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9·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9·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日] 上田信 著,高瑩瑩 譯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17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33695
版次:1
商品編碼:11404609
品牌:理想國(imaginist)
包裝:精裝
叢書名: 講談社. 中國的曆史09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4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由大傢寫給大傢的作品】——《海與帝國:明清時代》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曆史”係列“明清時代”一捲,由日本學界該研究領域內的代錶學者上田信撰寫,是一本由大傢(曆史學傢)寫給大傢(大眾)的作品。
  【從海洋史角度解讀的明清曆史】——《海與帝國:明清時代》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中國史。從古代式的明朝為何能夠跳躍到近代式的清朝?如果把從明到清的變化看做中國內在的發展來理解,我們會感到混亂。但是,隻要從東歐亞這一更大的體係,把與大海相對的中國看做其中的一個元素,就能夠描繪齣這五百年的活力。這正是《海與帝國:明清時代》的意圖。
  【日本學者書寫通識的優勢】——日本因其與中國地緣臨近的關係和悠久的文化交流曆史,對中國曆史瞭解較早且相當深入。日本學者有著與中國學者不同的眼光和視角;在嚮社會大眾提供曆史知識方麵,日本學界有很好的傳統。《海與帝國:明清時代》充分體現瞭上述兩點。
  【關於套書】AHistoryofChina講談社·中國的曆史(十捲)
  曆時五年,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理想國傾情推齣“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曆史”(十捲本)
  十位作者均為日本一流學者:九州大學教授宮本一夫、東京大學教授平勢隆郎、學習院大學教授鶴間和幸、京都大學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學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學教授氣賀澤保規、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京都大學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學教授上田信、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菊池秀明
  十位國內一流學者作序推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武漢大學教授羅運環、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黎虎、北京大學教授閻步剋、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步平共同推薦
  圖文並茂,印刷精美,深入淺齣,觀點新穎
  

內容簡介

  《海與帝國 明清時代》為講談社《中國的曆史》中的“明清時代”一捲。
  《中國的曆史》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之作,是日本曆史學傢寫給大眾的中國通史讀本。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涵蓋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錶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鬆,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但同時又吸取瞭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瞭最新齣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重磅曆史佳作。
  《海與帝國 明清時代》作者生動地展示瞭海洋曆史和明清時代五百年的曆史,將明清這一對跨越中世到近世直到近代急劇變化的時代進行瞭嚴謹而深入淺齣的闡述。
  過往不論中外,主流的看法都是:明清時期(鴉片戰爭以前)是一個停滯的時期;明清中國都被視為一個“閉關自守”的時期,一個與海洋無緣的時期。在最近二三十年,國際學界對以上說法進行瞭猛烈的批判,提齣明清中國經濟有很大發展,社會、文化等也經曆著深刻的變化,中國和外界的聯係遠比以前加強,從而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非常重要角色。本書在這些重大問題上,采納瞭國際學界的新見解,因此就史觀而言,很有新意。



作者簡介

  上田信,1957年齣生於東京都。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碩士(東洋史學專業)。現擔任立教大學文學部教授。研究方嚮是中國社會史。1983—1985年留學南京大學,經曆過農村的田野調查。從江南城市的無賴研究開始,後來從事地方社會和宗族的研究,近年多關注生態環境和疾病史。在731部隊細菌戰國傢賠償請求訴訟中,他作為原告(中國人細菌戰受害者)的證人,2000年嚮東京地方裁判所提交瞭鑒定書《鼠疫與村莊》。
  主要著作有《傳統中國》(講談社)、《森林與綠色的中國史》(岩波書店)、《老虎講述的中國史》(山川齣版社),其他還有《人與人的地方史》(閤編,山川齣版社)、《中國的社會》(閤譯,平凡社)等。

  高瑩瑩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輯。2008年畢業於日本神戶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9年至2011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方嚮是中國近現代史、中日關係史。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於文化傳統和學術傳統不同,西洋人、東洋人觀察中國曆史的角度和興趣、重點也不同;在國際中國史研究中,日本學者有獨特的優勢,形成瞭自己學術風格和學術傳統。  

  ——清華大學教授 張國剛

  ★本套叢書圖文並茂,雅俗共賞,可讀性強。說其雅,指具有學術性;說其俗,娓娓道來,活潑通俗。也就是說,不僅適閤大眾的口味,相關學者也會感興趣。全書比較集中地融入瞭其長期以來的主要學術成就。同時,也吸收瞭日本學界以及中國等學者相關重要的學術成果。

  ——武漢大學教授 羅運環

目錄

序言被海洋環繞的兩大

第一章事情的時間、空間
海與交易
東歐亞空間
嚮歐亞舞颱的跳躍

第二章明朝的成立--十四世紀I
元朝的弱點
乞丐與富商
私塾裏的先生們
禮之帝國

第三章海陸相剋--十四世紀II
曆史的分水嶺--十四世紀
帝國的變化
帝國與移民傳說

第四章海與陸的交易者--十五世紀
從馬和到鄭和
浮在海上的帝國
蘇木圍繞的海世界
鹽支撐下的帝國

第五章商業的時代--十六世紀I
新安商人的關係網
中國的海商與日本
冒險商人與傳教士

第六章社會秩序的變容--十六世紀II
地域社會的形成
士農工商的瓦解
從海禁到互市

第七章王朝交替--十七世紀
自取滅亡之明朝那些事
毛皮與帝國
海域世界的末日
與異文化的接觸

第八章産業時代--十八世紀I
盛世時代
商人與産業
互市體係的開展

第九章傳統中國的形成--十八世紀II
皇帝與帝國
官員與行政
貨幣與糧食

第十章環球中的中國--十九世紀
南海海盜
鴉片與軍艦
蛻變的社會
尾聲媽祖與明清的曆史
中文版後記

精彩書摘

  海上女神“媽祖”2003年3月我結束瞭在雲南的調查,踏上歸程。在昆明(雲南省)的機場,遇到瞭一群頗引人注目的人。他們在候機室的座位上供放著中國人所信仰的海上女神媽祖。神像的肩膀上披著一塊寫有“湄洲媽祖庇佑平安”的布。我從這二十四名信徒中找到一位貌似首領的人,與之攀談起來。
  這尊神像來自颱灣東岸的海港城市花蓮市。因女神告訴信徒其有歸鄉探親之意,所以他們一行便來到瞭福建的小島湄洲。之後又在女神的懇切希望下遊覽瞭觀光勝地麗江。現在是要經由澳門返迴颱灣。
  颱灣的女神造訪雲南的觀光地,這個消息讓一段長達五百年的中國曆史如閃電般浮現在我的腦海。
  媽祖是誰?她的廟宇為什麼會在颱灣的東岸?麗江為什麼會成為著名的遊覽勝地?要將這些點串聯起來,須講述一段曆史。
  女神到訪的湄洲位於中國東南部的福建省莆田市,是一座顯露在海麵上南北狹長的小島。小島位於碧藍的東海,幾乎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夢想去那裏一次,因為它是媽祖的誕生之地。(以下主要參照李獻璋,《媽祖信仰的研究》,泰山文物社,1979年)
  有傳說稱宋朝建隆元年(960),女神齣生於島上的一戶林姓傢庭,可預知未來,拯救瞭無數海難。她死後的一天夜裏,漂浮在海麵上的木頭發齣光芒,正當人們感到奇怪時,媽祖在大傢的夢中現身命令建館。按照這個啓示,建成第一座祭祀媽祖的廟宇,稱為媽祖廟,地點就是颱灣花蓮的媽祖所諭示的地方。
  媽祖原本隻是福建一個小地方那些靠海生活的人所信仰的一位地方神,是曆代王朝把她捧到瞭海上女神的地位。
  宣和五年(1123),宋朝嚮朝鮮高麗派齣使節。使節船隊在舊曆五月的一天從東海港口定海起航齣發,次年八月返迴。據說這支船隊曾遭遇海難,得虧媽祖顯靈搭救。那麼為什麼會是媽祖呢?因為船隊的船員大多是信仰媽祖的福建籍水手。所以當船隊平安歸來時,朝廷賜廟額“順濟”給媽祖,這是媽祖第一次得到朝廷的認可。
  因為受外來民族金朝的壓迫,宋朝試圖在海上尋找齣路。為保平安破例給媽祖以厚遇,接連賜“靈惠、昭應、崇福、善利夫人”等榮稱,紹興四年(1134)賜媽祖“靈惠妃”的稱號。從夫人升格為王妃,媽祖完成瞭從地方神到全國女神的轉變。
  宋朝之後,元朝為瞭把江南的物資運到首都大都也使用海路,所以大海依然掌握著元朝的命運。元朝也尊媽祖為特彆的神,至元十八年(1281)授其“護國明著天妃”之號(《元史》世祖本紀中記載為至元十五年封號,應是誤記)。獲得天妃地位的媽祖,成為海上女神,可與天相匹敵,成為守護帝國之神。從宋朝到元朝,中國沿海的各個地方都設置瞭祭祀媽祖的廟宇。
  媽祖信仰並不限於中國境內,在本書所要考察的明朝時期,齣現瞭嚮東南亞、琉球、日本發展的趨勢。尤其是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人們都認為是媽祖在明裏暗裏守護著船隊,因而對媽祖的信仰也就擴展到船隊所到的各個地方。
  在清朝將颱灣收入版圖的過程中,媽祖因守護清朝艦船有功,康熙二十三年(1684)從“天妃”再升一格被封為“天後”(隻不過這次加封在相當一段時間以後纔真正公開)。這意味著媽祖從一位天之配偶神一躍而成為可與皇後相匹敵的最高地位的女神。
  在海上行走的中國人祈求航海安全,信仰媽祖,在世界各地建造起大小不一的媽祖廟,據說共有四五韆座之多。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這些亞洲各國自不必說,美國的三藩市等一些地方也有媽祖廟。每年的媽祖誕辰日(舊曆三月二十三日)和升天日(九月九日),許多信徒從世界各地趕到湄洲燒香祈求平安。
  海的曆史就像沒有人講過媽祖的曆史一樣,目前還沒有人如實地講述過海與帝國的關係。若要解開女神曆史之謎還需要打破過去中國通史的框架。
  在當今曆史學中,整體來看有兩種潮流。一種是以費爾南·布羅代爾的地中海研究為起點的“海的曆史”。他教給我們在過去的曆史學中除瞭以發生在陸地上的王朝、國傢的曆史為中心,還存在另外一種不同的視角,他嚮我們證明海不是阻止人類活動的東西,它也是人類活躍的舞颱。“海的曆史”最早在東南亞曆史中被接納,日本史中現在也正在開展有關東海、日本海等海域世界的研究。
  另外一種潮流就是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的“近代世界體係”論。沃勒斯坦受布羅代爾的影響,該理論大有超越直到20世紀中葉都處於主流地位的唯物史觀和近代化論之勢。在世界上,有政治、經濟處於優勢的國傢和處於劣勢的國傢之分。20世紀的曆史學試圖把這種差異用先進國傢和落後國傢這樣一種結構來進行說明。比如說,殖民地化的地區,被看做曆史性落後於殖民地宗主國。與西歐和北美等國傢相比,亞非地區被認為還停滯於幼稚階段。
  改變這種曆史觀的契機,主要來自非洲或者是拉丁美洲的馬剋思主義曆史學傢。他們說:被認為近代落後的地區,並不是因為在開發上落後而沒有得到發展。而是在以西歐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確立的過程中,遭遇瞭低開發。也就是說他們認為,這些地區被強製性地讓自己原本的社會形式變成為適應資本主義的形式。
  過去被定位在時間軸中的地區差異,逐漸被放置於同時代的關係當中。沃勒斯坦以由時間軸到空間軸的這種視角的轉換為綫索,試著對世界史進行瞭重新編排。其成果就是近代世界體係論。
  本書是根據布羅代爾和沃勒斯坦所代錶的這兩大潮流,為重新審視迄今被稱作中國史的這種敘述模式書寫而成。本書選擇“海”作為題目的理由,是為瞭吸收“海的曆史”的相關研究成果。把敘述範圍設定為14至19世紀,原因在於“近代世界體係”論所闡述的幾乎為同一時期的內容。
  筆者著眼於帝國與海的關係,由此可以不斷去關注通過海洋與中國連接起來的日本、東南亞、歐洲的同時代性,纔有可能去把歐亞曆史作為一個共同發展的整體進行描述。另外,通過把五百年這樣一個長時段的曆史作為研究對象,應該能夠闡明中國到底是不是一個在以歐美為中心的世界體係中被迫發生變化的世界帝國。
  帝國的曆史本書所考察的這一長達五百年的曆史,放在日本史的脈絡中,正是足利義滿時代至佩裏黑船來航的前夕;在歐洲曆史中則是從法英之間近百年的戰爭到法國拿破侖登上曆史舞颱。本書希望嘗試的是對跨越中世到近世直到近代這一急劇變化的時代進行闡述。
  若為本書所考察的這一段五百年的曆史冠上一個王朝的名字,應該是明清時期。
  明朝是乞丐齣身的硃元璋於1368年創建起來的王朝。在中國曆代王朝的創始人之中,硃元璋也是一位從社會最底層爬到權力最高峰的人。1644年,明朝由於大批農民起義而滅亡。從創建到滅亡共度過瞭兩百多年的曆史。
  清朝是由居住在東北亞的民族創建的王朝,始祖努爾哈赤於1616年從明朝獨立,建立政權,定國號為“金”(為瞭區彆於12至13世紀的金朝一般稱“後金”)。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於1636年定國號為“大清”,1644年取代明朝遷都北京。從努爾哈赤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一共經曆瞭十二代皇帝,從創建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走過瞭近三百年的曆史。
  習慣上明朝不讀作“mei”而讀“min”,清朝不讀作“sei”而讀“sin”。這告訴我們在確立瞭漢文讀法的江戶時代,知識分子們對明清兩王朝的情況不是通過書本而是從中國人的口中直接得來的。
  但為什麼是“明”“清”呢?列舉從秦統一中國之後曆代王朝的名稱,並考察它們的由來,可以發現元明清三代不同於以往。
  奠定中華帝國基礎的秦,是以周朝所封的國名而命名的。漢是創始人劉邦受楚王項羽所封的國名。直到宋朝,王朝的創始人都是以前朝賜予的爵位為國號。也就是說王朝的名稱不是自稱,而是他稱。這是中國的傳統。
  主動使用前朝所封的名號將會被看做是其統治繼承瞭前朝,具有的正統性。這可以說是自古確立的一項政治約定。還須注意的是,王朝的名稱來自周朝時候的國傢、地區之名。或許也可以這樣說:宋朝之前的曆代王朝都沒有超越周所固定下來的中華範圍的意識。
  而濛古帝國的盟主忽必烈卻不顧這一中國傳統的束縛,自稱“大元”。但元朝並非漢族政權而是濛古族的政權,這樣做或許應看做理所當然。問題在於元朝以後的明朝。硃元璋在元末混亂中嶄露頭角的時候曾一度采用白蓮教教主賜的國號“吳”。按照中國的傳統,國傢應該稱作“吳朝”,但硃元璋采用的國號卻是自定的“大明”。接下來的“大清”也為自稱。
  明、清這兩個名稱入選的理由至今仍是曆史上的一個謎。它們並不是一些地名或者民族名稱等固有名詞,裏麵包含瞭抽象的理念。這一點與忽必烈選擇的“元”相同。從王朝的名稱來看,明清兩朝已經不在從秦延續至宋的中華帝國的框架之內。也就是說明清兩朝是在濛古帝國開創的新的地平綫上建立起來的王朝。
  若用稍顯挑釁的話來說,明清兩朝就不是之前意義上的中華帝國。即便用以中華帝國為中心形成的東亞這一框架,也無法準確地理解這兩個朝代。
  恣意的明朝在非傳統的中華帝國這一點上,明朝與清朝可謂相同,但它們本身的特徵卻又大相徑庭。能夠真實感受到明帝國形成的地方是在距離其最初的首都南京郊外往東二三公裏的地方,那裏是被稱作陽山碑材的明代采石場。第三任皇帝硃棣(明成祖,永樂帝)為瞭頌揚其父硃元璋(明太祖,洪武帝)的功績,永樂三年(1405)下令采石在硃元璋墓前建碑。但是石碑最終沒有完成而擱置在山上。
  這塊欲從山裏運齣的石碑分為碑座、碑身與碑額三部分。碑座高17米,寬29.5米,厚12米,重量為16250噸。碑身雖然橫放著,但身高為51米,寬14.2米,厚4.5米,重8799噸。碑額高10米,寬22米,厚10.3米,重6118噸。或許正是因為過於碩大纔沒能運齣去。
  假若石碑完成,可與一座七八十米、高二十層的大廈相匹敵。我在南京大學留學的時候曾藉學校組織遊覽曆史遺跡的機會去現場參觀。當我登上石頭的時候,整個人有眩暈的感覺。不過那倒不僅僅是因為石頭太大。
  這麼大的石頭,當時真的打算運齣去嗎?到底曾有多少人被徵用來搬運這塊碑石?生活在這一時代的人們莫非經常要接受這種完全無法用近代閤理性去解釋的帝國命令的捉弄?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朝的領土隨著它的國力衰退一天天在縮小。但是直到最後滅亡,它成形的樣子還是我們近代人無法用常識想象的。
  當按照馬剋思提齣的發展階段論要對幾韆年的中國史進行時代劃分時,一位學者認為明代之前為古代。其他許多學者都承認唐宋之間有一個時代區分,或者認為中世在宋代結束,或者認為中世從宋代開始,在這些爭論中,明代之前為古代的主張雖然標新立異備受關注但卻沒有得到認可。
  不過明朝時候國傢進行的浚通大運河、鄭和南海遠徵、修築萬裏長城和建設北京郊外的十三陵等,這些豐功偉業確實比較具有古代性質,其宏大超齣瞭近代的框架。在中國曆史中若要尋找與此感覺相似的東西,可以聯想到秦朝修建萬裏長城和隋朝挖掘大運河。當可以脫離這種從古代經中世、近世然後嚮現代前進的直綫型時間意識時,就能夠找尋到這種在中國鮮少齣現的古代的源流。
  明代的遺産和業績多半來自皇帝的恣意妄為。在皇帝與高官中或許存在某一個理由需要啓動國傢工程。但是大多數百姓無法預測何時何地將會怎樣被動員去參加這些工程。也就是說他們過著不知明天自己如何、難以計劃自己生活的日子。
  ……

前言/序言

  推薦序——李伯重
  多年前,我在廈門大學從傅衣淩先生攻讀明清社會經濟史。衣淩師十分重視海外貿易史,在他的影響之下,海外貿易也成為廈大明清史的特色之一。同時,廈大所在的廈門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從宋代以來一直是一個活躍的海外貿易中心。在這裏學習明清史,對海外貿易也自是彆有一種感受。畢業離開廈門後,我主要從事江南經濟史研究,在研究中也一直關注海外貿易對江南經濟的影響。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史學的主要功能是為統治者提供治國安邦的經驗藉鑒(即“資治”之“通鑒”)。由於被賦予瞭這樣一種令人敬畏的政治含義,史學也就成瞭一門與普通民眾無緣的學問。對於大眾來說,演義、故事、戲劇等通俗文學讀物,成瞭曆史知識的主要來源。從這些來源獲得的曆史知識當然問題不少,從而導緻瞭大眾對曆史的誤解。到瞭乾嘉時代,史學開始嚮著成為一門獨立學問的方嚮發展。到1930年代,專業化的史學更達到瞭高峰。然而一旦成為專門化的學問,就不免進入象牙塔裏。
  1950年以後,史學日益教條化、八股化。改革開放後,史學得以復興,同時大眾也渴求對祖國的曆史有更多更好的瞭解。但是象牙塔內的東西,大眾依然難以窺見,他們曆史知識的主要來源仍舊是通俗文學乃至電影、電視劇。這種情況對曆史學傢提齣瞭迫切的要求,要求曆史學傢盡可能多地提供容易讀懂又能提供正確知識的史學成果,來滿足大眾對曆史知識的渴求。明清兩朝因為距離今日較近,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實際上隻能算作“近代史”,因此在海外中國史研究中,明清時期大多被劃到“近代史”中,往往被稱為“近代早期”。由於更加接近今天,因此明清史留給我們的遺産(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更為豐富。大眾對中國曆史知識的渴求,也以明清史為甚。隻要隨便看看今天充斥書店和銀屏的明清曆史故事和影視劇,就可看到這一點。
  但是,寫一部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明清史讀物,難度也比寫其他朝代曆史的讀物更大。其原因雖然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以下兩個:
  第一,應當從什麼樣的角度來看明清史?要迴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迴答以下兩個問題:
  明清中國是一個停滯的國傢嗎?
  從黑格爾以來,西方主流學術把明清中國看成是一個停滯的國傢。赫爾德(JohannGettfriedHerder,1744—1803)形象地說:“這個帝國是一具木乃伊,它周身塗有防腐香料、描畫有象形文字,並且以絲綢包裹起來;它體內血液循環已經停止,就如鼕眠的動物一般。”他們的看法對後代有巨大的影響,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費正清提齣瞭“衝擊―迴應”理論,纔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在近代發生瞭很大變化。不過這主要是中國受到外力“衝擊”後作齣的“迴應”。沒有這個“衝擊”,中國依然停滯。越南戰爭後,西方學界齣現瞭一些不同的看法,但主流看法還是這種“衝擊―迴應”論。
  在我國,1949年以後確立瞭馬剋思主義的史學體係。這種史學體係雖然在政治觀點與學術取嚮方麵與西方史學有巨大差異,但是在對於過去幾百年中國經濟狀況的整體看法上,卻和西方主流觀點頗為一緻,即認為“明清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是一個沒落和停滯的時期”。到瞭鴉片戰爭後,在西方的衝擊下,中國社會經濟纔齣現瞭重大的變化。一些學者對上述看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9·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9·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9·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9·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物流很快,快遞員大哥龔師傅態度很好,送貨上門,書包裝完好無損,精裝正版

評分

不錯的通俗讀物,提供瞭一些不一樣的視角

評分

講談社的這套書寫的不錯 從外國人的世界看待中華史 作者態度嚴謹 所有論述都有證據和齣處 已經拜讀瞭兩本 受益匪淺 而且包裝非常精美 開本32 大小閤適 手拿著很舒服 唯一不好的是 紙質較差 油墨味怪怪的 不像上一版 一股書香味 紙的質量也很好

評分

給彆人買的 不過送貨速度很快啊!

評分

幫朋友購買的圖書,選擇京東,就是選擇品質有保證。非常滿意!價格實惠,服務超好!

評分

物流很快,快遞員大哥態度很好,送貨上門,書包裝完好無損,精裝正版,內容以後再說

評分

我為啥喜歡在京東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到,我為什麼每個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相同的一段話作為評價內容。趕緊評價完好領豆豆囉。???

評分

物流很快,快遞員大哥態度很好,送貨上門,書包裝完好無損,精裝正版

評分

贊。追!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09·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