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启功先生是当代杰出的教育家、学者、书法大家。他治学严谨,为人谦和,艺德高尚,是一位成就斐然、享誉中外,受人尊敬的大家。他的书法精谨秀劲,直追晋唐,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选择上透着一股沉稳又不失雅致的气息,翻开扉页,那墨香似乎都透过纸面氤氲出来。我原本是抱着学习书法的心态来的,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技法脉络的入门读物,但这本书在内容排布上却有着不同于一般教材的匠心独运。它没有急于展示复杂的笔画结构,而是花了大篇幅去探讨“气韵”与“意境”的培养,这一点颇合我意。作者在引言部分就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书法之美,在于“无形之形”,这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书中对于传统书论的引用也十分考究,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结合现代人的理解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比如对“二王”笔法的现代解读,就非常独到,避免了晦涩难懂的古文障碍。尤其是对于章法布局的探讨,作者似乎更偏向于从整体视觉效果出发,而不是拘泥于单个字的完美,这种宏观的视角,对于提升整体的书写水平大有裨益。整体看来,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书法美学的散文集,引导读者从更高的维度去理解和欣赏汉字的书写艺术,而非仅仅是一本工具书。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最感兴趣的是其对“临摹”方法的创新性指导。传统的临帖多强调“一比一”的描摹,容易陷入形似而神不至的僵局。这本书却提出了一种“解构式”的临习法,它要求学习者先将一个碑帖中的典型字进行结构拆解,分析其重心、姿态以及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然后再进行组合练习。这种方法极大地增强了主动性,避免了死板的复制。书中配有大量对比图,清晰展示了“结构重塑”前后字体的变化,对比之下,作者的思路清晰可见,指导性极强。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局限于某一家法帖,而是横向比较了不同风格大家处理同一种偏旁的微妙差异,这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明白书法并非只有一条正途,而是百花齐放的艺术殿堂。这部分内容,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总感觉无法突破瓶颈的写作者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如果从图书的实用性角度来衡量,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对“书写过程中的心理调适”所占的比重远超一般的技法手册。作者详细论述了如何在高压或低落情绪下保持书写状态的稳定,提到了冥想、呼吸控制等辅助手段,并将这些非书法的因素与最终作品的“气场”紧密联系起来。书中甚至穿插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哲学中“中和”思想在书写中的体现,这让我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手部的动作,更是心神的投射。这种对内在修养的重视,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技法层面,更像是一本关于“文人修身养性”的指南。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待“失败之作”的态度,他认为每一次失控的笔触都是一次宝贵的“意外发现”,这种积极的反馈机制,极大地鼓励了我在练习中进行大胆的尝试,而不是畏首畏尾地担心写坏。
评分这本书在文字运用上,呈现出一种非常古典、近乎文言的语感,这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的浸润。它的叙述风格如同老者娓娓道来,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反复锤炼,充满了韵律感和画面感。比如,描述运笔时的“提按蓄力,如蚕食桑叶”,又或是谈及节奏时的“气口开合,如山风穿林”,这些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让人在品味文字的同时,脑海中便浮现出相应的运笔轨迹。这种文学性的表达,与内容本身的书法技艺相得益彰,构建了一个极具沉浸感的学习环境。然而,这种风格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对于追求快速、直接技术指南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去消化那些蕴含深意的文字。但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慢阅读”的体验,它强迫我放慢脚步,去体会每一个字背后的文化重量和作者的情感投入。
评分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对书写工具与材料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入剖析。我一直困惑于不同墨汁、不同型号狼毫笔在实际书写中带来的差异感,而这本书系统地解答了我的疑惑。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选用上佳材料”的泛泛之谈,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图解,细致对比了不同宣纸的吸墨性如何影响枯笔飞白的效果,以及不同笔锋硬度对行笔速度和力度的反作用力有何影响。特别是其中关于“宿墨”与“新墨”对字体精神面貌的改变一节,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闻到那墨汁在纸上洇开时的细微变化。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着作者的思路,进行了一次精密的“物料实验”。这对于那些追求极致书写体验的书友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书中对笔墨的描述,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用具介绍”,上升到了一种与书家心性相通的哲学层面,推荐给所有对手头功夫有更高要求的同道中人。
评分你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
评分不差的还可以
评分不差的还可以
评分不差的还可以
评分有一本启功的书没有货 当时就用手机短信通知我了,后续处理也很快,谢谢!
评分有一本启功的书没有货 当时就用手机短信通知我了,后续处理也很快,谢谢!
评分质量很好 速度也快 赞
评分比市面便宜,正版,下次还买
评分书的质量很不错,是我想要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