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胡希恕先生对于各类辨证体系皆有涉猎,熟悉脏腑经络辨证、八纲气血辨证、方证药证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临床尤其精研以“八纲气血”为核心的“六经—八纲—方证”辨证体系。《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两书,即以“六经—八纲—方证”辨证体系来逐条解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胡希恕伤寒论讲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对胡希恕先生晚年讲课的百分之百的“接近现场”实录。胡老对《伤寒杂病论》原文逐句进行详细阐释和临床发挥.由当时跟诊学习的冯世纶用录音机录下并据此整理而成。 胡希恕 著 胡希恕(1898年-1984年),中国现代杰出的经方家、中医临床家、师承教育家,率先提出了《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明确了经方治病是根据症状反应,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经方医学是不同于《内经》的医学理论体系。胡希恕先生作为临床效果卓著的经方大家,被中医名家刘渡舟高度评价:“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于仲景之学也。”胡希恕先生曾经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其“六经、八纲、方证”的辨证体系疗效卓著。作为“谨守病机派”代表的胡希恕先生”,与“脏腑经络派”代表的刘等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的那种逻辑递进和层层深入的结构。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只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从基础理论的梳理,到具体方证的剖析,再到临床思维的培养,每一步都衔接得自然流畅。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引导我们进入到《伤寒论》的核心思想体系中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辩证思路,作者用了大量篇幅进行反复阐释和对比,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初学者也能抓住重点,避免在浩瀚的原文中迷失方向。这种对学习规律的深刻洞察,是本书价值的又一重要体现。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古代医学大家进行跨时空对话的体验。作者的语言风格充满了温和而坚定的力量,他仿佛站在我们的身边,耐心、细致地为你拨开迷雾,指引方向。这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充满趣味性,让人愿意沉浸其中,久久不愿停笔。它传递出的不仅仅是医术,更是一种悬壶济世的仁者情怀和对生命尊重的态度。这种人文关怀的渗透,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本单纯的专业教材的范畴,而成为了一部具有启迪意义的心灵读物。每次合上书卷,心中总会充满力量和对医学的无限敬仰。
评分这本书在细节考据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处处体现着作者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原文中一些历史沿革或历代注家观点不一的地方,作者都没有含糊带过,而是提供了详实的参考和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对于我们探究经典的本义至关重要。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使得我们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知识记忆,而是能够真正地理解每一条方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它鼓励读者去质疑、去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既有的结论。对于志在精研中医的同道来说,这种对学术纯粹性的坚守,是阅读体验中最令人敬佩的一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充满了古典韵味,拿到手里就有一种厚重踏实的感觉,这对于一本学术著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纸张的质感上乘,印刷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内页的版式安排非常人性化,疏密得当,重要的条文和注释都有明确的区分和标识,使得检索和对比变得异常方便。在如今这个追求快餐式阅读的时代,能有一本如此注重细节和阅读体验的书籍,实在让人欣慰。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敬畏之情,这种实体书的沉淀感是电子版本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
评分这本书的译本质量真的没话说,尤其是翻译的流畅度和专业性,完全能感受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文的意思转达出来,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将原文那种深邃的学术意境和严谨的逻辑体系用我们熟悉的语言精准地表达了出来。对于中医学习者来说,能够接触到如此高质量的译作,无疑是一大福音。很多深奥的理论,在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变得清晰易懂,让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对学术精神的尊重与对读者体验的关注,使得这本书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本身就可以作为学习翻译理论和中医术语转换的一个优秀范本来看待。那种恰到好处的取舍,对专业词汇的精确拿捏,都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