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楷则丛刊:李孝同碑

初唐楷则丛刊:李孝同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伟鹏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20

图书介绍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605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7835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初唐楷则丛刊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页数:6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初唐楷则丛刊:李孝同碑》按拓本原大原色制作,印制精美,便于收藏和临习。

内容简介

  《初唐楷则丛刊:李孝同碑》先藏陕西咸阳,为诸葛思祯的楷书作品。此碑书法遒劲飞动,行笔每具行书笔意,是楷书中的精品之作。此碑为《金石录》著录,给予很高评价。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研习者常用的临习范本。

作者简介

李伟鹏,男,四川南川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九龙坡区书协副主席,重庆市书法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现就职于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1987年获全国首届书法知识百题竞赛二等奖,1989年获全国高等院校师生书法评展优秀奖,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1年获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同年又获西泠印社第二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优秀奖,1992年被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聘为客座书法篆刻教师,1993年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中华当代文化精粹博览会大奖赛二等奖。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出版说明

二、图录

三、历代著录辑要

前言/序言

  《李孝同碑》,唐咸亨元年(670年)五月二十四日立。撰文者不详,书碑者爲诸葛思祯。
  碑石现在仍矗立於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东义和村李孝同墓前,碑爲石灰岩质,身首一体。通高 3米,上宽 1米,下宽 1.1米,厚 0.27米。碑首浮雕六螭下垂,正面爲二龙戏珠图案,圭额阴刻篆书『大唐故左武卫大将军、淄川公李府君碑』,四行十六字。碑文正书,三十三行,满行七十四字。
  碑主李孝同是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渊的从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的从祖弟,淮安靖王李神通的第三子。武德五年(622年),李渊『广封宗室,以威天下,皇从弟及侄,年始孩童者数十人,皆封爲郡王』。李孝同时年十五岁,被封爲淄川郡王。武德九年( 626年),李世民执政,普降封爵,李孝同也按例降爲公,世称淄川公。总章二年( 669年)十二月,李孝同卒於京师(即今西安),年六十二岁。咸亨元年五月廿四日归葬於三原县其父李神通墓次,李神通陪葬献陵,李孝同爲从其父所葬,非陪葬献陵。李孝同曾官至右卫将军、统右羽林军事,新、旧《唐书》不载,其名仅附见於《淮安王李神通传》,无官爵之录,无事迹之述,而赖此碑以知。
  书碑者诸葛思祯爲许州临颍县令,无传可考。赵明诚《金石录》第五百九十三着录有《瑶台寺碑》,也是诸葛思祯所书。《瑶台寺碑》失传已久,诸葛思祯的书迹,所传者唯此《李孝同碑》。赵崡评此碑书法:『笔法虬健,波拂处大类褚河南。』朱翼盦评此碑与王知敬《卫景武公碑》爲一家眷属,皆能於欧、虞之外别开壁垒,当与褚中令雁行。还评曰:
  『世人重《王居士铭》,实不及此碑远甚,岂彼以石碎而见珍耶?』叶昌炽评此碑书风是『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
  此碑残泐较甚,除自然风化外,还有很多人爲破坏痕迹,不少字被有意凿去字心,很难辨认。这与昭陵诸碑的残泐相类似,也是当地人讨厌拓碑、观碑者踩坏庄稼,不满拓碑搭架的劳役,故凿字损碑,以期阻止访碑者的到来。当然碑的残泐是很早就有了,宋代赵明诚( 1081—1129)时就已不见撰文者姓名,其後,书碑者姓名也不可见。特别是碑的下半部分残泐尤甚,几不可识,也因此,过去的拓工多只拓碑的上半截,本书所用的旧拓本也是这样,每行约存碑的上半段四十字左右。
  此碑拓本流传不多,以前也未见有出版,爲此我们特在『初唐楷则丛刊』中辑入,以应学习研究之需。


初唐楷则丛刊:李孝同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初唐楷则丛刊:李孝同碑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初唐楷则丛刊:李孝同碑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初唐楷则丛刊:李孝同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是常州刺史颜防用客李云谋,矫制传檄于苏、杭、湖、睦等州,遂杀其镇将李深;

评分

年八月,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持节充朔方、镇西、北庭、兴平、陈郑等节

评分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隶篆虽无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信风。唐代书法可分三个时期,初唐、盛唐、晚唐。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时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诸体亦别开生面,取得的发展。晚唐书法较少发展。 唐朝初期,社会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 ,以书法取士。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历代盛称的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这时,行草书尚守晋法,以右军为宗,没有什么新意。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有钟绍京、陆柬之、王知敬与唐太宗。

评分

评分

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拓在纸上的技术。是保存文物资料、提供临写楷模的重要方法。传拓技术,在中国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本传世,才能见到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时被毁,传世拓本遂为珍品;唐柳公权书宋拓神策军碑,因原碑已佚,仅有一册拓本传世,就成为孤本。传拓可将石刻、古器物铭文和细微的花纹清晰地拓出来,以弥补照相技术的不足。

评分

众引退。突将王元振独曰:“今日之事,岂须问焉!”抽刀害国贞及二男、三大

评分

征为京兆尹。上元初,改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入为殿中监。二

评分

初,锜以宣州富饶,有并吞之意,遣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田少卿领兵三

评分

晋、绛、慈、隰、沁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余并如故。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初唐楷则丛刊:李孝同碑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