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楷书入门大字帖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定价:12.00元
作者:武道湘
出版社: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403251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作者简介
武道湘,1946年出生于湖南常德。曾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长沙市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
武道湘自幼爱好书画诗文,主张学书不拘一格,转师多益,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早年从王羲之、赵孟頫行楷入门,用笔圆韵秀丽,并从此打下了扎实的传统书法功底。后上索求源,转学颜真卿、米芾及魏碑、篆隶。行、楷兼用颜、米,并参以魏碑笔意,转而形成笔力苍劲、雄浑、大起大落而不失秀美之风格。隶书将张迁、石门相结合,并融汇爨宝子及行书笔意,似隶似魏,笔画或连或断,流畅而劲健强雄。善于章法布局,作品富于变化。多次参加全省及国内外大展,其作品或为海内外收藏,或镌刻上石,展现于碑林诗墙。
近二十年来,武道湘致力于书法教育事业,在培养下一代书法人才和对传统书法的继承与繁荣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学生在全国及国际书法大赛中频频获奖,作品或参与文化部组织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或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且学生中已有多人加入省市级书法家协会。与此同时他还深入进行书法理论的探讨,在总结书法实践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出版了《楷书入门》(欧颜柳赵)、《书法创作入门》、《楷书作品创作指导》及《魏碑入门》等书籍。其中《楷书入门》(柳体)一书深得国内外广大读者好评,此书已成为我国书法类的畅销书。其曾数度主编湖南省中、小学书法教材,此教材被定为湖南省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本。
内容提要
《中国书法入门教程·楷书入门大字帖: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从实用性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在注重基础学习的同时,鼓励创作。全书分楷书、行书、隶书三部分楷书、隶书部分以名家原拓本为蓝本,经过筛选、归类及特殊的技术处理后,翻制成墨迹,并配以红色的米字格,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并且掌握字形的结构以及笔画定位。行书部分由书法界颇有建树的路振平先生执笔。编排结构与楷书部分相似,在作品创作方面,有更为详尽的理论指导和规范的示范作品,从而更容易掌握书法创作的方法。
目录
章概述
节欧阳询及其作品简介
第二节书写姿势
第二章笔画
节基本笔画
第二节变化笔画
第三节笔画的应用
附:同语书写练习(一)
第三章部首
节字头的写法
第二节字底的写法
第三节字左旁的写法
第四节字右旁的写法
第五节包围部首的写法
附:词语书写练习(二)
第四章结构
节独体字的结构方法
第二节上下结构的结构方法
第三节左右结构的结构方法
第四节包围结构的结构方法
附:词语书写练习(三)
第五章布势
(一)字形窄长
(二)疏密协调
(三)形态各异
(四)互相呼应
(五)重并堆积
(六)同旁求变
(七)同字异形
第六章作品
节作品的形式
第二节作品的格式
第三节布局的规律
第四节作品的创作
附1:集字作品范例
附2:欧阳询作品欣赏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我个人对书法教程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学到“形”,更要领会到“神”,而这本书在“神韵”的传达上做得尤为出色。它深入挖掘了所选范本的时代背景和书家心境,这些“软性”知识的融入,让练习者在动笔之前,就能对作品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例如,书中对某些特定笔画的力道和速度的描述,不再是简单的“提”和“按”,而是加入了更多富有意境的词汇,引导我们去体会那种“力透纸背”的感觉。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提示,在练习时调整自己的心境,惊奇地发现,笔下的线条确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种古朴苍劲的味道似乎更容易捕捉到了。这本教程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更像是一本心灵的引导手册,它教会我如何用心去观察和感受汉字的内在生命力,而不是机械地复制点画。这种从“技”入“道”的引导,是很多只关注字形模仿的教程所欠缺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严密得令人称赞,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同类教程那样只是简单地堆砌字帖,而是构建了一个非常系统的学习路径图。从最基础的执笔运笔姿势的图文解析开始,就采用了多角度的实景照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即便是零基础的新手也能迅速掌握正确的方法。接着,它并没有急于展示复杂的结构,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由浅入深的范字进行拆解示范。每一个范字的旁边,都配有简短而精辟的“结构口诀”或“笔法要点”,这些总结性的语言非常凝练,一下子就能抓住该字的核心难点。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间架结构”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比如用“重心”和“平衡”来解释字的布局,瞬间就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这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挫败感,让我感觉每翻过一页,自己的理解和技艺都在稳步提升,而不是原地踏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那种典雅复古的气质深深吸引住了。封面采用的纸张质地厚实,触感温润,微微泛着哑光的光泽,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一本用心制作的精品。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墨色过渡自然,完全不用担心洇墨的问题,即便是用我惯用的羊毫笔蘸上饱满的墨汁书写,也能清晰地看到笔锋的细腻变化。而且,这本书的开本大小恰到好处,既方便携带临摹,又保证了字帖的尺寸足够大,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装订工艺更是体现了制作方的专业水准,平摊后几乎完全服帖,无论是书写左侧的篇幅还是右侧的篇幅,都感觉非常顺手,完全没有那种硬邦邦的阻碍感。这种细节上的打磨,足以让每一个注重书写体验的练习者感受到极大的愉悦。我甚至舍不得在上面大量练习,只是偶尔用铅笔轻轻描摹几下,就觉得心满意足,光是欣赏它的质感,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可以说是从里到外都散发着一种高品质的艺术气息。
评分从一位资深的书法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是它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它对每一个字体的选择、每一个字形的解释,都有明确的出处和依据,绝非随意的个人发挥。在对传统碑帖的研究和考证部分,它展现了扎实的文献功底,清晰地指出了不同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异,并解释了为何选择当前的这个版本作为主要范本。这种对历史传承的尊重和严谨的态度,为学习者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当我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笔画写法时,书中提供的“疑难解析”部分,往往能提供清晰的旁证和多种合理的解释路径,而不是只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这使得我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思考的空间,它鼓励读者不要止步于表面的模仿,而是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书写逻辑。这种既有深度又具广度的内容,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的入门教材,更像是一本值得长期研读的参考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在辅助练习工具的提供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的贴心。很多练习帖的附赠品都是鸡肋,但这本书附带的辅助材料却是我目前练习中用到最频繁的。首先是那几张半透明的描摹纸,厚度适中,韧性极佳,即使用力稍大也不会轻易撕裂,而且描摹时能清晰地看到底下的范字,不至于“跑偏”。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一套专门针对基础笔画的“专项训练卡”,这些卡片设计得非常巧妙,每张卡片只专注于一种笔画,并且清晰地标注了起笔、行笔、收笔的精确轨迹分析。我发现,通过集中练习这些基础卡片,我过去常常混淆的“横”和“竖”的收笔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种将复杂结构拆解成最基本单元进行“模块化”训练的思路,极大地提高了练习的效率,让我能够有的放矢地改进自己的薄弱环节,避免了盲目大量的重复练习带来的疲劳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