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南画者,特指*国传统文人画。本书是作者研究传统绘画的一本新作,通过元明以来十六位代表性画家作品和人生的研究,来探讨支配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生命真性问题。全书秉承作者一贯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中的书写方式,深具可读性。 朱良志 著作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北京画院外聘专家,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不错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国传统艺术的研究,尤长于*国传统哲学和艺术关系的分析,并注意从艺术中剔发*国人的人生智慧。出版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真水无香》、《*国美学十五讲》、《曲院风荷》等著作。 中国传统*尖大师的文人画,有一种无法以语言表现的纯粹的美。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宁静高贵的希腊雕塑、深沉阔大的欧洲古典音乐能与之相比,她们所散发的“纯美”给我们短暂而脆弱的人生增加了意义。日本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博学的内藤湖南在上世纪初就说,中国的文人画(他以“南画“称之)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一种能够代表中国这个世界至为灿烂文明的文化精神的艺术,必将在未来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研味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确能感受到在她简澹的形式背后,藏着含玩生命的优游不迫的情怀、独标真性的沉着痛快的精神。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仿佛是走进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园林,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浸透着旧时光的香气。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在微小的细节中展现了磅礴的生命力。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对于“器物”的描述,那些看似普通的笔墨纸砚、瓷器茶盏,在作者笔下仿佛获得了灵魂,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承载着文人情怀的载体。这种对物质世界的精神化解读,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审美”二字的理解范畴。读这本书,就像是参加了一场跨越数百年的文化沙龙,与那些风度翩翩的古人隔空对饮,交流彼此对生命和艺术的见解。它的文字如同上好的丝绸,触感温润而富有张力,读起来让人身心舒畅。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而在于它“引导”我们去感受和想象,那种无声的感染力,才是它最动人心魄之处。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强烈的“仪式感”。从装帧设计到内文排版,无不透露着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阅读它,本身就是一种对慢生活的实践和对精致传统的致敬。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甚至连翻页的动作都变得轻柔起来,生怕打破了书中营造的那种肃穆而优雅的氛围。作者对“格律”和“法度”的坚持,让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古典音乐般的和谐与平衡感,每一个音符(词语)的出现都精准无误,恰到好处。它就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匠人,用最传统的工具,打磨出了一个超越时代的作品。这种对“秩序美”的极致追求,在当今这个追求效率和颠覆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是一本让你用来打发时间的读物,而是一本需要你用心“供奉”和“品鉴”的艺术品,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这才是真正的好书的魅力所在。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具有挑战性的,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储备和耐心。我一开始读得磕磕绊绊,很多典故和人物名字都需要停下来查阅,生怕自己错过了作者埋下的精妙伏笔。但正是这种“挣扎”,反而激发了我更深入探索的欲望。它像一个高难度的谜题,每解开一个,都会带来巨大的成就感。我尤其赞叹作者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虽然内容似乎是松散的片段集合,但当你将所有碎片拼凑起来时,会发现背后有一条清晰而坚韧的线索在贯穿始终。这种“大巧若拙”的处理方式,着实令人拍案叫绝。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消遣之作,而是需要你在脑海中反复咀嚼、消化,才能真正领会其精髓。对于那些渴望在阅读中获得智识提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亟待开掘的金矿,每一次挖掘,都会有新的惊喜浮现。
评分读完这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清寂”之美。它没有那种浓墨重彩的渲染,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一切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如同山涧的清泉,潺潺流过心田,洗净了都市的尘嚣。作者的文字功力自不必多说,那份对意境的把握,简直是炉火纯青。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节,描述了雨后初霁的庭院,薄雾还未散尽,几株老梅傲然挺立,那份“空濛”之感,让我差点就想放下书,走到窗边去看看外面的天气。这种将文字转化为立体感知的能力,是很多当代作家难以企及的。这本书就像一面古老的铜镜,映照出的不是喧哗的市井百态,而是隐藏在繁华背后的那份遗世独立的宁静。它不迎合市场,不追逐潮流,只是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审美标准,这种“不合时宜”的反倒成了它最大的魅力所在。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汲取到一种沉静的力量,让人在浮躁的世界中,找到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角落。
评分这本厚重的典籍,初捧在手,便觉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它不像那些轻飘飘的流行读物,而是像一块饱经风霜的古玉,需要你沉下心来细细摩挲。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将它从头到尾翻阅一遍,那种感觉,就像穿越了时空隧道,亲眼目睹了那些失落在岁月深处的风雅之事。书中的笔触细腻入微,对那些看似寻常的场景和物件,总能描摹出一番别样的韵味。比如,书中对一次雅集茶会的描写,从选址到茶具的摆放,再到与会者的衣着和谈吐,无不透露出一种精心雕琢的雅致,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桂花的清香。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生活美学,真非我等今人所能企及。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急不躁的叙事节奏,它不是那种让你肾上腺素飙升的快餐式阅读,而是一种缓慢而深沉的熏陶,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那种古典的氛围所感染、所浸润。读完后,我仿佛对“风雅”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空泛的词汇,而是具体可感的画面和场景,值得反复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