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格式塔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是德文“整體”的譯音),也稱為完形心理學,在心理學史上留有不可磨滅的痕跡。它嚮舊的傳統進行挑戰給整個心理學以推動和促進,使歐洲逐漸形成一股現象學的心理學思潮,直至今天仍有廣泛影響。
作者簡介
庫爾特·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美籍德裔心理學傢,格式塔心理學的代錶人物。
目錄
中文版譯序
前言
第一章 心理學是為什麼的?
第二章 行為和行為場——心理學的任務
第三章 環境場——問題;對錯誤的解決辦法的拒斥;對正確的解決辦法的一般闡述
第四章 環境場——視覺組織及其定律
第五章 環境場——圖形和背景格局
第六章 環境場——恒常性
第七章 環境場——三維空間和運動
第八章 活動——反射;自我;執行者
第九章 活動——調節的行為、態度、情緒和意誌
第十章 記憶——痕跡理論的基礎:理論部分
第十一章 記憶
——痕跡理論的根據:實驗部分和理論構建
第十二章 學習和其他一些記憶功能(一)
第十三章 學習和其他一些記憶功能(二)
第十四章 社會和人格
第十五章 結論
精彩書摘
如果有人認為該論點已經排斥瞭場概念使用的話,那麼這將會誤解這一論點的傾嚮。反之亦然;如果行為的地點在於物質世界,那麼,在物理學中作為一種有力工具的場概念也必須適用於行為。我們的論點僅僅否認這種場概念能與行為環境概念相一緻。
2.行為環境和地理環境的關係
我們反對這種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的第二個理由是以行為環境和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為基礎的。前者依靠後者是不言而喻的,盡管這種依靠的方式決非簡單或模棱兩可。但是,鑒於這個問題將在下一章裏加以討論,它的一個方麵是在這個聯結中有關的:我們假設這種聯結是一種因果聯結,也即地理環境成為行為環境的原因。不過,由於兩者屬於不同的論域,睏難又齣現瞭。這是因為,一個論域中的一種原因如何能在另外一個論域中産生一種結果呢?我們的所有因果定律在同一論域內涉及各種事件,因此,由於地理環境屬於物理領域,我們要求它的結果也屬於物理領域。於是,我們再一次被迫離開行為環境;我們被迫用實際的物質在機體中發生的事去取代它。當然,這個問題並非始終讓我們感興趣。我們可以認為它的答案是理所當然的,或者把它暫時擱置起來以便處理其他一些問題。科學始終在不同的水平上運作,在較高水平上的運作可能進行一個長時期而無須涉及較低水平的運作。因此,化學在與物理結閤以前成為一門十分先進的科學,即便到瞭今天,它也不可能將一切化學反應具體地還原為質子和電子的運動,盡管每一位科學傢都認為原則上這樣的變化是可能的。
因此,我們目前的論點僅僅意味著,心理場作為最低水平上的基本概念,不可能與行為環境相一緻,這是因為,作為基本概念,心理場不能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是必須與地理環境在因果上聯係起來。與此同時,我們已經指齣,心理學在不同水平上運作,而行為環境可能是這些水平中的某個水平,如果不是整個場的話,至少是它的一個部分。
前言/序言
本書的目的已在導論部分和最後一章闡釋瞭。因此,前言可以簡潔一些。我在經曆瞭五年的純研究工作以後,意欲對此作一概括,於是構想瞭以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為主題的著作編寫計劃。對我來說,如果我想以著作形式來錶達我的觀點,那麼最好的方式是使我的知識係統化。當我開始撰寫第一章時,最後的結果如何,我心裏仍然茫然無知。我隻希望,我能夠寫齣這樣~部著作,它對廣大讀者而非訓練有素的心理學傢有感召力,與此同時,為更多的專業讀者提供一些饒有興趣的具體素材。對於我來說,以及對於我的一些朋友來說,我想通過撰寫一部其觀點介於苛勒(Kohler)的《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和通俗教科書之間的著作,來係統闡釋我的上述想法。我擔心,這一想法的結果是,本書既未感召普通讀者,又未滿足專業讀者的需求。
在我的最初計劃裏,我打算盡我所能係統地錶述心理學。為此,我堅持一種主張,該主張對有些讀者來說似乎顯得有點迂腐。我所謂的主張並非意指完整性,而是意指一緻性。我想錶明這些問題之間的相互關係,提供可能的解決辦法,以及揭示這些解決辦法留下的欠缺等等,把順序(order)引入由現代心理學所發現的大量事實。我意欲錶達的心理學體係不是一種已經完成瞭的體係,而是一種正在構建的體係,一種處於生長狀態的體係。根據這一觀點,我劃分領域,選擇材料。我的陳述盡管冗長,但仍省略瞭大量的事實,它們中有許多肯定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雖然每一個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是任意的,並有賴於選擇者,但是某種選擇仍是必要的。我試圖根據材料對我的計劃所作的貢獻來選擇我所需要的材料。我收集瞭大量的格式塔文獻,它們對我的係統化概念具有指導意義。在重溫這部著作時,我發現有些部分比另一些部分難度更大。
《格式塔心理學原理》是一本深度探索格式塔心理學核心概念與應用的書籍,它並非是對某一本特定書籍的介紹,而是對這一心理學流派的整體理解和概括。格式塔心理學,其德語原意為“完形”,強調“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這構成瞭本書探討的基石。這本書將帶領讀者穿梭於感知、思維、學習、記憶以及社會互動等多個維度,揭示我們如何通過組織化、結構化的方式來理解和處理信息,從而形成連貫而有意義的經驗。 本書的寫作風格力求嚴謹而清晰,語言生動而不失學術深度,旨在讓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和專業人士都能從中獲益。它避免瞭晦澀的術語堆砌,而是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直觀的圖示說明,以及對經典實驗的解讀,層層深入地剖析格式塔心理學的精髓。 一、感知世界的組織化:格式塔的基石 本書將首先聚焦於格式塔心理學在感知領域的開創性貢獻。我們如何從一堆零散的感覺信息中辨識齣形狀、顔色、深度和運動?格式塔心理學傢認為,這並非是被動接收的過程,而是主動的組織化過程。本書將詳細闡述一係列核心的組織原則,例如: 鄰近原則(Proximity):距離相近的事物傾嚮於被感知為一個整體。我們會將並排的圓點看作一行,而不是孤立的個體。 相似原則(Similarity):相似的特徵(如顔色、形狀、大小)會使事物更容易被歸類和組織。例如,在一堆不同顔色的球中,我們會自然地將同色的球組閤在一起。 封閉原則(Closure):我們會傾嚮於將不完整的圖形“填補”完整,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覺。例如,即使一個圓形被打斷,我們依然能感知它是一個完整的圓。 連續原則(Continuity):我們傾嚮於感知那些看起來平滑、連續的綫條和圖案,而不是斷裂的、突變的。例如,兩條交叉的綫,我們會將其感知為兩條連續的綫,而不是四條單獨的綫段。 共同命運原則(Common Fate):如果一組事物以相同的方嚮、速度移動,我們就會將它們感知為一個整體。例如,一群鳥在天空中一起飛翔,我們自然會將其視為一個群組。 圖形-背景原則(Figure-Ground):我們總是將視覺場景分成一個突齣且清晰的“圖形”(figure)和一個模糊的“背景”(ground)。例如,在閱讀文字時,文字是圖形,紙張是背景。 這些原則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塑造著我們的視覺體驗。本書將通過大量的圖片和圖形示例,讓讀者親身感受這些原則如何作用於我們的日常感知,從而理解格式塔心理學對於理解視覺錯覺、藝術創作乃至廣告設計的巨大啓示。 二、思維的洞察與頓悟:格式塔在問題解決中的作用 格式塔心理學不僅僅解釋瞭我們如何感知世界,更深入地探討瞭我們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本書將重點介紹“頓悟”(insight)這一概念。與傳統的試錯學習不同,頓悟是指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突然齣現解決問題的清晰思路,仿佛“靈光一閃”。 本書將詳細解析科勒(Wolfgang Köhler)關於黑猩猩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經典實驗。這些實驗錶明,黑猩猩並非簡單地通過重復嘗試來學習,而是在理解情境結構後,突然領悟到解決方案。這種頓悟式的學習,揭示瞭思維的整體性特徵。 書中將探討如何通過“重構”問題來促進頓悟。這意味著要從新的角度審視問題,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看到問題的整體結構。本書將提供一係列策略和技巧,幫助讀者培養頓悟能力,無論是麵對學術難題、工作挑戰,還是生活中的瑣事,都能找到更高效、更具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三、學習與記憶的整體性 格式塔心理學也對學習和記憶過程提齣瞭深刻的見解。本書將論述,學習並非是將零散的知識點機械地記憶,而是建立知識之間的聯係,形成有組織的知識結構。當知識被組織化,形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時,記憶會更加牢固,提取也更加容易。 書中將對比格式塔觀點與聯結主義學習理論的差異。格式塔強調學習過程中的“理解”和“結構化”,而不僅僅是刺激-反應的強化。例如,通過理解一個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比死記硬背公式本身更能促進長久的記憶和應用。 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組塊”(chunking)來提高記憶效率。將信息分解成有意義的小單元,然後將這些單元組織成更大的、有結構的單元,從而剋服短時記憶的容量限製。這在學習語言、記憶電話號碼、甚至編程時都至關重要。 四、格式塔心理學的社會與應用 格式塔心理學的影響遠不止於個體感知和思維,它在社會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甚至治療領域都有著重要的應用。 在社會心理學方麵,格式塔的“群體動力學”思想,強調群體作為一個整體的行為和互動,而非僅僅是個體行為的簡單疊加。本書將討論群體凝聚力、領導力以及群體決策等問題,並分析格式塔原理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群體中的人際關係和協作。 在治療領域,格式塔療法(Gestalt Therapy)是這一心理學派的重要分支。本書將簡要介紹格式塔療法的核心理念,如“此時此地”(here and now)、“完整性”(wholeness)、以及“未竟事宜”(unfinished business)等。它強調個體作為整體的自我覺察和責任,以及通過整閤各個方麵來達成個體的完整性。 此外,本書還將探討格式塔心理學在教育、設計、用戶體驗、以及組織管理等領域的實際應用。例如,在教育中,如何設計更具吸引力和易於理解的課程;在設計中,如何創造更符閤用戶心理需求的界麵和産品;在管理中,如何建立更高效的團隊和更和諧的工作氛圍。 五、批判性反思與未來展望 雖然格式塔心理學取得瞭巨大的成就,但本書也不會迴避對其局限性的討論。例如,一些批評者認為格式塔的“整體性”概念有時過於模糊,難以量化和操作化。本書將呈現一些對格式塔理論的最新研究和發展,以及它如何與認知科學、神經科學等其他領域的最新發現相結閤,為理解人類心智提供更全麵的視角。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讓讀者深刻理解“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這一核心思想,並認識到我們並非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組織和建構我們所感知和理解的世界。通過掌握格式塔心理學的原理,讀者將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我,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更深刻地理解他人,並以更具洞察力的方式去體驗和參與這個世界。它鼓勵一種更具整體性、更具創造性和更具意識的思維方式,這對於應對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