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高设计艺术》书中,作者乔丹·施瓦兹认为乐高积木是一种艺术媒介。作者广泛收集并介绍了各种创意技巧以提升读者的乐高搭建技艺,让你透过这些世界搭建大师们的眼睛了解乐高世界。作者对每种乐高理念的解释,都会辅以一件奇妙的乐高作品来激发你的想象力,如奇幻世界的巨龙、未来世纪的宇宙飞船、激情四射充满表现力的人物,以及精妙绝伦的场景。你会从中学到许多乐高艺术家常用的技巧:
使用不常用的元件去创造栩栩如生的生物,如从内向外翻转轮胎制作章鱼的身体,将人仔披风用于猫头鹰的面部设计。
设计外型光滑不带一个凸点的汽车。
使用发光砖或LED灯给场景模型烘托气氛。
在鹅卵石小路和砖墙上增添纹理图案。
建造身强力壮、细节丰富的机甲部队和机器人。
应用强迫透视技术和轮廓技巧提升模型的表现力。
致谢
前言
简介
说明和创作灵感
本书概览
1. 创作灵感和预备知识
可塑性视野
色彩
形状
尺寸和比例
参考和研究
工作环境
工作桌
不可或缺的工具
克服搭建者障碍
必不可少的零件
318棒
特拉维斯砖
T形气动棒
指形铰链
软管
人仔手
1×1夹
奶酪砖
手枪
半轴
2. 乐高人仔和公司
人仔的构造
肤色
千姿百态
扩展的家族
动物人仔
Belville人仔
科技人仔
人仔的地下展览馆
3. 砖型颗粒、斜面颗粒和凸点
砖型颗粒
板型颗粒
SNOT技法
扩展结构
散落的砖块
斜面砖
屋顶搭建
石景搭建
凸点
4. 图案和图形
奶酪马赛克
尺寸和形状
拼砌奶酪砖
正方形
其他形状
复杂的马赛克图案
消除缝隙
规划马赛克图案
给马赛克图案装框架
定位
形状
特殊边框
先拼砌马赛克图案还是边框?
实用的提示
卡蒂——马赛克图案创作的前行者
5. 纹理
织物元件
换个思路,用织物元件搭建模型
加油,用织物创作纹理
来吧,织物的乐高雕塑!
橡胶元件
轮胎的应用
使用橡皮筋
用塑料元件创作素材
6. 动态雕塑
有机模型
弧形砖、斜面砖和楔形砖
弹性元件
布鲁斯?洛厄尔的洛厄尔球体雕塑法
风格化模型
泰勒?克里兹的搭建风格
7. 组合
布置灯光
隐藏电池盒
非官方的灯光解决方案
轮廓技巧
强迫透视技术
色彩
基本准则
色彩混搭
高阶设计
8. 动物和植物
动物
关节
增强现实感
创作小动物
动物成品件
幻想生物
肯恩?伊托的恐龙与龙族模型
树木和植物
9. 大比例人物模型
尺寸
比例
关节
表情
伊恩?希斯的人物模型
10. 汽车、马车和舰船
汽车
一些建议
常见错误
车库
亚当?格拉鲍夫斯基的汽车模型
四轮马车
搭建马车车厢
车轮与马
舰船
搭建船体
最终细节
汤姆?雅克布斯的舰船模型
11. 建筑
材质混搭
历史建筑
卢克?哈钦森谈中世纪建筑
室内装饰
布置灯光
模块化建筑
侧面视角
家具和内饰
迈克尔?贾斯珀谈制作家具
12. 科幻模型
机器人和机甲
风格
尺寸
关节
布莱恩?凯斯塞洛维特斯谈机甲模型的建造
宇宙飞船
小型飞船
彼得?莫里斯和他的星际战机
大型飞船
皮埃尔E.费尔斯奇谈飞船搭建
浩瀚无际的宇宙
凯思?戈德曼谈科幻场景搭建
13. 最后一步
拍照
后期制作
分享作品
评论
结束语
我得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绝对是业界的顶尖水准,每一个模型的照片都清晰到可以看清颗粒表面的细微纹理,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便是屏幕党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作为一名热衷于挑战极限结构的骨灰级玩家,我必须坦白,我花了大量时间寻找那些能让我眼前一亮的“硬核”技术。我期待看到关于齿轮传动比的深入分析,或者复杂的动力学系统如何用乐高实现稳定运行的案例。然而,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虽然也涉及到了搭建技巧,但更多的是围绕“主题的统一性”和“叙事性”展开。它着重讲解了如何通过零部件的选择和排列,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一个废弃工厂的场景,作者是如何通过锈迹斑斑的颜色搭配和不规则的结构断裂来营造历史沧桑感的。对于我这种更偏向工程实现的人来说,这部分内容显得有些“虚”。我真正想知道的是,那些超大型模型在内部如何解决重量分布和支撑强度的问题,书中虽然提到了“结构稳定性”,但仅仅是一带而过,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应力分析图或关键承重件的剖面图。总体而言,它更像是面向“概念艺术家”而非“结构工程师”的一本读物,风格偏向唯美和意境的表达,技术深度略显不足。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文笔极其富有感染力,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仿佛你正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面对面交流,而不是在看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这种口吻上的亲切感是它的一大优点。然而,我发现书中所有的案例模型,无论多么精妙,似乎都遗漏了一个关键环节:零件的获取难度和成本估算。例如,书中展示的一个微缩城市景观,使用了大量罕见或已经停产的特殊颜色零件,以及一些定制件。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光是凑齐这些材料就可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甚至在经济上难以承受。书中似乎默认了读者拥有无限的零件库和预算,这使得那些“完美”的展示模型在实际操作层面缺乏参考价值。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在“现有主流零件”的限制下,实现类似的设计效果。如果能针对不同预算和零件可得性,提供“入门级实现”和“专业级实现”的对比方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大幅提升。它展现了“可以做到什么”,但没能充分说明“我们能以多大的代价做到”。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划分清晰,逻辑递进自然,从基础的色彩理论入门,过渡到比例的把握,再到最终的场景构建,确实是一条完整的学习路径。我对其中关于“视觉引导线”的章节印象深刻,它用几何学的原理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模型看起来更具动感和吸引力。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但作者用大量图示解释得非常到位,成功地将抽象的艺术概念具象化了。不过,在讨论到“运动件”的设计时,我个人感到有些失望。书中展示的活动铰链和可动关节,大多是基于最基础的球形关节或简单的枢轴设计。对于需要实现复杂机械臂或者仿生运动的MOC来说,这些展示的解决方案显得过于简单。我希望看到对高阶连接件,比如无摩擦轴承或者复杂连杆机构在乐高系统中的应用探讨。书中几乎没有提及任何第三方(非乐高官方)专业机械组件的兼容性或者改造潜力,这使得对于追求极致机械仿真效果的玩家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还是停留在“玩具范畴”的上限,未能触及到“精密模型”的门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盛宴,光是看着那些色彩斑斓、造型奇特的乐高模型,我就已经心潮澎湃。我是一个资深的乐高玩家,玩了十几年,自认为对于各种MOC(My Own Creation)的思路和结构都有一定的理解。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时,我发现它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直接深入到复杂的机械结构或者高级的SNOT(Studs Not On Top)技巧讲解。相反,它似乎更侧重于一种“设计哲学”的构建。前几章花了大篇幅去探讨“乐高作为媒介的无限可能性”,探讨了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灵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颗粒造型。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冲击。我原以为乐高书就是教你搭出酷炫的东西,但这本书更像是在教我如何“思考”乐高。比如,它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如何利用光影效果来增强模型的表现力,而不是单纯堆砌零件。这种从艺术和设计角度切入的分析,让我对以往自己的搭建方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我记得其中一个例子,是关于如何用极少的零件去暗示一个宏大的场景,这需要极高的克制和对形状的精准把握,这远比我之前追求的“细节爆炸”要来得高级和耐人寻味。它不是一本教你复制的说明书,而是一本启发你创造的思维导引。
评分这本书的“奇妙”二字似乎更多体现在其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创意思维的激发上,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技巧手册”。作者有一种将寻常事物赋予生命力的能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变得更细致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乐高设计美学鉴赏集”而非“实操指南”。例如,书中对如何处理模型边缘的“倒角”或“圆润化”有细致的描述,但这些描述更多是关于视觉效果的描述,比如“此处使用斜面零件可以模拟风化的质感”,却鲜少提及在实际搭建中,为了实现这种圆润效果,需要牺牲多少原有结构的稳固性,或者在搭建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结构上的反作用力。对我来说,乐高搭建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妥协的过程——美观与稳固、简洁与细节之间的权衡。这本书似乎有意地淡化了这些“技术上的挣扎”,将最终成品的美好呈现得过于轻易。它提供了一扇通往理想国的大门,但对于如何跨过荆棘丛生的现实地带,着墨不多,显得有些不接地气。
评分自己看了看,不错,留着给孩子看,等长大些,创作入门比较好
评分比较经典的辅导书,儿子看到后很是开心
评分买了乐高1没思路DIY,先学习学习
评分本书所述,起自@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一个段落为@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此书可谓为一部中国近代政治通史,作者详细阐述了各个段落中国政
评分图书非常好,孩子很喜欢,赶上活动购买价格合适,好评!!!!!!
评分孩子有这么多乐高玩具,没有指南怎么行呢?
评分AMEET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波兰图书公司,致力于学龄前儿童出版。主要出版儿童文学类图书、英语辅导学习类图书,致力于帮助孩子学习,并充分发挥想象力。
评分挺不错的书,可以启发孩子的创意
评分5、按顺序阅读是学习本书最好的方法。本书采用了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在前面章节中讲到一个案例初级编程内容,而在后面的章节中会继续使用这个案例讲解更为高级的编程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