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岭南中医儿科名家黎炳南》通过医家小传、术业精粹、临证一得、医案采菁、验方撷英、诊余医话、薪火相传、年谱大事八个部分,配合珍贵的图片,生动而立体地展现了黎炳南丰富多彩的从医经历,广博的才情,精湛的医术,珍贵的经验,高尚的医德,精要易览、实用性强。本书对于中医同道丰富临证经验,提高医德修养诸方面具有极强的学习和启迪作用。 黎世明 主编 著作 黎世明,男,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991年参加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是国家名老中医黎炳南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临床上擅长治疗小儿哮喘、久咳、泄泻等肺、脾病证。生于1940年10月,教授,主任医师,有名临床家,广东省名老中医,“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仔细研读了这本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章节,里面的论述深入浅出,尤其是作者对于一些复杂病案的分析,简直像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他不仅仅是罗列了症状和方剂,而是将疾病置于一个更宏观的、动态的生命系统中去考量,那种对人体气机升降、阴阳平衡的深刻理解,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举例来说,在处理一类常见的湿热证患儿时,传统教材可能会给出固定的几个方子,但这本书却详细剖析了不同地域、不同体质、甚至不同季节下,湿热表现的细微差别,并据此调整药味配伍,这种精微的把控能力,体现了大家深厚的临床经验。阅读这些内容时,我仿佛置身于诊室之中,听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娓娓道来,那种亲切感和代入感是其他枯燥的理论书籍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并非停留在理论的象牙塔中空谈概念。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对一些儿科常见急症处理的论述,比如如何快速判断病情危重程度,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哪些穴位按摩或简易外治法可以作为争取抢救时间的有效手段。这些描述极其细致,甚至连操作的力度、手法的角度都有明确的指引,这对于需要在复杂环境下快速决策的临床工作者来说,是无价之宝。同时,书中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用药剂量把握得非常精准,充分考虑了小儿“脏腑娇嫩,易感外邪”的特点,给出的剂量都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对于现代医学背景的从业者来说,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照系。我过去在处理一些慢性病或者功能性紊乱的患儿时,常觉得西医的干预手段略显滞后或者副作用较大。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它不是完全排斥现代检测手段,而是将这些数据视为佐证或参考,核心仍旧聚焦于整体调理。书中对“治未病”的阐述,更是具有前瞻性。它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起居作息的调整,来干预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这种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在当前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食疗建议应用到我自己的日常照护中,效果立竿见影,这让我更加确信,传统智慧经过现代科学的梳理和提炼后,其生命力是无比强大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纸张的质地也很考究,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出版物。那种沉稳大气的封面设计,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却透露出一种专业和信赖感。我尤其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选择既清晰易读,又带着一股传统韵味,让人在阅读时感到非常舒适。目录结构的编排也非常合理,逻辑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书中的插图和图表,比如一些古籍的影印件或者高清的病理图示,都处理得非常精细,为文字提供了极佳的补充说明,这在很多医学著作中是很难得的。整体而言,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它不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体现了出版社对学术传承的尊重。
评分坦白说,我对某些传统医学书籍的行文风格常常感到头疼,文字晦涩,术语堆砌,读起来像是在啃石头。然而,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却极其流畅自然,如同高山流水,一气呵成。作者在讲述复杂的理论时,常常会穿插一些他早年的求学经历或者一些令人难忘的医案片段,这些故事性的描述,不仅调节了阅读的节奏,更重要的是,它们赋予了冰冷的知识以人情味和温度。这些故事让抽象的“医德”和“医术”变得具体可感,我能体会到老一辈医者在面对患儿和家长时所承载的巨大责任感和那份沉甸甸的慈悲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远比生硬的说教来得深刻和持久,它不仅仅是传授技术,更是在传承一种职业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