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野菜:64種常見野菜的食用方法

餐桌上的野菜:64種常見野菜的食用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霖,李麗寜 編
圖書標籤:
  • 野菜
  • 食用野菜
  • 野菜食譜
  • 野菜采摘
  • 健康飲食
  • 天然食材
  • 綠色食品
  • 傢庭烹飪
  • 傳統美食
  • 野外生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學苑齣版社
ISBN:9787507739848
版次:1
商品編碼:1100972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傢庭健康飲食係列·健康生活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野菜是勞動人民在生産生活實踐中發現的用來治病養身、調劑飲食的野生植物。許多野菜的根、莖、葉、苗的鮮品或乾品本身就是一味或幾味中草藥,而野菜所含的營養素一般都比栽培蔬菜含量高。如果利用它作為維生素和常量或微量元素的補給源,調配飲食,可增加營養、有益健康;利用它的藥用部位,可治療疾病。如能有選擇地培育種植,還有利於保持水土、綠化環境。
《餐桌上的野菜:64種常見野菜的食用方法》所介紹的64種常見野菜,營養豐富、食法簡便、味道好。隻要注意野菜食用部位的取捨和食用方法便可。每一野菜名後列有拉丁學名,以確保該植物的準確性。如果想更詳細地瞭解相關的藥用功能、主治、處方應用及植物栽培等知識,可根據書中野菜名稱右上角標的序列數字查閱《中藥大辭典》相應詞條。

內容簡介

《餐桌上的野菜:64種常見野菜的食用方法》所介紹的64種野菜,營養豐富、食法簡便、味道好。每一野菜名後列有拉丁學名,以確保該植物的準確性。

目錄

野菜的營養價值
野菜的毒性簡易鑒定與去毒處理
野菜的食用方法
64種常見可食野菜
1.白花敗醬
2.萹蓄
3.北錦葵
4.變豆菜
5.薄荷
6.長萼雞眼草
7.朝天委陵菜
8.車前
9.刺兒菜
10.刺五加
11.打碗花
12.地膚
13.地榆
14.豆瓣菜
15.鵝絨委陵菜
16.返顧馬先蒿
17.枸杞
18.海乳草
19.華北大黃
20.黃花龍牙
21.活血丹
22.雞腿堇菜
23.莢果蕨
24.茳芒香豌豆
25.堇菜
26.苣蕒菜
27.決明
28.蕨
29.苦苣菜
30.藜
31.龍牙草
32.蔞蒿
33.綠莧
34.落葵
35.馬齒莧
36.牡蒿
37.牛繁縷
38.牛膝
39.牛蒡
40.蘋
41.蒲公英
42.薺苊
43.薺菜
44.青葙
45.山韭
46.山萵苣
47.商陸
48.鼠麯草
49.水蓼
50.水芹
51.酸模
52.酸模葉蓼
53.天藍苜蓿
54.歪頭菜
55.小白酒草
56.小黃花菜
57.薤白
58.興安升麻
59.荇菜
60.鴨舌革
61.鴨蹠草
62.羊乳
63.玉竹
64.諸葛菜

前言/序言


《山林饋贈:野外生存與傳統草藥圖鑒》 一、本書概述:迴歸自然,探尋古老智慧 《山林饋贈:野外生存與傳統草藥圖鑒》是一部深度聚焦於傳統野外生存技能、本地植物識彆、以及蘊含在自然界中的傳統草藥知識的綜閤性圖冊與指南。本書旨在幫助現代讀者重新建立與自然的連接,掌握在非城市環境中保障基本生存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並深入瞭解那些世代相傳、關於植物療愈的古老智慧。 本書的內容體係圍繞三大核心支柱構建:環境適應與安全保障、本土植物識彆與資源利用、傳統草藥學應用與禁忌。 它不是一本關於烹飪野菜的菜譜,而是關於“如何安全地在野外生存,以及如何利用自然資源維持健康”的實用手冊。 二、核心內容詳述 第一部分:野外環境適應與安全保障 本部分著重於構建一個穩固的野外生存基礎框架,強調環境認知、風險規避和緊急情況下的應對策略。 1. 地理環境認知與行進策略: 地形圖解讀與指引: 詳細解析不同比例尺地形圖的閱讀方法,包括等高綫的識彆、坡度判斷、水係走嚮的推斷。介紹利用太陽、月亮、星辰進行基本方嚮定位的技術,以及使用簡易指南針和自然地標輔助導航的方法。 安全行進路綫規劃: 講解如何評估穿越路綫的難度,避免滑坡、塌方、沼澤等高風險區域。內容涵蓋徒步節奏的控製、背包負重對體能的影響分析,以及在復雜地形(如密林、溪榖、岩石區)中安全通過的技術要點。 水源的尋找與淨化: 探討在不同地貌下尋找可靠水源的方法,例如追蹤動物路徑、觀察植被分布、挖掘低窪處積水。重點講解水源淨化技術,包括煮沸法、自然沉澱法、以及利用活性炭或沙石進行簡易過濾係統的搭建與維護。 2. 庇護所的構建與維護: 基礎庇護所選址原則: 詳細闡述選擇庇護所地點的關鍵要素:背風嚮陽、地勢高燥、遠離水源和潛在的動物活動路綫。 應急與半永久性庇護所搭建: 介紹使用自然材料(如樹枝、樹葉、苔蘚)快速搭建“A”字形或傾斜式庇護所的方法,確保防風、防雨、保暖的基本功能。高級章節將涉及挖掘地穴式或半地下式結構以應對極端低溫天氣。 地麵絕緣技術: 強調“絕緣層”在防止體溫流失中的核心作用。圖解如何堆疊厚實的乾燥植被(如鬆針、蕨類)作為睡墊,以隔絕地麵的寒濕。 3. 火源的獲取與管理: 生火材料的選擇與準備: 細緻區分引火物(Tinder)、火絨(Tinder Bundle)和燃料木材(Kindling/Fuel Wood)的不同屬性和最佳選擇(例如樺樹皮、乾草、羽毛木)。 多重生火技術演示: 深入講解使用打火石與鋼片、鎂棒、電池與鋼絲絨等現代工具的使用技巧。同時,詳細介紹並圖示傳統摩擦取火法(如弓鑽法、手鑽法)的原理、工具製作與實際操作的難點與技巧。 安全用火與熄滅: 講解如何在野外構建防火圈,控製火勢規模,以及確保完全熄滅火源、避免山火的責任性操作流程。 第二部分:本土植物的識彆與資源利用(非食用側重) 本部分側重於對常見非食用性或高風險植物的識彆,以及如何利用植物縴維、樹液等進行工具製作與生活輔助。 1. 生存性植物識彆:功能性區分 本書提供大量的植物局部特徵(葉形、莖乾、花序、果實)高清插圖,幫助讀者區分形態相似的植物種類。 著重強調“有毒”與“刺激性”植物的識彆特徵: 針對性地介紹一些常見的有毒植物的形態學標記(如乳汁顔色、毛刺分布、果實排列方式),旨在“避開”而非“利用”。 天然縴維的提取與應用: 講解如何從特定樹皮(如柳樹、桑科植物)或韌性草本植物中提取縴維,用於製作繩索、臨時修補材料或簡易捕魚工具。 2. 樹液與樹脂的利用: 介紹特定樹種(如鬆樹、白樺)樹脂的采集方法,及其作為天然膠閤劑、防水塗層或簡易傷口保護劑的傳統用途。 探討樹皮在不同季節的用途,例如在春季采集白樺樹皮作為優良的引火物,或利用特定樹皮作為臨時容器。 第三部分:傳統草藥學應用與安全倫理 本部分是本書的知識核心之一,它立足於傳統民族醫學的觀察記錄,但嚴格限定於外用或傳統認知中的輔助用途,並極力強調現代醫學的不可替代性。 1. 常見植物的傳統外用記錄: 本書係統整理瞭數十種在特定地域文化中用於緩解外傷、炎癥或皮膚不適的草本植物。例如,如何利用某些植物的葉片搗爛後敷於蚊蟲叮咬處進行舒緩(需明確指齣其藥理作用的局限性)。 處理跌打損傷的植物敷料: 介紹傳統上用作收斂、止血或減輕腫脹的特定植物的采集與初步處理方式(如使用某些橡樹皮的浸泡液進行外洗)。 2. 傳統草藥的安全性、劑量與禁忌: “不內服”原則的強調: 針對所有介紹的植物,本書持高度審慎的態度,明確指齣除非經過專業指導,任何野外采摘的植物嚴禁內服。 劑量與敏感性測試: 對於任何外用方法,均詳細說明進行皮膚敏感性測試的必要性,以及不同處理方式(如冷敷、熱敷)對植物活性成分可能造成的影響。 相互作用與禁忌: 概述瞭傳統草藥在使用中需要避免的常見相互作用,例如特定植物不應與酒精或某些已知藥物同時使用,並詳述瞭孕婦、兒童或有特定病史人群的絕對禁忌。 四、讀者定位與價值 本書的讀者對象主要包括:有誌於提升野外生存技能的探險愛好者、自然教育工作者、傳統文化研究者,以及任何希望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學習如何安全地利用環境資源以應對突發情況的戶外愛好者。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認識什麼能吃”的指南,而是一部關於“如何與環境共存、如何維護自身安全與健康”的深度工具書。本書的價值在於嚴謹的區分瞭知識的“應用”與“風險”,傳遞的是一種對自然資源的敬畏和審慎利用的態度。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對植物學稍有瞭解的愛好者,平時喜歡研究各種植物的特性。在我的認知裏,很多我們稱之為“野菜”的東西,其實都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獨特的藥用功效。因此,當我在書店看到《餐桌上的野菜》這本書時,我便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科學的角度,深入淺齣地講解這些野菜的植物學特徵,例如它們的生長環境、識彆要點,甚至可能涉及到它們的化學成分和營養構成。如果書中還能提供一些關於這些野菜的民間藥用傳說或實際應用,那就更妙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滿足我作為植物愛好者的求知欲,讓我不僅能認識它們,更能理解它們,並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的介紹能夠嚴謹、準確,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而不是流於錶麵的文字描述。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那種淡淡的水墨風格,配上一些寫意的野菜插畫,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現代都市生活讓我們離土地太遠瞭,很多小時候在田埂邊、山坡上見過的野草,現在都成瞭陌生的植物。這本《餐桌上的野菜》就像是一扇窗戶,重新連接瞭我與那份質樸的記憶。我尤其喜歡它字體選擇,那種帶著點手寫感的宋體,讀起來特彆舒服,不會覺得枯燥。而且,書的裝幀也很講究,紙張的觸感溫潤,拿在手裏有種沉甸甸的實在感,這讓我想起以前的老書,總覺得這樣的書更有收藏價值。翻開書頁,裏麵清晰的排版和適度的留白,讓每一頁都顯得很雅緻,完全沒有那種信息堆砌的壓迫感。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重新認識這些曾經熟悉卻又陌生的朋友,找到那份迴歸自然的寜靜。

評分

作為一位注重健康飲食的生活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增加食材多樣性,同時又對身體有益的途徑。看到《餐桌上的野菜》這本書的標題,我立刻被吸引瞭。我理解野菜往往意味著低農藥、高營養,是大自然饋贈的健康食材。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權威的、經過驗證的食用方法,並且強調食用時的注意事項,比如哪些野菜需要經過特殊處理纔能食用,哪些部位是可以食用的,哪些需要避免。我對書中的“食用方法”這一部分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充滿創意,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焯水涼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健康飲食路上的指南,讓我能夠自信地將這些天然的食材融入我的日常飲食中,享受到健康、美味又充滿野趣的美食體驗,同時也能更深入地瞭解大自然的饋贈。

評分

我來自一個農村傢庭,小時候野菜是我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種味道至今令我難以忘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離開瞭傢鄉,都市的生活節奏和飲食習慣也讓我漸漸淡忘瞭那些淳樸的味道。當我偶然翻到《餐桌上的野菜》這本書時,我仿佛看到瞭童年的影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喚醒我內心深處的那份對傢鄉味道的記憶,讓我重拾那些溫暖的時刻。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提到我小時候經常吃的那些野菜,例如薺菜、馬齒莧等等,它們在書中是如何被描繪和解讀的?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份心靈的慰藉,讓我再次感受到那份來自土地的純粹和美好,並且能夠重新學會如何去辨認和烹飪這些熟悉的“老朋友”,讓它們再次齣現在我的餐桌上,重溫那份久違的傢鄉滋味。

評分

我一直對“吃”這件事充滿探索欲,不滿足於超市裏韆篇一律的食材,總想挖掘一些不一樣的味道。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餐桌上的野菜》,立刻就被它“64種常見野菜”的介紹吸引瞭。我平時挺喜歡逛菜市場,有時候會看到一些不認識的野菜,但又不敢輕易嘗試,擔心吃到不該吃的或者味道不好。這本書恰好彌補瞭我的這個缺憾,它詳細地介紹瞭這麼多我可能在生活中遇到的野菜,這對於一個像我一樣對“吃”充滿好奇心的人來說,簡直是寶藏。我特彆想知道,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草,到底能變幻齣多少美味的佳肴?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連我這樣自詡“吃貨”的人都聞所未聞的烹飪創意?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野菜的種類,更重要的是能夠教會我如何安全、美味地將它們變成餐桌上的佳肴,讓我也能在傢中體驗到一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