2.3.2白平衡
2.4镜头焦距与数码变焦
2.4.1镜头焦距
2.4.2数码变焦
2.5相当感光度与数码噪音
2.5.1相当感光度
2.5.2数码噪音
2.6拍摄延迟、显示屏与输出接口
2.6.1拍摄延迟
2.6.2LCD显示屏
2.6.3输出接口
2.7数码相机的结构特点
2.7.1模数转换器与数字信号处理器
2.7.2镜头结构的特点

第3章数码相机的选择
3.1光学取景器式数码相机
3.1.1从影像传感器的像素与面积上选择
3.1.2从光圈、快门、感光度等可否手动调节上选择
3.1.3从镜头焦距的可调性上选择
3.1.4柯达DC480O数码相机的性能剖析
3.2单镜头反光式数码相机
3.2.1单反数码相机的特性
3.2.2佳能EOSD30数码相机
3.3多媒体数码相机
3.3.1袖珍型三洋(SANYO)VPCSX550数码相机
3.3.2柯达mc3多媒体数码相机
3.430种非单反数码相机简介
3.5十种单反数妈相机简介

第4章数码相机的使用
4.1注意影像质量与感光度的选择
4.1.1影像质量的选择
4.1.2感光度的调节
4.2注意色彩模式与白平衡的选择
4.2.1色彩模式的选择
4.2.2白平衡模式的选择
4.3注意储存卡的使用与选择
4.3.1储存卡的装卡与取卡
4.3.2储存卡的选购
4.3.3储存卡的格式化
4.4注意测览、删除与保护功能的使用
4.4.1浏览功能的使用
4.4.2删除功能的使用
4.4.3保护功能的使用
4.5注意电源的种类与节电技巧
4.5.15号电池、专用电池、交流电源与外接电池
4.5.2电池的节电技巧
4.6注意输出方式的运用
4.6.1输入电视机播放的操作
4.6.2输入电脑处理的操作
4.7注意曝光、闪光与聚焦模式的调节
4.7.1曝光模式的调节
4.7.2闪光模式的调节
4.7.3聚焦模式的调节
4.8注意拍摄延迟与相机维护
4.8.1重视拍摄延迟的问题
4.8.2重视对数码相机的维护

第5章电脑图像处理基础
5.1电脑图像的两种类型
5.1.1向量图
5.1.2点阵图
5.1.3向量图与点阵图的比较
5.2电脑的黑白与彩色影像
5.2.1电脑对黑白影像的表现
5.2.2电脑对彩色影像的表现
5.3电脑影像的颜色模式
5.3.1RGB模式
5.3.2CMYK模式
5.3.3索引模式和灰度模式
5.3.4Lab模式和HSB模式
5.3.5双色调模式、半色调模式和位图模式
5.3.6色彩模式的转换
5.4电脑图像的分辨率
5.4.1分辨率概念的细分
5.4.2影像分辨率、像素数与颜色位深度的设置
5.5影像的文件格式与压缩
5.5.1.JPEG、TIFF、Flashpix与RAW格式
5.5.2BMP、GIF、PNG与PICT格式
5.5.3PSD、EPS、PCX与CAM格式
5.5.4PDF、FilmStrip与TGA格式
5.5.5文件格式的转换
5.5.6图像文件的压缩
5.6电脑硬件与软件的配置
5.6.1对电脑硬件配置的要求
5.6.2对电脑软件配置的要求

第6章UleadPhotOExplorer7.0
6.1操作界面综述
6.1.1浏览器
6.1.2查看器
6.1.3定制工具栏
6.2浏览与管理图像文件
6.2.1使用略图或列表显示图像文件
6.2.2预览与浏览图像文件
6.2.3管理图像文件
6.3图像编辑
6.3.1调整图像
6.3.2删除红眼
6.3.3将文字添加到图像上
6.3.4增强文本画面效果
6.3.5在图片上添加印章
6.3.6转换图像文件的格式、类型与大小
6.4创建幻灯演示与其他项目
6.4.1创建幻灯演示
6.4.2创建日历
6.4.3创建墙纸和屏幕保护
6.5影像的输入
6.5.1从数码相机输入
6.5.2从扫描仪输入
6.5.3从摄像机输入
6.5.4图像文件的重命名
6.6图片上网
6.6.1创建Web略图、Web幻灯片与扫描Web上的图像
6.6.2SmartSaverPro的使用
6.7图像打印
6.7.1选择“图像”打印功能
6.7.2选择“卡片”打印功能’
6.7.3选择“特殊布局”与“略图”打印功能

第7章我形我速4
7.1操作界面综述
7.1.1界面的综述
7.1.2界面外观的更改
7.1.3外挂插件的添加
7.2图像的获取、打开与管理
7.2.I图像的获取
7.2.2图像的打开
7.2.3图像的管理
7.3图像的常规处理
7.3.1智能改善
7.3.2旋转与剪裁
7.3.3调整图像大小与清晰度
7.3.4调整亮度与对比度
7.3.5调整色彩平衡与删除红眼
7.3.6成批调整
7.4图像的特殊效果处理
7.4.1花色剪裁效果
7.42“艺术类型”效果
7.4.3“颗粒”类型效果
7.4.4“弯曲”类型效果
7.4.5清晰度效果
7.4.6镜头与滤镜效果
7.4.7特殊效果
7.5图像的装饰与绘制
7.5.1添加花色边缘
7.5.2添加画框与签名
7.5.3添加道具与阴影
7.5.4填充图像
7.5.5绘制图像’
7.5.6仿制和修复图像
7.6创建选区
7.6.1按形状创建选区
7.6.2按智能创建选区
7.6.3按踪迹创建选区
7.6.4按色彩创建选区
7.7添加和编辑文字
7.7.1添加文本
7.7.2调整文本的形状、变形和阴影
7.7.3添加特殊文本效果
7.8照片的分享
7.8.1制作日历
7.8.2制作墙纸
7.8.3制作全景画
7.8.4图像电子邮件与上载艾美网
7.9创建Web项目
7.9.1制作相片网页
7.9.2制作网页相册
7.9.3制作网页贺卡
7.9.4制作网页演示
7.9.5创建万花筒、烟花和魔方动画效果
7.10相片的打印
7.10.1普通打印
7.10.2平铺打印与海报打印
7.10.3T恤打印与略图打印
7.104CD封面与多个打印
7.11“项目”模式与设计
7.11.1替换和调整模板中的图像
7.11.2更改模板中的背景图像与文字

第8章PhotOShop7.0
8.1Photoshop7.0的操作基础
8.1.1PhotOShop7.0桌面概述
8.1.2菜单栏的内容、功能与操作
8.1.3工具面板的操作、内容与功能
8.1.4控制面板的操作、内容与功能
8.1.5影像的输入、保存与打开
8.1.6图像显示与图像大小的改变
8.1.7图像文件浏览器的功能与使用
8.2影像色调与色彩的调整
8.2.1“色阶”命令调整影像亮度与对比度
8.2.2“曲线”命令调整影像的亮度与对比度
8.2.3“色彩平衡”命令调整影像色彩
8.2.4“色相/饱和度”命令调整影像色彩
8.3画面剪裁
8.3.1利用剪裁工具直接进行画面剪裁
8.3.2利用剪裁工具固定画幅尺寸的剪裁
8.3.3利用“选框工具”进行剪裁
8.3.4利用“画布大小”命令进行剪裁
8.3.5利用“修整”命令剪裁画面白边
8.4区域选择技术
8.4.1矩形、椭圆形选择工具的运用
8.4.2套索工具的运用
8.4.3魔棒工具的运用
8.4.4利用“色彩范围”命令进行区域选择
8.4.5已选区域的调整
8.5滤镜与影像效果
8.5.1滤镜操作中的共同要点
8.5.2锐化滤镜与模糊滤镜
8.5.3杂.色滤镜与视频滤镜
8.5.4像素化滤镜、纹理滤镜与风格化滤镜
8.5.5艺术效果滤镜、素描滤镜与画笔描边滤镜
8.5.6渲染滤镜、扭曲滤镜与其他滤镜
8.5.7作品保护滤镜与图案生成器
85.8“液化”与“抽出”命令
8.5.9外挂滤镜
8.6图像自动化处理功能
8.6.1“历史”面板的自动还原与重做
8.6.2“动作”面板的自动批处理
8.6.3“批处理”、“联系表II”与“图片包”
864条件模式更改、限制图像与Web照片画廊
8.7图片标题与注释的制作
8.7.1为图片添加标题与文字注释
8.7.2为图片添加语音注释

第9章扫描仪与图像扫描
9.1扫描仪的种类与原理
9.1.1平板、胶片与滚筒扫描仪
9.1.2CCD扫描仪的原理
9.2扫描仪的主要性能
9.2.1传感器的性能
9.2.2可扫描原稿类型
9.2.3接口类型
9.2.4分辨率性能
9.2.5色彩位数与灰度级
9.2.6扫描速度与扫描尺寸
9.2.7扫描仪的特色扫描技术
9.2.812款扫描仪性能简介
9.3扫描仪的使用方法与技术
9.3.1扫描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9.3.2影像扫描技术

第10章打印机与图像打印
10.1彩色喷墨打印机的原理
10.1.1连续式喷墨打印机
10.1.2随机式喷墨打印机
10.2喷墨打印机的技术亮点
10.2.1七色墨水与颜料墨水
10.2.2超精微墨滴技术与富丽图技术
10.2.3无边距打印与双向打印
10.2.4智能墨滴变换技术与微压电打印技术
10.3喷墨打印机的性能与选择
10.3.1打印分辨率与打印幅面
10.3.2墨盒与打印头
10.3.3接口方式与打印速度
10.3.4打印机的易用性
10.3,5主要品牌照片打印机简介
10.4喷墨打印机的使用
10.4.1连接与打印软件安装
10.4.2设置打印机属性
10.4.3打印纸的种类与选择
10.4.4墨水的种类与选择
10.5打印设置技术
10.5.1修改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设置
10.5.2修改打印输出风格
10.6应用工具与打印头清洗
10.6.1使用打印机应用工具
10.6.2清洗打印头

第11章刻录器材与软件
11.1刻录机的种类与选择
11.1.1内置式与外置式刻录机
11.1.2CD-R与CD-RW刻录机
11.1.3刻录机的选择
11.2刻录光盘的种类、选择与使用
11.2.1刻录光盘的种类
11.2.2刻录光盘的选择
11,2.3刻录光盘的使用与保存
11.3刻录原理与高速刻录
11.3.1刻录原理
11.3.2高速刻录的技术要点
11.4四种刻录软件简介
11.4.1Nero——功能强大的常用刻录软件
11.4.2DVD拍拍烧——擅长电子相册刻录
11.4.3CloneCD与VideoPack
11.5刻录操作的注意事项
11.5.1刻录前注意关闭会影响刻录的程序
11.5.2刻录前注意磁盘碎片整理与检查硬盘空间
11.5.3刻录时宜用镜像文件与低倍速刻录

第12章UleadDVD拍拍烧
UleadDVD拍拍烧SE
12.1视频格式与菜单按钮
12.1.1选择输出相册的视频格式
12.1.2“菜单”按钮的功能
12.2创建用于刻录的相册
12.2.1选择刻录图像来源
12.2.2将“来自文件的图像”添加到刻录项目中
12.2.3图像来源为PhotoExplorer幻灯演示或已有的项目文件
12.3相册菜单模板、模拟回放与输出选项设置
12.3.1选取相册菜单模板
12.3.2模拟回放
12,3.3决定输出选项设置
UleadDVD拍拍烧2
12.4“开始”的操作
12.4.1选择输出格式
124.2“开始”对话框的其他功能
12.5“创建相册”的操作
12.5.1适用的文件格式类型
12.5.2“创建相册”对话框中的菜单功能
12.6创建相片相册的操作流程与技术
12.6.1添加相片
12.6.2相片选项
12.6.3相册选项
12.6.4背景音乐
12.7选择菜单模板与输出选项
12.7.1选择菜单模板
12.7.2选择输出选项并预览效果
12.7.3在“完成”对话框中的操作
12.8光盘镜像刻录器
12.9制作光盘索引和光盘贴纸
12.9.1制作光盘索引
12.9.2制作光盘贴纸

第13章NeroExPress
13.1启动与操作界面
13.1.1启动“Nero”
13.l.2“NeroExpress”的操作界面
13.2视频/图片的刻录
13.3复制整张光盘
13.4数据光盘的刻录
13.5音乐光盘的刻录
13.6光盘镜像或保存项目

精彩书摘

  2.3颜色深度与白平衡
  数码相机的颜色深度与白平衡的性能都是与色彩再现直接相关的概念与性能。
  2.3.1颜色深度
  颜色深度又称“颜色数”、“色彩深度”、“色彩位数”、“位元深度”等。它是用来表示数码相机记录的影像对色彩的分辨力,也就是再现被摄体色彩、色调的性能。颜色深度采用“位”数或“比特”数来表示。目前大部分数码相机的颜色深度是24位,或称24比特。比特(Bit)是计算机文件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二进制数值为“1”或“0”的一个字符位。24比特是数码相机中三原色的总位数值,分解到红、绿、蓝每一原色的位数值是8位(8比特)。数码相机的颜色深度的位数越高,意味着可记录的影像色彩的种类也就越多。24位颜色深度可记录的影像色彩种类高达1600多万种,这对绝大部分摄影者的要求来说,已足够了,足以充分表现被摄体的色彩及其亮部和暗部的层次、细节。
  2.3.2白平衡
  白平衡功能是一种针对不同光照环境的颜色纠正功能,是让白色的物体在不同光照环境下依然呈现白色的功能。
  白平衡又称“白度平衡”、“白调平衡”、“白色平衡”、“色温补偿”等。绝大部分数码相机都具有白平衡功能。有的是具有全自动白平衡功能;有的具有细分化的自动白平衡功能;有的是具有手动白平衡功能;有的兼有自动与手动白平衡功能。

前言/序言

  1990年代初,我结合长期的教学心得与教学需求,编写了《摄影技艺教程》一书。该拙作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之后,受到广大读者与摄影教师的厚爱,已先后修改再版发行了四版,共五十余万册。作为《摄影技艺教程》的姐妹篇——《数码摄影教程》今天得以面世,虽然迟了些,但仍能聊以自慰,也算是对广大读者厚爱的一种回报。
  进入21世纪,数字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正在席卷着每一个行业,摄影领域也不例外。数码摄影正在以独特的魅力改变着传统的摄影观念、摄影技巧与摄影方式,这种崭新的摄影体系比传统的摄影手段更灵活、更简便、更有效,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或专业摄影工作者来说,学习数码摄影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必然。无论你是多么习惯或偏爱传统的胶片摄影,一旦你进入数码摄影领域,全面了解了数码摄影的内涵,你就会感到无法拒绝它了。
  本书与《摄影技艺教程》可视为一套教材的上下册,故有关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相类同的方面,如镜头种类、曝光与测光技术、景深焦深与超焦距、滤镜、闪光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彩色摄影等内容,在本书中就不再重复。本书仅集中介绍属于数码摄影个性方面的内容,还望读者能谅解。
  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作为教材,跟上新发展、新变化的惟一方法就是不断修订,不断再版。诚望广大读者来信赐教,指出本书不足与错误之处,以期再版时修正。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大力资助,专门添置了编写本书所必需的器材与实验设备,使本书的编写能顺利完成,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编写过程中还得到责任编辑刘子馨以及许多摄影同仁们的指点、帮助,在此也一并致谢。
构筑视觉之魂:探索光影的叙事艺术 在浩瀚的艺术殿堂中,摄影以其独特的魅力,捕捉瞬间,定格永恒,成为叙事与情感交融的有力媒介。它并非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刻,更是对观察者内心世界的映照,是心灵与光影对话的艺术。这套《构筑视觉之魂:探索光影的叙事艺术》系列图书,正是为你打开这扇通往摄影深度殿堂的大门,引领你从纯粹的技术操作,迈向对摄影本质的深刻理解与创作实践。 我们并非旨在教授你如何按下快门,而是致力于启发你如何“看见”。“看见”在摄影中,远不止于肉眼的感知,它包含着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掘平凡事物中蕴含的独特美感,能够捕捉转瞬即逝的情感流露,更能够通过画面语言,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本书将带你踏上一段超越像素与曝光的旅程,深入探究摄影的灵魂所在。 第一篇:洞察之眼——看见的艺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习惯了被海量视觉信息轰炸,却往往忽略了身边最真挚的风景。本篇将引导你重新唤醒你的观察力。我们将从“如何看见”这一根本问题出发,探讨视觉感知与心理学的关系,学习如何屏蔽干扰,聚焦核心,发现寻常事物中隐藏的诗意。 场景的解码: 学习如何分析一个场景的构成元素,包括线条、形状、色彩、纹理、光影等。理解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画面的情绪和氛围。例如,一条蜿蜒的山路,是通往未知,还是象征着人生的曲折?阴影的投射,是神秘的遮蔽,还是戏剧性的强调? 情绪的捕捉: 摄影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将深入研究如何捕捉和传达情绪,无论是喜悦、悲伤、宁静还是激动。这包括理解人物表情、肢体语言的细微之处,以及如何利用环境元素来烘托情绪。一张充满张力的肖像,可能仅仅因为眼神中那一丝难以察觉的犹豫。 故事的萌芽: 每一个画面都可能是一个故事的开端,或者是一个故事的片段。本篇将教你如何从一个简单的场景中提炼出叙事线索,如何通过画面的组织和元素的安排,引导观者去联想、去思考。一张空荡的椅子,在夕阳下,会勾起怎样的离愁别绪? 发现“非凡”的日常: 日常生活中充斥着无数等待被发现的美。我们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最普通的场景、最常见的人物,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巧妙的构图,转化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例如,雨后积水中的倒影,也可以是梦幻般的奇境。 艺术的启发: 摄影并非孤立的艺术形式。本篇将为你梳理不同艺术流派(如印象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对摄影创作的影响,以及如何从绘画、文学、电影等领域汲取灵感,丰富你的视觉语言。 第二篇:构图之韵——秩序与意境的营造 构图是摄影的骨架,是决定画面力量与美感的关键。它并非僵化的规则,而是灵活的法则,旨在帮助你更好地组织视觉元素,引导观者视线,最终传递你想要表达的信息与情感。 经典法则的解构与重塑: 我们将深入解析“三分法”、“黄金分割”、“对称构图”、“对角线构图”等经典构图法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教你如何理解这些法则背后的原理,并根据你的创作意图进行灵活运用甚至打破。死守规则只会束缚你的创造力。 空间与透视的魔力: 学习如何运用前景、中景、远景来创造画面的深度感,如何利用线条引导视线,制造空间纵深。理解透视的变化如何影响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例如,低角度仰拍可以使建筑显得更加雄伟,而高角度俯拍则能展现局部的精致。 留白与负空间的哲学: “少即是多”。留白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想象力的画布。我们将探讨留白在画面中的作用,如何通过负空间来突出主体,营造宁静、神秘或孤寂的氛围。 节奏与引导: 画面中的元素并非静止的。通过线条的连接、色彩的呼应、光影的对比,我们可以创造出画面的节奏感,引导观者的视线在画面中流动,从而获得完整的视觉体验。 打破常规的视角: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拍摄,例如,昆虫的视角、鸟瞰的视角、与主体平行的视角。这些非常规的视角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惊喜。 色彩的语言: 色彩不仅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情绪的传达。我们将探讨色彩的心理学效应,如何运用色彩的对比、协调来烘托主题,营造特定的情感基调。冷色调带来宁静,暖色调则热情奔放。 第三篇:光影之舞——塑造空间的魔法师 光影是摄影的灵魂,是塑造形体、材质、情绪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掌握光影,你就掌握了摄影的生命线。 光的属性与运用: 深入理解不同光源的特性,包括自然光(阳光、月光、阴天光)与人造光(闪光灯、LED灯、钨丝灯等)。学习如何辨别光的质感(硬光、软光)、方向(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底光)及其对画面产生的影响。 光影的造型能力: 学习如何利用光影来塑造物体的立体感、质感,以及营造空间深度。理解阴影在画面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明亮部分的对比,更是构成画面层次和戏剧性的关键。 逆光与轮廓的艺术: 逆光能勾勒出迷人的轮廓光,使主体从背景中脱颖而出,营造梦幻般的意境。我们将探讨如何巧妙运用逆光,避免过曝,捕捉金色的光晕。 剪影与神秘: 强烈的剪影效果,能够剥离物体的细节,只留下其最基本的形状,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神秘感。 光影的情绪表达: 柔和的漫射光适合表现温馨、宁静的场景;而强烈、对比明显的光线则适合表现戏剧性、冲突性的主题。学习如何根据你要表达的情绪来选择和控制光线。 人造光的创新运用: 闪光灯并非只能产生生硬的光线。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跳闪、柔光罩、反光板等附件,以及与环境光的结合,来创造出更具创意和表现力的光影效果。 第四篇:凝固的叙事——场景与人物的深度挖掘 摄影的最终目的,是沟通与表达。本篇将聚焦如何通过画面,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传达深刻的情感。 场景叙事: 如何通过对环境的细致观察和选择,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生活状态或事件的背景。一张充满生活气息的厨房,可以诉说一个家庭的温暖;一处废弃的工厂,可以唤起对工业时代的追忆。 人物肖像的灵魂: 肖像摄影不仅仅是记录外貌,更是捕捉灵魂。我们将探讨如何与拍摄对象建立连接,如何通过眼神、表情、姿态,以及环境的衬托,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纪实的力量: 纪实摄影以其真实的力量,记录时代的面貌,反映社会百态。本篇将引导你如何以一个客观而富有同情心的视角,去捕捉那些真实而动人的瞬间。 静态中的动态: 即使是静态的画面,也可以充满动感和生命力。学习如何通过运动模糊、构图的倾斜、元素的指向性,来暗示运动和能量。 细节的魔力: 宏大的场景固然震撼,但往往是那些被忽略的微小细节,更能触动人心。一双布满皱纹的手,一个沾满油污的工具,都可能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故事。 主题的提炼与升华: 每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有其想要表达的核心主题。本篇将帮助你学习如何从零散的观察和拍摄中,提炼出明确的创作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的构思与创作,最终实现作品的思想深度。 第五篇:心之所向——个性的绽放与创作的自由 技术是工具,而真正的摄影,源于内心的驱动。本篇将带领你突破技法的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风格的形成: 什么是摄影风格?它并非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你观察世界、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觉风格。 情感的连接: 摄影是心与心的交流。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思考融入画面,从而与观者产生共鸣。当你的作品能够打动自己时,它才有可能打动他人。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学会审视自己的作品,辨别优缺点,不断改进。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从中汲取养分,开阔视野。 创作的边界: 摄影的边界在哪里?它受技术限制?受主题限制?还是受观念限制?本篇将鼓励你不断挑战自我,探索摄影的无限可能,甚至跨界融合其他艺术形式。 长期的创作旅程: 摄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学习、实践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保持创作热情、克服瓶颈,以及在漫长的创作道路上持续精进的建议。 表达的勇气: 最终,摄影是关于表达。你有勇气将你所看见的、所感受的、所思考的,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画面中吗?本书旨在赋予你这份勇气,让你能够用镜头,讲述属于你自己的故事。 《构筑视觉之魂:探索光影的叙事艺术》并非一本简单的技巧手册,它是一本关于“看”的书,一本关于“感受”的书,一本关于“表达”的书。它将陪伴你,从一名摄影的初学者,蜕变为一个懂得用镜头诉说灵魂的艺术家。愿你在这段旅程中,找到属于你的视觉之魂,用光影,构筑属于你的非凡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热衷于户外探险和纪实摄影的爱好者,对于便携性和极限环境下的设备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市面上很多教程在讲到风光或极限运动拍摄时,要么过于理想化,要么就是对设备的要求高得吓人。这本书的“野外实战篇”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没有避开恶劣天气对设备的影响,而是直接给出了应对方案:如何用最基础的材料(比如塑料袋和橡皮筋)来临时保护你的镜头免受雨雪侵蚀;在零下低温环境中,电池续航能力急剧下降时,如何通过衣物保暖来延长电池寿命;以及在沙尘暴环境中,如何安全地更换存储卡和镜头以防止传感器被污染。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它还探讨了如何在只有自然光线作为照明的情况下,利用反光板、闪光灯的跳闪甚至手机屏幕作为“应急补光”工具,来平衡复杂光比下的画面。这种极其接地气、甚至带有一丝“求生指南”意味的记录,让我对这本书的技术可靠性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感。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按快门,更是在教我如何带着我的设备在真实的世界中生存下来,并拍出好照片。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摄影类的书籍总有一种抗拒感,总觉得那些“器材党”的书籍太无聊了,充斥着各种焦距和光圈的参数堆砌,读起来枯燥乏味。然而,这本书却成功地将技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编织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线。它最妙的地方在于,它不是按照器材的种类来划分章节,而是围绕“我们想拍什么”这个核心需求来组织内容的。比如,拍摄夜景时,它会自然而然地引入长曝光的物理原理、星轨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环境光线来避免天空死黑的问题,整个过程非常流畅。再比如,在讨论微距摄影时,它不仅讲解了工作距离和放大倍率,还非常贴心地加入了“如何应对微小被摄物体的移动干扰”的实用技巧,例如使用气吹、定时器甚至自制的简易防抖装置。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兴趣。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摄影问题的拆解手册”,而不是一本冰冷的指南,它教会了我如何系统性地去分析和解决拍摄中遇到的每一个技术难题,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某个预设的参数组合。

评分

我是一个资深的设计师,对图像的美学和视觉传达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此前我用过好几本国际知名的摄影大师的著作,它们更多侧重于艺术理念和人文关怀,但在技术层面上,尤其是在处理现代高像素传感器的噪点控制和宽容度极限时,总觉得不够“硬核”。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仿佛是一位严谨的工程师在撰写操作手册,但又融入了大师的洞察力。它深入剖析了不同品牌传感器在色彩科学上的细微差异,这一点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书中关于“色彩空间管理”的论述,远比我之前接触到的任何资料都要深入,它不仅解释了sRGB和Adobe RGB的区别,还详细对比了不同色域在最终输出到印刷品或OLED屏幕上的表现,并提供了针对性的色彩校准流程建议。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对“高动态范围成像(HDR)技术”的解析,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多张合成,而是探讨了如何通过包围曝光的间隔选择、云台的精度要求,乃至最终融合算法对高光和阴影细节的保留程度进行量化评估。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技术框架,让我可以将艺术构思,用最精确、最符合技术规范的方式实现出来,避免了许多因为技术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的后期返工。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按键使用者”蜕变成一个能理解“为什么”的摄影师,这本书功不可没。我之前总是迷信于昂贵的镜头能带来画质的飞跃,但读完此书后,我才明白镜头的光学素质固然重要,但镜头前的“空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场光”——才是决定性因素。书中对“光线的质量”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类,它不仅仅区分了硬光和柔光,还详细分析了清晨侧逆光的“金色时间”与正午顶光的“扁平化”效果之间的数学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布光(哪怕只是利用一面窗户)来模拟出不同时间段的光照效果。在讲解人像摄影时,它甚至引入了“菲涅耳透镜”和“束光筒”等相对专业的布光附件原理,并用简易的图示说明了它们对光斑形状的几何影响。这彻底改变了我的拍摄习惯,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观察现场的光线走向,而不是急着设置白平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摄影的本质——对光的捕捉和塑造——提升到了一个更加科学和可控的层面,让我对每一次快门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期待。

评分

这部摄影教材的实操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对于我这种刚从胶片时代跨入数码大门的新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记得最开始接触单反,那些光圈、快门、ISO的组合简直像天书一样,网上那些零散的教程东拼西凑,讲的都是理论,真正上手操作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但这本书不一样,它不是空泛地解释“什么是景深”,而是用大量的对比图和实际场景设置来教你“如何控制景深来突出主体”。比如,它会详细拆解拍摄人像时,如何在不同光线下调整曝光补偿以避免肤色失真,甚至细致到不同型号的存储卡在连拍时的性能差异都有提及,这在很多同类书籍里是看不到的。尤其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RAW格式处理的那一章节,它用近乎手把手的口吻,把我从习惯性地使用JPEG直出的泥潭里拉了出来,教会我如何利用后期软件进行精细的色彩分级和细节找回。这本书的排版也极其清晰,关键的公式和参数设置都被框注出来,即使是咖啡馆里光线不佳的环境下阅读,也不会感到吃力。它真正做到了将晦涩的数字影像原理,转化为我们可以直接在屏幕上看到的、可操作的结果,让我对这台冰冷的机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掌控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