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学问:100种提问力创造200倍企业力 200倍企业力 ORID方法的基础及由来

包邮 学问:100种提问力创造200倍企业力 200倍企业力 ORID方法的基础及由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琮贸 译
图书标签:
  • ORID方法
  • 提问力
  • 企业管理
  • 商业思维
  • 学习方法
  • 思维导图
  • 创新
  • 沟通技巧
  • 团队协作
  • 问题解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布克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3313
商品编码:11974318647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7-01
页数:328
字数:34500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学问:100种提问力创造200倍企业力
            定价 59.00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6年07月
开本 16开
作者 (美)R.Brian Stanfield(R.布莱恩.斯坦菲尔德) 主编,钟琮贸
装帧 平装-胶订
页数 328
字数 345000
ISBN编码 9787121293313


内容介绍
你知道吗?用对的顺序,问对的问题可以节省至少1/3的沟通时间。根据人类自然思考的途径,焦点讨论法帮助你进行聚焦的对话、发挥集体思考的力量、达成有效沟通、让讨论有深度又有质感、达成具体又可行的结论。本书带你挥别冗长无趣的会议,成为提问达人。 本书介绍了ORID方法的基础及由来,剖析4层次的提问方法,集结100种常见职场情境与问法,铺陈开场白到结语。

目录

目录


引言方法的缘起 1

第1部分理论与实作

第1章为什么需要对话,为什么对话在职场中特别重要 6

片段式对话 7

传统心智习惯 8

职场的改变 13

第2章纵览焦点讨论法 17

第3章焦点讨论法的架构 24

是自然的过程,也是生活的方法 24

第4章引导一场焦点讨论 33

如何依本书范例引导讨论 34

应铭记在心的提醒 37

第5章从头开始准备焦点讨论的步骤 41

第2部分100个讨论范例

单元A有关评估与回顾的讨论 54

A1回顾过去的一年 56

A2回顾一场工作坊 58

A3回顾一场由顾问做的演示 60

A4回顾一场规划会议 62

A5回顾当日的工作 64

A6回顾组织的历史 66

A7评估一个研修班 68

A8评估一个课程计划 70

A9评估项目进度 72

A10分析一个滞销的产品 74

A11评估一份营销资料 76

A12回顾一份重要的报告 80

A13评估一个员工福利方案 82

A14评估一场贸易展 84

A15评估一个新的工作表格 86

单元B有关筹备与策划的讨论 88

B1在工作坊开始前帮助团体聚焦 90

B2介绍新的培训主题 92

B3准备产品简介 94

B4收集读书心得 96

B5帮助团队准备报告 98

B6策划标志与口号 102

B7策划职场中的学习小组 104

B8准备会议的议程 106

B9组织内部志愿者团队 108

B10策划员工聚会 110

B11制作宣传手册 112

B12整合预算 114

B13设计新办公空间 116

B14创想新的装潢 118

B15选定大会主题 120

B16设计客户服务手册 122

B17启动营销规划流程 124

B18准备新产品上市的策略性报告 126

单元C有关教练和辅导的讨论 129

C1教练一位同事 132

C2讨论工作职责 134

C3向培训师反馈意见 136

C4和员工讨论确实负责的问题 138

C5讨论一系列的工作标准 140

C6自我思索困难的情景 142

C7辅导经历家庭危机的员工(范例1) 144

C8辅导经历家庭危机的员工(范例2) 148

C9查访新员工工作情况 150

C10化解长久以来的误解 152

C11回应针对个人的抱怨 154

C12安抚一位生气的顾客 156

单元D有关诠释信息的讨论 158

D1诠释故事 160

D2分享文章 162

D3讨论培训用影片 164

D4讨论刚刚看完的电影 166

D5评估社会趋势 168

D6讨论新闻 172

D7思考组织的改变 174

D8评估采购提案 176

D9针对顾客需求设计服务方案 178

D10诠释系统稽核的结果 180

D11分析预算绩效 182

D12回顾一次混乱的会议 184

D13思考新的政府法规对产品带来的影响 186

D14讨论部门重组的提案 188

单元E有关决策的讨论 190

E1帮助一位同事思考以做出决定 192

E2在团队中分配任务 194

E3决定工作的优先级 198

E4讨论同事对某个策略文件的反应 200

E5化解团体在决策上面临的困难 202

E6决定参加商务展览的策略 204

E7重新架构团队的使命 206

E8执行新的董事会政策 208

E9决定计划的优先级 210

E10为重要的项目评估工作设定委托评估范围 212

E11编制年度预算 214

E12处理与工作环境有关的议题 216

E13重新调整办公室的工作规范 218

单元F有关管理及督导的讨论 220

F1与员工详细讨论工作情况 222

F2检视工作职责 224

F3面试应聘者 226

F4省思一次令人感到挫折的会议 228

F5进行绩效评估 230

F6评估员工的职场需要 232

F7找出项目停滞不前的原因 234

F8了解某次卖场纷争 238

F9找出影响市场的因素 240

F10分析销售统计数据 242

F11处理授权上的问题 244

F12与厂商合作解决产品供应的问题 248

F13省思组织的转型 250

F14凸显公司与竞争者对比之下的特点 252

F15针对组织重整计划出阶段性的时间表 256

F16新任经理省思其领导角色 258

F17评估一门培训课程的成效 260

F18制定参与准则 264

单元G有关个人及庆祝式对话的讨论 266

G1对今天的省思 268

G2从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学习 270

G3规划个人的成长 272

G4引导者在引导团体时的内在省思 274

G5评估一项额外的工作 276

G6庆祝重要的成就 278

G7庆祝一位同事退休:与这位退休同事的对话 280

G8庆祝一位同事退休:团体的回顾 282

G9为同事庆生 284

G10访问本月zui佳员工 286

第3部分附录 289

附录A可参考的反映性与诠释性问题 290

附录B伯姆的深度汇谈法 293

附录C艺术领域中对话的力量 296

附录D五种武器王子的故事(此故事可搭配讨论范例D1) 299

附录E引导非正式的谈话 301

附录F文化事业学会:使命与分布地点 302

附录G谁能为我设计讨论的内容 306

附录H引导焦点讨论的重点摘要 307

附录I准备一场焦点讨论 309




提问的力量:解锁个体与组织的指数级增长 在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常常被海量的信息淹没,面对复杂的问题束手无策,甚至迷失方向。然而,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而通往机遇的钥匙,往往就藏在我们最常忽略的一个动作——提问。 本书并非一本单纯的“提问技巧指南”,更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关于“提问力”的系统性解析,旨在揭示提问如何成为驱动个体成长、团队协作乃至整个组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我们将共同踏上一段旅程,发掘提问的深层价值,理解提问的科学原理,并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从而将“提问”这一简单行为,转化为撬动“200倍企业力”的强大杠杆。 提问:从模糊到清晰的思维导航 我们为何需要提问?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项目进展不顺,客户需求不明,团队沟通不畅,创新思路枯竭……这些问题如同迷雾,笼罩着我们,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而提问,就是拨开迷雾,驱散阴霾的明灯。 一个恰当的提问,能够: 釐清问题本质: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只是表面现象。一个好的提问,能够直击核心,挖出问题的根源,避免我们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低效循环。例如,当一个项目延期时,与其追问“为什么延期”,不如问“导致项目延期的关键瓶颈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来优化未来的项目管理?”前者只是陈述事实,后者则引导我们思考原因并寻求改进。 激发深度思考: 提问并非仅仅是为了获得答案,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被提问者甚至提问者自身的深度思考。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导对方超越表层认知,审视固有观念,发现新的视角和可能性。例如,在头脑风暴时,一个“我们有没有尝试过反其道而行之?”的提问,就能瞬间打破僵局,催生出意想不到的创意。 促进有效沟通: 沟通的障碍往往源于理解的偏差。提问是确保信息准确传递、消除误解的有效工具。通过提问,我们可以确认对方的意图,澄清模糊的概念,确保双方在同一频道上进行交流。例如,在讨论产品需求时,反复提问“您期望这个功能实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它将如何帮助用户解决现有痛点?”能确保团队对需求的理解高度一致。 推动学习与成长: 学习是一个不断提问、探索、验证的过程。无论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还是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提问都是驱动学习引擎的关键燃料。一个乐于提问的学习者,能够更快地吸收信息,更深入地理解概念,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 发现未知与创新: 很多重大的发现和创新,都源于一个简单却深刻的“为什么”或“如果……会怎样?”。提问挑战现状,质疑假设,打开了探索未知领域的大门。正是那些敢于提出“别人不敢想”的问题的人,才最终改变了世界。 提问力:从个体优势到组织效能 “提问力”并非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更是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一个拥有强大提问力的组织,能够: 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市场瞬息万变,客户需求不断演进。一个善于提问的组织,能够通过持续地向市场、向客户、向合作伙伴提问,捕捉到最新的趋势和信号,从而快速调整策略,保持领先。 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决策的质量直接影响组织的发展。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帮助决策者全面地评估信息,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机遇,做出更明智、更具前瞻性的选择。例如,在制定战略计划时,反复追问“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我们的潜在威胁是什么?五年后,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子?”能够让战略更具弹性和可行性。 激发全员创新与主人翁意识: 当组织鼓励并培养员工的提问能力时,员工不再是被动接受指令的执行者,而是能够主动思考、提出见解的贡献者。这种开放的文化能够激发集体的智慧,催生源源不断的创新,同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建立高效的学习型组织: 在学习型组织中,知识的流动和更新是生命线。提问成为促进知识共享、经验交流、共同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化的提问与探讨,组织能够不断迭代更新自身的知识库,提升整体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 实现“200倍企业力”的飞跃: “200倍企业力”并非一个神秘的数字,而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实现企业在效率、创新、增长等方面的指数级提升。而提问力,正是达成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基石。它贯穿于战略规划、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内部管理等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成为驱动组织实现颠覆式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ORID方法:系统构建提问力的科学框架 理解了提问的重要性,我们更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来系统地提升我们的提问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可衡量的组织效能。本书将重点介绍并深入解析“ORID方法”,这个源自认知心理学和成人学习理论的强大框架,为我们提供了构建高效提问力的系统性路径。 ORID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O - Objective (客观): 聚焦于事实本身,收集具体、可观察的信息。这一阶段的提问,旨在了解“是什么”,是建立事实基础的关键。 R - Reflective (反思): 探索事实背后的感受、情感和个人体验。这一阶段的提问,旨在理解“感觉如何”或“我为什么会这么想/做”,触及内在的动机和价值观。 I - Interpretive (解释): 分析事实和感受背后的意义、模式和潜在原因。这一阶段的提问,旨在探究“为什么会这样”或“这意味着什么”,寻找深层联系和因果关系。 D - Decisive (决策): 基于前面的分析,确定行动方案、下一步计划和未来目标。这一阶段的提问,旨在明确“接下来该做什么”或“如何做得更好”,将洞察转化为行动。 ORID方法并非孤立的提问技巧,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思维流程。它能够帮助我们: 系统性地分解问题: 从收集客观信息开始,逐步深入到对个人感受、深层原因的理解,最终导向明确的行动。 避免偏见与主观臆断: 通过先聚焦事实,再引入个人感受和解释,减少因主观认知偏差而导致的错误判断。 促进深度共情与理解: 在反思阶段,鼓励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情感和视角,为后续的有效决策奠定基础。 确保行动的有效性与落地性: 决策阶段将前期的分析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提高行动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本书将深入剖析ORID方法的每一个环节,结合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在不同场景下,如团队会议、客户沟通、项目复盘、个人反思等,灵活运用ORID方法。我们将探讨ORID方法的起源与发展,理解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以及它如何成为全球众多优秀企业提升沟通效率、驱动创新、实现高效协作的秘密武器。 不止于提问,更是重塑思维模式 本书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教会您如何“问出好问题”,而是希望通过对“提问力”及其科学方法论的深入探讨,帮助您重塑思维模式,培养一种更加敏锐、深刻、富有洞察力的思考方式。 在这个信息泛滥、变化加速的时代,拥有强大的提问力,意味着您能够: 在迷雾中找到方向,在噪音中听清真相。 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 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将障碍化为阶梯。 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赋能团队与组织实现指数级增长。 翻开本书,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关于“提问力”的深刻旅程,解锁属于您和您组织的“200倍企业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解决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有时恰恰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我们总是习惯于寻找“解决方案”,却忘了“好问题”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200倍企业力”这个承诺,乍听之下有些夸张,但细细品味书中的内容,你会发现它并非虚言。它没有直接提供“200种魔法公式”,而是循序渐进地展示了如何通过优化“提问”这一最基础、也最核心的环节,来撬动企业发展的巨大能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ORID方法”的阐述印象深刻。作者没有简单罗列ORID的四个字母,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它在引导对话、深入洞察、激发创新的整个逻辑链条。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看似陷入僵局,并不是因为缺乏能力,而是因为我们的提问方式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当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ORID这样的框架去提问,去引导团队成员思考,去深入挖掘事实、感受、解释和决定时,你会发现,原来隐藏在问题表象之下的真正原因,那些被忽略的创新火花,都能被一一捕捉。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沟通和问题解决的新认知。

评分

这本《包邮 学问:100种提问力创造200倍企业力 200倍企业力 ORID方法的基础及由来》就像一位老友,在我最需要思路碰撞的时刻,静静地递来一杯热茶。初拿到这本书,我其实是带着点功利心来的,毕竟“200倍企业力”的标题实在太吸引眼球了。我当时正面临着团队效率瓶颈,项目推进总感觉差一口气,急切地想找到那个“杠杆点”。然而,翻开书页,我并没有立刻看到一堆“速成秘籍”,反而是被作者娓娓道来的思考方式所吸引。书中那些看似寻常的提问,在我脑海中却激起了层层涟漪。它没有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而是引导我“如何去想”。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与团队沟通时,是不是总是急于给出答案,而忽略了深入探究问题本质的提问?是不是因为提问不够聚焦,导致大家在错误的赛道上白白消耗了精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提问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是一种构建认知、激发潜能的强大工具。我仿佛看到自己过去的一些沟通场景,那些模棱两可的指令,那些被忽略的细微之处,都在这本书的启发下,变得清晰而具有操作性。它并非直接教授“100种提问”,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让我理解了“提问力”背后的哲学和力量。

评分

在阅读《包邮 学问:100种提问力创造200倍企业力 200倍企业力 ORID方法的基础及由来》的过程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洗礼”。它没有给我“一蹴而就”的答案,却给了我“终身受用”的工具。作者关于“提问力”的解读,让我颠覆了以往对“提问”的认知。我曾经认为提问只是为了获取信息,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提问更是一种“创造”的力量。它能够激活思考,能够激发灵感,甚至能够重塑认知。书中关于“200倍企业力”的表述,并非浮夸的宣传,而是作者通过深刻的观察和实践,提炼出的核心理念。他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如何“获得”200倍的企业力,而是通过“提问力”这一根本性的能力,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尤其欣赏作者对“ORID方法”的溯源和讲解,这让我不仅仅停留在方法的层面,更能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价值。这种理解,让我能够更灵活、更自如地运用提问,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这本书就像一本“思维地图”,指引我探索更广阔的认知空间,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问技巧”的教授,它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重塑。作者通过对“ORID方法”基础及由来的深入剖析,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沟通和问题解决的大门。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学会了如何主动地去引导对话,去层层剥离问题的本质。书中关于“事实”(Objective)、“感受”(Reflective)、“解释”(Interpretive)和“决定”(Decisional)四个维度的阐述,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一次完整的沟通和思考过程,应该包含哪些关键要素。我过去常常陷入“只问事实”的误区,或者在“解释”阶段就止步不前,而忽略了“感受”和“决定”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能够推动事情发展、激发创新的,往往是那些触及情感、引发共鸣的“感受”,以及基于理性分析和深入洞察后做出的“决定”。它并非一本空洞的理论书籍,而是充满了大量贴近实际的企业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ORID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力量。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提升,让我对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分析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讲求技巧、方法论的书,但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作者用一种非常朴实、真诚的语言,分享了他在企业管理和个人成长中的一些深刻体悟,而这些体悟都围绕着“提问”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提问的艺术”的一些描述,它让我不再把提问看作是一种“功利性”的行为,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探索”和“连接”的桥梁。那些100种提问,并非生搬硬套的模板,而是充满了作者对人性、对商业环境的深刻洞察。它鼓励我去观察、去倾听、去质疑,去用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问题,去寻求每一个答案。我开始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运用书中的一些提问方式,比如在团队会议中,我会尝试用“开放式问题”来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用“探究性问题”来深入挖掘事实。令我惊喜的是,原本沉闷的讨论氛围,似乎变得活跃起来,大家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200倍企业力”,并非来自什么神秘的秘籍,而是源于我们对“问”的深刻理解和极致运用。

评分

东西好,物流快,服务好。不错不错。

评分

满意,内容还没看

评分

东西好,物流快,服务好。不错不错。

评分

买了三千的书,纸张看着不像真的,很差!京东的书以后再也不买了

评分

收到的书是已经拆开了的,不知道是不是被别人看剩下的,书的质量感觉不怎么样,不确定是不是正版。总之,不是很满意。

评分

东西好,物流快,服务好。不错不错。

评分

买了三千的书,纸张看着不像真的,很差!京东的书以后再也不买了

评分

有破损,不开心

评分

印刷质量很好,内容很有操作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