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史(新版 套装共2册)

北洋军阀史(新版 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来新夏 等 著
图书标签:
  • 北洋军阀史
  • 中国近代史
  • 军事史
  • 政治史
  • 历史
  • 套装
  • 新版
  • 民国史
  • 北洋政府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0961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180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250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民国历史爱好者
  “纵横三学”大家来新夏先生如椽史笔
  深挖原始档案文献综观国内外研究成果
  毕五十年研究功力于一书成就北洋军阀研究经典
  1.本书是北洋军阀史研究的巅峰之作,收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重视、好评。作者来新夏先生是国内外权*的北洋军阀史研究专家。
  2.本书以极为稀见的近代史资料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完整地记述了北洋军阀集团兴起、发展、纷争、衰落和退出。
  3.本书可读性极强。首先是信息量极为丰富,整个晚清至192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云尽在其中,庞大的北洋军阀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其次,文字极为简练生动。第三,富有思想性。作者对历史的观察和思考,充满了辨析和探索、反思意识,字里行间可见一个传统帝国的现代转型的艰难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先生等北洋军阀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目前国内唯*一部专门研究和完整记述北洋军阀集团兴起、发展、纷争、衰落和退出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非常丰富的史料和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北洋军阀兴衰为主线,对1895-1928年中国社会历史问题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思考,极大地拓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空间和认识空间。


作者简介

  来新夏(1923-2014),浙江萧山人,著名近现代史(尤擅北洋军阀史)学家、目录学家、方志学家,被学界称誉为“纵横三学”。除本书外,还著有〈北洋军阀史稿〉、《林则徐年谱新编》、《古典目录学》、《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中国近代史述丛》等二十余种学术著作,并有随笔集《冷眼热心》、《路与书》、《依然集》、《枫林唱晚》等多种。

精彩书评

  这部百余万字的《北洋军阀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该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论述充分,观点鲜明,文字流畅,反映出作者在北洋军阀史研究方面的深厚功力,代表了现阶段该领域的总体研究水平。

  ——《人民日报》

  内容充实,史事详明,条理清晰;史料丰富,辨证考信,根据充分;观点鲜明,颇多新意。

  ——戴逸,著名历史学家,清史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资深教授

  一,具备了敏锐的‘发现’意识。二是,史料丰富,真实可信,论证充分。三是,观点鲜明,颇多新意。作者在书中作了细致而翔实的论述,北洋军阀史研究领域从此有了全面系统的通史性专著,有了科学的总结性成果。这部新著面世,标志着北洋军阀史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陈明显,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授

  选用资料原始翔实,力求反映历史真实。……论述观点正确得当,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整体结构严谨合理,形式内容堪称统一。

  ——张注洪,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北洋军阀史》是迄今为止研究北洋军阀较为详尽的著作,代表了作者几十年的学术努力和功力。是书对于北洋军阀的出现,能够沿波讨源,钩沉致远;对于北洋军阀的统治,能够条分缕析,剖毫析芒。‘绪论’高屋建瓴,笔补造化,对此前的北洋军阀研究作了全面、精审的概括,登堂入室,嘉惠学者;‘附录’网罗剔抉,囊括巨细,就全书的编年、人物与资料运用作了必要的补充,文无剩语,极便应用。

  ——《天津社会科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北洋军阀集团的兴起(1895~1912)
第三章 北洋军阀集团的发展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1912~1916)
第四章 北洋军阀集团的派系纷争(上)(1916~1920)
第五章 北洋军阀集团的派系纷争(下)(1920~1924)
第六章 北洋军阀集团的衰落(1924~1926)
第七章 北洋军阀集团的覆灭(1926~1928)
附录一 大事年表
附录二 北洋军阀人物志
附录三 参考书目提要
后记

前言/序言

  绪论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肇端于19世纪末而形成于辛亥革命之际的政治军事集团。研究这个集团的兴衰和有关活动无疑将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因为这个集团在一定历史时期里曾经拨弄历史,叱咤风云,最终又被历史所嘲弄和唾弃。它们制造的政争、割据、混战等种种历史的客观现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有待分析、论定的课题。对此现实如果置而不论,那就会看不到历史进程中滔滔洪波里的漩涡,也难以洞察各种泛滥横流的病源所在。如果认为北洋军阀史只是历史发展的反面而不屑一顾或不值多顾的话,那就会失去对历史辩证统一发展的认识,形成知其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的片面现象,应该说是一种严重的缺陷。这本来是一个极为清楚的道理,但是,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北洋军阀史的研究却遭受到漠视和冷遇。这固然有其本身头绪纷繁,错综复杂,不易评说指点的难度;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有些人视这一领域为“禁区”,个别人甚至提出质疑,认为这是舍正道而不由,走偏锋而猎奇,致使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撰著长期处于一种进行迟缓的状态,造成“旧著难找,新著很少”的荒漠局面1957年,来新夏撰写的《北洋军阀史略》,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虽是一本微不足道的小书,但它却是应时代需要的产物,曾经引起过人们的注意,而其影响尚及于海外。一位素不相识的日本学者、明治大学的岩崎富久男教授于1969年将其译成日文,并选配插图、增编附录,由桃源社出版。当时中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岩崎先生在他的译序中特别写下了一段揣测作者处境,并加以关注的有趣语言,令人非常感动。1989年,这本译作又由日本光风社再度出版。这至少反映了日本学术界的需要。
  《北洋军阀史略》经过25年的岁月,于1982年方由民国史专家孙思白教授为它作出了如下的评价:“《史略》这本书分量不大,叙述的范围不广,还不是一本巨著;但它却是试图以唯物史观的新观点来阐述北洋军阀集团的兴衰变化的。它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从而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发挥了有益的作用。”(孙思白:《北洋军阀史稿》序,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我感谢孙思白教授这一鼓励性的知己之言。
  《北洋军阀史略》问世二十多年后,在一些朋友的不断鼓励和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热情支持下,终于在《北洋军阀史略》的基础上,改写完成了比《史略》篇幅增加三倍、在内容上作了充实和订正的《北洋军阀史稿》,于1983年仍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北洋军阀史稿》完稿后,孙思白教授通阅了全稿,并惠撰了序言。他在序言中比较了《史稿》与《史略》的不同有四点,即:
  (1)它(史稿)在好些地方补充运用了已刊的档案、未刊的资料和译稿;
  (2)它吸取了回忆性文章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3)它对若干问题作出了新的分析和论断;
  (4)它丰富了若干具体情节内容。
  孙思白教授认为:“《史稿》比起《史略》来是有所发展,有所改观了。”这一概括对读者阅读《史稿》时是有所裨益的。
  1987年至1993年间,我们应上海人民出版社之邀,完成了五巨册、三百余万字的资料书《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种),使我们接触了更多的史料,填补了史实空白,增强了理论认识,促进了问题思考,于是对《史稿》更感不足而思再作增补修订,以求完善,期望对我们一生所曾从事的学术领域再有所贡献,于是动念重写一本通史性的《北洋军阀史》,并能在一定时期里使这一领域有一种比较完整,尚能作为学者依据和参考的全史。此《北洋军阀史》之所由作。


《民国风云:近代中国军阀混战的深层剖析》 本书旨在超越对特定时期(如北洋时期)表层事件的罗列,深入探讨自清末至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政治权力结构、地方军事力量的演变及其对国家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们将焦点置于更广阔的“民国军阀时代”这一历史母题,力求揭示权力真空下,各路军事集团如何崛起、竞逐与最终被整合或消亡的复杂内在逻辑。 第一部分:权力碎片化的历史根源与早期胚胎(约1895-1916) 本书首先回溯至十九世纪末,探究晚清军事现代化(如淮军、湘军的兴衰)如何为地方军事强人的出现埋下伏笔。这并非简单地描述军事改革,而是分析“兵随将走”的旧式军政关系如何渗透到新式陆军的构建之中。我们将详细梳理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在应对内乱(如太平天国、捻军)和外患时,不得不放权的系列操作,如何催生了袁世凯、张之洞等手握重兵的地方实力派。 重点解析辛亥革命爆发前夜,新军的倒戈与各省独立浪潮的形成机制。这不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而是一次权力体系的迅速崩塌与碎片化重组。民国初年,南北政权的对峙,并非单纯的意识形态冲突,而是基于军事力量和地方资源占有的现实博弈。袁世凯在刺杀宋教仁后的政治布局,以及他试图以武力重建中央权威的努力,将如何被地方新生的军事力量所掣肘,构成了本书开篇的关键矛盾。我们详细分析了由“北洋系”内部的派系纷争(如保定系、武汉系、腾鳌系)所体现出的权力继承危机。 第二部分:权力真空与地方势力的“军政合一”模式(约1917-1928) 袁世凯逝世后,中央权威的彻底瓦解,为地方军阀的全面崛起提供了土壤。本部分将重点考察不同地域军阀的“生态位”与生存策略,避免将所有军阀一概而论。 1. 旧式地域军阀的固守与衰落: 详细考察以皖系(段祺瑞为核心,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依赖冯国璋、徐树铮等强干将领)和直系(以曹锟、吴佩孚为代表,更依赖与旧官僚体系的联系及精锐的“模范团”)为代表的早期北方强权。分析他们如何通过“府院之争”、贿选大总统等手段,将军事力量转化为政治资本,以及他们对于“国家统一”的不同理解和实践。重点剖析吴佩孚在两次直奉战争中的军事部署与政治失算,特别是他试图以“武力统一”来重塑中央权威的局限性。 2. 南方新兴势力的崛起与地域特色: 考察西南军阀(如桂系、滇系、川系)的独特发展路径。例如,李宗仁、白崇禧领导下的桂系,如何在相对贫瘠的资源下,依靠严明的军纪和灵活的外交策略(如联吴抗曹、后来的联蒋抗北)得以生存壮大。四川盆地作为“军阀的试验场”,其复杂性在于地方士绅、会党与中央派系势力相互交织,形成了难以被任何单一外部力量完全控制的复杂权力网络。我们详述了熊克武、刘湘等人在四川内部的权力制衡与倾轧。 3. 中原会战与“师出有名”的困境: 深入探讨国民党革命力量的崛起,并非完全依赖于自身军事的绝对优势,而是更多地利用了旧军阀之间的矛盾,通过“联俄制皖”、“联蒋制直”的策略逐步壮大。本书将细致分析国民革命军在北伐过程中,如何吸纳、改编或消灭原北洋体系内的军事力量,以及在胜利后,如何面对内部的权力分配问题,这直接为后续的“新军阀”格局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中央集权的重建与新格局的形成(约1928-193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军阀问题并未消失,而是演变成了更隐蔽、更具结构性的“地方军事集团”问题。 1. “改组与驯服”的艺术: 分析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如何通过“练兵”、“换防”、“裁编”等手段,逐步削弱昔日功勋卓著的旧部和地方实力派的军事实力。详细考察“蒋桂战争”、“蒋唐战争”等关键冲突,并非简单的胜负之争,而是中央对地方军事资源整合能力的一次次残酷检验。 2. 势力犬牙交错的“边疆”与“内陆”: 考察那些没有被直接纳入南京核心统治体系的强大地方势力,如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晋系)、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以及马家军在西北的独立性。阎锡山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复杂角色,以及他如何在保持地方军事自主性的同时,争取中央的政治资源和经济援助,是本部分的研究重点。我们将分析山西的“寓兵于农”模式,与四川、广西等地的地方化治理模式的差异。 3. 国家建设与军费的永恒矛盾: 探讨在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各地方军事集团如何为维持其庞大军队和地方开支,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如盐税、烟土专卖、垄断性公营企业)。这种经济上的自我循环,是他们能长期对抗中央指令的根本保障。 本书的独特视角在于,它将“军阀”视为中国近代国家权力结构重塑过程中,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而非简单的道德批判对象。 通过对军事部署、人事调动、经济来源及地方精英网络的交叉分析,本书旨在描绘一幅动态的、充满权力斗争与妥协的近代中国图景,理解为何在形式上统一的国家,其权力基础却长期建立在地方军事强人的实力之上,直到全面抗战的爆发,才迫使所有力量以新的方式进行重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梳理军阀与文化精英之间的复杂关系时,提供了许多新颖的见解。过去我们总觉得军阀是粗鄙的武夫,但书中描绘了他们如何热衷于收藏古董、赞助教育、甚至试图通过文化手段来美化自己的统治形象。这种“文武双全”的表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他们对合法性来源的极度渴求。作者通过引述当时报刊的评论、知识分子的日记等一手材料,展现了文人阶层在权力真空下的摇摆不定——他们既要批判军阀的暴行,又不得不依附于他们的资助才能生存和发表观点。这种夹缝求生的状态,使得那个时代的文化图景显得格外复杂和吊诡,也让人对“士人风骨”这个概念有了更现实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质量确实对阅读体验加分不少。我通常对厚重的历史书不太有耐心,但新版的这个套装设计得很精良,排版疏朗有致,注释详尽而不突兀,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叙事节奏的把握上非常成熟。它能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微观的私人逸事之间流畅切换。比如,前一页还在讲述某个重要的内阁更迭,后一页就可能插入一段关于某位军阀公子哥奢靡生活的侧写,这种张弛有度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让人完全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就翻完了几百页。对于希望轻松进入复杂历史领域的入门读者来说,这种平衡感至关重要。

评分

作为一名对军事史有偏好的读者,我对书中关于北洋军阀时期军队建制和战术演变的梳理非常满意。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到各系军队的派系特征,比如皖系部队的战斗力和直系部队的组织严密性,都有详尽的对比和分析。书里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通过具体的战役细节,比如直皖战争或者奉系与直系在华北的拉锯战,来展现不同军事思想的碰撞。作者对军队的后勤、军火来源(特别是洋货的渗透)的描述,也让我意识到,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背后的经济支持和国际靠山。那些描写军阀之间如何利用军事演习和兵力调动进行政治威胁的段落,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军事政治学教材。

评分

这本《北洋军阀史(新版 套装共2册)》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原本以为这种宏大的历史题材会读起来枯燥乏味,但作者的笔法非常生动,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它不仅仅是罗列史实,更深入地剖析了袁世凯、黎元洪、曹锟、张作霖这些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和政治手腕。尤其是在描述各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时,那种紧张感和权谋的较量,读起来酣畅淋漓。书中对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有着细腻的描摹,比如军阀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与知识分子和底层民众的关系,这些细节使得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刻板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个体。这本书让我对民国初期的历史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回避冲突,也不美化野心,只是冷静地展示了一段充满矛盾与挣扎的中国近代史。光是研究他们如何利用北洋政府的官僚体系来巩固权力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深思。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研究20世纪初期的国际关系对中国的影响,这本书在处理北洋军阀与列强,特别是日本和西方国家之间的互动时,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清晰地梳理了“西原借款”等一系列涉及国家主权的敏感交易背后的政治逻辑和经济驱动力。很多史料往往将军阀简单标签化为“卖国贼”或“地方势力”,但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它将这些人物置于当时国际政治的夹缝中进行考察。你会发现,他们的某些看似荒谬的决策,实际上是在极其有限的国际空间内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无奈之举。对于那些对近代外交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提供的视角是极其宝贵的,它揭示了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国家主权是如何被一点点蚕食和重塑的复杂过程,读完后我感觉对当时地缘政治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台阶。

评分

来新夏先生的经典力作 我辈囊中羞涩 只能京东特价入手 惜乎闻其名也晚!

评分

趁着活动买的,书很好,价格很优惠,jd给力

评分

京东物流很给力,早上下单下午和晚上就到了。商品包装好,价格比超市还便宜,京东自营商品质量有保证。商品还未使用,先给好评。希望京东今后活动多多,还会继续支持

评分

哟哟哟我默默陌陌摸摸摸摸摸

评分

京东给力 赶超世界一流 哈哈

评分

很好的这本书,很喜欢,介绍大家也看看!

评分

东西这不错,我们都喜欢

评分

京东商城的东西太多了,比淘上的东西还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经过朋友的介绍来过一次,就再也没有去过别的购物网站了。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

评分

经典作品,中规中矩书写北洋历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