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分析,作者得齣左右著個體癌癥發生發展背後的一類長期被人們所忽略的影響力量——抗癌力。每個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抗癌力的存在使得大多數人與原癌基因相安無事,而癌癥患者身上抗癌力較大程度的流失最終導緻原癌基因的惡性病變。正是因為抗癌力,纔讓癌癥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成為進展緩慢、病程較長的慢性病,更讓癌癥有瞭自愈的可能。
何裕民,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理事兼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科普作傢協會會員,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專傢谘詢委員會專傢,醫學與哲學協會副會長,世界傑齣華人成就奬獲得者。長期從事腫瘤學、體質醫學、心身醫學及亞健康研究,在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中經驗豐富。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課題負責人、《中華醫學百科—醫學心理學與心身醫學》分冊主編、國傢衛生部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研究生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中醫臨床心理研究》主編、國傢教育部《中醫學》教材副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教育部)中醫基礎分化教材(係列)總主編、國傢科技部“十一五”重點支撐項目亞健康課題組主要負責人、大學教材《現代中醫腫瘤學》主編、《醫學與哲學》雜誌副主編、以及其他多份專業雜誌編委或常務編委;參與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的《中醫學》學科建設。
第一章癌癥,攆不走的生命“新常態”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約有四成的概率患癌/1
是霧霾把中國送進癌癥“發展期”的嗎/3
癌癥高發,可能是高壽惹的禍/5
隱藏在數據背後的可疑因素/7
第二章關於癌癥的無數個“疑團”
癌癥充滿著“為什麼”/8
為什麼有些醫生得瞭癌,常死得更快/12
醫生對癌癥,到底瞭解多少/14
醫生運用曾戰績輝煌的生物醫學模式卻不懂癌/14
癌癥不買生物醫學模式的賬/16
為什麼越是積極“抗癌”,結果反而越差/17
著名作傢是怎麼從癌魔手中逃離的/19
帶狀皰疹襲來之後/19
他決定“逃離大醫院”/21
楊定一教授: 強化身體自愈力,激活細胞疾病掃除力/22
一些更深層次的專業追問/24
第三章顛覆性的癌癥新視野
從“瞎子摸象”到“濛著雙眼射擊”/26
問題齣在現代認知“模型”上/27
幾張圖摺射齣的真實“萬維”世界/30
“萬維”世界中,“因緣際會”促癌瘋長/35
“安娜·卡列尼娜”現象與抗癌力概念/37
第四章生癌機製大揭秘
生癌時,身體究竟發生瞭什麼/39
機製研究隻掀開“癌癥天書”的一角/41
癌癥是另一類“不治之癥”/44
“不治之癥”新解: 不需任何治療也可讓患者長期存活的病癥/44
晚期胰腺癌患者,居然活瞭20年/46
什麼時候,癌癥會找上你/49
癌癥發病的“車禍比喻”/50
癌癥患者的生存啓示錄/53
拒絕化療,企圖買毒自殺,居然沒死成/53
放棄治療,刻完整部《紅樓夢》,他居然還沒有死/55
他改變瞭自己之後,癌癥自愈瞭/57
癌癥“慢性病”新解/58
癌癥有時候是躲不過去的/58
癌癥的慢性病特點/59
癌癥的特彆之處/60
癌癥的發病率被人為抬高瞭/62
癌癥作為慢性病的三大類型/63
第五章癌癥療法大起底
治癌癥,不要“謀子”而要“謀局”/65
增加近百倍醫療費,隻延長患者5個月的生命/67
溫州地區的癌癥患者,為何效果差/69
治癌“三斧頭”之手術治療/71
手術不是越“根治”效果越好/71
手術看似“斬草除根”,實則“拖泥帶水”/73
癌癥確診後,彆急著走進手術室/74
治癌“三斧頭”之化療/76
“很難找到一種溶劑,既可以溶掉左耳,又讓右耳
完好無損”/76
一個難以解釋的事實: 化療越多,復發轉移概率越高/77
彆在“試錯實驗”中錯上加錯/79
化療的劑量,不該考慮能多高,而是能多低/80
美籍癌癥專傢讓得癌的母親隻吃中藥/82
治癌“三斧頭”之放療/83
放療本身就是“緻癌劑”/84
美國每年有2.9萬例癌癥的發生,與過度CT檢查
相關/84
治癌“三斧頭”前需考慮的“三原則”/86
微創治療——該齣手時纔齣手/88
靶嚮治療/89
靶嚮藥沒有它名字那麼神奇/89
靶嚮藥,隻是為抗癌力爭取時間/92
靶嚮藥——從最小量開始使用,見好就收/93
使用“靶嚮藥物”應遵循的“四原則”/94
整閤治療: 科學的治癌對策/96
晚期癌癥,適閤“整閤治療”/96
整閤治療的核心,就是保存抗癌力/97
第六章自然修復力,無所不在
自然喜歡躲起來/100
人類徵服一切,可能嗎?需要嗎/101
“瘤”的意思就是“留而不去”/104
“中國如果沒有道傢思想,就像一棵深根已爛的大樹”/105
無為無不為,造就抗癌力/107
上海科技館邊上的小池塘印證瞭“道常無為而無不為”/108
人類的自我修復力,遠勝於苦思冥想的人為設計/109
真的是抗生素治好瞭炎癥嗎/111
炎癥能痊愈,因為藥物激發瞭自愈力/112
經得起推敲的癌癥自愈案例/114
我親自診療的癌癥痊愈案例/116
抗癌力也是自然之道/118
3位患者身上驚奇的抗癌力/120
被醫學“神殿”判瞭“60天生存期”/120
隱瞞病情直到痊愈,榮升法院院長/122
再障貧血後又患結腸癌,經治後腸鏡認定“癌癥痊愈”/123
第七章關於抗癌力的理論解讀
何謂抗癌力/125
一個抗癌力超強發揮的病例/127
她哪兒來的超強抗癌力/129
“門診四人幫”裏的旺盛抗癌力/130
抗癌力的核心: 心身共軛/132
當身心關係的“天書”無法破解時/134
“怎麼活”可以影響抗癌力/137
以“容”應對自我,可增強抗癌力/139
4種應對方式會促生、加重癌癥/140
持續無解的慢性應激,會消耗抗癌力/142
為什麼發達的上海癌癥最高發/142
為什麼胰腺癌總是盯著成功的CEO/143
慢性炎癥,緻癌的“先遣隊”/144
活在什麼樣的境遇中,至關重要/145
自然、人文、生態大環境/145
工作、生活、居住小環境/146
傢庭、社交、人文氛圍/147
抗癌力的激活: 她聽著聽著抬起頭來/148
第八章怎麼發揮你的抗癌力
想清楚: 抗癌究竟為瞭什麼/150
讓人活著,纔是治療癌癥的目的/150
追求“無癌生活”,結果適得其反/151
搞明白: 許多癌本不緻死,亂治卻會置人死地/152
許多癌本身不會置人於死地/152
見癌就殺,害人不淺/154
專傢共識: 過度診療傷及抗癌力/155
對癌癥: 需要給齣新的定義/156
遭遇癌:“將軍思維”勝於“士兵情結”/158
要先明白,癌癥有三大類型,你可能是哪一種/158
慢性病急處理: 趕牛車上高速,不齣車禍纔怪/159
需糾正的一些誤見/160
“將軍思維”能讓癌癥患者笑到最後/161
評估癌:“滿意解”帶來“最優結局”/162
治癌鐵律“一停、二看、三通過”/164
同為癌癥,秉性各不同/164
冷靜觀察,就是能救命的“將軍思維”/165
GI4P: 治癌的“和閤”新模式/167
治難治性腫瘤,殺癌不再是關鍵/170
難治的癌癥,重點不在於消滅癌/170
避免轉移復發,關鍵靠抗癌力/172
晚期轉移癌,抗癌力決定生與死/174
耄耋患者,不驚動癌癥最重要/176
中醫藥,重在保護抗癌力/178
中醫治癌的四大優勢/178
中醫藥重在管理抗癌力/179
第九章抗癌力的評估及認知誤區
抗癌力自我測量/181
幾組對象的抗癌力測評結果分析/183
需要更新一些觀念/185
吃補藥未必能提高抗癌力/187
補品補不瞭抗癌力/189
抗癌力不等於免疫力/190
提高抗癌力不能靠單純的鍛煉強身/191
身體強不等於抗癌力強/192
第十章藏在心裏的抗癌力
快樂造就抗癌力/194
孤獨傷害抗癌力/196
自信修復抗癌力/198
信仰造就抗癌力/199
暗示提升抗癌力/201
一傢四口都得癌,抗癌力決定不同命運/203
附錄一1115
例胰腺癌患者治療總結/207
附錄二抗癌力調查錶(簡化版)/212
結束語/215
關於癌癥,我們的腦海中總是充斥著無數個為什麼。
為什麼癌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為什麼很多人從不生病,甚至感冒都沒有,突然生癌很快就走瞭?
生癌是免疫力低下之故嗎?
為什麼有錢人生瞭癌,反而死得更快?
為什麼有一些人生癌不怎麼治療,卻活過10年、20年甚至30年?
本書作者何裕民教授緻力於抗癌臨床工作近40年,對癌癥發生發展提齣瞭自己的見解,總結齣“同花順”理論,認為癌癥隻是慢性病,並以“車禍”隱喻癌變的發生機製,認為癌癥的發病是由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車輛設計問題(基因缺陷)、車輛製造問題(身體齣現偏差)、車輛使用壽命(衰老)、路麵及周遭環境問題(生活環境)、怎麼使用你的車(生活張弛有度)、超載超重問題(生活方式不健康)、乘客乾擾問題(不良情緒)等。
同時,作者通過臨床觀察,對28000多例腫瘤病例進行瞭數據分析,為癌癥的無數個為什麼做齣部分解答。
通過分析,作者得齣左右著個體癌癥發生發展背後的一類長期被人們所忽略的影響力量——抗癌力。每個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抗癌力的存在使大多數人與原癌基因相安無事,而癌癥患者身上抗癌力較大程度的流失,最終導緻原癌基因的惡性病變。正是因為抗癌力,纔讓癌癥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成為進展緩慢、病程較長的慢性病,更讓癌癥有瞭自愈的可能。
如果大傢想進一步瞭解什麼是抗癌力,抗癌力有什麼特點,如何提升自身體內的抗癌力、避免觸發原癌基因、阻止癌細胞的進一步惡化,請認真翻閱本書,您將會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前言前言Preface
問題裝滿籮筐,答案撲朔迷離——這是對當今癌癥認識和對策現狀的形象描述。
半個世紀以來,盡管在全球範圍內,人們在防治癌癥上投入瞭數以韆萬億計的真金白銀,但情況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今天大傢對癌癥的認識,並不比20世紀60年代時的人清楚多少。
多年前的國內,癌癥是個被媒體忌諱的負麵之詞,“癌”也是人們很少談及的、讓人望而生畏甚至毛骨悚然之語。最近十幾年來,它卻不斷進入人們的視聽,某官方媒體的封麵竟然以《癌癥爆炸》為題,奪人眼球;在中央電視颱追蹤全國人大會議的新聞裏,醫界代錶在分組會議討論中圍繞著對癌癥的認識激烈爭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病理學傢韓啓德教授公開質疑: 癌癥的發病率是不是被人為地“拔高”瞭?癌癥的診療,特彆是早期發現,是否有必要?
關於癌癥的視頻節目更是常見,常常廣受關注,我自己就參與瞭許多期節目的錄製;關於癌癥的書籍更是琳琅滿目,占據瞭圖書市場的一大塊。
在被社會廣泛關注的背後,對於癌癥人們卻充滿瞭疑問,見解紛呈,甚至大相徑庭,莫衷一是。例如,就癌癥的屬性而言,有的人認為癌癥是絕癥,能治好是鬍說;有的人認為癌癥不是病,是身體的一種生存機製,將癌當成病來治療,隻會帶來一係列副作用;有的人認為癌癥隻是“你不愛自己的結果”;有的人認為癌癥是人與自然及人體內部髒腑之間失衡狀態的體現,對策在於改變癌細胞賴以生存的環境;英國頂尖醫學專傢理查德·史密斯甚至呼籲不要浪費金錢以試圖治愈癌癥,患癌而逝是“最好的死法”。
關於治療癌癥的方法,更是讓人眼花繚亂,不知所措。我關注癌癥近40年,幾乎時時見到癌癥領域“放衛星”,說某項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癌癥即將被攻剋,可是,一陣喧鬧後,一切依舊。細看曆史,原來美國專傢(還是頂級專傢)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就公開宣稱“癌癥將被攻剋”,而且斷定“就在一兩年內”。美國前總統尼剋鬆信心滿滿地於1971年簽署《國傢癌癥法案》,動員國傢力量嚮癌癥宣戰。至於具體的治療方法,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粗略統計,癌癥的治療方法不下百種。更要命的是,各路人馬往往相互詆毀,在手術、放療、化療三大療法(俗稱“三斧頭”)之間就存在很大爭執。我曾與多位腫瘤醫院院長同颱講演並接受聽眾提問,有聽眾尖銳質問:“我到腫瘤醫院,主張手術的醫生說隻有手術能真正解決問題,其他科室說的那些都是扯淡;主張化療的醫生說你這個病,放療無效,手術效果勉強,唯有化療效果最好;放療科則否定其他療法,認為精準放療可以橫掃一切;而微創、免疫等科室又說自己的抗癌手段最新、最好。”
一次,我參加某腫瘤微創療法推介會,主辦方盛情款待,並請專傢介紹。專傢並無過激之言,席間卻有好幾位主張其他療法的醫生拍案而起,高聲指責反對,差一點上演“全武行”。而且,世界上治療費用最昂貴的疾病非癌癥莫屬,一年需花十多萬美元購買的抗癌藥比比皆是,一次治療需20萬~30萬人民幣的(如質子治療)更是稀鬆平常。即便這樣,癌癥的現狀及治愈率近30年來並無顯著提高。故世紀之交時美國專傢不無傷感地檢討: 人類對癌癥的戰爭失敗瞭。
然而,另一些聲音又充斥坊間及網上。例如,有聲音說“自然消失的癌癥,比被診斷齣來的癌癥和治療過的癌癥要多得多”;也有人言之鑿鑿地列舉癌癥自愈的案例,案例中的人都有名有姓,強調癌癥可不治自愈;甚至有人認定癌癥百分之百可自愈,且有研究揭示說“癌癥自愈,源於心髒”,但某論壇網站最火熱的闆塊“謠言粉碎機”則據理力爭,加以駁斥,認為這種說法絕不可信。可以說,健康領域沒有一個話題像癌癥這樣,能引起這麼多、這麼激烈的爭論。
很顯然,簡單地肯定或否定上述任何一種見解都是不嚴肅和不負責任的。盲目地提齣新見解也於事無補,因為這一領域最不缺的就是雜亂而無根基的各種“突破”與新見解。
我在這一領域沉浸瞭近40年,數據庫顯示: 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本人帶領的團隊共接診25934位癌癥患者,而數據庫是2009年開始建設的,此前我從事癌癥診療已近30年(起自20世紀70年代末),在這個過程中有相當部分患者的資料遺失瞭,估算接診瞭4萬位患者,絕非虛語。
在與數萬患者的不斷接觸中,我感悟良多,體會深刻。2002年前後,我在上海人民廣播電颱990《名醫坐堂》的“民生健康”欄目做的連續專訪中,提齣“癌癥是種慢性病”的觀點。這在老年人中體現得更典型,故應理性從容應對之。此後,隨學識增進,此觀點日趨強化。2006年6月,我發錶文章指齣癌癥是種慢性病,2006年底,世界衛生組織也在文件《與慢性病麵對麵: 癌癥》中持有此見。2008年,我受邀齣版相關論著,書名為《癌癥隻是慢性病》。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隨著此書暢銷數十萬冊、其他資深專傢的力薦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推介,這一觀點日趨深入人心,現已成為學界及相關群體中的共識。
我也因該書的這個觀點而受益不少。本人無心插柳而成為此觀點的率先倡導者,因此獲得瞭多個科技進步大奬,因為此觀點的確比較切實地揭示瞭癌癥的部分本質特點。
然而,癌癥是個欲說還休的復雜話題,慢性病隻是揭示瞭其部分特徵。隨著臨床探索及認知的深化,我們的認識也日趨深刻。本書是我關於癌癥的係列論述中最新的一本。之前推齣瞭國傢級教材《現代中醫腫瘤學》(2005)、《彆讓癌癥盯上你》(2010)、《從“心”治癌》(2010)、《生瞭癌,怎麼辦》(2013)、《大病之後纔明白——透過癌癥悟人生》(2015)等。
這些書都有不小的銷量,我還在思考其他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比如,影響癌癥防治、康復的重要因素究竟是什麼,就是通常說的那些嗎?顯然不是,數萬例患者的親診體驗與經曆,讓我漸漸領悟: 對癌癥來說,每個個體自身原本所具備的某些係統功能和力量,纔是最重要的控製和影響因素。這本新書就是對這些影響和控製因素較為係統的分析及闡述,故書名定為《抗癌力》。希望此書能夠成為繼“癌癥是慢性病”後的又一次對癌癥某方麵本質之揭示,並企盼此書能與《癌癥隻是慢性病》一樣,在人們應對癌癥的過程中提供更多的正確指導。
本書名中為何選用“和閤”兩個字?和閤,既是我深究中國傳統文化所得,又是本人臨床數萬例患者診療中的經驗教訓及思想收獲所在。我認為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是“和閤”,正因為如此,數年前我創建瞭“和閤學派”,並在癌癥診療中倡導“和閤”。此“和閤”有多重含義: 第一,癌癥之所以發生發展,本質上是失於“和閤”之故,或內外失和,或內在自我失和,如身心之間的失和;第二,癌癥之防範,和閤為要,需尊重自然、尊重規律、遵循“道”,講究諸環節之和諧,而不能隻是一味地徵伐、攻擊、以毒攻毒;第三,具體方法選擇,宜擇善而從,綜閤選擇,整閤各種有效方法,包括中、西醫及心理、行為、飲食等,且都需講究“度”,講究相互間配閤協調,不固執己見、排斥異己,一切以病傢長期利益最大化為準繩;第四,從病態走嚮康復,更須強調和閤——自我心身和閤、靈肉和閤、各項功能和閤、內(我)外(他)和閤、人與自然及生態和閤。長期踐行中,我領悟到“和閤”是自然之大道,它有助於提升自我抗癌力。我在臨床中之所以療效頗佳,求診者甚眾,很大程度就是因為恪守“和閤”大道,重視抗癌力。
《抗癌力:何裕民教授抗癌之和閤觀》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迷霧中看到瞭一束光。我一直認為,麵對像癌癥這樣的大病,患者和傢屬需要的不僅僅是醫學上的專業指導,更需要一種精神上的支持和心靈上的慰藉。而這本書,似乎正是瞄準瞭這一需求。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令人望而生畏的醫學數據,而是通過一種更宏大、更具人文關懷的視角,去探討“抗癌”的深層意義。我特彆欣賞“和閤觀”這個概念,它不像很多其他關於疾病的書籍那樣,隻強調對抗,而是更注重一種整體的、動態的平衡。這讓我覺得,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更積極、更具建設性的應對策略。它可能是在告訴我們,與其將癌癥視為一個必須消滅的敵人,不如將其看作是生命旅程中的一個挑戰,一個需要我們去理解、去調整、去與自身和諧共處的過程。這種視角,無疑能給身處睏境中的人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力量。我相信,這本書所傳遞的理念,能夠幫助人們在麵對疾病時,找到內心的平靜,重拾生活的信心。
評分在我看來,《抗癌力:何裕民教授抗癌之和閤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疾病的書,它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智慧的書。書中提齣的“和閤觀”讓我耳目一新,它似乎在強調一種順應自然、與身體和諧相處的生活哲學,而非一味地對抗和徵服。我曾經聽過一些關於癌癥的說法,總是充滿著“戰鬥”和“消滅”的字眼,這讓患者往往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仿佛他們必須成為一名戰士,去與一個強大的敵人搏鬥。然而,這本書的視角則截然不同,它更注重內在的平衡與整閤。我猜想,作者可能是在傳遞一種信息:身體的健康與心靈的平靜,情緒的調適,乃至人際關係的和諧,都是構成“抗癌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種全麵的、係統性的思考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深刻。我從中看到瞭對生命的深刻理解,也看到瞭對人類個體潛能的充分信任。我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學習到如何更好地理解和照顧自己的身體,如何與內心的情緒和解,從而擁有更強大的生命韌性。
評分初讀《抗癌力:何裕民教授抗癌之和閤觀》,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打破瞭我以往對癌癥書籍的一些刻闆印象。我原以為這類書籍大多會充斥著醫學術語,或是對治療手段進行詳盡的介紹,但這本書從一開始就展現齣一種人文關懷的溫度。它沒有直接撲麵而來的專業知識,反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娓娓道來的方式,引導讀者去理解“抗癌”的真正含義。我特彆欣賞書中在探討一些比較沉重的話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細膩的情感處理。它沒有迴避癌癥帶來的恐懼和無助,但也沒有停留在負麵情緒的宣泄,而是巧妙地將讀者引嚮一種更積極、更具建設性的思考方嚮。那種“和閤觀”的理念,在我看來,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和一種對自我力量的喚醒。它似乎在告訴我們,身體的疾病隻是一個信號,背後可能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身心失衡。因此,真正的“抗癌”不僅僅是與癌細胞的對抗,更是與自己內心的對話,是重新審視生活方式、情緒狀態乃至人生意義的過程。這種 holistic 的視角,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健康讀物,更是一本關於生命哲學和個人成長的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我在閱讀各類健康書籍中感受最為獨特的一種。它不像一些科普讀物那樣,用生硬的語言解釋復雜的概念,也不像一些心靈雞湯那樣,過於空泛和煽情。《抗癌力:何裕民教授抗癌之和閤觀》采用瞭一種非常親切、樸實的語言,仿佛是作者在與一位老朋友聊天,分享他對生命、健康以及癌癥的深刻理解。這種語言的魅力在於,它能夠輕易地拉近與讀者的距離,讓那些原本可能覺得遙遠的醫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我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因為某句話而停下來,反復迴味。那些句子並不華麗,但卻飽含智慧,直抵人心。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人生哲理的探討,它們與癌癥的議題巧妙地結閤在一起,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思考方式。我感受到瞭作者在文字中傳遞的溫暖和力量,那種“和閤”的力量,不是強硬的徵服,而是柔和的接納與調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在麵對疾病時,我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醫學上的治療,更需要一種能夠撫慰心靈、重塑信心的力量,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這樣的可能性。
評分《抗癌力:何裕民教授抗癌之和閤觀》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是帶著一種復雜的心情。一方麵,癌癥這個話題本身就沉重,總是讓人聯想到痛苦和無力;另一方麵,我一直很關注健康和生命質量的議題,所以對於任何能提供積極視角和可行方法的內容都抱有期待。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沉靜而充滿力量的感覺,似乎預示著這本書不是簡單地羅列疾病的恐怖,而是要探討一種更深層次的、與生命和解的態度。我之所以對這本書産生濃厚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何裕民教授”這個名字本身就代錶著專業性和在癌癥領域的豐富經驗。我曾經在一些公開場閤聽過他的一些觀點,總是覺得他有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力量,能夠觸及人內心深處的需求。這本書的副標題“抗癌之和閤觀”更是點亮瞭我,我理解的“和閤”可能是一種整體的、協同的、而非對抗的視角來看待疾病,這與我一直以來對健康問題的思考不謀而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本心靈的指南,不僅僅是關於身體的康復,更是關於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如何與生命中的挑戰和諧共處。我期待它能帶來一種全新的認知,讓我明白,麵對健康問題,我們並非隻能被動地接受,而是可以主動地去塑造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應對方式。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書已收到,感覺還不錯,圖文並茂,謝謝快遞小哥。
評分何教授的書都不錯!
評分端正心態,做個內心強大的人就沒什麼可怕的
評分書寫得不錯,很勵誌,鼓舞人心,值得一看。
評分剛收到書,就迫不及待的打開看瞭,很受用。
評分搞活動買的,劃算,已拜讀,
評分非常好!
評分東西質量不錯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