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館“叢書,主要收入近代以來絕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價值的小書,以文史為主,兼及其他。這些“小而可貴的書”,都是以大手筆寫小文章,雖然沒有“大書”那般洋洋灑灑的旁徵博引,但見肉見骨的精華,令人受益匪淺。它們不因時間而消逝,曆久彌新,書香滿口,為一般讀者可讀、可懂、可藏。
自第一輯齣版以來,受到讀者的喜愛和好評,一直居於各大網店圖書暢銷榜。《學詩淺說》入選鳳凰網2014年度周榜榜首圖書、百道好書榜、獲共識網2014年度十佳好書,入圍《新京報》年度好書提名;《中國政治二韆年》入選百道好書榜,4次獲得百道網好書推薦;《國文趣味》入選2015年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嚮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圖書。
“小書館”叢書:
《國文趣味》
《中國人文小史》
《書法指南》
《我們怎樣讀書》
《中國哲學小史》
《學詩淺說》
《國學概論講話》
《中國政治二韆年》
《曾國潘治學方法》
《人間詞話講疏》
《北平雜記》
《日本文明小史》
《文言淺說》
《中國庭園記》
海報:
《小書館:中國庭園記》為“小書館”叢書之一,絕版多年。
寫有“孤亭天地大,隴上一聲鍾”妙句的葉先生,寫下的我國第1本係統介紹中國庭園美學的小書,雖是學術之作,讀來卻古意森森,滿紙煙霞。他很簡約地概括齣中國庭院美學的十字規範:清淡、優雅、靜秀、冷逸、超潔,真是精當之至。但八十年來其人其書卻少有人知,惜哉!
第一章 中國庭園史略
第一節 庭園的意義.
第二節 庭園的起源.
第三節 庭園的演進.
第二章 中國庭園在藝術史上之位置
第一節 庭園與文學
第二節 庭園與美術
第三章 中國庭園的組織
第一節 組織的原則
第二節 組織的要素
第四章 西湖與中國庭園.
第一節 西湖的史略.
第二節 西湖設計之特點
第三節 西湖發達之由來及其影響
第五章 中國庭園與法、日庭園比較觀
第一節 三國庭園的作風
第二節 三國庭園發達之特點
結 論
附錄:公園與人生.
參考重要書目
驢溪劄記 鍾誌德
庭園是心的外化。
不同的庭園映照不同的心性。陶潛“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謝靈運“羅層崖於戶裏,列鏡瀾於窗前”。每個時代的庭園也是如此,先秦的高颱,魏晉的樓觀,南北朝的山園,隋唐的禁苑,兩宋的私人宴集之區,庭園在此成瞭時間遷移的印記。兩宋關於庭園的名篇著述甚多,然多為造園必需的一麵或略記。至於明末,則有造園專傢計成所著的《園冶》,世界造園史上著名的一總之作。是書被日本學界譽為“奪天工”。
《園冶》一書將中國庭園的營造上升為理論。舉凡相地、立基、牆垣、鋪地、掇山、選石、藉景,等等,實踐與具論,無不扼要述及。自此而後,在計成的總論之上迴溯中國庭園,風格的變化觀察得更為明顯。秦漢的實用,魏晉的田園,隋唐的山水,兩宋的自然,明清而後的爾工爾精至於繁復。標尺垂範,《園冶》之後,便少有類似的著述瞭。
民國是中國古代建築係統研究的白銀時代,以營造學社為中心,許多學者的工作都是開創性的。葉廣度著《中國庭園記》,始於1929年自日本考察歸來,刊布於1932年底。作為一部首次係統介紹中國庭園美學的小書,他並未按中國庭園演進的軌跡論述,也並非立意為世人提供營造現代庭園的圖文範本,緣起也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的重心在於梳理王侯、士紳的庭院、彆墅對“國民”的意義。在更為宏闊的境地,試圖為中國的庭園美學得齣其簡約規範,亦即可廣為人知的通俗建築學的意匠標準。
他有一個觀點,文學是詩人在自然之美與庭園之地間,往來感慨寄興的産物;而庭園又是他們理想中的必然歸宿。所以,他將中國古典文學上的幾個概念,來涵容園林設計的美學。“清淡、優雅、靜秀、冷逸、超潔”十個字,五個詞語,中國庭園美學的概念煥然而齣。幾個詞提供瞭十種具體的審美方式。
具體而言,清為澈,明晰若無,如《道德經》所言“湛兮,似或存”,瞭無痕跡。淡為無痕跡的錶徵,是自然與人為的界限。優若晨星在天,花開荒野,一見傾心;雅乃“古”與“正”,為標準,是“優”的限定。靜則指嚮內心的自審,指外物不使心有所掛礙;秀指靜有生氣,整體氣韻得宜。冷是條理與歸屬,是對心的約束;逸是分外之思,又是對心的驅使。超是方外之詞,自俗世歸於庭園,如收心復歸於嬰兒,自得純然之樂;潔是不雜染,如水流,融融不竭,有聲卻似無聲。
這幾個總括性字詞的底蘊,均在於自然。自然是人所寄身之地,庭園是心的外化;那麼,建築的營造則以自然為最高標度。中國的庭園美學即在其中。以此來判斷、審美古往今來的建築,即是建築發展的未來,在隱約中對“國民”便有瞭普遍的意義。在這個意義上,葉氏的寫作初心乃是對《園冶》的學理性抽象與物證。
基於此,葉氏全書筆墨甚為簡括,整部《中國庭園記》結構開闊,脈絡舒朗,仿佛一部大書的綱要。與營造學社其他同仁的建築學背景不同,葉氏在現代學術理念的框架下,行文更多體現瞭文人的特點。書中例證,實際的庭園遺存之外,他多著眼的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其次,取證於繪畫作品,微細至畫上題跋;再次,方從筆記、小說中找尋資料,甚少從史料中爬梳。
如魏晉,多從阮籍、陶潛,六朝則是鮑照、謝靈運。唐之李白、王維、韋應物,韓愈、柳宗元。宋則蘇軾、歐陽修。典籍則為《古詩十九首》、《畫譜》、《武林舊事》。繪畫是韓幹、趙孟頫、倪雲林,等等。這些璀璨的名字本身就是各個時代園林的氣象。以他們創作的詩文與藝術作品,論述中國庭園的美學,如風入鬆林,予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亦使得文風流麗,意興盎然。
雖然全書論點的佐證主要來自古典,論述的形式卻並不拘泥,多采用圖錶展示。每一節具體的論證均是條理清晰,使人瞬間洞然。譬如對《紅樓夢》體現的庭園美學,一、二、三、四、五,便層現完備。對圓明園規模布局的分析,也是如此。“庭園的組織”一章,則是作者對上述庭園美學的物理分解。全書結構甚為嚴謹。
按梁啓超“二十四史乃帝王傢史”一說,疆域即是帝王的私人園林。但帝王依然要一日賞畢天下美,所以圓明園仍要匯集北方的工整與南方的清麗。帝王“庭園”依托山水謀得天下,王侯顯貴仰首帝王,微縮山水,以獲自然之微意。還好中國的庭園建築,宗廟、宮殿、世傢之外,民眾尚有居住之所。隻可惜經典如《園冶》,發心也不是麵嚮茅屋山野。
而第四種庭園,民眾的居所,乃是前三種各式庭園薰習下的結果。葉廣度的寫作初衷,在於庭園對“國民的意義”。而民眾的日常,無需模擬山水,因為其自身即在自然之內,所模擬的隻是宮殿代言的權勢與世俗的富貴,以及各式宗廟建築賦予的寄心祈瑞之意。
現存的建築實例中,西湖為自然與庭園的結閤之人間佳構,山水、樓颱、殿宇,一一並存,“是全國公私庭園的設計,都以她為典型,做參考的資料;極中國風景之大觀”。所以,葉氏以西湖為現代法本,詳加論解,而非完全是權貴意誌的頤和園等昔日皇傢園林。民國之時,“人”之個體意識漸趨成為通識。《中國庭園記》以“概觀”中國庭園美學為學術之論,目的卻是希望“國民”“隨社會演進,由宮廷藝術,必然到國民藝術”。
遠宮廷,近自然。葉氏寸心微意,全在此處。而是書之後,葉廣度也再無相關著述,頗有隱者之風。作傢、學者颱靜農在《葉廣度詩集》序言中,說其“喪亂以來,憩影沙頭,問樊遲之稼,學東陵之瓜,似樂放逸,與世相忘”。正是題解葉氏“與世相忘”的“國民意識”。是書刊行八十多年後的今日,我們想觀賞一下好的庭園,仍然需到那些古代的遺存,委實令人感慨。而其以庭園美學,指引個體國民的發心,則令後世學者愧然側目。
以庭園之美,歸納人心,所有的放置又閤乎自然。中國的庭園,凡那些被我們樂道者,均是“易”的思想、“禮”的規範,與“詩”的采集,三種思想結閤得最為微妙者。易是天地自然之道,禮是尊人倫之規範,詩乃心誌,交通於易、禮。葉氏引清詩人陳維崧《虞美人》詩句,“好花須映好樓颱。”“花”即自然,“樓颱”乃自然與禮交匯的結果,“須映”二字則是對“人”的要求。自然與禮之間,人需要有“詩”的精神。“詩者,誌之所之也”。
棲心可得自然,中國的庭園美學如是。
周公度
二〇一五年五月三十一日於西安
這本《小書館:中國庭園記》的作者,著實是個心思細膩的觀察傢。他筆下的文字,仿佛帶著微風拂過古老庭院的清香,讓人身臨其境。我讀著,仿佛能聽到那假山石上潺潺的流水聲,看到那斑駁的青苔在石階上安靜地蔓延。作者沒有陷入對建築史料的枯燥羅列,而是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瞭中國庭園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創造齣無限的意境。他談到瞭“麯徑通幽”的哲學,那種不直接展示,而是引導你一步步深入的布局之道,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那種在移步換景中體驗四季更迭的微妙,被他捕捉得淋灕盡緻。尤其是一些關於“藉景”的描寫,更是精彩絕倫,如何將遠處的山巒、近處的花木巧妙地納入庭院的視野,構成一幅流動的畫捲,讀來令人心神俱醉,對傳統園林的審美觀有瞭全新的理解和共鳴。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拿捏得非常到位,讓人感覺像是在一次精心策劃的漫遊。我注意到作者似乎很注重“人”在庭園中的體驗。他不僅僅關注那些硬朗的結構,更著墨於人們如何在這些空間裏生活、沉思、社交。這種關注點,使得冰冷的石頭和木頭仿佛有瞭溫度和故事。我尤其喜歡其中穿插的一些曆史軼事,它們像散落在庭園中的小品,點綴其間,使得宏大的敘事不至於顯得空泛。例如,某位文人在特定季節如何布置他的書房窗外景色,這些細節的描摹,讓讀者更貼近那個時代的生活氣息。全書的行文,流暢自然,沒有生硬的術語堆砌,即使是園林專業術語,也總能通過形象的比喻或生動的場景解釋清楚,可見作者在溝通上的功力深厚。
評分讀完這本《小書館:中國庭園記》,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立刻去探訪那些古老的園林,親身體驗書中所描繪的意境。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成功地將一種高度抽象的東方美學概念,轉化成瞭可感、可觸的具象描述。作者對“意境”的闡釋,非常到位——那不是單純的視覺享受,而是一種與自然對話的精神交流。他沒有使用太多復雜的哲學論證,而是通過對具體元素的精妙組閤來體現“道法自然”的理念。我驚喜地發現,原來中國庭園的設計中,蘊含著如此深厚的哲學思考,它關乎天人閤一,關乎人與環境的關係重塑。這本書就像一扇窗,帶領我看到瞭傳統文化中那份內斂而深沉的審美趣味。
評分說實話,我對園林藝術原本隻有淺嘗輒止的瞭解,這本書的齣現,徹底刷新瞭我的認知框架。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著作,反而像一位耐心又博學的長者,拉著你的手,緩緩走進一個充滿東方韻味的世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不同地域園林風格時的那種精準把握。比如江南園林的婉約秀美與北方皇傢園林的恢宏大氣之間,他總能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用截然不同的筆觸去勾勒它們各自的靈魂。那些關於亭颱樓閣的選址、水體的布局,乃至一棵樹的姿態,都被賦予瞭文化和情感的重量。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閉上眼睛,迴味他描述的畫麵感,那種對空間、光影和時間的細膩捕捉,讓人感到一種強烈的治愈。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傳遞,更在於提供瞭一種觀照內心、尋求寜靜的視角。
評分坦白說,在浩瀚的園林書籍中,我通常會挑剔其文字的趣味性。但這本書,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展現齣瞭令人驚喜的文學魅力。作者的文字功底紮實,遣詞造句考究,但絕不矯揉造作。他似乎有一種天賦,能用最簡潔的文字,勾勒齣最復雜的空間層次感。那些關於植物配置和光影變化的描述,簡直可以拿來當散文欣賞。更讓我感到親切的是,作者在某些篇章流露齣的那種對逝去時光的緬懷和對傳統技藝的敬畏,讓人感受到一種真誠的情感投入。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單嚮的知識吸收,而更像是一場與作者共同完成的、充滿發現的探索之旅。閤上書本時,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對“美”的理解也被提升到瞭一個新的維度。
評分郭芙蓉:足夠瞭,一刀剁脖子,一刀開膛。
評分書沒的說,京東存在打摺前提高價格,再打摺的情況。因為一直在關注這些書,所以知道價格變動。在做活動前,中華書局的這套書一般是8摺左右,活動期間上調到9.8摺,然後滿200減100,雖然最後價格下來大概在5-6摺左右,也能接受,但是希望京東盡量不要玩這些小花樣。
評分不錯,可以學作詩瞭??
評分書籍不錯,需要好好的讀一下的
評分書挺小的,內容很豐富。前半本很通俗,後半本有點艱澀,生僻字有點多。不過很有用,有好多筆畫的知識。
評分非常有趣的書,對古詩的朗讀很有幫助。
評分瞿蛻園一代大傢,講文言娓娓道來,並不故作高深
評分書棒棒噠!快遞最給力!一天就到!!!!!!!
評分雙十一清瞭一下購物車,還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