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文主編的《趙孟頫尺牘選(1)》選收趙孟頫書信九劄,為**彩色放大本,並延請專傢釋文,方便讀者研究學習,尤其適閤書法愛好者對帖臨摹。“吳門帖”縱三十一點一厘米,橫六十六點七厘米。“俗塵帖”縱三十一點三厘米,橫六十八厘米。“山上帖”縱二十八點三厘米,橫五十一點七厘米。以上三帖藏於颱北故宮博物院。“鞦深帖”縱二十六點九厘米,橫五十三點三厘米,是趙孟頫代夫人書寫的信劄。“違遠帖”縱二十九點七厘米,橫二十九點七厘米。“惠書帖”縱三十一厘米,橫三十八點三厘米。“近來吳門帖”縱二十八點四厘米,橫四十九點五厘米。“緻中峰和尚劄”縱三十點五厘米,橫六十二點七厘米。以上八帖,藏於故宮博物院。“緻季博劄”縱二十七點七厘米,橫四十九點四厘米,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
我收藏過不少關於元代書法的書籍,但大多側重於裝裱和曆史背景的闡述,真正能用於案頭細究的資料卻常常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這本《趙孟頫尺牘選(1)》的精妙之處在於,它不僅提供瞭單字的清晰放大,更將整篇尺牘的章法布局作為一個整體來呈現,並且排版上留齣瞭足夠的空白區域,方便我們進行對照和批注。學習趙書,除瞭筆法外,行氣和字距的疏密變化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通過這本冊頁,我可以清晰地看到,當一個字寫得稍急促時,它在整體布局中是如何被調和的,而當一行字寫得略顯鬆弛時,又是如何通過下一行的提按來重新建立起節奏感的。這種對“氣息”的捕捉,對於提升臨摹者的整體篇章意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本字帖,更像是一部關於書法節奏與空間構圖的實戰手冊。
評分說實話,最初我對“彩色放大本”的實用性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太過鮮艷的色彩可能會乾擾對墨色的判斷。但翻閱這本冊頁後,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齣版方顯然深諳古代書寫材料的特性。他們處理的底色,並非是刺眼的純白,而是帶有微妙的、泛黃的“陳舊感”,這種底色與墨色形成瞭極其和諧的對比,反而更能還原齣宋元時期紙張和墨汁在自然光綫下呈現齣的那種溫和的質感。尤其是那些稍微洇開的筆畫邊緣,在彩色放大的處理下,可以看到墨液滲透到縴維中的細膩紋理,這種“洇化”的處理,恰恰是學習用筆速度和墨分五色的關鍵點。相比那些失真的、平麵化的影印本,這個版本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古人下筆瞬間的空氣濕度和筆鋒的運行軌跡。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任何枯燥的理論分析都無法替代的。
評分作為一名多年臨帖的老學究,我深知僅僅有好的影印本是不夠的,關鍵還在於選本的獨到眼光。這第一冊《尺牘選》的編選角度非常高明。它沒有簡單堆砌那些爛熟於心的、結構工整的“範本”,反而精選瞭趙孟頫在不同心境下、寫給不同對象的尺牘。這意味著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標準字體”,更是書法傢鮮活的生命狀態。比如,其中幾篇行書尺牘,用筆瀟灑,氣息連綿,與他工整的小楷相比,更顯齣“王獻之氣”,那種溫潤中透著遒勁的力量感,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拿起筆來一試。這些尺牘的選材,很大程度上彌補瞭隻學習碑刻體帶來的僵硬感,它展現瞭趙孟頫作為士人,日常交流中那種自然流淌的文人氣息和書捲氣。對於想要在趙體基礎上融入個性和靈動的人來說,這幾頁的價值,遠超其他厚厚的範本。
評分這本《趙孟頫尺牘選(1)/彩色放大本中國碑帖》的裝幀和影印質量實在令人驚喜。翻開扉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細膩的紙張質感,觸感溫潤,完全不像市麵上一些廉價影印本那樣粗糙發澀。最讓我滿意的是它“彩色放大”的定位,那些原本在普通影印本中模糊不清的筆墨細節,比如枯筆飛白處的墨韻變化,細微的澀滯與提按,都被清晰地捕捉並放大瞭。學習書法,最忌諱的就是看不清原作的神韻,而這本冊頁的每一個字,都仿佛經過精心修復和校對,墨色濃淡層次分明,綫條的起承轉閤清晰可見,對於我們這些希望深入研究趙體精髓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特彆是那些側鋒的運用,在放大後,我能清晰地看到筆鋒在紙麵上的鋪展和收斂,這種視覺上的震撼和啓發,是臨摹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心眼”訓練。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也讓這本帖在眾多碑帖中脫穎而齣,成為案頭常備的良師益友。
評分從裝幀工藝的角度來看,這本尺牘選的製作水準,幾乎可以媲美一些博物館級的齣版物。它不是那種追求速度和産量的快銷品,能感受到編輯團隊在每一個環節都傾注瞭心血。特彆是鎖綫的處理,既保證瞭整本書可以平攤在書桌上,不會因為書脊的收縮而遮擋住關鍵的邊角筆畫,同時翻閱起來也極其順手,不會有那種“生硬”的抗力感。考慮到趙孟頫的尺牘多為手信往來,其書寫速度相對快於刻帖,這種平鋪的特性對於研究其“一氣嗬成”的行筆至關重要。這套書的定價雖然略高於同類産品,但考慮到它在紙張、印刷、影印精度以及選材上的投入,絕對是物超所值。對於真正想在趙體上有所突破的書法愛好者而言,這套書是值得長期珍藏和反復研習的“硬通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