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圖說指壓保健:糖尿病》是圖說指壓保健叢書之一,全書主要介紹糖尿病的癥狀、病因病機,對任何一種糖尿病都適用的指壓療法,不同證型的糖尿病的癥狀、治療及輔助療法以及各類食療方法等內容,並輔以大量示意圖以便讀者可以快速準確地找到穴位。《糖尿病》攜帶方便,書中所介紹的指壓療法簡便易學,實用性交強。
內頁插圖
目錄
一、何為糖尿病
二、對任何一種糖尿病都適用的指壓
三、陰虛熱盛型糖尿病的癥狀及治療
四、陰虛熱盛型糖尿病的輔助療法
五、氣陰兩虛型糖尿病的癥狀及治療
六、氣陰兩虛型糖尿病的輔助療法
七、陰陽兩虛型糖尿病的癥狀及治療
八、陰陽兩虛型糖尿病的輔助療法
九、血瘀氣滯型糖尿病的癥狀及治療
十、血瘀氣滯型糖尿病的輔助療法
十一、糖尿病的並發癥
十二、糖尿病性高血壓
十三、糖尿病性高血壓的治療
十四、糖尿病性高血壓的輔助療法
十五、糖尿病性腎病
十六、糖尿病性腎病的治療
十七、糖尿病性腎病的輔助療法
十八、糖尿病性心髒病
十九、糖尿病性心髒病的治療
二十、糖尿病性心髒病的輔助療法
二十一、糖尿病性腦血管病變
二十二、糖尿病性腦血管病變的治療
二十三、糖尿病性腦血管病變的輔助療法
二十四、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
二十五、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
二十六、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輔助療法
二十七、糖尿病足
二十八、糖尿病足的治療
二十九、糖尿病足的輔助療法
三十、糖尿病性眼部病變
三十一、糖尿病性眼部病變的治療
三十二、糖尿病性眼部病變的輔助療法
三十三、糖尿病患者飲食禁忌
三十四、糖尿病飲食原則
三十五、糖尿病飲食療法
三十六、糖尿病運動療法
三十七、糖尿病食療——藥粥
三十八、糖尿病食療——菜肴藥膳
三十九、糖尿病食療——湯類、飲料
精彩書摘
老年人體力活動明顯減少、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也降低。所以,50歲以後,每增加10歲應減少膳食總熱量的lO%來保持正常的體重。如果是肥胖者,可能減少的還要多些。纔能達到理想體重。
(3)食品交換份:所謂的食品份,就是不論哪一類食品,都按産生90kcal熱量的食物就是一個食品“份”來計算。
在附錶中,可以查到常食用的各類食品每份的重量。
(4)分配食品交換份:根據前麵計算齣來的每天膳食總熱量的韆卡數除以每份食品90kcal熱量,得齣的就是提供膳食總熱量的食品份數。這樣,就把膳食總熱量換算成瞭食品的數量。
(5)食品份的交換:既然每份食品都産生90kcal的熱量,同類食品之間就可以互換,不同組食品之間也可以互換。這樣就做到飲食多樣化。
但是,有的食品很多人喜歡吃,因其碳水化物含量比較高,産生熱量高,不宜進行食品交換,因而並不適閤糖尿病患者。
還有的患者減少主食量,為瞭多吃水果,這樣一來,可能減少瞭食物中蛋白質含量,而增加糖的含量,對血糖産生不利的影響。
(6)食品份的交換不能破壞營養素的均衡。
(7)食物金字塔:當你瞭解各種食物成分的基本知識後,在製定飲食計劃時,就可以遵循“食物金字塔”原則,指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飲食。
金字塔底部是每天的主食和蔬菜等,在每天的飲食結構中,占主要部分;中部是每天的重要副食,在飲食結構中占的比例較少;金字塔頂部是糖尿病患者應該盡量少吃的食物,如甜食、油脂等。
(8)分配主食:三餐的主食量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中晚各1/3。
(9)學會充飢的方法:采用低熱量、高容積、含碳水化閤物的蔬菜如黃瓜、西紅柿、大白菜、油菜、圓白菜、鼕瓜、南瓜、菜花、豆芽菜、萵筍等補充解決飢餓。
運動療法與飲食療法一樣,是基本的治療方法。運動療法的效果也是為瞭節約人體所分泌的胰島素,改善2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抵抗。
1.嚮醫生請教,製定閤理的運動方案運動不足是不少患者罹患糖尿病的起因之一。糖尿病一旦確診,必須糾正以前沉溺於美食且懶於運動的生活習慣,這也不失為一個就此改變生活習慣的契機。
患者在下定決心開始運動後,在醫師的指導下設計一個閤理的運動計劃,如進行什麼運動、要達到多大的運動量等。不同病情的患者運動需要有相應的控製,而有些患者可能還需禁止運動。
製定瞭運動計劃後,患者可從輕量、短時的運動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療法。
2.運動給糖尿病患者帶來的好處
(1)降低血糖。
(2)減少胰島素用量。
(3)減輕體重。
(4)改善心、肺功能。
(5)防止骨質疏鬆。
(6)心情舒暢,放鬆緊張情緒,陶冶情操。
3.糖尿病患者的康復運動原則 運動治療的目的是與飲食、胰島素配閤,三者平衡,控製血糖。因此運動有如下要求:
(1)定時運動:如每周3—5次,每次在早餐或晚餐後1小時開始。
(2)定量運動:如每次運動半小時或1小時。
(3)貴在堅持,形成生活規律。
4.糖尿病患者運動前的準備
(1)到醫院進行一次全麵係統的檢查:包括血壓、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心電圖,眼底、腎功能等,最好還進行心功能檢查。
(2)與醫生商討,決定你的運動計劃。
(3)選擇閤適的鞋和襪,特彆注意密閉性和通氣性。
(4)選擇安全的運動場地,尋找運動夥伴。避免單獨運動。
(5)攜帶處理低血糖的物品,如糖塊、餅乾等。
(6)攜帶糖尿病急救卡片。
……
前言/序言
《點穴養生: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介紹糖尿病特定療法的書籍,而是一部深入淺齣、循序漸進的傳統中醫點穴養生指南。它旨在帶領讀者探索博大精深的點穴療法,領略其在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方麵的神奇功效,從而達到整體養生、強身健體的目的。我們深知,健康的身體是抵禦一切疾病的基礎,而點穴療法正是中醫“治未病”理念的生動體現。 本書的內容聚焦於點穴的基本原理、常用穴位及其在日常保健中的應用,不涉及任何具體的疾病治療方案,也無意取代專業醫療建議。我們緻力於普及一種自然、溫和、安全且人人皆可嘗試的養生方式,幫助讀者通過自我調理,提升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達到身心和諧的健康狀態。 第一部分:點穴的奧秘——身體的能量地圖 點穴的起源與發展: 追溯點穴療法在中醫學中的悠久曆史,瞭解其在曆代醫傢的發展與傳承。點穴作為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理論基礎與針灸、推拿一脈相承,均建立在對人體經絡、穴位及其功能的深刻認識之上。我們將簡要介紹點穴從實踐到理論的演變,以及其在不同時期所扮演的角色。 經絡與穴位:身體的能量通道: 深入淺齣地講解經絡學說。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遍布全身,是連接髒腑、肢體、五官等各個部位的通路。而穴位則是經絡綫上或附近,氣血匯聚、輸注的特殊點。我們將用形象的比喻和圖示,幫助讀者理解經絡係統的復雜性和重要性。 “氣”與“血”——生命的原動力: 闡述中醫關於“氣”和“血”的觀念。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血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氣血充盛、運行通暢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標誌。點穴療法正是通過刺激特定穴位,來調節氣血的運行,達到疏通經絡、平衡陰陽的目的。 點穴的原理: 詳細解析點穴是如何作用於人體的。當特定穴位受到適度刺激時,會通過經絡傳導,引發人體一係列生理反應,包括神經、體液、內分泌、免疫等係統的調節。這種調節有助於緩解肌肉緊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從而達到緩解不適、增強體質的效果。 第二部分:掌握基礎——點穴的理論與技巧 點穴的分類與方法: 介紹點穴的幾種基本手法,如指按、捏、揉、掐等,以及不同手法的適用範圍和注意事項。我們將強調動作的力度、速度和頻率需要根據穴位和個體情況進行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識彆與定位穴位: 提供清晰的穴位圖解和定位方法。我們將介紹骨度法、手指比量法等常用的穴位定位技巧,並針對一些關鍵穴位,給齣更詳細的體錶標誌描述,幫助讀者準確找到穴位。 點穴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強調點穴療法的安全性。我們將詳細列齣不適閤進行點穴的特殊人群(如孕婦、有嚴重疾病者等)以及特定身體部位和穴位的不宜刺激情況。同時,提醒讀者在進行點穴時,應注意保持身體放鬆,避免在飽餐或過度疲勞時進行,以及齣現不適及時停止。 點穴的自我保健練習: 提供一係列簡單易學的自我點穴練習方法,讓讀者能夠輕鬆將點穴融入日常生活。這些練習旨在幫助讀者熟悉常用穴位,掌握基本手法,並能在感到疲勞、緊張或輕微不適時進行自我調理。 第三部分:常用穴位詳解——身體的智慧寶庫 本書將精選一係列在日常保健中最為常用和有效的穴位,並進行詳細的介紹。每個穴位都將包含以下內容: 穴位名稱: 如閤榖、足三裏、內關、風池等。 定位方法: 圖文並茂地展示穴位在人體上的具體位置,結閤解剖標誌和簡便易行的定位技巧。 主要功效: 詳細闡述該穴位在調和氣血、舒緩不適方麵的傳統中醫理論功效。例如,閤榖穴常被認為能疏散風邪、緩解頭痛;足三裏穴則有健脾益氣、調和腸胃的作用。 主治方嚮: 指齣該穴位在緩解哪些與經絡氣血失調相關的日常不適方麵有輔助作用,例如緩解肌肉酸痛、改善睡眠、提振精神等。 操作方法: 給齣針對該穴位的推薦點按手法、力度和時間,以及建議的自我保健頻率。 相關穴位配伍: 介紹一些常用的穴位組閤,說明它們協同作用,可以增強保健效果。 精選穴位示例(部分): 頭部與頸部: 風池穴: 位於頸部後方,枕骨下方,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的凹陷處。常用於緩解頸部僵硬、頭痛、目眩等不適。 太陽穴: 位於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嚮後約一寸的凹陷處。常用於緩解偏頭痛、眼疲勞。 百會穴: 位於頭頂正中綫,兩耳尖連綫的中點。被認為是“萬能穴”之一,常用於提振精神、緩解頭暈。 上肢: 閤榖穴: 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二分之一處。常用於緩解頭麵部不適、牙痛、腹痛等。 內關穴: 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二寸,兩筋之間。常用於緩解心悸、惡心、嘔吐等。 麯池穴: 位於肘橫紋外端,屈肘時,當肘尖處。常用於緩解肩肘疼痛、皮膚瘙癢。 軀乾: 中脘穴: 位於上腹部,肚臍與胸骨劍突連綫的中點。常用於緩解胃脘脹痛、消化不良。 神闕穴(肚臍): 禁忌直接強力按壓,常配閤溫和的艾灸或手法按摩。 期門穴: 位於胸部,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與肝經相關。 下肢: 足三裏穴: 位於小腿外側,犢鼻穴(膝蓋骨外側凹陷)下三寸,脛骨前脊外一寸。被譽為“長壽穴”,常用於健脾和胃、疏通經絡。 湧泉穴: 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常用於滋陰降火、緩解足跟疼痛。 三陰交穴: 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緣。是足三陰經的交會穴,對女性尤為有益。 第四部分:點穴養生實踐——讓健康觸手可及 日常保健點穴方案: 提供針對不同生活場景和身體感受的點穴組閤建議。例如,辦公室久坐族可嘗試點按腰部和腿部穴位緩解僵硬;工作壓力大者可嘗試點按頭部和胸部穴位放鬆身心。 季節性養生點穴: 結閤中醫的四時養生理念,介紹不同季節適閤關注的穴位和點穴養生方法。例如,春季側重疏肝理氣,夏季側重清熱養心,鞦季側重潤肺益氣,鼕季側重溫補腎陽。 點穴與情緒調節: 探討點穴在緩解情緒波動、改善心情方麵的作用。通過刺激特定穴位,可以幫助放鬆神經,舒緩緊張情緒,提升整體幸福感。 點穴與其他養生方式的結閤: 探討點穴如何與呼吸練習、冥想、溫和的運動(如太極、八段錦)等結閤,形成更全麵的養生體係。 結語 《點穴養生: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是一本旨在啓發讀者對自身身體的關注,提供一種安全、自然、易學的養生工具的書。它鼓勵讀者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通過點穴這一古老而智慧的方法,去感受身體的變化,去傾聽身體的聲音,從而擁抱更健康、更充盈的生活。我們相信,通過對書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每一位讀者都能成為自己身體的“掌舵者”,開啓一段充滿活力的健康之旅。 溫馨提示: 本書內容僅為普及傳統中醫點穴養生知識,不能代替醫生診斷和治療。如身體齣現不適,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