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服装材料学.应用篇(第2版)是服装材料学·应用篇经典修订,属“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系列。
内容简介
《服装材料学.应用篇(第2版)》为再版书,第2版的服装材料学仍然分基础篇和应用篇两篇,其特点是在介绍服装材料的类别、性能、风格及其构造方式和后整理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材料知识与服装造型风格、成衣生产工艺、市场和品质管理等应用知识相结合。《服装材料学.应用篇(第2版)》在同类教材中尚属首次,是一本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工艺和艺术与市场相结合的服装材料教材。它能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服装材料,掌握服装材料再设计的能力。本书采用文字、表格、插图、光盘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力求简洁、明了和形象教学,各章章末附有专业术语、学习重点和思考题,启发和帮助读者学习和思考问题。
《服装材料学.应用篇(第2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作为服装业设计、技术、管理及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衣料市场00
第一节纺织业区域分布及流通体系00
一、纺织业区域分布情况00
二、纺织品流通体系00
第二节纺织品信息收集00
一、纺织品流行信息00
二、纺织品市场信息00
三、纺织品信息收集渠道和方法00
第三节衣料采购00
一、衣料采购一般要求00
二、衣料供应商选择0
三、衣料价格和交货期核定0
四、衣料采购合同签订0
第二章衣料品质管理0
第一节纺织品标准0
第二节衣料品质检验及等级评定0
一、衣料品质检验规则0
二、衣料品质检验项目及方法0
三、衣料等级评定方法0
第三节服装生产线中衣料品质管理0
一、衣料进厂检验与保管0
二、生产过程中衣料检验0
三、服装成品对衣料品质要求0
第四节衣料品质标识0
一、衣料材料组成标识0
二、衣料品质及特性标识0
三、衣料使用说明标识0
第三章衣料与服装0
第一节衣料与服装单品0
一、衣料与大衣0
二、衣料与外套0
三、衣料与套装0
四、衣料与裤装0
五、衣料与裙装0
六、衣料与连衣裙0
七、衣料与衬衫0
第二节衣料与服装生活0
一、衣料与性别0
二、衣料与年龄 0
三、衣料与生活季节0
四、衣料与穿着场合0
第三节衣料再造与服装0
一、衣料再造的类型方式0
二、衣料再造的工艺手法0
第四章衣料与成衣技术0
第一节衣料缝制前准备0
一、伸缩率测试0
二、色牢度测试0
三、耐热度测试0
第二节衣料与服装样板造型0
一、面料缩率与服装样板0
二、面料厚度及松紧度与服装样板0
三、面料悬垂性与服装样板0
四、面料伸缩性(弹性回复率)与服装样板0
第三节衣料与服装裁剪工艺0
一、衣料与排料0
二、衣料与铺料0
三、衣料与裁剪0
第四节衣料与服装缝制工艺0
一、衣料与缝线、缝针0
二、衣料与缝口处理0
三、衣料与缝边0
四、衣料与底摆0
五、衣料与省道0
第五节衣料与熨烫工艺0
一、熨烫对衣料的作用0
二、熨烫主要形式和方法0
三、衣料性能与熨烫工艺条件0
第六节典型衣料与服装加工技术0
一、薄透衣料与服装加工技术0
二、丝绒衣料与服装加工技术0
三、蕾丝衣料与服装加工技术
四、条格衣料与服装加工技术
五、皮革与服装加工技术
六、裘皮与服装加工技术
第五章衣物保管
第一节衣物污染
一、污垢种类及性质
二、衣物与沾污
第二节衣物洗涤
一、衣物湿法洗涤
二、衣物干法洗涤
第三节衣物整理
一、衣物漂白整理
二、衣物增白整理
三、衣物除污迹整理
四、衣物硬挺整理
五、衣物柔软整理
六、衣物防水整理
第四节衣物储藏
一、衣物一般储藏注意事项
二、不同材质衣物储藏要点
三、衣物防虫、防霉、防泛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棉织物编号标识
附录二毛织物编号标识
附录三驼绒织物编号标识
附录四长毛绒织物编号标识
附录五外销丝织物编号标识
附录六内销丝织物编号标识
附录七针织人造毛皮编号标识
附录八亚麻织物编号标识
附录九化纤织物编号标识
附录十衬布编号标识
附录十一绒线编号标识
附录十二毛型复合絮片编号标识
附录十三棉类织物品质检验项目
附录十四毛织物品质检验项目
附录十五麻织物品质检验项目
附录十六针织物品质检验项目
附录十七常用辅料品质检验项目
附录十八常用线材品质检验项目
附录十九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标准
附录二十纺织品尺寸变化测试标准
附录二十一纺织品起球测试标准
附录二十二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标准
附录二十三织物撕破性能测试标准
附录二十四纺织品其他性能测试标准
附录二十五纺织品和服装水洗图形符号
附录二十六纺织品和服装氯漂图形符号
附录二十七纺织品和服装熨烫图形符号
附录二十八纺织品和服装干洗图形符号
附录二十九纺织品和服装水洗后干燥图形符号
附录三十日本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标识
附录三十一美国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标识
附录三十二西欧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标识
精彩书摘
第一章衣料市场
衣料是服装的材料,服装工作者只有对衣料的认知、选购和使用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完成服装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因此,除了通过理论学习了解衣料的类别、风格、性能和使用等知识之外,还需通过市场认知和选购衣料。基于服装材料的主体是纺织衣料,而纺织衣料的生产和采购依托于纺织业和纺织品市场。因此,本章着重介绍纺织业区域分布及其流通体系、纺织品信息收集以及衣料采购等基本知识。
第一节纺织业区域分布及流通体系
我国是纺织大国,拥有比较完善的纺织品流通体系。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纺织产品特色,因此,了解我国纺织业区域分布及流通体系是科学、合理地选购衣料的前提。
一、纺织业区域分布情况
纺织品生产基地是应地理、文化、风俗及人力物力资源、经济发展等条件而形成的。如意大利科摩湖畔的印花染色;法国里昂的传统高级丝绸;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粗纺毛织物;意大利的彼埃拉精纺毛织物等,都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高级衣料生产基地。此外,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纺织加工业的东移,东南亚地区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纺织生产区域,亚洲各国纺织业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产业规模和格局。如日本和韩国的化纤业、我国的棉麻及丝绸业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针织业等,在世界纺织业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从纤维原料(包括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纺纱、织布、染整到服装,形成了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成为全球纺织服装的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上海则是全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主体。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开始涌现出上百处以县、镇区域为依托,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纺织经济占主导的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其中,95%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等省,如著名的化纤产业集群区——浙江绍兴,毛纺产业集群区——江苏江阴,化纤布产业集群区——江苏盛泽等。目前,东部五省一市的纺织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资产占70%以上,利润近90%,企业数占70%以上,从业人员占70%,出口交货值占80%以上。
二、纺织品流通体系
与纺织生产链相呼应的是各链节产品:纤维原料、纱线、织物进入市场后,形成了纺织品流通体系。目前,国内纺织品的流通体系总体上由实体和流通渠道两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纺织品流通体系
(一)纺织品流通体系中的实体
我国纺织品流通体系中的实体包括纺织品生产商、纺织品批发商、纺织品市场和纺织品购买商等。
1�狈闹�品生产商
纺织品生产商包括各种类型的纺织商品生产企业,如纤维生产厂、纺纱厂 、织造厂和染整厂等。由于原料、设备、工艺及管理的特殊性,往往还可细分为不同的生产企业,如化纤厂、缫丝厂、棉纺厂、毛纺厂、麻纺厂、棉织厂、毛织厂、丝织厂、针织厂、非织造布厂和印染厂等,只有一些大型纺织企业兼纤维原材料、纺纱甚至织造、染整为一体,如棉纺织厂、毛纺织厂、染整厂或纺织染厂等。
需指出的是,目前,大多生产商不仅从事生产,同时拥有专门的销售部门。
2�狈闹�品批发商
纺织品批发商是指销售纺织品的专门公司,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主要经营功能是在生产商与购买商之间架设桥梁,并在资金、物品流通、商品企划、营销及信息传递、商品质量管理、货期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其特点是在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趋势下,比一般生产商提供更多的品种和允许更小批发量的服务。另外,还包括以纺织品设计与开发为依托的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按季推出该公司特有的产品系列,并以委托加工形式进行定点生产和销售。
3�狈闹�品市场
纺织品市场由众多的生产商销售点和各种大小规模不一的纺织品贸易商组成,除了具有交易功能之外,还提供金融、货运、商务信息、品牌推广和质检等多种服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纺织品市场得以迅速发展。
4�狈闹�品购买商
纺织品购买商主要包括专业服装公司和成衣加工企业。
在我国专业服装公司大多是指集商品企划、设计、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服装公司。少部分则与国外大多专业服装公司相似,是以企划、设计及营销功能为主,采取委托加工的形式,不含缝制加工生产。成衣加工企业主要是指缝制加工工厂,通常有三种类型: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独立型企业,专业销售企业的联营工厂和单纯承接加工业务的加工型企业。
(二)纺织品流通渠道
商品的流通渠道是指将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的诸环节的总和,它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同样,我国纺织品流通渠道也随着社会的发展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三级批发(省级纺织公司统一收购纺织厂的产品县级纺织公司或百货批发公司零售店)的单一形式发展到如今的多渠道形式。
目前,国内纺织品流通渠道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狈闹�品生产商纺织品购买商
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较大规模的生产商与购买商之间的交易,很多情况下是一种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如毛纺织厂与西服生产厂家之间的供求关系。这种形式有利于购买商降低成本,缺点是生产商的产品门类不可能齐全。而且,即使与多家生产商结成稳定的供求关系,也不可能包括所有产品门类。所以,大型购买商除了选择一定数量的生产商作为稳定供货商之外,还必须有其他的供货渠道。
2�狈闹�品生产商纺织品批发商纺织品购买商
很多中小型购买商由于所需产品的批量不大、品种繁多,往往通过纺织品专业批发商进行采购,而大型购买商也有批量不是很大的品种需要通过纺织品专业批发商进行采购。这样既可以避免因拥有过多供应商带来的管理难度,同时又可省去不少商品质量管理、货期管理等工作。
3�狈闹�品生产商纺织品市场纺织品购买商
大多中小规模的生产商由于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往往通过市场上的批发销售商代销或自己在市场设置批发销售点兼零售点,这样不仅达到了在市场销售产品的目的,而且为日后直接与购买商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另外,对购买商而言,即使拥有稳定的供货商也不见得能顺利地从中购取包罗万象的品种,而纺织品专业市场则是除获得稳定供货商之外一个很好的补充,对于中小规模购买商而言更是如此。
服装企业采购纺织衣料的形式是由纺织品的流通渠道决定的,目前国内服装企业采购纺织衣料的主要渠道统计如图12所示。
图12目前国内服装企业采购纺织衣料的主要渠道统计
4�蓖�络流通
除传统的流通渠道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纺织品的网络销售也逐渐发展起来。目前主要有两种流通形式:一种是制造商通过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面料销售,目前几乎所有面料制造商都加入了这种销售形式。另一种是企业通过建立本企业电子商务销售平台进行面料销售,这种情况较少,仅限于少量规模很大的知名品牌面料企业。
(三)纺织品批发市场
近年来,我国兴起了大量的纺织专业化批发市场。这些专业化批发市场达到了拥有几十万个摊位、几千万平方米营业面积和几千亿元年销售额的规模,在我国纺织品流通环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外,这些专业化批发市场与各种纺织产业集群衔接紧密,除了与其他纺织品市场一样提供市场交易场所和金融、货运、商务信息、品牌推广和质检等多种服务之外,目前,不少专业化批发市场在开展传统业务的同时还依靠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它们已经成为我国纺织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行业物流成本,是我国纺织产业提升竞争力的一个方向。
纺织品批发市场大都是纺织专业化市场中的一级市场,属于产业集群区形成的产地型市场,大多分布于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纺织企业密集地区。
目前,我国纺织品批发市场分为
纺织品综合批发市场,
如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四川成都西南纺织市场、广东西樵轻纺市场等;
原材料专门市场,
如浙江绍兴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宁波华东棉纱市场、中国(浙江桐乡)濮院羊毛纱市场、江苏南京羊毛市场等;
棉布专门市场,
如中国(浙江湖州)织里棉布市场、辽宁西柳棉布市场等;
丝绸专门市场,
如浙江湖州丝绸市场、中国(嘉兴)茧丝绸交易市场等;
化纤布专门市场,
如江苏盛泽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等。
第二节纺织品信息收集
纺织品信息可分为纺织品流行信息和纺织品市场信息。前者指反映纺织品流行倾向和趋势的信息,包括服装用各类纺织衣料花色品种的流行动态和趋势等预测性信息;后者指纺织品市场产品供求行情和纺织品市场产品价格行情及走势分析等各种信息。
一、纺织品流行信息
国际知名专业机构和展会发布的纺织品流行趋势预测,对于引导业界了解产品开发动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经为欧美发达国家的纺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流行趋势预测与发布是市场的产物,严格地说应该是有序的市场流通相互推动的产物。流行趋势引导市场,反过来市场则印证和推动流行,两者的相互作用推动着市场的进步和发展。国际上有许多机构如国际羊毛局、美国棉花公司和杜邦公司等都会定期发布各自的流行趋势预测,通过这些预测引导市场,树立它们在行业中的权威地位,进而推广自己的纤维产品。就面料生产企业而言,了解上游(纤维、纱线)流行趋势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降低生产的盲目性、减少浪费和积压,同时通过面料流行趋势发布,使服装生产商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产品;对于服装生产者而言,了解流行趋势可以有目的地寻找符合大趋势的衣料,生产出符合流行趋势的服装引导消费;而消费者在选择服装时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那些与流行趋势相符的服装更容易被接受。于是,衣料、服装、消费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而流行趋势正是在此循环中产生并发挥作用,当然,在此过程中媒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服装消费的日益个性化和时尚化,如何适应流行时装少批量、短周期的业务流程,有效地控制库存、减少失误以确保企业效益,已成为众多服装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衣料作为反映产品的形象和品质内涵的重要因素, 其流行趋势的预测和研究以及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利用已成为确保服装企划成功的重要前提。
纺织品生产遵循纤维纱线衣料服装这一递进过程,每个环节的实施需要时间上的提前量。例如,服装生产商必须在应季前3~6个月向零售商展示自己的新款供其选择、修改和下单,以便有足够的时间组织生产;同样,衣料生产商要求纱线生产商提前3~6个月向自己提供样品进行选购。因此,针对变化的市场,国际流行趋势预测作为一个整体有如下规律:流行色公布机构提前18~21个月发布流行色信息,纤维和纱线供应商提前12~16个月发布纤维和纱线流行信息,衣料生产企业提前12个月发布衣料流行信息,成衣生产企业提前3~6个月发布服装流行趋势。
我国的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工作起步不久,近年来举办了各种有关纺织和服装的展会、博览会、发布会和时装节,但在流行趋势发布方面还相对较弱。各纺织企业还尚未充分利用流行趋势信息进行产品开发并借助趋势发布的手段宣传和推介自己的产品,从而引导和刺激市场。值得肯定的是,每年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期间的“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发布和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产品展示”活动已成为推动我国流行趋势预测和发布工作的重要一步。随着工作机制的健全和力量的加强,我国正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流行预测权威机构和流行时尚,改变一味跟随国外发展的现状。
(一)纺织品流行信息发布会和衣料展会
每年世界各地要举办许多有关纺织、服装信息的各种发布会、展览会和商品博览会,见表11,其主要目的是推出包括纱线、面料、服装等商品的色彩、图案、材质的流行风格。在展会现场专辟流行趋势发布或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和趋势引导,是国际纺织衣料展会的惯用方式,起到服务参展商和观众的作用。国际著名的纺织专业展会(如法国PV面料展;EXPOFIL纱线展;美国IFFE面料博览会;德国INTER·STOFF面料博览会等)所发布的流行趋势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产品发展方向。
表11国际主要著名纱线展和衣料展
展会名称#
地点#
时间(月)
EXPOFIL法国纱线展#巴黎#2、9
INTER·STOFF德国面料博览会#法兰克福#3、10
PREMIERE VISION 法国面料博览会#巴黎#3、10
IDEABIELLA 意大利比耶拉精品毛纺展#米兰#3、9
IDEACOMO 意大利科摩丝绸展#米兰#3、9
MODA IN 意大利流行时装面料展#米兰#3、9
PRATO XPO普拉多地区面料展#米兰#3、9
SHIRT AVENUE 棉织品及衬衫面料展#米兰#3、9
TEXTILMODA 西班牙国际流行面料展#马德里#3、9
TEXWORLD法国巴黎国际面料展#巴黎#3、10
IFFE 美国纽约国际面料展览会#纽约#3、10
INTERSTOFF ASIA中国香港国际纺织品博览会#香港#3、10
目前,国内主要衣料展会和成衣展会见表12。
表12国内主要衣料展会和成衣展会
展会名称#
地点#
时间(月)
中国国际纺织品面料、辅料博览会#北京/上海#3、10
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博览会 #北京/上海#3、10
PREMIERE VISION上海国际面料展#上海#4、10
PH Value&Pue; Shanghai时尚第一汇#上海#10
大连国际时装节#大连#10
上海国际时装节#上海#5
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北京#3、9
宁波国际时装节#宁波#10
广州国际服装面辅料展览会#广州#8
此外,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深圳等纺织业发达地区每年都举办国际性的衣料展览会。
……
前言/序言
第2版前言
材料是服装的根本,服装材料学是服装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随着我国服装工业和服装教育的迅速发展,对服装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服装专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材料学理论知识,而且要认知材料、了解材料市场和材料的品质管理,了解如何在服装艺术设计、服装生产及管理和服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材料。
本书分基础篇和应用篇两册,其特点是在介绍服装材料的类别、性能、风格及其构造方式和后整理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材料知识与服装造型风格、成衣生产工艺、市场和品质管理等应用知识相结合。其中,《服装材料学·应用篇》(第2版)在前一版基础上,更新了衣料市场信息,更替了部分衣料品质管理标准,修订了衣料再造、衣料与成衣技术的部分内容和知识点,同时替换了部分服装时尚图片。本书力求简洁、明了和形象教学,帮助读者了解材料、认识材料,掌握应用材料和材料再设计的能力。
本书由吴微微教授主编。第1版是在浙江省重点教材《服装材料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其中,应用篇中的第一章由史文训和吴微微执笔修订,第二章由吴微微、张扬和钟琳执笔修订,第三章由吴微微和罗中艳执笔修订,第四章由鲍卫君、吴微微和闫晶执笔修订,第五章由吴微微和王露芳执笔修订。应用篇所附网络教学资源由吴微微主编,张扬、胡锦霞、董洁参与制作。第三章图片由解新艳和罗中艳提供,第四章图片由闫晶、鲍卫君和解新艳提供,董洁参与了第四章部分插图的修改工作,严晶晶等研究生参与资料收集工作。第2版在第1版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其中应用篇的第一章由史文训修正,第三章第三节由罗中艳修改,第四章第五节由闫晶和陈良雨修正,第五章由王露芳修正。应用篇所附网络教学资源由吴微微主编,张扬和胡锦霞参与修改制作,解新艳提供了第三章中的部分图片。全书由吴微微和张扬统稿。
服装材料学:应用篇(第2版) 一、 导论:材料与服装设计的血脉相连 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承载着审美、功能、文化与情感的多重意义。而支撑起这一切的基石,便是服装材料。从远古时期的一片树叶、一簇兽皮,到如今琳琅满目、功能各异的现代纺织品,材料的演变史,几乎就是服装发展的缩影。 《服装材料学:应用篇(第2版)》旨在深入剖析服装材料的本质,揭示它们与服装设计、生产、穿着体验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本书并非孤立地罗列各种材料的性能参数,而是将材料置于服装应用的宏观视角下进行审视,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读者理解为何某种材料适用于特定的服装款式,又如何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和创新,来提升服装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本版修订中,我们更加注重服装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可持续性、功能性、智能化材料以及新兴技术等方面的进展。本书将引导您跨越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属性,进入服装设计、市场营销、消费者需求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让您深刻体会到“材料决定服装,设计升华材料”的深刻内涵。 二、 第一章:天然纤维的再审视与现代应用 本章将对作为服装材料“元老”的天然纤维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梳理。我们不仅会回顾棉、麻、毛、丝等经典天然纤维的基本特性,例如它们的纤维结构、物理化学性能(如强度、吸湿性、保暖性、光泽等)及其与人体接触的舒适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将着眼于它们在现代服装产业中的新角色和新机遇。 棉: 从传统纯棉织物到高支精梳棉、有机棉、莱赛尔(Lyocell)等再生纤维素纤维(虽然严格来说,莱赛尔是通过竹子或木材等再生植物纤维素制造,但常被归类于天然纤维的延伸),我们将探讨这些改良和升级如何赋予棉更优异的性能,如更强的抗皱性、更柔软的触感、更环保的生产过程。本章将分析不同处理工艺(如丝光、预缩)对棉织物外观和服用性能的影响,并探讨棉在运动服装、婴儿服装、家居服等细分市场的应用优势。 麻: 亚麻、苎麻等植物纤维以其独特的凉爽感、透气性和天然的垂坠感而著称。我们将深入研究麻纤维的微观结构如何造就这些特性,并探讨其在夏季服装、休闲服饰、以及与其它纤维混纺以改善服用性能的应用。此外,还将关注麻纤维在环保理念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其天然、可降解的优势如何重新被发掘。 毛: 羊毛、羊绒、兔毛等动物纤维以其卓越的保暖性、弹性、吸湿透气性以及天然的蓬松感受到青睐。本章将细致分析不同种类羊毛(如美利奴羊毛)的特性差异,以及它们在高端外套、针织衫、功能性内衣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我们将探讨羊毛的后整理技术(如防缩、抗起球)如何解决其固有的缺点,并分析羊毛在户外运动服装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其在潮湿环境下的保暖性能。 丝: 桑蚕丝、柞蚕丝等动物蛋白纤维以其独有的光泽、垂坠感、柔软触感以及优良的亲肤性,一直是高级时装的宠儿。本章将详细介绍丝绸的结构与光泽的关系,以及其在晚礼服、内衣、丝巾等产品中的极致应用。同时,也将关注丝绸在与其它纤维混纺中,如何提升整体服装的质感和服用性能。 三、 第二章:化学纤维的创新与功能拓展 化学纤维作为现代服装产业的重要支柱,其发展速度和应用范围令人瞩目。本章将系统介绍各类化学纤维,重点突出其在功能拓展和应用创新方面的突破。 合成纤维: 聚酯纤维(Polyester): 我们将深入剖析聚酯纤维的分子结构及其赋予的优异性能,如高强度、耐磨性、抗皱性、快干性等。本章将重点关注聚酯纤维在运动服装、户外服装、以及各种功能性面料(如防风、防水、透气面料)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与其它纤维的混纺策略,以优化服装的整体性能。同时,还将介绍再生聚酯纤维(rPET)的生产工艺和其在可持续时尚中的重要地位。 聚酰胺纤维(Nylon/PA): 以其高强度、高韧性、耐磨性和优良的弹性而闻名。本章将分析聚酰胺纤维在运动袜、泳装、户外装备(如背包、帐篷)、以及内衣中的广泛应用,并探讨其与氨纶(Spandex)的组合如何创造出具有出色弹性和塑形效果的面料。 聚丙烯腈纤维(Acrylic/PAN): 常被用作羊毛的替代品,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蓬松感、轻质、耐晒性强等特点。本章将探讨腈纶在毛衫、毛毯、以及户外服装中的应用,并关注其在改善羊毛服装的耐用性和易护理性方面的作用。 氨纶(Spandex/Elastane/PU): 极高的弹性和回复性使其成为提升服装舒适度和塑形效果的关键。本章将详细介绍氨纶的弹力来源,并分析其在运动服、泳装、牛仔服、内衣、以及紧身服饰中的应用。我们将探讨不同氨纶含量的织物在提供不同程度弹力方面的差异。 再生纤维素纤维(Cellulosic Regenerated Fibers): 粘胶纤维(Viscose/Rayon): 以其良好的吸湿性、柔软性、悬垂性和印染性能而著称。本章将探讨粘胶纤维在夏季服装、连衣裙、衬衫等领域的应用,并关注其与棉、麻等纤维的混纺,以提升服装的垂坠感和舒适度。 莫代尔(Modal): 作为粘胶纤维的升级产品,莫代尔具有更强的湿强性、更柔软的触感和更佳的悬垂性。本章将详细介绍莫代尔的特性,以及其在高端内衣、家居服、以及贴身衣物中的舒适性优势。 莱赛尔(Lyocell): 以其环保的生产工艺(闭环生产)、卓越的强度、吸湿透气性、以及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而备受关注。本章将深入分析莱赛尔纤维在运动服装、休闲服饰、以及可持续时尚产品中的应用潜力,并强调其“绿色”特性。 四、 第三章:服装功能性材料的革新与实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服装的功能性日益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本章将聚焦于各类功能性服装材料,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实际应用。 吸湿排汗材料: 讲解其传导水分的微观机理,如毛细作用、疏水/亲水层设计等,并分析在运动服装、户外服装、以及医疗护理服装中的应用。 防水透气材料: 剖析防水透气薄膜(如GORE-TEX)的工作原理,包括微孔结构、水蒸气扩散等,并探讨其在户外防护服、雨衣、登山服等产品中的应用。 保暖材料: 介绍不同保暖材料(如羽绒、人造纤维填充物、相变材料)的保暖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复合来提升保暖性能,并分析其在冬季服装、户外装备中的应用。 抗菌防臭材料: 探讨抗菌剂的类型和作用机理,以及如何将其添加到纤维或织物中,并分析其在运动服装、内衣、医疗服装等领域的应用。 抗紫外线材料: 介绍能够吸收或反射紫外线的材料,以及如何通过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特殊结构设计来提高织物的UPF值,并分析其在防晒服、户外用品中的应用。 智能材料与服装: 介绍能够响应外界刺激(如温度、湿度、光线、电信号)而改变自身性能的材料,如温感变色材料、导电纤维、传感纤维等,并探讨其在可穿戴设备、功能性服装、以及未来时尚设计中的潜在应用。 五、 第四章:可持续性材料与绿色服装生产 在全球环保意识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可持续性材料和绿色服装生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章将深入探讨这一重要领域。 可再生与回收材料: 回收聚酯纤维(rPET): 详细介绍回收塑料瓶等废弃物生产聚酯纤维的过程,分析其对环境的益处,以及在服装中的应用,例如运动服装、休闲服装。 回收聚酰胺纤维(Recycled PA): 介绍回收渔网、地毯等废弃物生产聚酰胺纤维的技术,分析其应用在泳装、户外服装等领域的潜力。 有机棉、再生棉: 探讨有机棉的种植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再生棉的回收利用技术和应用。 其他回收材料: 如回收羊毛、回收丝绸等,分析其在高端服装和环保时尚中的应用。 生物基材料: 介绍以植物、微生物等为原料生产的纤维,如聚乳酸(PLA)、竹纤维、大豆纤维等,分析其生物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 低环境影响生产工艺: 探讨节水、节能、减少化学品使用的染色、后整理等工艺,以及数字印花、无水染色等先进技术。 循环经济与服装设计: 介绍如何通过设计可拆卸、可回收的服装,以及采用易于回收的材料,来构建服装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认证体系与标签: 介绍如Oeko-Tex Standard 100、GOTS(全球有机纺织品标准)等认证体系,以及消费者如何通过这些标签选择更环保的产品。 六、 第五章:先进纺织品结构与复合材料的应用 超越传统织物的范畴,本章将聚焦于先进的纺织品结构设计和复合材料在服装中的应用,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和更创新的外观。 三维编织与立体裁剪: 介绍如何在服装生产中运用三维编织技术,实现无缝一体化成型,减少裁剪和缝纫,从而提高效率和减少浪费。同时,探讨立体裁剪技术如何通过材料的垂坠和塑形来创造独特的服装轮廓。 针织与梭织的结合: 分析不同针织(如平针、罗纹、提花)和梭织(如平纹、斜纹、缎纹)结构的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服装部位的应用,例如针织用于舒适性和弹性,梭织用于挺括和耐用性。 材料层叠与复合: 介绍如何通过层叠不同功能的材料(如防水透气膜、保暖层、内衬)来创造具有多种性能的复合面料,以及这些复合材料在户外服装、功能性工作服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与材料改性: 探讨纳米材料(如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如何赋予织物抗菌、防紫外线、自清洁等特殊功能,并分析其在高性能服装中的应用。 激光切割、3D打印等新技术: 介绍这些新兴技术在服装材料加工中的应用,例如通过激光切割图案、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服装部件等,为服装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 七、 第六章:材料选择与服装设计决策 本章将把前几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决策相结合,引导读者如何根据服装的用途、风格、目标消费者以及市场需求,做出最优的材料选择。 设计流程中的材料评估: 从概念构思到最终产品,材料选择在每个阶段扮演的角色。 根据服装类型进行材料选择: 时装与高级定制: 关注垂坠感、光泽、触感、特殊效果等。 运动服装: 强调吸湿排汗、透气、弹性、耐磨性、轻质等。 休闲服饰: 注重舒适度、耐用性、易护理性、以及风格匹配度。 功能性工作服: 强调防护性、耐磨性、耐化学腐蚀性、阻燃性等。 童装与婴幼儿服装: 关注柔软度、亲肤性、安全性(无刺激性)、易清洗性等。 消费者需求与心理: 分析消费者对材料的感知、偏好以及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 成本、供应链与可持续性考量: 在材料选择中平衡经济效益、生产可行性和环境影响。 面料开发与创新: 如何通过对面料的二次开发、混纺、印染、后整理等工艺,创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面料。 八、 结语:材料驱动的服装未来 《服装材料学:应用篇(第2版)》希望通过详实的理论阐述和丰富的应用案例,为您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服装材料知识体系。材料是服装的灵魂,是设计的载体,更是创新的源泉。深入理解服装材料,将使您在服装设计、生产、研发、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都能拥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更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更广阔的创新视野,共同塑造服装业更加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