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演义:天下布武

日本战国演义:天下布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樱雪丸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小说
  • 战国
  • 日本历史
  • 历史演义
  • 架空历史
  • 武士
  • 战争
  • 权谋
  • 策略
  • 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71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771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日本史入门必备书籍

  ★ 恢弘的战争场面,让你自拔不能

  ★ 比大河剧还精彩,日本知名英雄悉数登场

  ★ 解密日本国民性的成因,揭露中日朝的恩怨情仇

  “日本战国时代”是日本*为重要的一段历史,它对日本人的风土民俗、国民特性,以至后世的明治维新、侵华战争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是武田信玄将中国“战国时代”中的“战国”二字借用过去,说出“天下战国之上”之后,当时的日本人才有了我们生活在“战国”的自知和觉悟。群雄割据,战事连绵,天皇流离失所,武士、商人、乡绅甚至马夫都有了随时成为“天下人”的可能。这里是强者的天堂,也是弱者的地狱,这是一段没有专门正史记载,却无疑是日本*有趣的时代。

  本书以德川家康为主线,从1467年的“应仁之乱”写到1615年的丰臣氏灭亡,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地进一步了解日本——这个让我们爱恨交加的邻居。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下克上的时代,武士可以大鱼大肉,天皇过年都吃不上年糕。这个年代有仗义的屠狗辈,也有阴险狡诈的读书人。有狡诈的武士,有忠义的商人。

  战国时代,烽烟初起,“大魔王”织田信长此时还被人称作“尾张呆子”德川家康还是“三河野种”的人质,丰臣秀吉更是只会溜须拍马的马夫。三人命运的交汇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明智光秀为何造反,日本*一剑客宫本武藏竟然是英雄还是卑鄙小人?这一切答案尽在《日本战国演义:天下布武》!

  奸佞横行,武士们赌上自己的性命与荣誉,捍卫这血与刀的天下

作者简介

  樱雪丸,本名李镝,80后人,出生于上海。日本留学数载,现任职于某日企。很早之前就开始接触日本文化的他,精通日本战国之后的中世、近代历史,对一些历史事件有着独特的见解,并一直致力于日本历史的研究。在日本国内深感日本人研究中国历史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书研究之深入令中国人汗颜;而在中国国内,关于日本史的读物却少得可怜,大部分人对日本史的了解几乎一片空白!鉴于此,出于一种民族责任感,于是专注于写作给中国人看的日本历史以及日本当代文化普及读物。

目录

第 一 章 竹千代降临 / 001

第 二 章 人质生涯 / 007

第 三 章 尾张的大傻瓜 / 017

第 四 章 本是同根生 / 027

第 五 章 无法避免的决战 / 033

第 六 章 奇袭桶狭间 / 041

第 七 章 新的起点 / 047

第 八 章 德川家康,登场! / 055

第 九 章 天下布武 / 067

第 十 章 义弟的背叛 / 075

第十一章 金崎断后 / 081

第十二章 信长包围网 / 087

第十三章 姊川会战 / 093

第十四章 火烧比叡山 / 099

第十五章 老虎下山 / 109

第十六章 惨败三方原 / 117

第十七章 虎死网破 / 125

战国演义本日

第十八章 新式武器 / 135

第十九章 三河武士 / 143

第二十章 长筱决战 / 149

第二十一章 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 157

第二十二章 心照不宣的冤案 / 165

第二十三章 武田家的覆灭 / 177

第二十四章 潜伏的杀机 / 187

第二十五章 一条臭鱼 / 195

第二十六章 敌在本能寺! / 203

第二十七章 神君越伊贺 / 217

第二十八章 中国大回返 / 229

第二十九章 天王山之战 / 239

第三十章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块地 / 249

第三十一章 清州会议 / 261

第三十二章 贱岳会战 / 271

第三十三章 敌人与朋友 / 281

第三十四章 猴狸合战 / 291

目 录

第三十五章 以和为贵 / 311

第三十六章 与其拼死打天下,不如找个好爸爸 / 319

第三十七章 萨摩岛津 / 325

第三十八章 家康臣服 / 333

第三十九章 还差一步 / 341

第四十章 最后一战 / 351

第四十一章 远征朝鲜 / 363

第四十二章 二世祖立志传 / 371

第四十三章 大明出兵 / 379

第四十四章 李舜臣的闷棍 / 385

第四十五章 平壤攻略战 / 393

第四十六章 碧蹄馆之战 / 399

第四十七章 忽悠,是不分国界的 / 407

第四十八章 杀生关白 / 413

第四十九章 连环骗 / 423

第五十章 名将登场 / 429

第五十一章 蔚山城死守记 / 435

目 录

第五十二章 太阁已死,速归 / 441

第五十三章 天生猛人 / 445

第五十四章 决战泗川 / 451

第五十五章 鬼石曼子 / 461

第五十六章 萨摩武士 / 469

第五十七章 绝对不能被折断的东西 / 475

精彩书摘

  生逢乱世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天文十一年(1542年)十二月(此处为和历,阳历1543年1月,下同)说起。在三河国(爱知县东)的冈崎城,一个叫作於大的女子产下了一个男孩。

  这个男孩嘛,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了,就是江户幕府的开幕人,我们的主人公德川家康。

  通常这种人物出生,上天就会有一些了不得的反应,比如说刮大风、下大雨、冒红光之类的。这些事情不但在中国流行,在一衣带水的日本,也是比较有市场的,比如在丰臣秀吉出生的时候,据说他母亲看到阳光普照,以至于觉得好久都不需要点蜡烛了。

  家康出生的时候,很太平,老天爷该干啥还是在干啥,并没有任何要奉送特别礼物的意思。

  但是他家,却很不太平。

  当然,不只是他家,当时整个日本,都很不太平。

  此时的日本,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的第七十六个年头了。在之前的七十六年里,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无秩序、无等级、无法律的三无国度。不过上天似乎觉得还不够乱,在这年,又给战乱软件做了一次升级,还在一个叫作种子岛的文件夹内增加了一个插件,叫作铁炮。

  插件虽然还没有产生什么效果,但是升级之后,战乱的增加、社会的混乱却是立竿见影。之前还只是三无,现在却连基本的道德和亲情都荡然无存了,成了彻头彻尾的黑暗时代:早上结盟,或许第二天就会反悔;早上还是你的部将,你刚吃了

  第一章竹千代降临

  003

  午饭就会看到他提刀上来,一脚踢翻你的餐桌,将饭菜汤扣在你头上,然后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并且告诉你,从此以后这里的老大是他了;大年初一娶了你的妹妹,元宵节的花灯还没看便兵临你家,要和你关系再紧密一点——将你的人头供在他家;至于父子相残、兄弟互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人人都怀有大志,那就是:做了自己的上司,然后自己做上司。这就不光是黑社会了,而是整个社会的黑暗。在这漆黑漆黑的黑社会里,全日本被分割成几十个小国。以国为单位,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大名”。大名带着手下为了土地和权力,不惜用尽一切手段,尔虞我诈、你来我往地互相开战,打胜的占了对方的地盘,打输的要么投降要么死,不想投降也不想死却又在日本混不下去的,可以走第三条路——漂洋过海接着打,去做倭寇——打出日本,走向亚洲。

  不过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虽然也以下克上,也使奸耍诈,但是他们却胸怀着一个梦想,那就是用尽一切手段统一天下,让这个国家恢复太平。

  还有一群人,他们虽然贵为一国的大名,却活得异常艰辛,因为周围的其他大名都要比他的领国强大数倍。指不定哪天就看到烟尘滚滚快马袭来,平地一声惊雷——国破家灭了!

  被老虎干掉的武松

  家康当时所在的松平家,就属于后者。

  不过,他们家先前也曾阔绰过。他爷爷叫松平清康,据说是个猛人,年仅十三岁便统一了三河国(爱知县东部)。当时有个传闻说,如果清康能够活到三十岁,那他就一定能称霸天下。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清康并没活到三十岁。

  天文四年(1535年),二十四岁的清康在进攻尾张国守山的时候,被家臣阿部弥七郎误杀。

  请注意“误杀”这个词,这是比较有讲究的。

  它有两种意思:第一种,就是在失误的情况下被杀。比如说弥七郎同志正在练习拔刀术,没想到刚拔出的那一瞬间,刀身和刀柄来了个分体。根据牛顿定理,刀身随惯性带着力量直接插入了清康的脑门中。

  还有一种,是指在被误导的情况下,弥七郎杀死了自己的主公。

  战国演义本日004

  至于误导的内容是什么,实在不好说,因为花样比较繁多,流传最广的是这个:因为有传言说弥七郎的父亲要谋反,弥七郎为了给父亲辩白而来到了清康的大本营,不想辩白没辩成倒把清康给捅了,还是从背后捅的。这个说法怎么看怎么都站不住脚,所以日本史学界也采取了一个比较圆滑的办法。不管他们在自己的书中说的那个理由是什么,后面都要跟上这么一段:“森山崩(指清康被杀)的谜点很多。”

  虽然此次误杀的真实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误导弥七郎的那个背后主使大家倒是观点一致,那就是当时尾张国(爱知县西)的大名——织田信秀。织田信秀嘛,就是织田信长他亲爹,简单说来,是当时尾张的老大,人称“尾张之虎”。不过他虽然号称“虎”,却也不见得有多么厉害:日本人比较喜欢把他们认为的猛人叫什么什么之虎,而得到这个称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甲斐之虎、尾张之虎、上野之虎(黄斑),甚至还有东美浓之虎。但根据我的不全面统计,在整个日本历史上,有外号的这些人里面,被称作“虎”的人数还只能屈居第二,排行第一的是“鬼”,排行第三的是“军神”。

  清康没什么称号,如果有的话,我想应该叫“三河武松”。因为在他出阵尾张后,织田家基本上被打得头都抬不起来。因此尾张的这只“虎”才被逼想出了阴招,干掉了“武松”清康。

  顺便一说,干掉清康的那把刀,叫作村正。在看动漫、玩游戏的时候看到的什么“妖刀村正”,说的就是那玩意儿。

  武松一死,老虎立刻活泛了过来。

  要我老虎被武松打死?没门!

  天文五年(1536年),趁着混乱织田信秀对三河进行了突袭,夺城多座,并用计谋数次策反三河重臣土豪,包括美浓的户田氏、宝饭郡的牧野氏,松平家的势力从此一落千丈。

  ……

前言/序言

  正经说来,我第一次接触日本历史是在学龄前,看《哆啦A梦》(那年代叫《机器猫》)的时候,大雄(那时候叫康夫)他爹冒出来一句:“山中鹿之介向月亮祈求七苦八难,以磨炼自己的人生。”

  这是我人生中所知道的第一个真正在这个地球上存在过的日本历史人物,比东条英机更早。

  再后来,闲着没事儿去学了日语,玩了些以光荣公司为主所制作的历史策略游戏;之后,又去啃了一些司马辽太郎之类的历史小说。

  再再后来,去日本遛了个弯儿。

  在东京的书店里闲逛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即便是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也是一堆堆的,暂且不论质量,至少在数量上,并没有呈现出一种被本国历史书过多压倒的趋势。

  原来,他们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对我们的了解啊。

  这是好久之后的感想,当时只念叨着赶快买到当期的《少年JUMP》(著名热血漫画杂志,内有《火影忍者》《海贼王》等漫画的长期连载),然后回家一边吃蛋糕一边看而已。

  一直到数年后的今天,我才开始有了一个这样的打算,那就是自己动手写

  战国演义本日002

  一部关于日本历史的作品。

  说正经的,日本历史在中国的地位或者说处境,是相当尴尬的。对于国人来说,最难忍受的并非背叛,而是被以下克上。这里的上下,尤指父子关系、师生关系等最为紧密的上下关系。

  估计也是老天开眼,给中国弄来日本这么一号邻居。

  长期的历史纠结以及现实矛盾,终于造就出了日本历史甚至是关于对日本了解的作品在国内的处境。

  我并不指望能够由自己来打破这个尴尬或者天上“哐当”一个落雷将这个现状给破了,但至少能够做点什么。

  至少得让人知道,日本历史中的人并非各个儿都是龟田小队长。

  即便是龟田小队长,那也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才会出现的人。如果小队长生在今天的东京,那多半也会挤着电车上下班,然后在书店的人群中穿梭着去买《少年JUMP》。

  这部作品所选择的历史年代,是从战国中期一直到江户时代的终结这三百年。之所以这么选,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三百年对日本的意义尤为重要。简单说来,这是一个起了承上启下作用的三百年。

  整个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从来都没有经历过像战国那么混乱的年代,也从来都没有经历过像江户幕府那么稳定的年代。

  因为混乱,所以造就了一批开创稳定盛世的英才;也因为多年的稳定,才奠定了日本日后腾飞的基础。

  作为作者,我能做到的,只有尽量努力地还原历史真相以及历史人物。事实上,剥开历史的外衣,我们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大人物,其实跟我们一样,同样天热了想开空调、天冷了要暖气(如果有的话),高高在上的,只是他们所站的位置,而不是人本身。据说丰臣秀吉在当上关白(当时日本最高位官员)的第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他的原主君织田信长,在梦境里,信长对秀吉只说了一句话:“猴子,把草鞋给我拿来!”


好的,为您提供一本名为《铁血与诗篇:中世纪欧洲的骑士与王国》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且不提及《日本战国演义:天下布武》的任何信息。 --- 铁血与诗篇:中世纪欧洲的骑士与王国 导言:在黑暗与光明之间 中世纪,一个常被误解为“黑暗时代”的漫长历史阶段,实际上是欧洲文明形态奠定、文化与制度深度演进的关键时期。它并非一片混沌,而是在罗马帝国衰亡的废墟之上,日耳曼蛮族、基督教信仰与古老传统激烈碰撞、最终融合所诞生的、充满活力与内在张力的时代。本书旨在深入剖析公元5世纪至15世纪这千年间,欧洲大陆上政治结构、社会生活、军事技术、精神信仰以及艺术文化的核心脉络,描绘出一幅由城堡、教堂、骑士与农奴共同构筑的宏伟图景。 第一部:秩序的重建与封建的基石(约500年 – 11世纪) 第一章:蛮族之潮与新王国的诞生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终结并非历史的断裂,而是漫长转型的开始。日耳曼部落——哥特人、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带来了新的权力结构和军事传统。本章详细考察墨洛温王朝的崛起,尤其是克洛维一世的皈依如何将法兰克王国与罗马教会紧密联系起来,为后来的加洛林复兴奠定了基础。同时,东方的拜占庭帝国如何继承罗马的衣钵,成为地中海世界的光芒。 第二章:查理曼的梦想与帝国的碎片化 加洛林王朝的鼎盛时期,查理曼大帝试图恢复西欧的统一与“罗马”荣光。我们考察其加冕礼的政治意义,以及他对教育、文化(加洛林文艺复兴)的推动。然而,帝国在其孙辈手中分裂,凡尔登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现代法国、德意志和洛林地区的雏形出现。 第三章:第二次“入侵”与封建制度的凝固 9世纪至10世纪,维京人(诺斯人)、马扎尔人和撒拉逊人的持续侵袭,使得中央权力进一步弱化。为了自保,地方领主开始建立私人武装和防御体系,这直接催生了西欧特有的封建制度。本章重点解析“采邑”(Fief)、效忠宣誓、以及主君与附庸之间的复杂契约关系,探讨封建制度如何成为中世纪社会稳定的主要框架。 第四章:庄园经济与农奴的日常生活 骑士的盔甲背后是庄园的土地。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庄园制度,在此展开论述。农奴的法律地位、劳役的性质、领主的司法权,以及一年四季的农业生产周期,构成了一幅详细的乡村生活画卷。我们也会探讨教会对农村生活的精神渗透,以及其在教育和慈善方面的独特作用。 第二部:信仰的鼎盛与权力的角逐(约11世纪 – 13世纪) 第五章:教会的革新与教皇权力的巅峰 格里高利改革标志着教会摆脱世俗王权的控制,走向自主。《查册之争》(Investiture Controversy)的焦点在于谁有权任命主教,这是教皇权与世俗君权之间首次大规模的正面冲突。本章分析了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恩怨,以及“卡诺莎之辱”对欧洲政治哲学的深远影响。 第六章:骑士的浪漫与军事伦理的形成 骑士不再仅仅是武装农民,他们逐渐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身份认同和行为规范。十字架、长枪与马匹构成了骑士的标志。本章细致考察骑士的训练、比武大会(Tournament)的社会功能,以及“骑士精神”(Chivalry)的形成,包括对上帝、贵妇和弱者的责任,探讨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第七章:圣地的召唤:十字军东征的动机与后果 从乌尔班二世在克莱蒙特的演讲开始,十字军东征不仅是宗教狂热,更是欧洲内部压力释放、商业扩张和政治野心的混合体。本书不避讳地分析了历次东征的军事策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以及这些远征对欧洲内部经济结构、贵族阶层和贸易路线(如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崛起)造成的长期冲击。 第八章:城市复苏与市民阶层的崛起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东线贸易的打开,沉寂已久的欧洲城市开始复苏。市民阶层(Bourgeoisie)的财富积累挑战了传统的“祈祷者-保卫者-劳动者”三元结构。行会(Guild)的组织形式、城市自治权的争取(如自由特许状),以及早期商业法律的萌芽,预示着新的社会力量正在积蓄能量。 第三部:转折与变革的序曲(约14世纪 – 15世纪) 第九章:瘟疫、战争与社会结构的剧变 14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灾难性转折点。黑死病的爆发导致欧洲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死亡,这彻底打乱了庄园的劳动力供需平衡,加速了农奴制的瓦解,提高了幸存农民的经济地位。随后,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不仅催生了民族认同,也促成了常备军和专业步兵(如英格兰长弓兵)的兴起,标志着传统骑士军事力量的相对衰落。 第十章:大学的兴起与经院哲学的巅峰 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等地的大学,经院哲学达到了顶峰。托马斯·阿奎那成功地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哲学与基督教神学进行了精妙的调和。本章考察了早期大学的运作模式、学术自由的界限,以及对科学思维的间接影响。 第十一章:哥特式建筑的辉煌与精神的投射 哥特式大教堂,如沙特尔和巴黎圣母院,是中世纪技术、艺术和信仰的最高体现。我们分析其飞扶壁、肋拱和花窗玻璃所带来的结构革命,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光线和象征意义,引导信徒的目光和心灵投向天堂。 结语:迈向文艺复兴的门槛 中世纪的结束并非突然的破裂,而是漫长的渗透。文艺复兴并非凭空出现,它建立在中世纪晚期商业积累、大学教育传统以及对古典文本(通过拜占庭和伊斯兰世界的保存与翻译)的重新发现之上。本书的结论将探讨中世纪晚期出现的各种矛盾,它们如何为近现代世界的降临铺平了道路。 ---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了宏观叙事与微观细节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深入考证了大量的原始文献和考古发现,力求还原一个立体、复杂、充满矛盾张力的中世纪欧洲。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密,避免了将中世纪简单地标签化为“蒙昧”,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充满创造力与深刻转型的历史阶段。书中配有详尽的地图、家族谱系图和重要事件时间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一点是,它有效地避免了“宿命论”的窠臼。尽管我们都知道最终的结局是德川的天下,但在阅读过程中,作者通过对局势变化、决策失误和关键人物生死的描写,始终保持着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紧张感。你会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是如何被无数次微小的、偶然的事件所塑造和扭转的。例如,某个将领在某个夜晚的选择,某次情报的传递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战略方向的偏移。这种对历史偶然性的强调,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悬念,即使是已经了解基本史实的人,也会被作者对细节的精妙处理所吸引。它成功地将历史演绎成了一场场充满了变数的、惊心动魄的推理游戏,让人在为逝去英雄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对“历史进程”这一概念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一个显著优点在于其资料的广博性与叙事的平衡性。它显然是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的,但高明之处在于,作者成功地将这些零散的历史碎片编织成了一张逻辑严密、脉络清晰的巨幅画卷。不同于某些将焦点过度集中于“三大名将”的写法,本书对许多二线乃至三线势力——那些在历史的夹缝中挣扎求存的守护大名、地方豪族——也有着恰如其分的着墨。比如,对今川家由盛转衰的过程,对浅井、朝仓等家族的兴亡,都有着令人信服的分析和描述。这使得整个战国乱世的生态图景变得更加完整和真实,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并非只有少数几位巨人,而是无数中小势力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残酷现实。这种全景式的描绘,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厚重的历史题材还有些犹豫,担心内容会过于枯燥或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老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平衡史实的严谨性与故事的可读性。它没有陷入过多的专业术语或复杂的家系图谱中,而是巧妙地将历史事件融入到精彩的人物互动和环境描写之中。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制作精良的时代大剧,只不过背景设定更加真实可信。尤其赞赏的是,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和军事传统的细微差异都有所展现,比如九州的岛津家与关东的北条家的行事风格,便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烙印。这种细腻的处理,极大地丰富了战国时代的图景,让读者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那场旷日持久的混战。它不是那种只关注“谁打败了谁”的肤浅叙述,而是深入探究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内在逻辑,非常适合想要深入了解日本封建社会结构变迁的读者。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风格,简直可以用“雅致而又不失力量感”来形容。它的语言不像某些严肃的历史著作那样板着脸孔,而是带着一种古典文学特有的韵味,读起来十分享受。尤其是一些描绘战场气氛和政治角力的段落,措辞考究,极富画面感,仿佛能看到战国武士们如何在刀光剑影中坚守他们的“武士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人物内心挣扎时的笔触,比如在关键决策点上,那些枭雄们内心的权衡与煎熬,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使得整本书的厚度远超一般的历史普及读物。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经过,更是关于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做出选择的哲学思考。读完之后,脑海中留下的不只是一个个名字和日期,更是那些鲜活的、有温度的个体形象和他们所处的那个复杂时代的气息。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福音!作者对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的把握精准得令人惊叹。从织田信长的崛起,到丰臣秀吉的一统天下,再到德川家康的最终胜利,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叙述都充满了张力与细节。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那些著名战役时的笔法,那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仿佛能闻到硝烟的味道,听到金戈铁马的嘶吼。书中对各路大名的性格刻画也极其立体,不再是教科书上那种扁平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个体。比如,武田信玄的威严深沉,上杉谦信的孤高自傲,甚至是毛利元就的阴鸷狡诈,都通过翔实的史料和富有想象力的情节编织得栩栩如生。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因为某些人物的命运转折而扼腕叹息,又为某些精彩的谋略部署而拍案叫绝。它不仅仅是历史的罗列,更是一部关于权力、野心、忠诚与背叛的宏大叙事诗。如果你对日本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感兴趣,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能让你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评分

还没看,不过作者的书,还是值得买的

评分

我的第二本日本历史书,非常值得买

评分

Good ..... Good ..... Good ..... Good ..... Good ..... Good .....

评分

好。。。。。。。。。。。

评分

活动买的,超实惠,可以看看。

评分

在看大河剧,真田丸,突然对日本战国的历史有兴趣,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回来在网上便宜

评分

这本书很厚……买的很多一本一本的看……暂时不拆封了……京东价格给力!

评分

很好哦,下次继续购买挺不错的,来给京东赞一个

评分

京东的好书必买,拔草拔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