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机械制造工艺学(英汉双语对照)

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机械制造工艺学(英汉双语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任小中,周近民 等 著
图书标签:
  • 机械制造
  • 制造工艺
  • 机械工程
  • 双语
  • 工程技术
  • 工业工程
  • 机械加工
  • 制造技术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1416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037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按照我国高等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性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结合作者近年来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成果编著的英汉双语教材。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典型零件加工,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现代制造工艺方法。

目录

Preface 前言
Introduction 绪论1
0.1Machin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ts position in national economy
机械制造业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
0.2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4
0.3Study objects and contents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8
0.4Features of this course and requirements for learners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10
Chapter 1Basic Knowledge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13
1.1Production procedures of mechanical products机械制造过程14
1.1.1Production procedures of mechanical products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14
1.1.2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cal process机械制造工艺过程14
1.1.3Elements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工艺过程的组成14
1.1.4Production programs and production types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18
1.2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machine parts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20
1.2.1Classification of part manufacturing methods零件制造方法分类20
1.2.2Machining methods机械加工方法20
1.3Installation methods of the workpiece工件的安装方法28
Case study案例研究32
Chapter 2Machining Process Planning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35
2.1Concepts of process planning工艺规程制订的概念36
2.1.1The process rule and its functions工艺规程及其作用36
2.1.2Original information required in process planning制订工艺规程所需要的原始资料36
2.1.3Procedure of process planning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38
2.2Selection of location datums定位基准的选择42
2.2.1The datum and its classification基准及其分类42
2.2.2Selection of the location datum定位基准的选择44
2.3Drawing up the process route工艺路线的拟订52
2.3.1Selection of surface machining methods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52
2.3.2The division of machining stages加工阶段的划分56
2.3.3Process concentration and process dispersal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56
2.3.4Arrangement of operation sequence工序顺序的安排58
2.4Determination of machining allowance加工余量的确定60
2.4.1Concepts of machining allowance加工余量的概念60
2.4.2Factors of affecting machining allowance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64
2.4.3Methods to determine machining allowance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64
2.5Determination of the operation dimension and its tolerance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66
2.5.1Introduction概述66
2.5.2Dimension chains尺寸链68
2.5.3Calculation of dimension chains尺寸链的计算70
2.5.4Applications of the process dimension calculation工艺尺寸链的应用76
2.6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工艺过程的经济分析90
2.6.1Determination of the time rating时间定额的确定90
2.6.2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plan工艺方案的经济性分析92
Case study案例研究94
Chapter 3Machining of Typical Parts典型零件加工99
3.1Machining of the spindle of a lathe车床主轴的加工100
3.1.1Analysis of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spindle主轴的技术要求分析100
3.1.2Machining process of the spindle主轴的加工工艺过程102
3.1.3Analysis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of the spindle主轴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104
3.2Machining of a link rod连杆的加工108
3.2.1Analysis of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link rod连杆的技术要求分析108
3.2.2Machining process of the link rod连杆的加工工艺过程110
3.2.3Analysis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of the link rod连杆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110
3.3Machining of the rolling bearing rings滚动轴承内圈的加工118
3.3.1Mai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rolling bearing rings滚动轴承内圈的主要技术要求118
3.3.2Machining process of the rolling bearing rings滚动轴承内圈的加工工艺过程120
3.3.3Analysis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of the ring内圈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120
3.4Machining of gears齿轮的加工128
3.4.1Analysis of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gears齿轮的技术要求分析128
3.4.2Machining process of gears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134
3.4.3Analysis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of gears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134
Chapter 4Design Principles of Machine Tool’s Fixture机床夹具设计原理141
4.1Introduction to machine tool’s fixture机床夹具概述142
4.1.1Introduction to fixtures夹具概述142
4.1.2Classifications of fixtures夹具的分类142
4.1.3Functions and elements of fixtures夹具的功用和组成144
4.2Location of workpieces in fixtures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148
4.2.1Location principles of workpieces工件定位原理148
4.2.2Locators定位元件152
4.2.3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location errors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160
4.3Clamping of workpiece工件的夹紧170
4.3.1Clamping devices夹紧装置172
4.3.2Determination of clamping forces夹紧力的确定172
4.3.3Several common used clamping mechanisms几种常用的夹紧机构176
4.4Design of typical machine tool’s fixture典型机床夹具设计188
4.4.1Lathe fixtures车床夹具188
4.4.2Drilling jigs钻床夹具192
4.4.3Boring jigs镗床夹具200
4.4.4Milling machine fixture铣床夹具204
4.5Methods to design special�瞤urpose fixtures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208
4.5.1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special�瞤urpose fixtures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208
4.5.2Approaches and procedures for the design of special�瞤urpose fixtures
专用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10
4.5.3Technical requirements on the fixture assembly drawing夹具装配图上的技术要求212
4.5.4Example of special�瞤urpose fixture design专用夹具设计举例214
Case study案例研究216
Ⅹ Chapter 5Analysis and Control of Machining Quality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219
5.1Introduction概述220
5.1.1Introduction to the machining quality机械加工质量概述220
5.1.2Basic concepts of machining accuracy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220
5.1.3Basic concepts of surface qualities表面质量的基本概念222
5.2Factors of affecting machining accuracy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226
5.2.1Machining principle errors加工原理误差228
5.2.2Errors of the machine tool机床误差230
5.2.3Errors caused by elastic deformation of a process system工艺系统弹性变形引起的误差240
5.2.4Errors caused by thermal deformation of a process system工艺系统热变形引起的误差250
5.2.5Errors caused by internal stress of workpieces工件内应力引起的误差254
5.3Statistic analysis of machining errors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256
5.3.1Categories of machining errors加工误差的分类256
5.3.2Analytic method by distribution curve分布曲线分析法258
5.3.3Analytic method by point diagram点图分析法266
5.4Factors of influencing on surface quality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268
5.4.1Factors of influencing on surface roughness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268
5.4.2Factors of influencing o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urface layer
影响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270
5.5Vibrations in the machining process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274
5.5.1Introduction to vibration振动概述274
5.5.2Forced vibration in the machining process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强迫振动274
5.5.3Self�瞖xcited vibration in the machining process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自激振动276
5.5.4Ways to control vibrations in the machining process控制机械加工振动的途径280
Case study案例研究282
Chapter 6Fundamentals of Machine Assembly Technology机械装配工艺基础286
6.1Introduction概述286
6.1.1Concept of assembly accuracy装配精度的概念286
6.1.2Factors of influencing on the assembly accuracy影响装配精度的因素288
6.1.3Relation of part accuracy to assembly accuracy零件加工精度与装配精度的关系290
6.2Assembly methods装配方法290
6.2.1Assembly dimension chain装配尺寸链290
6.2.2Interchangeable methods互换法294
6.2.3Selective assembly methods选择装配法300
6.2.4Individual fitting assembly methods修配法302
6.2.5Adjustment assembly methods调整法306
6.3Assembly process planning制订装配工艺规程310
6.3.1Major contents of assembly process regulation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312
Ⅺ6.3.2Principles and original information required in assembly process planning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及所需要的原始资料312
6.3.3Approaches and procedures to assembly process planning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方法与步骤312
Case study案例研究316
Chapter 7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先进制造工艺319
7.1Introduction概述320
7.2Ultra�瞤recision machining technology超精密加工技术322
7.3Nanofabrication technology纳米制造技术326
7.4High�瞫peed machining technology高速加工技术330
7.5Modern non�瞭raditional machining technology现代特种加工技术338
7.6Rapid prototyping &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快速原型制造技术350
References参考文献360

前言/序言

  前言学生的外语水平,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是培养高素质国际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双语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合适的双语教材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尽管引进的原版教材有其优势,但它们与国内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不相适应。为此,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结合作者近年来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成果,编写了这本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材,旨在为双语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这是我国第一本以中、英文形式编著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方面的教材。
  针对专业课程的特点,本书继承了传统内容的精华;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书以“重基础、精内容、强实践”作为编写指导思想,以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线;在传承传统制造工艺的同时,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先进制造工艺方法,系统地构建了机械制造工艺的课程体系。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知识体系完整。本书不仅涵盖了机械制造工艺以及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把机床夹具设计的内容融入机械制造工艺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2)编写体系新颖,适用范围广。教材用英汉双语编写,不仅适合于本课程的全英文教学,也适合于双语班和普通班的教学。通过阅读本书,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机械制造领域的专业术语和知识,还可以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为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3)重点突出,详略适当。依据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大纲,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详述,对叙述性的内容进行简化。
  4)保持中英文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编写双语教材时,并非一味追求严格地按中文内容翻译,而是注重中英文基本内容的一致性和英文词义的准确性。尽量采用国外同类教材中的专业词汇和描述方式,尽量采用常用的语法和简单易懂的句子,使内容易读、易懂。
  5)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用。在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理论的同时,引入了很多来自生产实际的案例、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配套齐全。本书配有专供教师用的电子课件,还将出版与本书对应的习题集。其中电子课件为开放式课件,任课教师可根据各自情况自行增、删或改编,以满足个性化的教学要求。
  本书由河南科技大学任小中、周近民、苏建新、杨建军,(中北大学)于大国、(洛阳理工学院)李军、(安阳工学院)李菲、(黄河交通学院)马海英编著。具体编写分工如下:
  中文部分:任小中(前言、绪论、第4章的4.2~4.5节、第6章);周近民(第2章、第3章的3.3节、第4章的4.1节、第5章);苏建新(第7章);杨建军(第3章的3.4节);于大国(第3章的3.1节);马海英(第1章、第3章的3.2节)。
  英文部分:任小中(前言、绪论、第2章的2.5 ~2.6节);周近民(第3章的3.3节);苏建新(第4章的4.2 ~4.3节);杨建军(第1章、第3章的3.4节);于大国(第2章的2.1 ~2.4节、第3章的3.1节);李军(第4章的4.1节、第5章);李菲(第4章的4.4 ~4.5节、第7章);马海英(第3章的3.2节、第6章)。
  全书由任小中负责统稿。
  本书由江苏大学任乃飞教授和河南科技大学钟庆伦教授分别担任中文部分和英文部分的主审。两位主审分别对教材进行了仔细的审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并对其中一些内容分别进行了订正,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参考了国内外出版的一些教材,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并向所有关心和帮助本书出版的人士表示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河南科技大学教材出版基金的资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任小中于洛阳

《机械制造工艺学(英汉双语对照)》:探寻精密制造的智慧与精髓 在现代工业的宏伟蓝图中,机械制造技术无疑是奠基石与驱动力。从精密的航空发动机部件到庞大的桥梁钢结构,再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电子产品,无一不凝聚着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智慧结晶。本书,《机械制造工艺学(英汉双语对照)》,正是为致力于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核心技术领域的读者精心打造的宝贵资源。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扇通往精密制造世界的大门,带领读者穿越技术演进的长河,领略工艺创新的魅力,并最终赋能于未来的工程实践。 本书以其独特的英汉双语对照形式,旨在打破语言的壁垒,为国内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学生以及对机械制造工艺有浓厚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易于理解的学习平台。我们深知,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掌握前沿技术并能理解其英文原著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本书在保留了原著严谨的学术体系与丰富的技术内容的同时,精心编排了同步的中文翻译,力求做到信达雅,既保留原文的精髓,又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使读者能够更高效地吸收知识,触类旁通。 内容梗概与亮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英汉双语对照)》并非泛泛而谈,而是以系统化的视角,对机械制造的核心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原理、先进加工方法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书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从基础的材料加工原理,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成形、连接、表面处理以及自动化制造等前沿领域。 第一篇:铸造与锻压——奠定坚实形体 本书的开篇,我们首先将目光投向“铸造”和“锻压”这两大古老而又至关重要的成形工艺。您将了解到不同铸造方法(如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等)的原理、工艺特点、适用范围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从铸件的组织形成到缺陷的控制,再到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都将得到深入的剖析。 在“锻压”部分,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锻压工艺,包括自由锻、模锻、挤压、辊锻等。我们将探讨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流动规律,揭示材料性能在锻压过程中的强化机制,并深入研究模具设计、工艺参数选择以及如何通过锻压获得高性能的零件。从简单零件到复杂航空发动机叶片,锻压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都将一一呈现。 第二篇:切削加工——塑造精密轮廓 切削加工是机械制造中实现零件高精度和复杂形状的关键环节。本书将全面覆盖各种主流的切削加工技术。 车削加工: 从传统的车床操作到数控车削的先进理念,我们将探讨回转体的加工方法,包括外圆车削、内圆车削、端面车削、螺纹加工等,并深入分析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等影响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 铣削加工: 您将学习到平面铣削、沟槽铣削、成形铣削等各种铣削方式,理解铣床的工作原理,以及铣削加工如何实现复杂曲面的制造。数控铣削的编程与应用将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钻削与镗削: 孔系加工是机械零件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书将详细介绍钻孔、扩孔、锪孔、镗孔等工艺,阐述不同孔加工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如何获得高精度和低表面粗糙度的孔。 磨削加工: 对于要求极高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的零件,磨削是必不可少的。本书将深入介绍外圆磨、内圆磨、平面磨、无心磨等各种磨削方法,并探讨磨料、磨具的选择,以及磨削过程中的温度场与应力分布。 特种加工: 除了传统的切削加工,本书还将引入一系列现代特种加工技术,如电火花加工(EDM)、电解加工(ECM)、激光加工(LAM)、水射流切割(WJ)等。这些技术在加工硬质合金、难加工材料、制造复杂几何形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工作原理、工艺参数控制和应用领域都将得到详细介绍。 第三篇:金属连接——构筑可靠整体 零件的连接是将独立的部件组合成整体的关键步骤,也是确保产品整体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本书将深入探讨各种金属连接工艺: 焊接工艺: 从基本的电弧焊(包括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到更先进的电阻焊、激光焊、电子束焊等,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焊接方法的原理、工艺特点、适用材料以及焊接质量的评定标准。我们将关注焊接变形的控制、缺陷的预防以及新型焊接材料的应用。 螺纹连接与铆接: 这两种传统的连接方式在机械制造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螺纹的加工方法、螺纹副的选择与设计,以及螺纹连接的可靠性分析。铆接工艺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阐述。 粘接与密封: 随着高分子材料和先进胶粘剂的发展,粘接在许多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胶粘剂的性能特点,以及粘接工艺的设计和质量控制。同时,密封技术在防止介质泄漏方面至关重要,本书也将对其进行探讨。 第四篇:表面工程——提升产品价值 零件的表面性能直接关系到其耐磨性、耐腐蚀性、疲劳强度以及美观度。本书将重点关注表面工程的各种技术: 热处理: 这是改变金属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重要手段。本书将详细介绍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基本热处理工艺,并深入探讨渗碳、氮化、碳氮共渗等表面强化热处理技术。我们将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机理。 表面强化: 除了热处理,还有许多其他的表面强化方法,如喷丸、滚压、激光强化等。本书将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工艺特点以及它们如何显著提高零件的疲劳寿命和耐磨性。 表面涂层: 涂层技术是提升零件表面性能的有效途径。本书将涵盖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电镀、阳极氧化、喷涂等多种涂层技术,并分析不同涂层的性能特点及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 第五篇:现代制造技术与质量控制——迈向智能化与高效化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机械制造正朝着智能化、柔性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这些前沿领域: 数控技术与自动化: 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的核心装备,其原理、编程、操作及维护将得到详细介绍。本书还将探讨制造单元(MFS)、制造系统(FMS)以及柔性制造系统(FMS)的概念和应用,以及机器人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增材制造(3D打印): 作为一项颠覆性的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正在重塑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模式。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增材制造技术(如熔融沉积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立体光固化等),其工作原理、材料选择、工艺参数以及在原型制造、定制化产品、复杂结构件制造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质量控制与检测: 保证产品质量是机械制造的生命线。本书将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统计过程控制(SPC)、六西格玛(Six Sigma)等方法。同时,也将详细讲解各种检测手段,如尺寸测量(量规、量块、三坐标测量机)、表面粗糙度测量、材料性能检测(硬度、拉伸、冲击试验)以及无损检测(超声波、X射线)等。 本书的独特价值: 《机械制造工艺学(英汉双语对照)》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更在于其学习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双语对照,全面透彻: 每一个技术术语、每一个概念的提出,都配有精准的英文原文和流畅的中文翻译。这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专业术语的精确含义,更能帮助他们在阅读英文文献、参与国际交流时游刃有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在阐述工艺原理的同时,也着重强调实际操作和工程应用。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对典型工艺流程的介绍,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理论知识如何在实际生产中落地生根,解决实际问题。 前沿技术的融入: 本书紧跟时代步伐,将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纳入其中,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未来制造的发展趋势,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系统性的学习路径: 从基础的材料加工到复杂的智能制造,本书构建了一个完整而有序的学习体系,使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全貌。 适读人群: 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工业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为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升专业素养。 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等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手册,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 对机械制造工艺感兴趣的业外人士: 帮助其系统地了解现代工业的运行机制,拓宽知识视野。 希望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读者: 通过专业领域的双语学习,有效提高专业英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英汉双语对照)》是一本集权威性、全面性、实用性和国际化于一体的力作。它将引导您走进精密制造的殿堂,洞悉技术革新的脉络,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能力。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提升。翻开本书,即刻开启您的精密制造探索之旅,铸就您的工程梦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作品的翻译质量令我印象深刻,中文部分的叙述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翻译腔”,这对于一本双语对照的书来说至关重要。很多技术术语的翻译都非常到位,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而且在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上,译者也做了非常细致的区分和解释。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在翻译一些较难理解的外国技术专有名词时,不仅给出了对应的中文译名,有时还会附带简短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例如,在介绍某种特殊的加工方法时,书中不仅给出了规范的中文术语,还会在旁边注释其英文原文,方便我查阅更深入的资料。这种严谨的翻译态度,让我能够毫无障碍地沉浸在技术知识的学习中,而不用担心因为翻译问题而产生误解。双语对照的设计,也大大方便了我与国际前沿技术文献的对接。当遇到书中解释不透彻或者我想要拓展阅读的地方,可以直接参照英文原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总体而言,这本书在翻译和双语呈现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和学习效率。

评分

一本真正有分量的技术参考书,从内容上看,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工艺步骤,而是深入剖析了机械制造背后的原理和科学依据。作者在讲解切削加工时,详细阐述了刀具的几何形状如何影响切削力、切削温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甚至还涉及了不同刀具材料(如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刀具)在特定加工条件下的优劣势分析。这对于我这种想深入理解加工过程,而不仅仅是知道怎么操作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对磨削、抛光等精加工工艺的描述也同样细致,不仅仅是列举设备和磨料,而是探讨了其对零件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如何根据材料特性和加工要求选择最优的精加工方案。此外,书中对自动化和智能化制造技术,如CNC加工、机器人应用、增材制造(3D打印)的介绍,也极具前瞻性,详细讲解了这些新技术如何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我目前正在研究的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书中关于公差配合、表面处理以及质量检测部分的详细论述,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用严谨的科学语言,将复杂的制造工艺娓娓道来,让人醍醐灌顶。

评分

我一直对先进的制造技术充满好奇,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方面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涵盖了机械制造领域最新动态的百科全书。从材料科学在制造中的应用,到各种新型合金的特性与加工方法,再到纳米技术如何被引入到精密加工领域,书中的内容都非常新颖且具有启发性。例如,关于智能制造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物联网(IoT)如何与生产设备集成,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从而优化生产流程,预测设备故障。我还看到了关于数字化孪生(Digital Twin)的概念,即为物理实体创建一个虚拟副本,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测试和优化,再反馈到物理实体上。这对于我理解和实践工业4.0的理念非常有帮助。书中还对当前热门的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不仅介绍了不同类型的3D打印技术(如FDM、SLA、SLS等),还探讨了其在原型制作、复杂结构制造以及个性化产品定制方面的巨大潜力。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角,让我得以窥见机械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

评分

作为一名在制造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我发现这本书中的实用性非常强。书中对于各种加工设备的原理、结构、操作要点以及维护保养都有详细的介绍,这些内容对于我日常的工作指导非常有价值。例如,在讲解数控机床时,书中不仅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数控系统,还详细讲解了G代码和M代码的编程基础,以及如何进行刀具补偿、工件坐标系的设置等关键操作。这对于我编写和调试数控程序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关于工装夹具的设计原则和应用案例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合理的夹具设计能够显著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书中提供的设计思路和计算方法,为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详细阐述,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印证和深化。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于“制造”这个词的理解是如此立体和全面。它不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工艺或技术,而是将整个制造流程,从设计、材料选择、工艺规划、设备操作、质量控制,到最后的装配和维护,都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书中关于设计与制造一体化(DFM/DFA)的理念,让我认识到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制造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是多么重要。此外,书中对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环境保护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也有所提及,这让我认识到现代制造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活动,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章节,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工艺、采用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本书不仅传授了技术知识,更传递了一种先进的制造理念和工程伦理,这对于我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行业认知非常有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